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融合、互动、内化:浙江省高校首批“翻转课堂”优秀案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SPOC背景下“西方音乐的多文化视角”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改革

陈晶

浙江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西方音乐的多文化视角。

课程学时:32(平台在线学习50%+线下“翻转课堂”50%)。

课程负责人:陈晶。

课程性质:公共选修课(文化素养类)。

授课对象:所有在校大学生(无专业限制)。

教学规模:36~42人/每班。

使用教材:[美]保罗·亨利·朗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顾连理等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

已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情况轮数:5。

依托网络平台:2015.2—2015.9,校内智慧树平台。

2015.10—2016.5,校内超星泛雅平台。

2016.6至今,浙江省高等学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

目前使用平台网址:http://zjedu.moocollege.com

二、教学改革背景与思路

(一)教学改革背景

大规模开放线上课程(MOOC)早已在全球刮起了一阵颠覆性的旋风,以学习环境的开放性、学习内容的共享性、学习人数的大规模性为主要特征。在应用MOOC手段的背后,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如何保证教学质量,如何保证学习持续性,如何在高校校内课堂引入“互联网+”技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帮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与技能。于是,校内SPOC课程,即线上线下相结合,以“翻转课堂”为主导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就应运而生了。

“西方音乐的多文化视角”作为一门公共艺术课程,在实施以“翻转课堂”为主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前,作为传统讲授式课堂教学,已开设了4轮。前3轮的教学主要存在以下不足:(1)学生的多学科背景造成学生在聆听西方音乐时,无法把握音乐与西方文化脉络;(2)西方古典音乐的认同度不高,具有较大的文化差异,且缺乏热情;(3)教师讲授过多,学生参与度不高。在第4轮教学中,笔者尝试引入部分章节的“翻转课堂”教学,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改观:(1)学生的活跃度大大提高;(2)学生基本都能参与课程教学过程;(3)学生自主学习、课后练习、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通过这几年的教学探索与局部“翻转课堂”的尝试,笔者发现“翻转课堂”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醒沉睡在学生体内的学习“细胞”。为此,笔者根据课程的定位与特色,进一步明晰课程教学目标,并以2015年校级首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翻转课堂”改革项目和浙江省高校课堂教学改革项目——“西方音乐的多文化视角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为契机,将课程所有知识点进行有效切割,拍摄了近40个微视频,并将课程先后上传我校智慧树、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目前课程已上线“浙江省首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进行定期开课。

(二)教学改革思路

改革从“师生角色”“教学模式”“教学形式”“评价方式”等四方面进行思考。

1.教学模式改革

本课程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知识传授主要通过信息技术在线上完成,知识内化在课堂上经教师组织与学生互动来完成。

2.师生角色与课堂内容改革

课堂成为学生应用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场所。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成学习促进者、课堂组织者。

3.教学形式改革

学生课前在线参与视频学习,即时在线上互动、测试等进行反馈,让每位学生参与学习。在见面课上,通过小组项目设计、讲演、辩论等展示学习成果。

4.评价方式改革

从传统的平时课堂表现成绩与期末纸质考试成绩相加得出的最终成绩革新为多角度、多元化评价方式。

三、“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一)总体设计

本课程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宗旨是通过有趣、有亲和力的视频来学习各种概念性、教条化的理论知识与各种案例,在见面课堂中通过师生互动,充分解决与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实践能力与举一反三的思辨力。

将知识点碎片化处理,以视频形式呈现,使学生自主把握学习进度,发掘学习潜能,梳理理论知识,提高学习积极性。见面课上,实际操作所学知识,将知识与技能通过小组讨论、多方辩论、内容呈现,进行内化、巩固,做到对知识扎实掌握与灵活应用。

本课程对“翻转课程”的改革设计理念主要遵循两点。第一,从“体验参与”“概念探索”“意义建构”“展示应用”“教学反馈”五方面进行教学理念革新。第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的运用,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引导他们参与课堂,以期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图1为“西方音乐的多文化视角”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图1 “西方音乐的多文化视角”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二)课程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西方音乐的风格要素”这一单元,主要使用“三明治”教学法,将全班分成6个小组,每组以“西方音乐的风格要素”之一冠名,分别是“旋律组”“节奏组”“和声组”“织体组”“曲式组”“音色组”,每组6位学生,每组学生分别冠以序号1—6号。具体实施环节如表1所示。

