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液体剂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章 乳 油

第一节 概 述

一直以来,乳油因其加工工艺简单、产品稳定性好、使用方便、生物活性高等优点,成为农药制剂的主要剂型之一。即使在环保型制剂产品高度发展的欧美国家,乳油仍占有25%的市场份额。在我国,乳油是近三十年来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农药剂型,长期以来占据农药市场的首位。近年来,随着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农药乳油制剂中使用大量有机溶剂所带来的安全和环保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因此农药制剂工作者在技术层面上不断对乳油进行改造,使其扬长避短,向环境友好型发展。

一、概述

1. 乳油的概念及特点

农药乳油(emulsifiable concentrate,EC),是由农药原药、有机溶剂、乳化剂等混溶调制成的均相油状液体制剂,入水后能以极微小的油粒分散在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乳状液。

乳油是最简单、最基本、生物活性最高的农药剂型。乳油具有许多优点:

① 与其他剂型相比,配方组成中所含组分少,一般包括有效成分、乳化剂和溶剂;

② 对原药的适用性广,液体农药和在有机溶剂中有较大溶解度的固体农药均可加工成乳油;

③ 有效成分含量高,高达90%以上;

④ 加工工艺简单,设备投资少,能耗低,生产效率高,基本无“三废”,易于清洁生产;

⑤ 贮存稳定性好;

⑥ 乳油流动性好,易于计量,使用方便;

⑦ 生物活性高,乳油兑水喷施到防治靶标上,分布均匀,润湿性、渗透性、展着性好,防治效果好。

乳油的缺点主要表现为与环境相容性较差。乳油的制备过程中要使用大量有机溶剂,有机溶剂本身就存在毒性大、半衰期长、易燃、易爆、易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等问题,因此乳油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着毒性、易燃、易爆及药害等隐患,在运输及安全防范上也受到诸多限制。

2. 乳油在现代农药剂型中的地位

农药乳油伴随着农药新品种的发展和使用技术的进步而逐步发展。与其他农药剂型相比,乳油具有有效成分含量较高、稳定性好、使用方便、防治效果好、加工工艺简单、设备要求不高等特点。至今仍然是国内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生产、销售和使用的主要农药剂型之一,长期以来一直占据着农药市场的重要地位。据埃克森小组统计,许多20世纪40~50年代的农药老产品仍然登记为传统剂型,即使有新剂型出现,登记的产品仍然继续使用且依靠传统剂型。当一种制剂满足最终用户的需求时,该制剂将被反复使用。例如,除草剂2,4-D的剂型为乳油,该产品于1950年起即在美国EPA登记,并且一直销售至今。虽然其溶剂和乳化剂的品种和组成可能会改变,但剂型始终保持不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有机磷和有机氯为代表的有机合成农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农药剂型加工和使用技术的进步,使得乳油和粉剂、可湿性粉剂一样成为农药制剂的重要剂型。在乳油的发展过程中,表面活性剂起着重要的作用。早期的农药滴滴涕乳油,用硫酸化或磺化蓖麻油为乳化剂,配制出的乳油质量差、性能不好,乳化剂用量大,以25%滴滴涕乳油为例,乳化剂高达30%。20世纪40年代中期,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开始用于乳油的配制。1954年,乳油产品中多使用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但依然存在着用量较大的不足。1955年,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钙的出现,尤其是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搭配使用,具有较好的协同效应,使得农药乳油的发展进入一个崭新阶段,也使乳油真正成为农药的重要剂型。

在我国农药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农药乳油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功不可没,家喻户晓。20世纪60年代以前,基本上也是用硫酸化蓖麻油为乳化剂配制25%滴滴涕乳油,此后,我国开始研制开发新型农药乳化剂品种及应用技术,大体上能够满足各种农药配制乳油的需要。在1983年以前,我国农药乳油的产量占农药制剂总产量的10%,而1983年以后,即六六六、滴滴涕禁用之后,乳油的产量急剧增加。

多年来我国农药乳油在全部农药剂型中所占比例一直在45%~50%,其登记领证的产品数历年增加。截至2016年9月,我国乳油登记的农药有效成分近320个,乳油制剂产品登记数达9400多个。按农药种类进行统计,乳油产品在所用农药品种中的布局是相对集中的,许多问题是制剂技术长期落后而后来又未及时进行改造所延续下来的。我国常用的农药原药有300多个品种,乳油产品却只是相对集中在15%的原药品种中,其所制得的乳油产品数更是高达6500多个,占全部乳油产品数的70%以上。仅阿维菌素类、菊酯类、吡虫啉类、酰胺类、毒死蜱、三唑磷和乙酰甲胺磷等10多个农药品种所制备的乳油产品数就达4000个,约占乳油产品的一半。不仅如此,在年产量超过5000t的19种农药中,11种农药产品的剂型为乳油,且多数为杀虫剂。因此,乳油在有害生物防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即使在环保型剂型日益发展的今天,乳油仍然占据重要主导地位。

