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王永祺的家世生平
王永祺,字延之,号补堂,松江府娄县(今属上海)人,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顺天举人,初居望河泾(今属上海金山区),后徙居郡城之北,姚培谦分北垞之半予其居住,两人遂得以朝夕相处。父客死中州,王永祺于风雪中扶丧归里,资斧窘乏。道经汤阴,有朋友以金银相赠,王永祺坚辞不受。永祺年近六十,遭母丧,哀慕如童稚,尽礼,不狥俗,断酒肉三年,以墨衰谒客。侍奉祖母吴氏,亦以孝闻。永祺平生读书洽博,晚年则专衷宋明理学,辑有《朱子年谱》《三鱼堂胜言》。其诗文古朴沉雄,不诡随时尚,有《草香居诗文集》,今佚。永祺教育学生能以身作则,宽而肃,常说“表正则影自直,何庸督责为”,故深受弟子爱敬,年六十六卒,门人私谥曰孝简先生。永祺上述事迹见载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刊《娄县志》卷二十六《人物》、光绪五年(1879年)刊《华亭县志》卷十六《人物五·列传》,而方志中这两篇《王永祺传》的素材则来源于黄达《草香先生传》和王嘉曾《孝简先生私谥议》,为论说方便,二文全录如下。
黄达《草香先生传》云:
草香者,吾友王君补堂读书处,而因以自号者也。先生为望湖盛氏赘婿,田夫牧竖杂然游处,而四方问字之车日满户外。既而,姚君鲈香分北垞之半迎先生读书于其中,是为草香居焉。先生天资颖悟,书过目终身不忘。尝游于曹黄门家中允之门,学问益大进。家贫卖文以自给,撰述甚富。多为人所窜名,随手散去。然喜奖借后进,有请业者,虽隆冬盛暑,亹亹指授,勿少倦。故一时好学知名之士,惟恐不出其门下。嗟乎!以先生早岁噪名于时,宜颖脱而出,在承明著作之列。乃困踬场屋,晚年贡成均,始获登贤书,遂以终老,可谓蹭蹬也已。向使啬其遇者永其年,既已绝意仕进,退息于荒江破屋,与后生子弟策杖遨游,咏歌太平,夫亦足以自娱矣。何忽卧病以长逝耶。丙戌春,鲈香讣闻。是冬,先生相继而卒。嗟乎,老成凋谢,一岁之中,既哭鲈香,又哭先生,寝门之痛,何如也。先生讳永祺,字延之,又号补堂。先世家于苏,后迁松江,为娄县人。子四:长鼎,金山卫廪贡;次宝序,庚辰举人;次家楠、章元,邑诸生,皆克嗣其家学者。
黄子曰:余与先生先后迁居北郭,以文章相切劘,匪朝伊夕嗣。余秉铎淮阴,风雨江干,凄然分手,然邮筒往来,常如觌面。孰谓竟成永别耶。迄今,读先生赠行诗句,不觉泪涔涔下也。
王嘉曾《孝简先生私谥议》载:
先生姓王氏,讳永祺。恒斋先生殁,既大殓之明日。吾党欲私谥先生,属嘉曾具草。嘉曾谨献议曰:按士冠礼,古者生无爵死无谥。先生不登于朝,则易名之典未可议也。虽然礼家有言,谥者行之迹,有诔则有谥,鲁庄之谥县贲父也,曰士之有诔自此始也,则士之有谥古也。又曰幼名冠字,五十以伯仲死谥,则士之有私谥古也。先生自少食贫,然事祖母吴太孺人、母黄太孺人能以孝养闻。载阳先生殁于河南族侄之官舍也,先生闻讣悲恸几绝。时祖母吴太孺人年已七十余矣,亦惊泣成病,渐不起。先生经营丧葬,惨悴极人所不堪。于是奉太孺人迁居于乡,弃老屋数椽,给太孺人朝夕,遂重趼入豫。斯时也。柩已失其旗帜,彷徨涕洟,匍匐于青磷野水之间,行道之人皆弗忍也。