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消化系统肿瘤
第一节 食管癌
一、疾病概述
食管癌,又称食道癌,是指发生于食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发病率居全国各类恶性肿瘤第4位,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食管癌多见于食管中段(57.2%),下段次之(29.6%),上段最少(13.1%)。食管鳞癌发病增长较快,食管腺癌的发病率未见明显增长,男性与女性发病率比例大约为2∶1,患者发病多在50岁后,50~69岁为发病的高峰,但是近年来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我国食管癌的发病呈明显的地区差异,农村地区多于城市,食管癌的高发省份为河北、河南、福建和重庆,其次为新疆、江苏、山西、甘肃和安徽。食管癌在太行山脉和四川盆地附近的省份明显高发。
根据食管癌的组织学特点,可将其分为鳞状细胞癌、腺癌、未分化癌及癌肉瘤四型。其中以鳞状细胞癌最多见,约占90%,腺癌次之,约占7%,其他均少见。根据病理形态,早期食管癌可分为隐伏型、糜烂型、斑块型和乳头型。其中,斑块型最多见。中、晚期食管癌可分为髓质型、蕈伞型、溃疡型、缩窄型、腔内型和未定型,其中髓质型恶性程度最高,并占中、晚期食管癌的1/2以上。
此病因尚未明确,但进食过快、食物过热过硬、食入硝酸盐类物质过多、食物中微量元素和无机盐的缺乏、酗酒、抽烟、基因突变、遗传因素等,均可参与本病发生。主要症状有进行性吞咽困难、咽下疼痛、食物反流、胸骨后或背部肩胛间区持续性疼痛、神疲乏力、形体消瘦等,常有淋巴结的转移和血行转移。
食管癌属于中医“噎膈”等范畴,噎膈发生的病机是本虚标实,本虚是指阴血亏虚,特别是肾水的枯涸,标实是指瘀血、痰阻、气滞等。历代多数医家认为噎膈的发生与忧思恼怒、酒色过度、瘀血、顽痰、气滞、阴血枯涸等有关。恼怒伤肝,气郁则血行不畅,久之瘀于食管形成肿块,导致咽下困难,易形成痰瘀互结。忧虑伤脾导致气结,酒色过度,则脾运化失常,气聚而为痰,痰气交阻于食管,则易形成痰气交阻。久食不下或血耗气郁化火,痰因火结,形成热毒而伤阴,肾阴不足津液亏损,便发生噎膈。脾阳虚,则气血化生无源,加上痰、瘀、热等长期留滞于体内,导致机体正气虚弱,而命门火衰温煦乏力,脾胃虚寒,亦可成为噎膈。临床治疗常用涤痰化瘀、豁痰理气、滋阴清火、扶正固本等方法。
二、中医分型
1.痰气交阻证
症见吞咽困难,嗳气呃逆,呕吐痰涎,口干咽燥,胸膈痞满,甚至疼痛,情志舒畅则可减轻,精神抑郁则加重。大便难,舌红苔薄腻,脉弦滑或沉细而滑。
2.津亏热结证
症见吞咽梗塞而痛,水饮可下,食物难进,或食后复出,夹有黏液,胸背灼痛,形体消瘦,肌肤枯燥,五心烦热,或潮热盗汗,口燥咽干,渴喜冷饮,大便干结,舌红而干,或有裂纹,脉弦细数。
3.痰瘀互结证
症见吞咽梗阻,胸膈疼痛,食不得下,甚至滴水难进,食入即吐,或泛吐黏痰,面色晦暗,形体消瘦,肌肤甲错或枯槁,大便坚如羊屎,或吐下物如赤豆汁,或便血,舌质紫暗,有瘀点或瘀斑,或舌红少津,苔腻,脉细涩或沉涩。
4.气虚阳微证
症见长期吞咽困难,饮食不下,面色白,精神疲惫,形寒气短,面浮足肿,畏寒肢冷,泛吐涎沫,腹胀便溏,舌质淡胖,苔白,脉细弱或沉细。
三、中医治疗
(一)痰气交阻证
旋覆代赭汤
【出处】《伤寒论》。
【组成】旋覆花9g,人参6g,生姜10g,赭石9g,炙甘草6g,半夏9g,大枣4枚。
【功效】理气降逆,燥湿化痰,健脾和胃。
【主治】晚期食管癌,证属痰气交阻型。症见吞咽困难,嗳气呃逆,呕吐痰涎,口干咽燥,胸膈痞满,甚至疼痛,大便难,舌红苔薄腻,脉滑或沉细而滑。
【用法】水煎,早晚分服,每日1剂,1日内少量多次服完。
【处方总结】
1.方解
方中旋覆花咸温,主下气消痰,降气行水;赭石“味苦寒”(《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能“镇逆气,降痰涎”(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除哕噫而泄郁烦;半夏、生姜辛温,和胃降逆化痰;人参、大枣、炙甘草甘温,补中益气,和而用之,扶脾胃之虚而止虚逆。全方标本兼治,虚实并调,镇降逆气而不伤胃,益气和中又不助痰,实乃“承领上下之圣方”(清《古今名医方论》)。