据相关数据显示,乳油作为我国的传统农药剂型,在整个农药中的比重约为50%,目前,我国年乳油制剂的生产和使用量约为100万吨,所用的溶剂主要是二甲苯、甲苯、苯等芳烃类溶剂,每年消耗该类溶剂约为30万吨。此外,甲醇、N,N-二甲基甲酰胺等极性溶剂也有一定的用量。为减少或避免农药乳油中的有机溶剂对人体健康、安全和环境的危害,我国近年来出台了多项相关产业政策,对削减乳油提出了分阶段实施的意见:

① 我国家发改委2006年第4号公告,“自2006年7月1日起,不再受理申请乳油农药企业的核准”。

② 2008年12月25日,农业部为提高矿物油农药产品的质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环境生态安全,发布了第1133号公告,并于2009年3月1日起施行。公告规定:应选择精炼矿物油生产矿物油农药产品,不得使用普通石化产品生产矿物油农药产品。其理化指标应符合:相对正构烷烃碳数差应当不大于8,相对正构烷烃碳数应当在21~24,非磺化物含量应当不小于92%。

③ 2009年2月工信部《工原【2009】第29号公告》,自2009年8月1日起,不再颁发新申报的农药乳油产品批准证书。尽管已取得登记证和生产批准证书的乳油产品仍可生产,而业内普遍认为,苯、甲苯、二甲苯等芳烃类溶剂作为乳油农药的常用有机溶剂遭全面禁止已经“箭在弦上”,禁用只是时间问题。

④ 在适当的时候除一些只适合制备乳油的农药产品外,停止以苯、甲苯、二甲苯等芳烃类为溶剂的乳油产品生产。

⑤ 2009年10月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石油和化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和《石油和化工产业振兴支撑技术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农药制剂非芳烃溶剂化是行业重点发展方向。

⑥ 2010年4月苏州行业环保制剂会议,工信部明确制剂导向“乳油产品需要使用植物油及直链烷烃类环保溶剂”。

⑦ 2013年10月23日,工信部发布第52号公告,批准农药行业标准《农药乳油中有害溶剂限量》(HG/T 4576—2013),并于2014年3月1日开始实施。

农药乳油含有相当量的有机溶剂,故存在着环境污染,易产生药害和贮运不安全等问题,这些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乳油的总体发展方向比较明确,即扬长避短,既要保持乳油的诸多优点,又要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二甲苯等有机溶剂所带来的缺点。近年来,农药制剂工作者对乳油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进,改进的方法主要有:

① 以水代替有机溶剂,通常可降低有效成分对使用者的毒性;在某些情况下,可降低药害;还能节省大量有机溶剂。如水乳剂和微乳剂是替代乳油的比较安全的剂型。

② 选用更安全的有机溶剂,如低芳烃溶剂油、脂肪族溶剂油等,尤其是正构烷烃类及高纯正构烷烃类等特种溶剂油(正己烷、正庚烷),它们通常是经加氢精制等技术处理后制得的环保型产品,其黏度低,芳烃类含量及硫、氮含量低,适合乳油用有机溶剂的发展方向。

③ 选用更环保的有机溶剂,如矿物油、植物油、油酸甲酯等,已有50%丙环唑·左旋松油醇乳油的研制、生物柴油作为精喹禾灵乳油中二甲苯替代溶剂的应用初探、植物精油在环保型乳油中的应用展望等报道。

④ 溶胶状乳油(GL),也就是将乳油改变成一种像动物胶一样黏度的产品,它具有独特的流动性,能被定量地包装于水溶性聚乙烯醇小袋中,可减少使用者接触农药的危险,同时避免了乳油包装容器的处理问题。

⑤ 高浓度乳油是重要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可显著降低有机溶剂用量,减少库存量,降低生产和贮运成本;同时减少包装物处理问题,缓解环境压力。代表品种有70%炔满特EC、90%乙草胺EC等。