表1 “西方音乐的风格要素”单元具体实施环节

四、“翻转课堂”具体实施

“西方音乐的多文化视角”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已进行了五轮完整教学,这五轮教学实践经历了从探索、反思、提升、总结与完善等五个阶段。在改革实践过程中,主要依托2015年“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翻转课堂”、浙江省课堂教学改革项目,以及2016年浙江省首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等。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贯穿始终,以翻转为主导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为标杆,结合当代大学生对音乐鉴赏、音乐审美的特点,通过课程网络平台的建设,围绕培养学生“理解知识、内化知识、展示知识、应用知识”的目标,制定图2所示的“翻转课堂”具体实施方案,并进行多轮的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教学实践。

图2 “翻转课堂”教学实施方案

以下对“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做简要介绍。

(一)翻转课堂准备阶段

1.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的整合

笔者对课程大纲、教学内容与知识点,进行有效、合理切割、重置与整合,对知识点进行进一步细化。

2.课程资源开发

(1)视频开发:以教师为主体,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对课程知识点进行切割,为每一知识点拍摄一个5~15分钟的微视频,加入合适的音响资源与知识素材,丰富教学视频。

(2)课程资料开发:围绕每一个视频(知识点)开发资料,包括题库、测试题、作业题与课外拓展材料。

3.见面课授课模式(“翻转课堂”)

SPOC背景下的教学模式被彻底颠覆,因此授课形式、教学模式必须彻底重置,并进行针对性备课。

(二)“翻转课堂”实施阶段

1.线上学习阶段

线上学习课程从参与式的学习活动开始,例如通过平台的课前互动讨论、实验和一些艺术活动赏析等,学生自己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教学网站拓展资料、互动讨论区发帖等方式探索相关的知识概念与意义。之后,学生通过完成视频中的测试、在线作业、发帖、学生间隔空网络辩论、教师的网络评判来完成学生自己对意义的建构。

2.线下学习阶段

线下见面课是“翻转课堂”教学的主要“阵地”,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个体之间、小组之间抛出问题,进行思辨性的讨论、提问、辩论,教师参与其中,组织和安排各种活动的形式,帮助发现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出现的不准确的思维与观点,解决遇到的难题,最终促进学生真正意义上的领会、理解、掌握。

(三)学习反馈与综合评级阶段

这是“翻转课堂”的落脚点,是对学生学习课程的综合考量,从中可以发现教学准备阶段的问题与不足,以便优化与完善后续教学与改革实践。

五、取得成效分析与体会

(一)取得成效分析

1.对课程进行了重构与建设(见图3)

图3 课程重构与建设

2.对课程教学设计的重构(见图4)

图4 课程教学设计重构

3.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理念(见图5)

图5 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理念

4.课程的评价

笔者以本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为案例参加了第二届西浦全国大学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获得了全国二等奖。在参赛期间,组委会作为第三方驻校对学生学习情况和课程学习效果、实施情况进行客观、严格、公正的考察与评价。通过大赛组委会测评,对学生进行深度访谈,学生普遍认为该课程应用“翻转课堂”教学具有良好的效果,以下为其中的评价片段之一:

“我认为本课程的混合式教学应用,能帮助我们提高学习效率,随时随地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同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给我们更多的学习空间,启发我们的头脑风暴,培养我们的发散性思维,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均给予了师生互动的机会。”——学生谢佳佳

(二)体会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从萌芽、行动、改革、实践、完善,历经四年时间,此间有艰辛、有迷茫、有退缩、有奋进,但是一直激励笔者的是对教学创新的热爱。在实践中,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这是我不断前进、不断研究的动力所在。

作者简介

陈晶,浙江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教师,校级教坛新秀与睿达青年教师奖教金杰出奖获得者。任教以来,先后获得浙江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浙江省第八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人文社科组一等奖,第二届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等;主持浙江省课堂教学改革项目、浙江省首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科研上,先后主持厅局级与省部级项目各1项。

“翻转课堂”示范性教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