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骨和骨组织的生物力学
第一节 骨骼力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生物力学(biomechanics)是研究人体活动的力和运动的一门科学,在骨科领域中,应用生物力学的概念和原理解释人体正常和异常的解剖与生理现象,有助于医生更好地理解和治疗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因此,生物力学已成为现代骨科医生必须具备的科学基础。
一、基本概念
人体运动器官的功能包括支撑与运动两个方面。骨骼是身体的坚强支柱,分为躯干骨、四肢骨和颅骨三大部分。成人的骨共有206块,就像一台机器共有206个构件,每个构件在人的日常生活、劳动和运动中都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它由三方面来衡量。
(一)要求骨骼有足够的强度
抵抗骨折的能力,如四肢骨在剧烈运动和强劳动时不应该发生骨折。
(二)要求骨骼有刚度
抵抗变形的能力,如脊柱在弯曲时不应该发生损伤或是侧凸。
(三)要求骨骼有足够的稳定性
保持平衡的能力,如长骨在压力作用下有被压弯的可能性,但在日常生活中始终保持原有直线平衡形状不变。
二、外力与内力
所谓力就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它可分为外力和内力。人体在日常生活与运动中都会对机体的每块骨产生复杂的力,如人体在长跑时受到的外力为重力、迎面风力及地面反作用力等。当外力使物体发生变形时,物体内部分子之间伴随着一种抵抗力即为内力,例如,我们用手拉弹簧,就一定感到弹簧也在拉我们的手,拉力愈大,抵抗拉力也愈大。因此,外力越大,内力也越大。
三、应力与应变
任何物体只要在外力作用下,就一定要发生变形,同时又在物体内部引起内力,内力随着外力的加大而增大,它总是与外力维持平衡,从而使物体不发生破坏。在所考察物体截面某一点单位面积上的内力称为应力(图1-3-1-1)。同截面垂直的称为正应力或法向应力,同截面相切的称为剪应力或切应力。应力会随着外力的增加而增大,对于某一种材料,应力的增长是有限度的,超过这一限度,材料就要破坏。
图1-3-1-1 简单的拉伸试验,P是作用载荷,(L2-L1)/L1测试物轴向两点间的应变
任何物体在受力时都会发生变形,变形点称为应变,内力强度点称为应力。应力即为单位面积上的内力。写成公式为:
应力是指局部力的强度,是单位面积上的力。应变是局部的变形,是形变量与原尺度之比。如果某骨承受了很重的力,超出了其耐受应力与应变的极限,即可造成骨骼损伤甚至发生骨折。
骨组织或其他结构材料(如不锈钢、钛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弹性模量是该曲线起始部的线性部分的斜率(图1-3-1-2)。应力-应变曲线的斜率开始出现变化的位点是材料的屈服位点,此时记录的最大应力为该组织的极限强度。屈服位点出现之后,应力-应变的斜率变小为一个新的数值,被称为非弹性模量。应力-应变曲线下的面积反映了骨吸收能量的能力。吸收能量的能力随屈服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吸收能量的最大值一般在具有很高极限应变的骨组织中出现,在此屈服后变形期间的大量能量被吸收。为了解皮质骨在张力、压力、扭转和弯曲条件下的性能,可对骨组织在可控制载荷条件下进行应力-应变研究。
图1-3-1-2 皮质骨应力-应变拉伸试验
四、五种基本变形
骨骼在受到外力作用时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形,一般骨骼受力时分为拉伸、压缩、剪切、弯曲和扭转五种基本变形(图1-3-1-3)。例如:运动员在进行吊环运动时上肢骨就受到拉伸作用;举重运动员挺举时四肢均受到压缩作用;弯腰时脊柱受到弯曲作用;体操运动员做转身动作时下肢骨受到扭转作用;车床剪切断肢体即为剪切作用等。但人体在受伤骨折时,往往是几种作用力的复合。例如,跌倒后桡骨远端骨折,既有剪切力又有压缩力等。
图1-3-1-3 骨的五种基本变形
五、骨组织的力学特性
(一)各向异性
由于骨的结构为中间多孔介质的夹层结构材料,因而这种材料是各向异性体(不同方向的力学性质不同)。
(二)弹性和坚固性
骨组织大约有25%~30%是水,其余70%~75%是无机物和有机物,其中无机物(磷酸钙与碳酸钙)占60%~70%,有机物(骨胶原)占30%~40%。骨的有机成分组成网状结构,使骨具有弹性,骨的无机物填充在有机物的网状结构中,使骨具有坚固性,能承受各种形式的应力。研究表明,无机物使骨具有抗压能力,而有机物使骨具有抗张能力。
(三)抗压力强,抗张力差
骨对纵向压缩的抵抗最强,即在压力情况下不易损坏,在张力情况下易损坏,这和骨小梁的排列有关。
(四)耐冲击力和持续力差
载荷作用时,在骨中所引起的张力分布虽然一样,但效果不一样。两者相等时,冲击力在骨中引起的变化较大,即骨对冲击力的抵抗比较小。另外,同其他材料相比,其持续性能、耐疲劳性能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