⑥ 制备无溶剂乳油,即仅由液体农药和乳化剂组成,由于不含有机溶剂,危险性较小。代表品种有96%异丙甲草胺EC、90%乙草胺EC等。

⑦ 制备固体乳油,将高浓度乳油吸附在适宜载体上,入水后形成乳状液的粉状或粒状固体乳油,主要包括可乳化粉剂(emulsifiable powder,EP)和可乳化粒剂(emulsifiable granual,EG),已有10%喹草烯可乳化粉剂配方研究报道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可乳化粒剂专利报道。

综上所述,农药乳油仍然是我国农药制剂中的重要剂型之一,仍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同时关于传统乳油技术层面的改进将会持之以恒,乳油中有机溶剂的使用也会陆续制定相关的国家或行业规范或标准,农药乳油将会获得绿色新生。

二、乳油的质量评价体系

(一)性能要求

1. 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

根据原药理化性质、生物活性、安全性及其与溶剂、乳化剂的溶解情况,加工成乳油的稳定情况来确定制剂的有效含量。原则上有效成分含量越高越好,也有利于减少包装和运输量,也有利于成本的降低。具体分析方法参照原药及其他制剂的分析方法,结合本制剂的具体情况研究制订。

2. 乳化分散性的评价

乳化分散性是指乳油放入水中自动乳化分散的情况。一般要求乳油倒入水中能自动形成云状分散物,缓缓向水中扩散,轻微搅动后能以细微油珠均匀地分散在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乳状液,以满足喷洒要求。

乳化分散性是乳油的重要性能之一,乳油用水稀释后,如果分散性不好,药液易出现分布不均匀或产生分层或沉淀,使有效成分大部分沉积在施药器械底部,药液浓度不均一,在喷洒药液时,不但直接影响药剂的防治效果,而且容易产生药害和引起中毒事故的发生,因此在配制乳油时,要严格控制乳化分散性。

乳油的乳化分散性主要取决于乳油的配方,其中最重要的是乳化剂品种的选择和搭配,其次是溶剂的种类和农药的品种。评价乳油的乳化分散性时,采用100mL量筒,按规定的条件进行。评价标准为:

(1)分散性。将99.5mL蒸馏水盛于100mL量筒中,并移入0.5mL乳油,观察其分散状态。

优:能自动分散成带蓝色荧光的乳白云雾状,并自动向上翻转,基本无可视粒子,壁上有一层蓝色乳膜。

良:大部分乳油自动分散成乳白云雾状,有少量可视粒子或少量浮油。

可:能分散成乳白云雾状。

差:不分散,呈油珠或颗粒下沉。

(2)乳化性。将乳油滴入量筒后盖上塞子,翻转量筒15次,观察初乳态。

优:乳液呈蓝色透明或半透明状,有较强的乳光。

良:乳液呈浓乳白色或稍带蓝色,底部有乳光,乳液附壁有乳膜。

可:乳液呈乳化状态,无光泽。

差:乳液呈灰白色,有可视粒子。

3. 乳液稳定性的评价

乳液稳定性是指乳油用水稀释后形成的乳状液的经时稳定情况。按乳油的乳液稳定性测试方法进行,即按GB/T 1603—2001中的方法进行测定:在250mL烧杯中,加入100mL 25~30℃标准硬水,用移液管吸取0.5mL乳油样品(稀释200倍),在不断搅拌的情况下缓缓加入标准硬水中,加完乳油后,继续用2~3r/s的速度搅拌30s,立即将乳状液移至清洁、干燥的100mL量筒中,并将量筒置于恒温水浴中,在(30±2)℃范围内,静置1h,观察乳状液的分离情况,如在量筒中无浮油(膏)、沉淀和沉油析出,视为乳液稳定性合格。

乳状液的稳定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研究课题。许多研究结果表明,乳状液的稳定性与多种影响因子有关,如分散相的组分、极性、油珠大小及其相互间的作用等;连续相的黏度、pH值、电介质浓度等;乳化剂的化学结构、组分、浓度和性能等;以及环境条件如温度、光照、气流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乳化剂的品种、组成和用量。研究表明,通过选用合适的复配型乳化剂,可以有效改善乳状液的经时稳定性。

4. 挥发性的测定

若溶剂容易挥发,在配制和贮存过程中易破坏体系平衡,稳定性差。其测试方法为:取带环的直径11cm定性滤纸一张,用天平称重后,用滴管加约1mL农药乳油,均匀滴在滤纸上,使其全部湿透,加药液量应以悬挂时,滤纸下端看不出多余药液,更不能有药液滴下为宜。加药后立即称重,计算出加药量。然后,将滤纸悬挂在30℃的室内,20min后,在天平上再次称重。计算农药乳油的挥发率,其挥发率不超过30%为合格。