2.随证加减
脾胃虚弱者,加白术、山药、茯苓、薏苡仁以健脾利湿;瘀血内阻者,加丹参、水蛭以活血化瘀;热毒炽盛者,加金银花、蒲公英以清热解毒;气郁腹胀,饮食减少者,加青皮、枳壳、柴胡、炒谷芽、炒麦芽、鸡内金以理气宽中;咳嗽痰多者加麻黄、杏仁、陈皮、贝母以降肺平喘;阴虚有热者,加麦冬、知母、玄参、沙参以滋阴清热;胸腹刺痛者,加乳香、没药、延胡索(元胡)以化瘀止痛;肝肾阴亏者,加熟地黄、山茱萸、白芍、怀牛膝以补肾涵肝。
3.名医验案
我国著名肿瘤专家、陕西中医药研究院主任医师贾堃运用旋覆代赭汤加减治疗食管癌验案举例:
徐某,男,48岁,工人,河南省林县人。主诉:咽下困难近1年。现病史:1973年3月患者感到咽下食物有噎阻,呈进行性加重。6月28日,在外院检查确诊为“食管中下段癌”。因拒绝手术,要求出院。曾服用中药,病情未得到缓解,吞咽困难加重,呕吐涎沫,体重下降,胸背痛,大便干,小便正常。可进食半流质饮食,精神尚可,舌质红,有瘀斑,舌苔白腻。脉象弦细。辨证:痰气结聚,胃失和降。治法:行气豁痰,化瘀散结。方药:旋覆花12g,赭石30g,清半夏15g,露蜂房10g,蜈蚣2条,瓦楞子30g,山豆根10g,制天南星10g,山慈菇30g,郁金15g,三七6g,生甘草3g。加服平消片,每次服8片,一日3次。患者经过2年治疗,症状有所缓解,来诊130次,贾老守上方为主,随证加减。经过前后8年的治疗,症状逐渐消失。1985年4月30日行胃镜复查,食管中下段病灶几乎正常,见少量坏死组织和少量核异质细胞。患者体力恢复,可以做一般体力活。
【处方来源】包素珍.肿瘤名家验案精选[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28-29.
启膈散
【出处】《医学心悟》卷三。
【组成】沙参9g,丹参9g,茯苓3g,川贝母(去心)4.5g,郁金1.5g,砂仁壳1.2g,荷叶蒂2个,杵头糠1.5g。
【功效】开郁化痰,润燥畅膈。
【主治】食管鳞状细胞癌,证属痰气交阻型。症见吞咽困难,嗳气呃逆,呕吐痰涎,胸膈痞满,情志舒畅则可减轻,精神抑郁则加重。舌淡红,苔薄腻,脉弦滑或沉细而滑。
【用法】水煎,早晚分服,每日1剂。
【处方总结】
1.方解
方中丹参味苦,性微温,具有“活血散瘀,镇静止痛”(《云南中草药选》)之功,郁金味辛、苦,性寒,具有“行气化瘀,清心解郁”(《中国药典》)之功;砂仁壳味辛,性温,理气化痰,“温中和气之药也”(《本草汇言》);沙参味甘、微苦,性微寒,具有“益胃生津,养阴清热”(《中华本草》)之功;川贝母清润化痰,茯苓利水涤痰而健脾,荷叶蒂和胃降逆;杵头糠味甘、辛,性平,治噎膈,具有“通肠,开胃,下气,磨积块”(汪颖《食物本草》)之功。全方集理气、化瘀、祛痰、养阴、健脾于一方,邪去而不伤正,扶正而不助邪,共奏开郁化痰,润燥畅膈之效。
2.随证加减
胸闷较重者,加全瓜蒌、陈皮、半夏、天南星以助化痰之力;口干咽燥者,加麦冬、玄参、天花粉、芦根,以增润燥之效;郁久化热,心烦口干者,加栀子、黄连以清热除烦;胃失和降,泛吐痰涎者,加半夏、陈皮、旋覆花、檀香、降香以和胃降逆;若津伤便秘者,配增液汤加白蜜,以助生津润燥之力。
3.临床疗效
冯玉龙等用启膈散加减(丹参15g,郁金15g,茯苓15g,沙参15g,川贝母12g,荷叶蒂6g,砂仁6g)联合化疗治疗食管癌,患者一共40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启膈散加减联合化疗组20例,化疗组20例。启膈散加减联合化疗组,近期有效率为82.5%,化疗组近期有效率为57.14%,启膈散加减联合化疗组明显优于化疗组,呈显著性差异(P<0.05);启膈散加减联合化疗组和化疗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率分别为21.87%、7.6%,启膈散加减联合化疗组明显优于化疗组,呈显著性差异(P<0.05)。
【处方来源】冯玉龙,王祥麒. 启膈散加减联合化疗治疗食管癌40例 [J]. 河南中医,2009,29(6):577-578.
