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多说公理”
我们常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写文章一样如此。同样的景致,同样的事件,但观念不同,思想不同,甚至心情不同,写来的文章,就会不同。
同样的题材、素材,因其思路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思想观念不同,可以写出风格不同,甚至是主题截然相反的文章来。当年朱自清、俞平伯二位先生写的同题文章《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即是明证。
那么,应试作文的主题如何提炼呢?
文章主题的提炼,要合情合理,这样,让人读起来才舒服,才受用。
但是,让人舒服、受用,不是一味地拍马。
我们常笑话某人:看!拍马蹄儿上了不是?意思是说马屁没有拍好,没有拍到点子上。
这样看起来,拍马也是需要一定功夫,一定技巧的,不然,拍马也拍不出好来。这是玩笑话。
主题提炼一样如此,一定要提精炼准,一定要独到,只有这样,才能让人赞赏、赞同。
有一些人一直在猛烈炮轰高考作文的立意问题:在质疑高考作文是考写作水平,还是考道德水准;批评高考作文题目给考生太多的暗示,太多的限制,要求对考生不要有限制,不要有暗示,让考生“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自由发挥,真实考察!
我不知道各位看官的观点如何,但我以为,这是在害考生!在为考生预设一个陷阱。
得意忘形!大家不要忘了。
给你限制,给你暗示,你还胡说八道呢。没有了暗示、限制,你岂不是更没边没沿儿了?
高考,与过去的科举相比,尽管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但有一点是相似的,即都是为了选拔人才。
那么,今天的高考是选拔什么样的人才,为谁选拔人才?
是为党和国家选拔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你到商场选东西,不中自己意的,你会选吗?你会要吗?
回答是肯定的:不要!
所以应试作文的立意,除了合情合理之外,还一定要合乎潮流。
你的思想观念、思维方法与主流社会都不同,甚至是相悖的,你会很好地为这个社会服务吗?这个社会会选择你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也许大家会问:你是不是说应试作文只能唱赞歌,不能批评;只能栽花、不能种刺?不是的。对某些问题,我们可以表达我们的观点,但是要记住“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你写文章,是要为时代、为社会服务的,是要有益于社会发展的。即是过去观点激烈、文笔犀利,被鲁迅先生比作“匕首”“投枪”的杂文,也是为了疗治社会的弊病,也是为了社会向好的方向发展,是针砭时弊。
针砭:针,是中医针灸用的银针;砭,是古代治病的石头针。针砭,本来就是治病的。
我们前面说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现在再看看其他材料。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乍看起来,让人觉得不可思议。鲜花,赏心悦目;鸟鸣,婉转动人,何以会溅泪惊心呢?事实上,杜甫从另一个角度给我们揭示了人心理、心态的作用。人心情变了,所处的环境、时代变了,带露的鲜花瞬间变成了流泪哭泣,婉转的鸟鸣刹那惊人魂魄。同样,在唐诗中还有类似的一首诗是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不过,这首诗说得更直白,让人容易懂一些。还有,同样是布谷鸟“布谷、布谷”的叫声,给人的感觉也绝然不同。
在江南的乡下,有这样的民谣:布谷、布谷,光棍好苦!抒发了王老五的怨苦:年过二十五,衣服破了没人补。
而著名的《春天圆舞曲》同样是采用了布谷鸟的叫声起兴,却表达了“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人们欢乐”的快活心情。
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同样的事物,同样的事情,我们却可以提炼出不同的主题,正因如此,在高考作文的主题提炼上,我们要慎之又慎,我们要做出聪明的选择。
聪明的选择,就是多说“公理”,使主题与公共的道德观一致起来,与公众的认知一致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