后奉太孺人四十余年,服勤至死,不饮酒不茹荤,斩衰三年,未尝徇俗,以墨衰谒客。呜呼!先生之修于家者可不谓孝欤?谥法能养能恭曰孝,先生盖有焉。先生品至醇、学至博,然未尝责人以所不足,尝叹俗学之不足为教也。授子弟经史,必以全书期于贯穿而后止。经义自郑服而下,迨宋元名儒巨公,微词精诣靡不搜讨洽闻。然素不喜炫奇矜博及乎訾议前哲耸人听闻,以故人亦不能尽知。先生晚年尤尊服宋儒,临终犹诫子弟以熟复小学一书。呜呼!此岂浅学之人所能识哉。谥法平易不訾曰简,先生盖有焉。今先生殁矣,生而无位,死有其号,宁可不易其名而终将讳之欤。今私谥之曰孝简先生,还质诸吾党焉,谨议。
综上可知:王永祺,生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与姚培谦同卒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年六十六。其先世本家于江苏,后徙居松江娄县。其父人称载阳先生,母为黄氏。永祺家贫,成年婚配,乃入赘望湖盛氏。中年迁居至北垞,始以草香自号,人称恒斋先生。永祺喜奖掖后进,门人私谥其孝简先生。永祺曾问学于黄之隽,得其指授,工古诗,能力矫时趋,沈大成《喜晤王延之、俞克友》诗云:“密友分张忽判年,相逢道故倍欢然。江湖憔悴嗟子拙,骨月腾飞让世贤。书法旧推钟丙舍,诗名重见谢临川(诗中自注:王工古诗,俞抚魏晋人书,皆力矫时趋者)。柴门月色仍如昨,搔首何堪醉问天。”沈大成以谢灵运夸拟王永祺,可知王永祺诗歌成就很高,惜《草香居文集》已佚,王诗仅存一首《寄张含光》,见载于《江苏诗征》卷五十二,诗云:“吾爱张夫子,清风溢素襟。秋来一片月,相忆几回吟。秔稻登场熟,芙蓉绕屋梁。田园足幽胜,底用羡华簪。”张含光,指张锋,含光其字,诸生,华亭人,《宋百家诗存》编者曹庭栋《题张含光环洲图小照》二首其一称赞张锋“腹有诗书老不衰”。雍正三年(1725年),姚培谦“辑《男女姓谱》,与张子含光锋汇集诸书考订”。可见姚培谦、张锋、王永祺之间皆有来往。永祺有子四人,齿序为:王鼎、王宝序、王家楠、王章元。
王鼎,字祖锡,号香浦、条山、山甫,康熙六十年(1721年)生,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举人,有子三人:念勤、念昭、朝泰。鼎工诗,著有《兰绮室诗抄》十七卷,上海图书馆藏有清嘉庆八年(1803年)古训堂刻本,卷首有王鸣盛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序、王昶嘉庆六年(1801年)序、王宝序之序。上海图书馆另藏有乾隆刻本《兰绮堂诗抄》二卷、附张梦喈《塔射园诗抄》二卷,梦喈乃张景星堂祖张维煦之子,可知张王两家亦密切交往。王昶《湖海诗传》卷三十七选录王鼎诗四首。王鼎之性情文章,王鸣盛《兰绮堂诗抄序》有评介:
今条山氏才名早著,诗歌之妙独步一时。尊甫草香先生洎哲弟秋农并举贤书,为艺林职志,而条山尚困诸生中。一门之内,父子兄弟自相师友;数门才者,殆将继元礼而并称焉无疑也。条山旧所刻诗固已衣被远近,不胫而走。兹将续刻新著,属余题其端。余惟称诗于今日,言人人殊。唐音宋调各有门庭,而不能相下。余意则欲通彼我之怀,息异同之论,而条山所见与余最合。盖其天才奇逸,骨气高迈,固已非流俗可及。又复沉浸卷轴,登临山水,广交游、博闻见以佐之,固宜近诣之进而益上,同时流辈皆敛衽推服,无异词也。余观其造意布格,超超无箸,味溢于酸咸之外,韵流于丝肉之余,而又何唐宋之龂龂者哉。夫以条山之才,固当翔步承明之庭,信其实而奋其华,顾乃齿逾强仕,晼晚未遇,何落落也,然条山亦初不以屑意。家在五茸城,背市面郊,草树蓊郁,因名曰万绿山庄,若悠然有以自得者。当世名公卿苟有意于人才必将望气而得之,褰裳而就之,吾见作为雅颂,播之乐府,此又条山意中事矣。