(二)津亏热结证
沙参麦冬汤
【出处】《温病条辨》卷一。
【组成】沙参9g,玉竹6g,生甘草3g,冬桑叶4.5g,麦冬9g,生扁豆4.5g,天花粉4.5g。
【功效】滋养津液,祛瘀化痰。
【主治】中晚期食管癌,证属津亏热结型。症见吞咽梗塞而痛,水饮可下,食物难进,或食后复出,形体消瘦,肌肤枯燥,五心烦热,或潮热盗汗,口燥咽干,渴喜冷饮,大便干结,舌红而干,或有裂纹,脉弦细数。
【用法】水煎,早晚分服,每日1剂,6周为1个疗程。
【处方总结】
1.方解
方中沙参,性微寒,味甘、微苦,“养阴清肺,益胃生津”(《中药大辞典》);麦冬,性微寒,味甘、微苦,“养阴生津”(《中国药典》);玉竹,“味甘,平”(《本经》),养阴润燥;三药合用,养胃生津润燥。冬桑叶和天花粉养阴泄热;生扁豆安中和胃;生甘草清热和中,调和诸药。全方共同配伍,共奏滋阴养津,活血化痰之功效。
2.随证加减
肠燥失润,大便干结者,加火麻仁、瓜蒌子、何首乌以润肠通便;腹痛便秘,胃肠热盛者,合用大黄甘草汤(中病即止);胃火盛,饮食格拒不入者,加黄连、栀子、竹茹以降火清热;食管干燥,咽干舌燥者,合用五汁安中饮(梨汁、藕汁、牛乳、生姜汁、韭菜汁)。
3.临床疗效
宋保国运用沙参麦冬汤加减(北沙参10g,玉竹10g,麦冬10g,天花粉15g,扁豆10g,桑叶6g,生甘草3g,黄芪9g,桃仁6g,当归6g,薏苡仁6g)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一共60例,随机分成3组,其中放疗+化疗组20例,放化疗+中药组20例,单纯放疗组20例。治疗6个月后,放疗+化疗组、放化疗+中药组与单纯放疗组比较,放化疗+中药组肿瘤直径显著减少,有效率及1年存活率显著增加(P<0.05)。治疗第一、二疗程,放疗+化疗组、单纯放疗组与放化疗+中药组比较,放化疗+中药组比较不良反应显著减少(P<0.05)。三组治疗前肿瘤直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放化疗配合中药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处方来源】宋保国.不同方法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效果分析 [J]. 中国医药科学,2013,3(10):199-200.
