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塞上江南走向学术圣地
▼ 专业:生物医学工程
纪家琛,毕业于银川一中,高中三年担任班长一职,2014年参加清华大学暑期学校,曾参加清华大学领军人才选拔并获得20分加分,以高考成绩659分,名列宁夏回族自治区2015年高考理科实分第7名。
暑校奇遇,结缘清华
“纪家琛,恭喜你,你获得参加清华大学为全国优秀中学生举办的暑期学校的资格。”
盛夏的银川,阳光从窗外照射在纪家琛的脸上。对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他有点不知所措,但是“清华”这两个字足以让这个来自西北的男孩儿兴奋很久。他提前一个月就为同行的伙伴买好车票,订好行程。
面对这个特别的旅程,纪家琛有点期待,也有点紧张。
2014年的8月,家琛第一次走进了清华园。他从来没有想到,这个以严谨校风闻名的学校竟然拥有如此恬静的风光。在清华的短短一周中,纪家琛也第一次体验到大学生活的滋味:身边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同龄人,住在本科生的宿舍紫荆公寓,每天结伴去“传说中”的万人食堂吃饭。
也是在这里,第一次接触了清华“辅导员”的概念,虽然他们只是比自己年长几岁的学长学姐,白天,带着大家奔波在校园内,去实验室探究、去教室听课;晚上,他们还牺牲自己的时间带同学们一起游戏、看星星、讲述清华园的多彩生活……短短的7天,纪家琛与辅导员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在他们身上,纪家琛感受到了清华人的风采与情怀,“那个时候我开始想,要是有一天能成为他们那样的‘清华人’该有多好”。
而清华大学副校长袁驷教授带来一堂公开课,却成了决定纪家琛人生航向的一堂课。袁驷教授向这些高中的优秀学生娓娓道来他对“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校训的理解,也对他们提出了来自清华的期望——一刻不息地自强,只有这样,才能在高三的征途中披荆斩棘,取得胜利。自那一刻开始,纪家琛在心里深埋了对自己的要求和希望,“我要以‘清华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这里这么美好,我不想给自己带来遗憾!”
在离别暑校的时候,纪家琛与所有同学相互约定——明年清华园重逢。
匆匆那年,破茧成蝶
从暑校回来,纪家琛就投入漫长而艰辛的高三生活。作为班长的他,不仅要顾及自己的学习,而且还肩负着了解班级里其他同学的学习、生活情况,与老师及时交流,以确保大家能平衡心态的责任。
这是他做班长的第三年,各项工作已越来越轻车熟路。“承担班长的责任成了我高中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纪家琛回想起难忘的高中时光如是说。
银川的寒冬一向都不温柔,总是寒风凛冽,在上学和放学路上从来都看不到太阳。对纪家琛来说,高三的最后半学期,日子也越来越重复和单调,这样的生活很容易使人产生疲惫感。纪家琛发现自己的意志开始变得不够坚定,甚至总是趴在写作业的桌子上早早睡着;想到高考,就会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在平时进行模拟考试时,他更是因为心态的原因而屡屡发挥失常……
在最难挨的日子里,他总会想起当时在清华的那段欢乐时光。毕竟那是自己最向往的地方,怎么能中途返航?
作为班长的纪家琛,开始尝试着给自己和同学带来一些改变——举办集体成人礼,筹划元旦晚会等。热爱音乐的纪家琛还把小提琴拿到教室,已有十年“琴龄”的他高三最喜欢拉的曲子是《匆匆那年》,流动的旋律,情感的释放,既成了他紧张高三生活中最好的调节剂,也成了班级生活中的一抹亮色。
天气已渐渐热了起来,纪家琛知道,这个盛夏,将是他破茧成蝶的时刻。
圆梦生医,再回清华
虽然通过清华大学的自主招生,纪家琛已获得20分的加分。但在高考出成绩的当晚,他还是难以抚平自己心中的紧张和不安,“要是没发挥好怎么办,要是算上加分还差一点怎么办……”他试着像高考前那样用拉小提琴的方式让自己平静下来,这一次,却怎么也办不到。
“你发挥得不错,总是让我们很放心!659分自治区前十名肯定没有问题,”终于等来了班主任的电话。纪家琛知道,他的清华梦圆了。
接下来的任务就是为自己选一个喜欢的专业——从小就对与生物和健康有关的问题感兴趣的纪家琛一边翻看着清华大学的专业介绍,一边回忆着在清华参加自主招生的时候老师带来的专业的建议和介绍。“生物医学工程”系,这个能够让他运用理工科知识来解决健康问题的专业成了他的最佳选择,“几乎没有犹豫。是清华让我相信了梦想的力量,而我想带着这个梦想继续走下去。”
2015年8月,暑校之后的一年,纪家琛再一次站在了紫荆操场上,开始了他全新的征程。这一次,他没有让父母陪他一起来学校,而选择了自己前往清华,毕竟从家到清华的路,他已经走了两遍。
纪家琛只是千千万万来自西北的孩子中最普通的一个,他也相信,只要心中怀揣着梦想并为之不懈地奋斗,会有更多来自西北的孩子成功走向清华,并在这里,书写人生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