王昶撰《兰绮堂诗抄序》云:
条山兄与余族望同出太原,而谱系残缺,不复能推其行辈。顾条山长余三岁,称以为兄。弱冠时同为诸生,应试场屋,尝以时艺相角。及退而为诗,互相吟赏,故余两人相视犹亲昆弟也。条山性情敦厚,少而沉静简默,承其尊人补堂先生之教,能诗又工于书。往时余座主梦少司农属书《大谷山堂诗集》,人以为林佶、王岐之比也。其诗流播远近,东南人士题襟奉袂,愿与订交。而沈归愚宗伯、王礼堂光禄推奖尤深。至予通籍后二十余年归里门,复与条山相见。时条山已中乙科,顾屡困于春闱,连蜷摧挫,宜若有不自得者。而条山意思萧散,言笑如平时,盖其所养之深如此。其诗骀宕夷犹,和平乐易,不以才气自矜,不以辞华自眩。其光油然而远,其味悠然而长。正如大圭不琢,太羹不和,朱弦疏越,一唱三叹,使人得其性情于语言之外,读其诗如见其人。徘徊展阅,俯仰生平,回忆诗文征逐之时,一言一笑犹显显然如在目前,忽已四十余年矣。乃令子述亭昆季以《江干》等集合为《兰绮堂诗抄》,编排荟萃,将付之梓人,以行于世,岂不为条山深幸哉。嗟夫,我郡百余年来,卿士大夫工于翰墨者颇多,而诗文流传日少,非其文之不工,抑其后人失学不能珍藏刊布之故。闻述亭昆季所为,亦可稍知愧厉矣。故予尤乐得而序之。嘉庆六年阳月,弟昶书,时年七十有八。
如王鸣盛、王昶序文所论,王鼎诗风有神韵派的特征,其确也学习过王士禛作诗之法,其《兰绮堂诗抄》中即收录有《秋柳四首,追和渔洋先生韵》;其又曾助友人俞仍实辑注《唐诗神韵集》,今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均藏有此书,自然对神韵派理论下过一番研究功夫。但王鼎为诗并不偏执,亦曾问学于沈德潜,学习格调派做诗之法,其《兰绮堂诗抄》即载有《呈沈归愚先生》《九日陪归愚师游横云山》等诗,故其诗深受王昶、沈德潜、王鸣盛等人推奖,王宝序即评云:
余兄条山自少即能诗,及壮岁诗名益著。其在先达硕望中,如沈归愚、梦谢山、李鹤峰诸先生,前后具邀赏识;若吴中七子西庄、兰泉诸先生则又夙昔雁行友,声华不甚相后者也。顾条山迄不遇久之,登庚子乡荐,年已六十矣。困于公车,俛仰奔走,所至踪迹不少。余痛条山一生无所得,而为名所役以老,独信其诗之必可传。尝劝手自订定,而卒鹿鹿未暇也。兹侄辈既约略次第,汇录成编。惧日久散失,将谋付梓,持以问余,余不敢妄定吾兄之诗,而亦苦于盲废,乃听就所曾折衷去取于西湖老友朱青湖者而存之。共十七卷,盖不及十之四五焉,聊以见居游始末云尔。弟宝序识。
庚子,为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