  (3-1)

式中 W0——农药乳油挥发后的滤纸质量,g;

   W1——滤纸质量,g;

   W2——滴上农药乳油后立即称出的滤纸质量,g。

平行测定三次,取其平均值。

5. 闪点

闪点是乳油的重要指标之一,闪点高,乳油生产、贮藏、运输和使用安全。评价乳油闪点的方法是:将乳油置于测试容器中,加热乳油,缓慢地以规定的速度升温至接近闪点,以一个点火源每隔一段时间或温度间隔伸入杯中尝试点火,第一次检测到闪焰时的温度为闪点。

6. pH值

pH值是农药乳油的一项重要理化性质参数,随农药的有效成分、生产工艺和辅料等不同而不同,pH值对于乳油的稳定性,特别是有效成分的化学稳定性影响很大。测定农药的pH值可为农药的包装和使用等提供参考依据,保障农药乳油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安全有效。因此,对商品乳油的pH值应有明确规定,具体数值应视不同产品而定。

7. 贮存稳定性

贮存稳定性是乳油的一项重要性能指标,它直接关系产品的性能和应用效果。它是制剂在有效期内,理化性能变化大小的指标。变化越小,说明贮存稳定性越好。反之,则差。贮存稳定性的测定,通常采用加速试验法,即热贮稳定性和低温稳定性。

① 热贮稳定性。作为农药商品,保质期要求至少2年。(54±2)℃贮存14d,有效成分的分解率低于5%视为合格。同时还要求乳油的外观、乳液稳定性、乳化分散性、pH值等物理性质在贮存前后基本不变或变化不大,满足各项指标要求。

② 低温稳定性。为保证乳油不受低温的影响,需进行低温稳定性试验。可将适量样品装入安瓿瓶中,密封后于0℃、-5℃或-9℃冰箱中贮存1周或2周后观察,不分层、无结晶为合格。

(二)质量控制指标

为保证农药乳油的产品性能,我国化工行业标准《农药乳油产品标准编写规范》(HG/T 2467.2—2003)中规定,农药乳油产品应控制的项目指标有:有效成分含量、相关杂质限量、酸碱度或pH值范围、水分、乳液稳定性、低温稳定性、热贮稳定性。(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规定,农药乳油产品应控制的项目指标有:有效成分含量、相关杂质限量、酸碱度或pH值范围、水分、乳液稳定性和再乳化、持久起泡性、低温稳定性、热贮稳定性。

(三)理化性质测试

为完善农药登记管理基础标准,为农药风险评估和农药安全性管理提供技术支撑等,我国农业行业标准《农药理化性质测定试验导则》系列标准NY/T 1860—2016中规定,农药乳油产品应测定的项目指标有:pH值、外观(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爆炸性、闪点、对包装材料腐蚀性、密度、黏度。

(四)2年常温贮存试验

为完善农药登记管理基础标准,为保证农药产品在保质期内的质量等,我国农业行业标准《农药常温贮存稳定性试验通则》系列标准NY/T 1427—2007中规定,农药乳油产品应测定的项目指标有:产品包装、有效成分含量、pH值、水分、外观(包括颜色、状态、气味)、乳液稳定性。

三、乳油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

(一)存在问题

目前,乳油作为传统剂型,仍然是现代农药工业中十分重要的剂型之一。但乳油的易燃、易爆问题和使用时芳烃溶剂对皮肤的接触毒性问题等,尤其是芳烃溶剂对环境污染的问题,已引起我国农药制剂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和国内外同行的极大关注。据调研,乳油的配方研究、生产、使用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配方研制粗放

目前,虽然许多农药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进行乳油的配方研究和生产,但其配方的研究多为宏观的、经验式的随机筛选,配方比较粗放,成功率低,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和科学的乳化剂选择,微观的辅助研究手段应用较少。因此,在使用和贮存中易出现乳液稳定性差、乳化分散性不好、水分含量超标等,甚至出现析晶和固化现象,最终导致田间防效不佳,难以得到使用者的认可甚至出现药效不好的问题。乳油的质量指标,除标明的有效成分含量外,最重要的指标就是贮存稳定性,尤其是长期物理稳定性,它直接关系到产品的性能、货架寿命和应用效果等。

