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家书抵万金(上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拾玖


| 1861年(咸丰十一年)五月十二日



与孝威


孝威知之:

朱少春、彭立凰来营,得尔四月十四日禀件,一切具悉。

尔母脚气虽愈,然频年必数次举发,近时举发更勤。衰老之年,气血虚耗,非药饵扶之不可。上年我东行时,以四百金留之家中,除付二百金交翔冈办劈山炮,所存仅二百金。自为尔完婚后,此二百金必已用尽无存。前信托黄南坡代挪二百金付家中,备尔母药饵及先生岁脩之用。嗣有信属尔勿往取,即南坡送来亦不可受当速还之,千万千万。家中缺用,可于少云处通挪,候我寄还。如少云处有银可借,暂借二百金,庶药饵不缺,病可速痊。邹君方既已见效,每日一帖,不可间断。此尔与新妇事也。每岁我于薪水中存二百金为宁家课子之费,上年曾见之公牍,不可多取欺人。家中除尔母药饵、先生饮馔外,一切均从简省,断不可浪用,致失寒素之风,启汰侈之渐。惜福之道,保家之道也。

阅尔屡次来禀,字画均欠端秀,昨次字尤潦草不堪,意近来读书少静、专两字工夫,故形于心画者如此,可随取古帖细心学之。年已十六,所学能否如古人百一,试自考而自策之。古人云:“少时不学老时悔。”此语可常玩味,勿虚掷韶光为要。读书不为科名,然八股、试帖、小楷亦初学必由之道,岂有读书人家子弟八股、试帖、小楷事事不如人而得为佳子弟者?勉之勉之!毋使我分心忧尔。

兵事一切毋须数数问及,我有事饬尔办理可遵命行之,否则不必理会如刘竹亭、吴翔冈处何必数数往来。亲旧家佳子弟极少,尔此时在塾读书,亦非讲交游结纳之日,一切往来应酬可省则省,万勿效时俗子弟专在外面作工夫也。切记,切记!

乐平诸捷,化险为平,全赖梅村、克庵及诸将士之力,乃公何力之有?顷奉谕旨褒嘉,并颁赏搬指、翎管、小刀、火镰、荷包等件,望阙叩头谢恩,感激欲涕。我以一书生谬忝戎务,频年忝窃非分,洊擢京卿;兹又特承异数,赐予骈蕃,为自古草茅下士所无之遭际。国恩高厚,报称为难。时局方艰,未知攸济,亦惟有竭尽心力所能到者为之,期无负平生之志而已。

贼势外肆中枵,非必不可了之事。惟军兴既久,饷绌日甚,我军欠饷三月有馀,刻忧饥乏,有时事机必赴而运掉不灵,无如之何。幸诸将士相从日久,知我无丝毫自利之心,尚不至十分迫索耳。儿辈在家,知乃公行间艰苦,必不敢安逸享受,当益刻厉自修以慰我意也。

仲父何时返长沙?事多,不及时作家书,如询近状,可即以此呈览。


五月十二夜父字景镇大营  

周庆既不可用,不必令其前来,前已谕及矣。






教子当家三字诀:俭、静、专





十五岁的孝威这一年要结婚了,新娘是贺熙龄的三女儿。

这门亲事在孝威刚生下来时就定下了。

贺熙龄长左宗棠24岁,是左宗棠在城南书院的老师。贺熙龄1846年去世,当时孝威还是个不会爬的婴儿。老师跟学生主动提“娃娃亲”,虽有两江总督陶澍的先例,但总有点拉不下面子。贺熙龄选择以临终前交代后事的方式,在遗嘱中托丁秩臣、罗泽南做媒人,当面转告左宗棠。



一、结婚从俭,婚礼从简


儿子的婚姻大事,碰上自己缺银子,真是要命。左宗棠倒不怎么当回事,严格限制婚礼规模,随口说了句“就用我上次存剩的二百两银子”了事。可想而知,这个婚事办得够朴素。

古人一生十分看重的礼事,一是结婚,二是喜丧。养生与送死,是孔子认定的“可当大事”,读书人家没有不严格遵守的。结婚是个花大钱的事,以左宗棠的地位,儿子结婚花个五千到一万两,不算奢侈。花二百两只能叫“俭朴”。

