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1 绿色建筑基本知识

学习目标

了解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发展历程,掌握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理念。

1.1.1 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

绿色建筑是遵循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确保人居环境质量这样一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由西方发达国家于20世纪70年代率先提出的一种建筑理念。

英国人A.Gordon在1964年提出了“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理论。对建筑物而言,建筑物的前期决策、勘察设计、施工、使用维修乃至拆除各个阶段的管理相互关联而又相互制约,构成一个全寿命管理系统,为保证和延长建筑物的实际使用年限,必须根据其全寿命周期来制定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美国加利福尼亚环境保护协会对绿色建筑的定义:绿色建筑也叫可持续建筑,是一种在设计、修建、装修方面或在生态和资源方面有回收利用价值的建筑形式。

我国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中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它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从概念上来讲,绿色建筑主要包含了三点:一是节能,这个节能是广义上的,包含了上面所提到的“四节”,主要是强调减少各种资源的浪费;二是保护环境,强调的是减少环境污染,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三是满足人们使用上的要求,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只有做到了以上三点,才可称之为绿色建筑。

“健康”“适用”和“高效”这三个词就是绿色建筑概念的缩影,“健康”代表以人为本,满足人们使用需求;“适用”则代表节约资源,不奢侈浪费,不做豪华型建筑;“高效”则代表着资源能源的合理利用,同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环境污染。绿色建筑代表了现代建筑的发展方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与自然相依相存,注重人的恬静以及人与天然环境的和谐。

1.1.2 绿色建筑的特点

绿色建筑安全、健康、舒适,高效卫生,与自然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其主要特点如下。

(1)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性

绿色建筑的实现要求我们建造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这些要求必须从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等方面综合考虑,在建筑规划、选址时就要考虑减少资源的消耗、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相处和对周围环境的保护;在施工过程中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和技术革新,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在规划、设计和施工中要考虑建筑物的使用,将建造成本与使用成本和维修成本综合考虑,体现出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性。

(2)绿色建筑的环保性

绿色建筑要求尽可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循环利用、降低污染。在设计和建造绿色建筑时,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等)和应用高科技无污染的施工技术,避免对自然环境的干扰。

(3)绿色建筑的综合性

在绿色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中应从场地质量、环境影响、能源消耗、水资源消耗、材料与资源、室内环境质量等多方面着手,力求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尽量少的破坏和恢复原有自然状态,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节约材料消耗。这就需要新材料的研发、新技术的应用、绿色施工方案的评估、高效的施工管理等综合能力的提高。

(4)绿色建筑的经济性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组织可以减少能源消耗、降低重复劳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降低全寿命周期成本,体现出绿色建筑的经济性。

1.1.3 国外绿色建筑发展

20世纪60年代,美国建筑师保罗·索勒瑞提出了生态建筑的新理念。

1969年,美国建筑师麦克哈格著《设计结合自然》一书,标志着生态建筑学的正式诞生。

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使得太阳能、地热、风能等各种建筑节能技术应运而生,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先导。

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组织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口号,同时节能建筑体系逐渐完善,并在德、英、法、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广泛应用。

1987年,联合国环境署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使可持续发展思想得到推广,绿色建筑逐渐成为发展方向。

1.1.4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发展历程

2004年9月建设部“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的启动标志着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

2005年3月召开的首届“国际智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研讨会暨技术与产品展览会”(每年一次),公布“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获奖项目及单位,同年发布了《建设部关于推进节能省地型建筑发展的指导意见》。

2006年6月,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发布实施。

2007年8月,出台《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

2008年,成立城市科学研究会节能与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

2008年4~8月,组织开展第一批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项目申报、评审、公示,对15个项目授予标识(截至2012年3月,全国共评出371个绿色建筑标识项目)。

2008年,清华大学为了示范推广系列的节能、生态、智能技术在公共建筑和住宅上的应用,完成超低能耗示范楼工程。

2009年6月,印发《关于推进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的通知》(建科【2009】109号)、《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

2009年11月底,在积极迎接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召开之前,我国政府做出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

2010年,各省市已制定地方标准并开展绿色建筑一二星级评价标识工作。

2009年、2010年分别启动了《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编制工作。出版《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 229—2010)、《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 50640—2010)。

2014年,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发布实施,替代《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

2015年7月,出台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