2. 有效成分含量不符合标准规定

在组成乳油的不同影响因子中,农药原药是乳油中有效成分的主体,它对最终配成的乳油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对最终药效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农药产品标准中最重要的技术指标,有效成分含量达不到标准要求,将会导致施药后效果不好。在市售乳油产品中,有部分农药有效成分含量不符合标准规定,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① 有效成分含量低,甚至检测不到,其原因是对原材料的验收把关不严,使用含量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原材料;生产时原药加入量不足;出厂检验不严格,没有把好质量关;贮存、运输条件不符合有关规定,有效成分在贮运时受温度、水分、pH值等因素影响而分解。② 产品有效成分含量符合标准规定,但产品中加入了标准规定外的其他农药有效成分,多数为高效、低毒农药,极少数为高效、高毒农药。

3. 原药质量问题

农药原药的质量非常重要,不同厂家由于技术水平不同、工艺路线不同以及原料质量的差异等影响,往往会导致原药质量的不同。只有选用高含量的优质原药,才能配制出优质乳油;与此同时,还要对原药中重要的相关杂质加以限制并提供分析方法。相关杂质(relevant impurity)指与农药有效成分相比,农药产品在生产或贮存过程中所含有的对人类和环境具有明显的毒害,或对适用作物产生药害,或引起农产品污染,或影响农药产品质量稳定性,或引起其他不良影响的杂质。原药中重要的相关杂质往往导致其产品毒性增大,理化性质改变,进而影响乳油的质量。如采用相关杂质控制不好的烯草酮原药进行乳油的调制,易出现有效成分分解问题;如采用相关杂质控制不好的有机磷原药或拟除虫菊酯类原药进行乳油的调制,易出现混浊、分层、沉淀等现象。

4. 乳化剂使用不规范

目前在我国加工的乳油中,存在大量环境相容性差的传统乳化剂(如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对人畜健康、环境和地下水存在着威胁,而且也成为限制我国农药制剂出口的瓶颈。近年来,我国正逐步加强对农药加工所使用的表面活性剂的安全性和环保性的管理,常规、非环境友好的表面活性剂的限用、禁用和替代工作已经进入议事日程。

5. 溶剂毒性问题

农药乳油制剂生产中需要大量有机溶剂,含量一般在30%~60%,其品种主要有苯、甲苯、二甲苯、甲醇、N,N-二甲基甲酰胺等,我国每年消耗的芳烃类有机溶剂达到40万~50万吨。医学研究证明,芳烃类溶剂易引起较严重的职业中毒,致使血象异常。生态学研究证明,有机溶剂能伴随农药一起进入大气圈和水圈等生态循环系统,能够导致生物慢性中毒,并杀死土壤中的微生物、昆虫等,对环境的污染较大。另外,芳烃类溶剂易挥发、易燃、易爆,使得该类溶剂及配制的乳油存在贮运不安全的问题。

虽然国外已采用闪点较高的重芳烃溶剂油(C10~C14)替代苯类溶剂,安全性有所提高,对人的毒性也有所降低,但因该类溶剂难于降解,其环保性能还是不高。尤其是该类溶剂对大多数农药的溶解度不大,达不到通用溶剂的要求。此外,随着石油化工产品的不断涨价,一些企业为降低成本,往往选用成本低、毒性大的有机溶剂,或选用价格便宜的回收溶剂、混合溶剂和过期溶剂进行乳油产品的制备,加重了乳油的不安全性,也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利用绿色溶剂替代危险性较大的芳烃类溶剂和极性溶剂,研制环保型乳油是乳油生存和进一步发展的方向。但绿色溶剂替代芳烃溶剂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① 二价酸酯(DBE)类和吡咯烷酮类溶剂,虽然安全、环保、溶解性能好,但价格较高;② 植物油类溶剂,如大豆油、玉米油、菜籽油、棉籽油、棕榈油、松脂基植物油、植物精油等,虽然配制的少数农药乳油产品很好,但毕竟与绝大多数农药有效成分相容性较差,且与现有乳化剂的匹配也有一定难度,其通用性就会大打折扣,而且使用食用油还存在与民争食的问题。

