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导师之于研究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众所周知,一个生命的孕育、诞生和成长必须要依靠其他人。在生命的各个不同时期都需要有一些重要他人,需要有来自与重要他人关系的滋养,这个生命才得以延续。其中出现最早的重要他人当然是生育我们的母亲,然后是父亲,再然后就是别的长辈、老师、同伴,甚至艺术作品中的某一人物。在一个健康个体的内心世界里,“我”是处在中间位置的,周围围绕着“我”的重要他人。这些重要他人就像是一面镜子,“我”是通过他们对“我”的反馈和互动来感知“我”是怎样一个人。无论是生命初期安全感和信任的建立,还是在成长过程中自信和自主能力的获得,都得益于和重要他人的互动。也正因为如此,对个体来讲,很多烦恼都来自于和重要他人的关系,最严重的心理创伤往往也来自于生命中的重要他人。

在婴幼儿期和青春期以及成年后的重要他人对个体的影响和意义尤为巨大。因为个体最终能否离开父母和家庭走向独立自主取决于生命过程中的两次“分离和个体化”过程是否发展成功。“分离和个体化”是个体心理诞生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指个体能清晰地区分自己和他人,感知自身的独立存在。第一次“分离和个体化”发生在婴幼儿时期,与和母亲之间的身体距离变化有关。婴儿随着与母亲身体的分离感受到自己是个独立的存在,慢慢地能在内心拥有一个恒定的有爱的母亲表象,能忍受和母亲的分离,能有信心和兴趣去探索世界。第二次“分离和个体化”发生在青春期,主要是发生在个体内在的心理层面,通过脱离对父母的依赖来增强独立自主的意识。婴幼儿期“分离和个体化”发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第二次青春期“分离和个体化”的发展。第一次“分离和个体化”的不良发展可能会导致自我发展的缺陷,但这种缺陷有的可以在第二次青春期“分离和个体化”过程中得到弥补。因为个体在第二次“分离和个体化”过程中摆脱了对家庭依赖的同时,也摆脱了其婴幼儿时期内化的父母形象,使其自我意识、独立自主性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当然,如果在前面两个重要时期都没能很好地完成分离和个体化的任务,也就是个体没能形成一个稳定、自尊的自我概念,那么,和其成年后的重要他人的关系在其整个生命中就变得尤其重要。生命早年婴幼儿期的重要他人主要是指个体的养育者,对大部分人来讲就是自己的父母,而青春期以及成年后的重要他人之一,对大部分人来讲则是和父母拥有同样权威地位的老师。

在每个人的内心,几乎都会有一个重要他人是自己某个时期的老师。一个人因为老师说的某一句话、做的某一件事被拯救了的让人动容的媒体报道比比皆是。而在心理咨询室内听到的因为老师说的某一句话、做的某一件事伤害了一个人的让人唏嘘的悲惨故事也不乏其数。纵观我们接待的几千例研究生来访者,因为和导师的关系问题来求助心理咨询的占有很高的比例。因为处理不好和导师的关系,引发各种心理问题,有的甚至出现精神症状和自残自杀行为。在对这些同学进行深入访谈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感觉到如果导师能了解、理解这些,那情况定会大有不同。由此触发了我们撰写这本书的意愿。

本书共有四章。前三章主要介绍了导师对于研究生的意义以及个体在研究生这个特殊时期的心理特点和常见的困惑及对策。第四章介绍了11个典型案例。而附录的小贴士主要是为了帮助阅读者快速了解相应的心理学知识。在第四章介绍的案例,是我们精选的在学生心理问题发生发展过程中和导师有较大关系的个案。同时,为了让读者能从更多视角了解这类问题,我们针对每一个案例,采访了不同的导师,倾听他们对这个案例的看法,这部分内容体现在【导师团看法】中。本书最重要的部分,是各个章节中的案例。这些案例都是来访学生的真实讲述,为了保密,所有当事人我们都冠以假名。叙述案例的短文都经过改编,每一篇内容都由许多不同个案的经历综合而成。

本书主要适合导师们阅读,当然也适合研究生们以及所有对生命中重要他人存在的意义感兴趣的朋友们阅读。

本书的完稿时值盛夏,每当我眺望着窗外在烈日下依然盛开的花朵、依然舒展的绿叶,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清晨时分园丁们忙碌浇水的身影。是啊,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如果能在恰当的时机给予恰当的帮助,无论周遭环境是多么的残酷、无论“我”曾遭遇过多大的创伤,但此时此刻因为有“你”,“我”都定能绽放出原本就属于“我”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