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家书抵万金(上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拾壹


| 1861年(咸丰十年)十二月十一日



与孝威


字谕霖儿知之:

前两次函示德兴、婺源诸捷及守景德镇、浮梁城击退大股逆贼诸捷,想可得览。诸贼方翕聚江、皖之交,与涤公及我为难,年内尚有大仗开。将士心志渐孚,当尚可用,可告尔母放心。

吴翔冈代我造劈山廿杆,曾以公牍私函致之,由若农观察转递。尔接此信,可携银二百两送去,亲交翔冈,千万千万!袁升家信来,需银甚急,渠请付银六两交其弟袁明,尔可令何三叫袁明来家付之。何三在家当差甚苦,我曾诺以每月三金,不可失信,尔可告汝母照给之。此项及垫发袁升薪水,均应在营中账目上支取,俟后有便再寄归也。

多隆阿都统及李希庵廉访在皖北打大胜仗,四眼狗求救于皖南诸逆首,或者皖南之贼此后尚易打。然石逆馀党又从湖南窜入江西,悍而且众,又是楚军之累耳。成军以出,忽忽半载,功业未建,转瞬又逼残年,思之愧愤。幸体气较在家时尚健,可勉力支持。杨石泉因葬亲故暂辞归,赠以二百金,固却不受,只取四十两作盘费。其在军劳不言功,性情恬淡,尤为可敬。克庵勤恳,梅村沈毅,真君子也。梅村已保臬司衔,克庵保知县知州衔,石泉保知县同知衔花翎,然均不乐受。即此已非他营所能有矣。

少云处忙时不及作信,可以此视之。


腊月十一夜三更父字  






楚军奠基:打造一支“廉干团队”





楚军在集合

左宗棠家书不但可以看作简明版《左宗棠自传》,而且更像一部“私人日记”。在战场叱咤风云、官场纵横捭阖的背后,我们还可以看到生活琐细中的左宗棠。

左氏高明的团队管理、识人用人,恰恰潜存于生活细节之中。



一、领导“大事不糊涂,小事要精明”


左宗棠认为:做不好小事的人,一定没有能力做大事;小事处理不当的人,处理大事往往也一塌糊涂。这封信可以看出,左宗棠像诸葛亮一样事必躬亲,连下属袁升家里需六两银子救急,在柳庄守门的佣人何三每个月需付三两工资的小事,他都记得,并亲手安排。

左宗棠此时的主要工作,除了调兵遣将、指挥战争,还要向朝廷汇报,并负责军事训练与筹备军饷。与官场朋友互通信息,也要占去大部分时间。如果不是记忆力惊人,这种工作方式,没有几个人跟得上。

怎么看待左氏这种做法?

今天一般主张官员“抓大放小”。理由是,办大事的人,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这不是没有道理。统帅负责战略,需给下属指明方向,如果在小事上分心,误了方向,岂不因小失大?

左宗棠显然突破了传统惯例,“大事不糊涂,小事要精明”。他的逻辑是,军队里权力高度集中统一,如果统帅只限于“大事不糊涂”,放手让部下去做,则内部的低效、贪腐问题,既无法杜绝,也无法解决。



二、名利刺激,不如成就感激励


结合前面几封信可以看出,当时楚军的军饷,曾国藩已经授权由江西省政府划拨,但江西巡抚忽悠他,始终在开空头支票。左宗棠只得仍靠湖南东征局支援、当地自筹来勉强支撑。军内怎么支付,朝廷此时还根本没管。楚军每月几万两的军饷,其实是全由左宗棠个人支配的“私产”。

左宗棠个人用钱,完全靠自律。当时的营官,每月在三十至五十两不等,普通士兵,每月三两。也就是说,当一个月兵,可以买三石谷,等于挣回一年口粮。在吃不饱、穿不暖的乱世,多少穷苦人一年也挣不了这么多。军饷诱惑力如此巨大,自然吸引湖南乡民竞相参军。