6. 其他技术指标问题

除有效成分不符合标准规定外,乳油产品还存在着外观、水分、乳液稳定性等技术指标不符合标准要求。乳油外观指标达不到要求,主要表现为分层、析晶、混浊、固化等现象,产生的原因较复杂,首先应考虑原药、溶剂、乳化剂的品种和质量问题。pH值和酸碱度主要是保证产品中有效成分的稳定,减少有效成分分解,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一是企业对原材料验收把关不严;二是企业在研制农药配方时,酸碱度没有调好;三是企业未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要求检测农药的pH值;四是农药产品的包装材料和产品的贮存条件不符合规定要求。水分含量的超标不利于农药产品的贮存,会导致农药产品质量不稳定,从而达不到预期药效。乳液稳定性用以衡量乳油产品加水稀释后形成的乳状液,农药液珠在水中分散状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使乳状液中的有效成分、浓度保持均匀一致,充分发挥药效,避免药害发生。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一是企业对原材料验收把关不严,或为了降低成本,选择劣质乳化剂;二是乳化剂配比不合适;三是一味追求农药有效成分而忽视其他指标的质量问题。

7. 生产中的问题

乳油制剂的优点是加工工艺比较简单,对设备要求不高,整个加工过程基本无“三废”。但一些企业往往因为检测设备不健全,加工工艺不完善,技术水平不高,而造成产品质量出现问题。生产中的问题主要有:① 采购的原材料不进行检测,易出现有效成分含量不合格、杂质含量超标、乳化剂和溶剂中水分含量超标等现象;② 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及其生产用其他原料没有按规定分类贮存,不在专用设备中生产和分装;③ 容器贴标不完整或无标签;④ 生产前不进行小样品试验即投产;⑤ 生产设备不清洗或清洗不彻底,或者没有按照清洗流程进行操作,无清洗书面记录;⑥ 生产工艺流程中的半成品过滤装置和半成品沉淀装置缺失;⑦ 无科学合理、先进适用的操作规程。如一些有机磷乳油、炔满特乳油在贮运过程中易出现颜色加深、凝胶固化的现象,其原因之一是乳油中混入铁、铝等金属杂质,与乳化剂、溶剂、原药等在光、热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理化性质变化,使乳油产品丧失乳化分散功能。

8. 包装中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法律、环境、安全和商贸意识的提高,使得农药生产商和销售商对农药包装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当前农药包装已被认为是接近于农药开发和销售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农药制剂和包装被视为同等重要,都是相对独立的实体。包装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① 灌装机不进行清洗;包装物、标签和产品不一致,灌错料时有发生。② 选择透气的包装容器不进行贮存性和相容性试验。由于一些溶剂、水蒸气和空气对聚酯材料的包装容器有一定渗透作用,一些企业使用强度不够的聚酯瓶,瓶体易发生变形,易造成药液的泄漏;易发生光解的农药不进行避光保存或棕色瓶包装。③ 封口时温度不够或放置位置不正确,易出现封口不严,导致漏液现象发生。④ 标签和箱贴不贴在指定位置,歪斜、错贴、漏贴和脱落现象等时有发生。⑤ 装箱时检查不仔细,漏药、松盖、瓶身不干净、标签不整或错误、无喷码或者喷码不清晰等现象没有及时剔除。

9. 质检中的问题

产品的质量控制是生产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但实际上,许多厂家只做农药有效成分的指标检验,忽视了乳液稳定性、pH值、水分等其他也很重要的指标,这些指标不合格往往引起分层、析晶、混浊、结块等,最终导致药效不好,甚至无效的现象出现。同时,一些产品虽然按标准要求进行加速贮存实验,但实际贮运过程中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产品质量极易发生变化,而且加速贮存实验也不能完全反映产品在保质期内的质量变化。因此应结合生产、贮运、使用的实际情况对产品进行质量控制。

10. 使用中的问题

农药制剂是农药的最终产品,农药乳油要经过加工、贮存、运输和销售等多个环节才能到达使用者手中,短则几个月,长达1~2年。随着时间的延长、外部环境的变化,乳油的理化性能指标会发生一定变化,主要表现在分层、晶体析出、无法分散、有效成分分解等,最终影响使用,甚至无法使用。

(二)乳油发展前景

乳油是当前农药剂型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剂型,其最大问题是要消耗大量有机溶剂,这既浪费了化工原料,又加重了环境污染。利用环保型溶剂替代芳烃类溶剂和极性溶剂,配套使用易降解的乳化剂,从技术层面对乳油生产进行持续不断的改进,研究、生产、推广和使用环境友好型乳油是乳油生存和进一步发展的方向。但在具体发展过程中,既要保持乳油的诸多优点,又要主动调整发展方向,克服其不足之处,最大限度发挥乳油作用的同时,我们也要正确面对乳油技术改进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