麦门冬汤
【出处】《金匮要略》。
【组成】麦冬60g,半夏9g,人参6g,甘草4g,粳米6g,大枣12枚。
【功效】益气养血,益胃生津,清热解毒,化瘀消积。
【主治】中晚期食管癌,证属津亏热结型。症见吞咽梗塞而痛,水饮可下,食物难进,或食后复出,形体消瘦,肌肤枯燥,五心烦热,或潮热盗汗,口燥咽干,渴喜冷饮,大便干结,舌红而干,或有裂纹,脉弦细数。
【用法】水煎,早晚分服,每日1剂,于化疗前1周至化疗后1周期间服用。
【处方总结】
1.方解
方中麦冬,性微寒,味甘、微苦,“养阴生津”(《中国药典》),养阴补血,益胃生津;半夏,味辛,性温,“消痰涎,开胃健脾,止呕吐”(《药性论》),健脾和胃,降逆止呕;“参、米、甘、枣四味,大建中气,大生津液”(《血证论》)。全方配伍,共奏益气养血,益胃生津,清热解毒,化瘀消积之效。正所谓“麦门冬汤,从胃生津救燥,治虚火上气之方”(《绛雪园古方选注》)。
2.随证加减
疼痛明显者,加延胡索、天仙藤以活血止痛;正气亏虚者,加山药、黄精以补气健脾;吞咽困难者,加旋覆花、赭石以降气开道;呕吐酸水痰涎者,加黄连、吴茱萸以燥湿温中;消化功能紊乱者,加山楂、麦芽、六神曲以助消化;腹泻者,加葛根、黄连、乌梅以止泻升提;睡眠不好者,加龙齿、合欢皮、首乌藤(夜交藤)以安神助眠;出血者,加血见愁、紫珠草、仙鹤草、藕节炭以止血活血;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者,加鸡血藤、女贞子、阿胶以补血滋阴。
3.临床疗效
陈颢运用麦门冬汤加减(人参5g,白术15g,茯苓20g,黄芪30g,沙参20g,麦冬15g,生地黄15g,枸杞子20g,半夏15g,陈皮15g,生姜10g,鸡内金15g,当归 15g,丹参15g,白芍10g,半枝莲15g,白花蛇舌草20g,甘草10g)治疗食管癌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有效率:治疗组为47.37%,对照组为28.9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提高率:治疗组为39.47%,对照组为10.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处方来源】陈颢.食管癌术后化疗配合中药调理临床观察 [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32(6):1527-1531.
(三)痰瘀互结证
通幽汤
【出处】《脾胃论》卷下。
【组成】当归身5g,升麻5g,桃仁(研)5g,红花5g,甘草(炙)5g,生地黄0.5g,熟地黄0.5g,槟榔(细末)0.5g。
【功效】软坚化痰,滋阴活血。
【主治】食管癌,证属痰瘀互结型。症见吞咽梗阻,胸膈疼痛,食不得下,甚至滴水难进,食入即吐,或泛吐黏痰,面色晦暗,形体消瘦,肌肤甲错或枯槁,大便坚如羊屎,或吐下物如赤豆汁,舌质紫暗,有瘀点或瘀斑,或舌红少津,苔腻,脉细涩或沉涩。
【用法】水煎200ml,早晚分服,每日1剂。
【处方总结】
1.方解
方中生地黄,味甘,性寒,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熟地黄,味甘,性温,补血填精,“能补五脏之真阴”(《本草正义》);当归身,味辛、甘,性温,“归身和血补血”(《本草纲目》);三药合用,滋阴养血而润燥;桃仁,味苦、甘,性平,破血行瘀;红花,味辛,性温,活血通经,散瘀止痛;二者共奏活血化瘀之功;升麻、槟榔升清降浊,其气乃生,噎膈得开;炙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全方配伍,共奏软坚化痰,滋阴活血之功效。
2.随证加减
胸膈胀痛者,加延胡索以活血止痛;呕吐痰多者,加半夏、贝母以化痰止呕;血瘀甚者,加乳香、没药、丹参、赤芍、三七、三棱、莪术、水蛭等以活血化瘀;痈坚肿大者,加海藻、昆布、瓜蒌、贝母、玄参等以软坚化痰;气虚者,加党参、黄芪以补气健脾;津血亏虚者,加沙参、麦冬、白芍以生津敛阴;若服药即吐,先服玉枢丹。
3.临床疗效
吴宁波等运用通幽汤加减(生地黄15g,熟地黄15g,当归9g,桃仁9g,红花9g,升麻6g,槟榔9g,炙甘草6g)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一共70例,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35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结束后1~2个月进行近期疗效评定。试验组有效率为88.57%,对照组有效率为65.71%。结论:通幽汤加减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瘀血阻膈型中晚期食管癌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处方来源】吴宁波,梁惠. 通幽汤加减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临床观察 [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3,25(10):848-850.
