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5.凝血系统在流动的血液中被激活的条件是什么
(1)血液高凝状态:
是指血液比正常情况下易于发生凝固的状态,是由于一系列因素所诱发的凝血因子激活,或有组织因子的释出,如某些恶性肿瘤,尤其是胰腺癌、胃癌、乳腺癌和支气管癌,其血液的凝固性增加系由于癌细胞释出促凝因子,如组织因子、促凝血因子A(procoagulant A)等。此外,血小板增多或血小板黏性增加也可增高血液的凝固性,如妊娠、手术后、产后、高脂饮食、吸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时,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均与此原因有关。
(2)内皮细胞受损:
内皮细胞是覆盖在血管内表面的细胞,有一系列的防止血液在心血管内凝固的功能,如果没有心血管内膜的损伤,超出生理限度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活化就不可能发生。其次,内皮细胞损伤暴露出内皮下的胶原,这对活化血小板和凝血因子Ⅻ至关重要。内皮下结缔组织内的纤维连接蛋白也有助于血液细胞和纤维蛋白原粘着在暴露的血管壁上。此外,内皮下由血小板和内皮细胞所生成的凝血酶敏感蛋白也可和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连接蛋白等大分子结合,使血细胞和血管壁粘连。在触发凝血过程中起核心作用的是血小板的活化。
(3)血流淤滞:
在正常流速和正常流向的血液内,红细胞和白细胞在血流的中轴(轴流),外层是血小板,流动得较红、白细胞缓慢,最外围是一层血浆带(边流),将血液的有形成分和血管壁隔绝,阻止血小板和内膜接触。当血流缓慢或血流产生漩涡时,血小板得以进入边流,增加了和血管内膜接触的机会,血小板粘连于内膜的可能性必然增大。此外,血流缓慢和血流产生漩涡时,被激活的凝血因子和凝血酶能在局部达到凝血过程所必需的浓度。不少事实表明,血流缓慢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例如,血流缓慢的静脉发生血栓的概率约比血流快的动脉发生血栓的概率多4倍,静脉血栓常发生于久病卧床的患者和静脉曲张的静脉内等。静脉比动脉容易发生血栓,除了血流缓慢因素外,还因静脉有静脉瓣(静脉内的半月形瓣膜,起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静脉瓣内的血流不但缓慢,而且呈漩涡,因此静脉血栓形成往往以瓣膜囊为起始点;此外,静脉不似动脉那样随心脏搏动而舒张,其血流有时甚至可出现短暂的停滞;静脉壁较薄,容易受压;血流通过毛细血管到静脉后,血液的粘性有所增加等因素。心脏和动脉内的血流快,不易形成血栓,但在血流较缓或出现漩涡时,也会有血栓形成,如二尖瓣狭窄时左心房血流缓慢并出现漩涡,动脉瘤内的血流呈漩涡状流动,这时均易并发血栓形成。
需要强调的是,上述血栓形成条件,往往是同时存在的。例如手术后卧床、创伤、晚期癌全身转移时的血栓形成,既由于血液的凝固性增加,又由于静卧时血流缓慢和下肢静脉(尤其是小腿腓肠肌内的静脉)受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