楚军缺饷,左宗棠的办法是先拖欠。但他立了个很人性化的规矩,新兵头两个月绝不拖欠。因为多少家人盼士兵寄回银子买粮救命。

因为楚军内部军纪严明、言信行果、公开公平,所以虽欠士兵工资,士兵却很少催,这反倒让左宗棠过意不去。

楚军将士在金钱面前的态度为何如此淡定?这与左宗棠用将士必选“廉干”,战前先淘汰能力与人品有问题的将士分不开。

将士“廉干”的标准就两条:一不贪钱,二能办事。

一般来说,擅长办事的人往往贪钱。楚军为什么可以例外?

不妨来深入分析一下。

人生于世,一般的追求不外两点:名与利。说人生是个“名利场”,这话也对。贪名图利,是人性使然。办事都希望要么可以获利,要么可以出名。如果既不为名,又不为利,那图什么呢?什么也不图,只是为了“专门利人”,也不排除有这种人,但毕竟是极少数,是“异类”。

普通人如果不求名利,图的大约有两点:一是自我证明,二是成就感。俗话说,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口气。韩信受人胯下之辱,决定奋起,依附刘邦,提三尺之剑直取天下,即是为了证明自我。左宗棠本人1852年入张亮基幕府,不受官聘,不领工资,累得眼皮打架也不放弃,求的主要是成就感。

立意与初衷决定路径。名利刺激与成就感激励,带来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一般情况是,用名、利作为诱惑人办事的动力,可以见一时之效。但因将士的动力来自金钱刺激,不是发自内心,所以作用力有限,而且内部会陷入争名夺利的不良风气。以自我证明、成就感来激发人的动力,虽然能团结的人数会减少,但实践起来更为有效,而且更能持久。

导致两者差异的心理学原因是什么?前者是帮别人办事,后者是为自己做事。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古来成大事的人,几乎多是靠着“自我证明”与追求“成就感”才成功的。他们幼年多有过屈辱与卑微的经历,有着不折的心志与奋斗的欲望,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这样总结:“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但成就感毕竟太虚,所以志同道合最重要。



三、用性格完人,不如用有缺点的人


左宗棠用的将领,几乎都被时人认为个性有缺点,世俗难容。具体什么缺点,他们说不上来,无非是有点犟,有点偏激,不服世俗礼法,今天看根本算不得什么毛病。但因为世俗偏见,他们在被孤立中产生自卑感,因而有强烈的自我证明的冲动。这是楚军将领“廉干”的心理学原因。

左宗棠在这里评价刘典(字克庵)“勤恳”,王开化(字梅村)“沈毅”、杨昌浚(字石泉)“恬淡”,我们可以想象其为人。王开化已保臬司衔,刘典已保知县知州衔,杨昌浚已保知县同知衔花翎,然均不乐受。并不是他们与常人有什么不同,只是对做不做官,没多大兴趣。

“杨石泉因葬亲故暂辞归,赠以二百金,固却不受,只取四十两作盘费”,这种廉洁,不是装出来的。杨昌浚晚年官居一品,一生没有贪腐纪录。

左氏选用人才,在能力方面不敢说都出众,但所用之人,无论人品还是官品,多数都好过同时代通过科考选拔起来的官员。成功的秘诀,全在左氏人才标准的“廉干”二字里。贪钱的人,其品德污点绝对不会只停留在贪钱这一点上;不贪钱的人,个人道德品质其他方面也往往可取。

孔夫子说:“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起用一批不贪钱、能办事,一心为证明自我与实现成就感而来的人,他们起到的带头作用,能让整个团队变得高效廉洁,始终昂扬着一股正气。楚军的战斗力在当时全国第一,历经25年之久(后脱胎成西征军、恪靖定边军),全靠那时第一批正直将官组成的班底打好的基础,并将其军风沿袭下来。

左氏这种用人观念的缺点又是什么呢?后面的篇章,我们可以看到刘典、蒋益澧二人的是非与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