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章 自我意识与调适

【案例3-1】

吴某,男,大二学生。吴某来自偏远的山区,父母都是农民,家境贫寒,中学时他刻苦努力,成绩拔尖,深受老师的器重和同学的喜爱。考上大学后,他对大学充满了憧憬和向往,以为自己只要努力,就可以闯出一番自己的天地,结果事与愿违。以前因为自己学习成绩好,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自己,自己也似乎忽视了家庭的贫困。但进入大学后,吴某把自己与周围众多来自城市的同学加以比较,发现自己在许多方面与他们差距悬殊。例如,城市的同学英语基础较好,而他的口语和听力很差,学习英语很吃力。城市的同学知识丰富、见多识广,甚至都到过不少国家,可以讲出许多国家的风土人情,而他对这些几乎一无所知。许多同学善于交际,与许多人都能交朋友,而他不善交际,与别人交往很少,感到很孤独。不少同学多才多艺,会弹琴、唱歌、画画等,而他除了学习没有一样兴趣爱好。最让他烦心的是,为了他上大学,家里负债累累,自己与同学们在经济上和生活消费上的差距就更加明显了。原以为到了大城市,会有很多机会,可以通过打工来补贴自己,但实际上很难。曾想了许多办法来提升自己的素质(比如参加社团、看书、看展览会、考证书等),但实施之后,往往都是半途而废,从而感到自己脱离不了贫穷,不可能光宗耀祖。因此,吴某认为自己永远无法与别人相比,在很多方面都对自己不满意,无论自己怎么努力也难以获得成功,他陷入了极度的自卑,心情也极度抑郁,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劲头,不仅不想念书,而且也不想与人交流,常常一个人独来独往。


在中学学习时,许多学生对自我的认识主要来源于考试成绩,像小吴一样,因为学习成绩优异而获得老师和同学的器重和好评,他们会很自信。但进入大学以后,对大学生的评价开始多元化,对自我的评价不仅仅来源于学习成绩,更多的来源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班级管理能力、为人处事能力等诸多方面,而一些大学生会像小吴一样,在上述能力中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困难后,对自我产生“我不行”的片面认识,严重的自卑感导致他们处处采用逃避的方式,心理越来越封闭,从而影响了心理健康。因此,对大学生来说,学会全面而客观地认识自我和接纳自我非常重要,这是一个人成长成才和发展的必备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