1985年,左宗棠曾孙左景昌的后人在长沙跳马涧杨林塘缅怀左宗棠



对待礼事,左宗棠不是马虎、抠门的人。父亲左观澜去世时,二哥左宗植二十六岁,左宗棠十八岁,兄弟俩都还在长沙读书,可以说是身无分文,但为了让父亲得到读书人应有的尊严,兄弟俩东挪西借,花了几百两银子,将丧事办得隆重。在此期间虽接收了不少亲戚红包,但办完一结账,还是亏出二百多两。类比来说,这相当于今天一个失去双亲的大学贫困生欠下10万块钱巨债,压力可想而知。

但古代社会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那就是民众普遍重知识超过重金钱。这笔欠账直到兄弟俩1832年同时考中举人,接到族人、亲戚、朋友大笔礼金,才算最后还清。

儿子结婚,虽还没有举行“冠礼”,但已算成年人。左宗棠开始具体教儿子生活中怎么孝敬母亲的礼节,规定家中开支总体原则是节省。但有两样一定不能省:一是母亲治病的钱;二是私塾先生的伙食费。其他生活开支,自己看着办,能将就则将就。

左氏有意放手锻炼儿子,说“此尔与新妇事也”。这是提醒儿子,你再不是少年了,是有家室的人了,今后不但要学会处理夫妻关系,还要逐步学会处理家族关系、社会关系,左家这个家,最后还得你来当,不上进可不行。



二、凭“静、专”早当家


儿子大了,父子俩第一次在观念上发生碰撞。

左宗棠教儿子学真本事,不要图举人、进士虚名,方向是对的,本意是好的,不想孝威误读了他的意思,干脆将科举考试必备科目八股文、试帖、小楷一律放弃。这让左宗棠心里窝火:这孩子为什么曲解他的本意。

今人对八股文、试帖已经十分陌生,因为1905年废除科考后,这些内容随之已销声匿迹。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方便读者更清晰地看到父子观念冲突的实质。

八股文正文由八个部分组成,依次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题目一律出自“四书五经”原文。这种文章,形式僵硬,内容空洞。有人说,中国传统有两样被抛弃得最彻底最没有争议:一是科场的八股文,二是女人的裹脚布。

试帖指在试卷上抄录一段经文,再用一张纸覆在上面,中开一行,显露字句,被试者即据以补上下文,类似今天高考试卷上的诗文填空题,考的是死记硬背的内容。

小楷顾名思义,是小写楷体字。古代科考,首考书法,书法不过关,文章再好也要受影响。古代但凡进士,都写得一手漂亮的书法,朝考状元、翰林,第一注重书法,尤其是状元、翰林,个个都得先做书法家,不像今天,许多人已握不稳毛笔,离开电脑已经写不拢字。

重视书法,缘于传统文化重视修心,而书法就是人内心最直观的一幅图画。练习书法,可以静心,锻炼个人气质、涵养、风度。不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每临大事有静气”,正心于静,为成事之本。再加之古代没有电脑,没有打印机,书信、奏折、札记,全靠手抄,小楷不过关,写字如鬼画符,要认出基本靠猜的话,做官发文件容易误事。所以,古人花再多时间习书法,也不会是浪费。

平心而论,八股文、试帖、小楷虽然弊端多多,但作为读书人的入门训练,并不全都一无是处,左宗棠说:“读书不为科名,然八股、试帖、小楷亦初学必由之道,岂有读书人家子弟八股、试帖、小楷事事不如人而得为佳子弟者?”即是说,八股、试帖、小楷的基本功还是要有的,泼掉一盆脏水是对的,你不能连盆中的白胖小子也一起给泼掉。这无疑比较中肯。

针对孝威存在的问题,左宗棠开出两副药方:“静”“专”。

“静”的对立面是“躁”,“专”的反义词是“杂”。作为“官二代”,孝威与今天的青年一样,看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内心也时刻在躁动。因为心神不定,读书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知识便杂乱无章。左宗棠不愧做渌江书院山长出身,一眼看出儿子症结,药方开得准确而及时。

信末似可见出左宗棠不动声色的智慧:要孝威主动将信送给二伯父左宗植看,托辞是没时间给二伯父写信。古人写家书耗时费神是实,但要二哥看写给儿子们的家信,显然于礼制有欠。左宗棠以“孝”“礼”教子,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

为什么还要这么做?

真实用意,恐怕是要左宗植按照信中所说,严格监督侄子孝威。左宗植是聪敏的读书人,1832年还是湖南乡试第一名(解元),不可能领会不出季高老弟这层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