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gegenständliche]活动。因此,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gegenständliche]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关于环境和教育起改变作用的唯物主义学说忘记了: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这种学说一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凌驾于社会之上。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世界和世俗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他做的工作是把宗教世界归结于它的世俗基础。但是,世俗基础使自己从自身中分离出去,并在云霄中固定为一个独立王国,这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因此,对于这个世俗基础本身应当在自身中、从它的矛盾中去理解,并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因此,例如,自从发现神圣家族的秘密在于世俗家庭之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被消灭。

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喜欢直观;但是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的感性的活动。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费尔巴哈没有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因此他不得不:

(1)撇开历史的进程,把宗教感情固定为独立的东西,并假定有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的个体。

(2)因此,本质只能被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自然地联系起来的普遍性。

因此,费尔巴哈没有看到,“宗教感情”本身是社会的产物,而他所分析的抽象的个人,是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的。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至多也只能达到对单个人和市民社会的直观。

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

十一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选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

学习提示

一、时代背景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是马克思于1845年春在布鲁塞尔写的一个提纲式的笔记。1845年2月,马克思被法国政府驱逐而离开巴黎来到布鲁塞尔。在这里,他重读了费尔巴哈的著作,自觉意识到他的世界观与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有了重大的、本质的区别,在笔记本上写下了供进一步研究用的《提纲》共十一条。马克思生前没有公开过,1888年恩格斯在整理马克思的笔记时发现了这一提纲,并作为他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附录发表。《提纲》虽然简短,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地位和划时代的意义,它确立了唯物主义实践观,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的正式诞生。恩格斯认为《提纲》“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非常宝贵的”。

二、基本思想

《提纲》共11条,从内容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即第1条,马克思从实践出发,揭示和批判了以往哲学的主要缺陷。旧唯物主义由于不了解实践的意义,看不到感性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产物;唯心主义则把实践理解为抽象的精神劳动,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马克思新世界观的创新之处在于抓住了实践的本质,把对象、现实、感性理解为人的感性活动,理解为实践,确立了比抽象的物质和抽象的精神更具有始源性的基础——人的实践活动的本体论意义。

第二部分是第2—9条,马克思运用实践的观点,阐发了认识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基本观点。马克思首先将实践观引入认识论,认识来源于实践,认识的真理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马克思还把实践引入历史观,科学地解决了社会的本质和人的本质的问题,阐明了新世界观尤其是唯物史观的一些基本观点。

第三部分是第10—11条,总括性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和实践功能,提出了新世界观的根本任务是改变世界。

三、历史与现实意义

《提纲》确立了一条从物质生产实践出发去考察自然、社会和人类历史的“新唯物主义”的基本路线,真正扬弃了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和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主义的旧哲学世界观,并且以实践为基础,简要地阐发了新世界观特别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原理和核心思想,奠定了新世界观的理论基础。《提纲》标志着马克思思想发展中“从前的哲学信仰”阶段的结束和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的诞生;标志着马克思不仅同唯心主义,而且同一切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标志着马克思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探索即将全面创立的新世界观,为《德意志意识形态》全面论述唯物史观做了准备。

《提纲》确立了马克思的科学实践观和人的学说,为我们确立实践思维方式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开辟了科学的道路。我们知道,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是实践唯物主义,因此,《提纲》为我们从实践出发,正确处理历史与现实、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提供了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