郁仁存经验方
【组成】急性子15g,木鳖子10g,威灵仙30g,半夏15g,胆南星10g,赤芍10g,桃仁10g,杏仁10g,半枝莲30g,山豆根10g,瓜蒌30g,重楼15g,郁金10g。
【功效】祛瘀散结,化痰解毒。
【主治】食管癌,证属痰瘀互结型。症见吞咽梗阻,胸膈疼痛,食不得下,甚至滴水难进,食入即吐,或泛吐黏痰,面色晦暗,形体消瘦,肌肤甲错或枯槁,舌质紫暗,有瘀点或瘀斑,脉细涩或沉涩。
【用法】水煎,早晚分服,每日1剂。
【处方总结】
1.方解
方中赤芍、桃仁、郁金破瘀化结;急性子、半夏、胆南星、杏仁、瓜蒌化痰散结;威灵仙通络除痰;木鳖子、半枝莲、山豆根、重楼解毒消肿。全方共奏祛瘀散结,化痰解毒之效。
2.随证加减
呕吐嗳气者,加旋覆花、赭石、陈皮等降气止呕;呕吐黏痰者,加胆南星、青礞石等豁痰止呕;气逆呃逆者,加丁香、柿蒂等降逆止呕;气滞胸痛者,加枳壳、橘叶等宽胸理气;血瘀胸痛者,加延胡索(元胡)、乳香、没药、五灵脂等活血止痛;阴虚火旺者,加生地黄、麦冬、玄参、牡丹皮、龟甲、知母等降火滋阴;吐血便血者,加棕榈炭、仙鹤草、白及、三七等封填止血;滴水不进者,加北京中医医院的通道散(硼砂1g,硇砂0.6g,冰片0.1g,人工牛黄2g,象牙屑1.5g,玉枢丹1.5g,共研成粉,以上为一日量,分多次以水调成糊服用。)
【处方来源】郁仁存.中医肿瘤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
开顺饮
【组成】威灵仙30g,冬凌草30~60g,白花蛇舌草30~60g,黄药子15g,壁虎15g,山豆根12g,紫河车30g,砂仁6g,薏苡仁30~60g,生半夏30g,枳实15g,丹参20~30g,大黄6g,甘草6g,醋制紫硇砂2g(冲服)。
【功效】化痰渗湿,活血化瘀,散结消肿。
【主治】食管癌,证属痰瘀互结型。症见吞咽梗阻,胸膈疼痛,食下不得,甚至滴水难进,食入即吐,或泛吐黏痰,面色晦暗,形体消瘦,大便坚如羊屎,或吐下物如赤豆汁,舌质紫暗,有瘀点或瘀斑,或舌红少津,苔腻,脉细涩或沉涩。
【用法】水煎,早晚分服,每日1剂,30天为 1个疗程。
【处方总结】
1.方解
方中山豆根、白花蛇舌草、冬凌草、黄药子清热解毒消肿;生半夏、薏苡仁化痰渗湿散结;壁虎散结解毒;醋制紫硇砂消积软坚、破瘀散结;丹参活血祛瘀;枳实、砂仁破气消积、化湿开胃;紫河车补气养血益精以固本;大黄泻火解毒;甘草调和诸药;威灵仙消痰通经引药入经。全方共奏化痰渗湿,活血化瘀,散结消肿之效。
2.随证加减
梗阻严重者,可酌加乌梅30g,急性子30g;舌淡苔薄或白腻,吐白黏液或白沫较重者,加生天南星15~30g;舌苔黄腻者,重用薏苡仁60~90g,加芒硝10g(冲服),胆南星15g,去砂仁;饮食时疼痛或胸部持续疼痛者,可酌加蜈蚣3条(冲服),全蝎3g(冲服),延胡索15g;属溃疡型食管癌者加仙鹤草30g,白及2g(冲服)或云南白药1.5g(冲服),去醋制紫硇砂;舌质青紫较重或有青紫斑者,酌加莪术15g,水蛭10~15g;出现全身乏力,脉细弱无力者,可去枳实,加黄芪30g、党参15g或人参9g(另炖);伴舌体裂纹、口咽干燥等阴伤症状者,加女贞子30g,麦冬15g;伴咳嗽或便秘者,加制杏仁15g,生桃仁30g。
3.临床疗效
唐书生等运用开顺饮加减治疗食管癌患者6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1例(1.7%),部分缓解5例(8.3%),微效6例(10%),稳定35例(58.3%),进展13例(21.7%)。结论:开顺饮治疗食管癌有一定近期疗效。
【处方来源】唐书生,董瑞霞. 开顺饮加减治疗食管癌临床疗效观察 [J]. 中医学报,2011,26(5):529-530.