王鼎喜交游,沈大成《闰重九前一日,吴秋渔招同陆文玉、王香浦游横云山,分得畅字》云:“高空堕片云,迤逦吐奇状。皇娲炼石英,众皱互相向。其势拒泖波,苍然起巨防。娟娟海滨山,独此叠岩嶂。谁分蓬莱股,僵卧长谷上。天帝勒云将,变化未可量。或云由士龙,吾意殊未当。今岁逢闰九,秋老景更旷。良友宿治具,侵晨理吴榜。微风转轻帆,未午厓已傍。青鞋信步行,红叶延首望。砻耞喧农舍,箫鼓簇游舫。山庄故自佳,云坞亦可向(诗中自注:横云山庄,王尚书园;宿云坞,张司寇义庄)。穿林攀禅枝,入室拜遗像(诗中自注:山后棠阴禅院祀明谷城相公)。竹柏森成围,烟萝袅垂帐。涧壑凑寒流,溪谷纳远响。宛披董范图,巧敌般尔匠。去乡形久疲,逢场神弥王。犹忆廿年前,曾陪绿玉杖(诗中自注:庚戌秋,同香浦尊人草香陪黄公允先师、今吾徐丈游此)。论饮把深卮,拈韵发浩倡。流光若飞电,二老奄元壤。惭余老渐衰,昙首年正壮。景物换今昔,悲喜入俯仰。主人出尘姿,诗笔俱老横。所至恋好山,往往立洋邙。颓景遽西驰,暮色连漭漾。急呼进霜螯,沉醉倒菊酿。归来已三更,邻灯一星飏。科头弄庭月,挽客未肯放。望古嵇阮后,作达实无两。置之蓬阆间,庶几情始畅。出门语童奴,我亦笑我狂。”王尚书为王鸿绪,张司寇乃张照,草香为王永祺,黄公允为黄之隽,徐今吾为徐是效;庚戌为雍正八年(1730年)。又《符胜堂集饮,与王草香香浦父子白湖四可兄弟咏春雨,得多字》云:“东风载雨槛前过,料峭寒生可奈何。一夜平添波面滑,几番轻染柳梢多。孤篷远渚回征梦,昏檠空窗起怨歌。揽月深杯堪伴我,不教愁坐感蹉跎。”据王鼎文集考察,知其与王鸣盛、王昶、沈德潜、袁枚、沈大成、黄达、卢见曾、梦谢山、张玉垒、朱霞、曹廷栋等名流皆有交往。
黄达同王永祺、王鼎父子皆为知己,其《一楼集》有《冬夜同王补堂赋》《秋夜怀补堂》《简补堂孝廉》《补堂问讯近况,诗以代简》《阴雨坐闷,检阅旧稿,王条山、许子顺至小饮》等诗,可见过从频繁。其《与王补堂书》云:“去岁,文驾过淮,适仆摄阜学篆,有失迎迓,罪甚!罪甚!近接手教并蒙批示近作,反复盥诵,益深铭佩。惟是仆以五斗羁縻,当南北孔道,酬应旁午,不能终日键户理其故业。兼之赋质驽下,非得如先生者常耳提而面命焉。若瞽之无相,伥伥乎坠于渊谷而不知矣。鄙人怀燕石以为宝,识者笑之。五谷之美而糠麸杂揉,则人将投箸而起。……先生问学渊博,直造古人。而汲引后进,有新城王尚书、家宫詹之风,故一时翕然宗仰,仆固不肯交臂而失之矣。”新城王尚书指王士禛,家宫詹指北平黄叔琳;又《哭友绝句三十首》之《王补堂永祺》云:“我亦常停问字车,生生桥畔草香居。藏书满屋人千古,灯火秋窗入梦初。”对王永祺学问人品推崇备至。黄达《寄条山》诗则称王鼎“知尔近添诗料好,行囊新句倍精神”。又《怀人绝句三十首》之《王条山鼎》云:“草香衣钵最知名,兰绮堂诗更老成。记得望河秋看月,柳阴乱艇落潮声。”对王鼎亦赞赏有加。
王宝序,字全初,一字璇初,号秋农,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顺天举人,官南靖知县,工诗书画,有《百草庭诗抄》六卷,上海图书馆藏有嘉庆五年(1800年)刻本,《皇清书史》《清代画史增编》载其小传。姚培谦《甲余录》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载:“元日同人集松桂堂,饯送王子全初宝序北游。全初为延之次君、今涪快婿,余内戚中幼辈也,绩学工文,余决其蜚鸣必骤至。秋,果以礼经中顺天乡闱第四名,窃自喜臆揣不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