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以往研究的评析
通过对以往文献的搜集、整理、研究可以发现,不论从理论方面还是实践角度,以往学者分别对利率市场化和资产证券化这两个问题都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研究。这些研究的思路、方法以及结论都对本书的写作有着极大的帮助。但以往学者的研究也存在遗憾之处,因此本书尝试对相关研究做出补充。
1.从研究内容上来看
(1)目前学者多从宏观金融发展层面或微观行业、金融机构等市场参与主体与利率市场化的关系进行研究,但鲜有从微观金融产品层面与宏观利率市场化的关系进行讨论。而且,已有的部分文献往往只是从贷款、存款或者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等单一方面进行论述,未能全面地从完全包含存、贷款的两个方面对利率市场化改革进行讨论。
(2)虽然有部分学者提出了影子银行所具有的证券化特征,但他们未能将影子银行体系、资产证券化与利率市场化三者相联系,讨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3)学界对具体资产证券化模式选择的研究成果还是比较丰富的,但绝大多数研究仅仅停留于设计机制、法律、会计等环节问题的讨论。鲜有将我国多种多样的具有证券化特性的金融产品进行统一归类,提出类似于“非标准资产证券化”的综合性概念,并对其内涵、要素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2.从研究方法来看
对利率市场化问题的研究,有部分学者使用理论模型或计量模型对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效应、风险及我国利率市场化后基准利率的选择、各种利率间的关系进行了证明或检验。但鲜有从贷款、存款两个方面结合不同类型的具体金融产品对利率市场化改革进行的系统性实证检验。当然也鲜有结合我国的改革时间节点,利用利率管制放松的时间节点进行的数据对比分析。
(1) 凯恩斯在《就业、利率和货币通论》中是这样描述的,是“利率不会自动调整到某一水准,最适于社会利率;反之,利率常有太高的趋势,故贤明当局应该用法令、习惯甚至于道义制裁加以制止”,“除非该社会用尽各种方法抑制利率,否则利率总是太高,投资引诱不会充分”。见:凯恩斯.就业、利率和货币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302。
(2) 具体内容参见中译本麦金农(1997)和爱德华•肖(1988)。
(3) 参见:弗兰克J.法博齐,维诺德•科塞瑞.资产证券化导论[M].宋光辉,刘璟,朱开岣,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