(四)气虚阳微证
补气运脾汤
【出处】《证治准绳·类方》卷三。
【组成】人参6g,白术9g,橘红4.5g,茯苓4.5g,黄芪(蜜炙)3g,砂仁2.4g,甘草1.2g,生姜1片,大枣1枚。
【功效】益气回阳,降逆开膈,温补脾阳。
【主治】食管癌,证属气虚阳微型。症见长期吞咽困难,饮食不下,面色白,精神疲惫,形寒气短,面浮足肿,畏寒肢冷,泛吐涎沫,腹胀便溏,舌质淡胖,苔白,脉细弱或沉细。
【用法】水煎,分2~3次服用,每日1剂,1个月为1个疗程,连用2~3个疗程。
【处方总结】
1.方解
方中人参,味甘、微苦,性平、微温,大补元气,为“气中之血药也”(《药鉴》);黄芪,味甘,性温,补气固表;白术,味苦、甘,性温,补脾益胃,“强脾胃,进饮食,和胃,生津液”(《医学启源》);茯苓,味甘、淡,性平,渗湿利水,益脾和胃;甘草补脾益气;砂仁,味辛,性温,理气健脾,“温中和气之药也”(《本草汇言》);橘红,味辛、苦,性温,消痰利气,宽中散结,砂橘合用,和胃降逆。全方补脾气与降胃气并施,共奏益气回阳,降逆开膈之效。
2.随证加减
呕吐黏痰者,加姜半夏、制天南星、陈皮化痰降逆;食欲缺乏者,加焦神曲、焦山楂、炒麦芽、生姜、大枣健脾和胃;气短乏力者,加党参、五味子益气扶正;失眠者,加炒酸枣仁、合欢皮、首乌藤(夜交藤)安神助眠;咽喉干燥者,加木蝴蝶、蝉蜕、知母养阴利咽;大便秘结者,加瓜蒌子、杏仁润肠通便;大便稀溏者,加黄连、木香行气燥湿;胸中闷热者,加红花、苏木散瘀通络;胸胁闷胀者,加郁金、香附、青皮理气宽胸;胸胁疼痛者,加乳香、没药、延胡索通络止痛。
【处方来源】陈锐深.现代肿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碎岩散
【组成】生黄芪20g,炮附片6g,肉桂6g,鹿角胶12g,熟地黄24g,沉香12g,紫檀香9g,公丁香6g,生天南星9g,石见穿15g,莪术10g,山慈菇10g,王不留行12g,急性子12g,紫硇砂(醋制)6g,鼠妇6g。
【功效】益气温阳,破瘀散结,扶正抗癌。
【主治】中晚期食管癌,证属气虚阳微型。症见长期吞咽困难,饮食不下,面色白,精神疲惫,形寒气短,面浮足肿,畏寒肢冷,泛吐涎沫,舌质淡胖,苔白,脉细弱或沉细。
【用法】共研极细末,用水调开,频频含咽,1日30g,3周为1个疗程,服用3个疗程。
【处方总结】
1.方解
方中生黄芪、炮附片、肉桂益气温阳,可补命门真火;鹿角胶、熟地黄滋补肾阴,于阴中求阳,兼防桂附之燥烈;沉香、紫檀香、公丁香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生天南星化痰散结,尤擅治脏腑寒湿之痰,兼降逆止呕;石见穿化瘀解毒;莪术、山慈菇软坚散结;王不留行通利血脉,其性擅走,故能引诸药直达病所;鼠妇为虫类,善行走窜,具有通破之力,急性子、紫硇砂得其相助,以奏破瘀消积、软坚蚀腐之效。全方配伍,共奏益气温阳、破瘀散结、扶正抗癌之功效。
2.随证加减
阴虚内热者,加生地黄、白花蛇舌草、半枝莲以清热解毒;气阴两虚者,加麦冬、枸杞子以补气滋阴;恶心、呕吐者,加厚朴、半夏、生姜、旋覆花、赭石以降气止呕。
3.临床疗效
高侃等运用碎岩散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一共71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3例,对照组28例。治疗组有效率72.1%,对照组有效率35.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一般状况、症状体征及生活质量评分、毒副作用、近期生存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碎岩散联合 LFP化疗可明显改善气虚阳微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且能减轻 LFP 化疗的毒副作用。
【处方来源】高侃,魏东,耿惠等. 碎岩散联合化疗治疗气虚阳微型食管癌43例临床观察 [J]. 河北中医药学报,2012,27(2):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