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叔诚钢琴讲堂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自序

退休以后,虽然依依不舍地告别了中国爱乐乐团,却没有告别音乐舞台,随之而来的“自由行”便渐渐多了起来:在全国各地举办音乐会和讲学讲课。然而,频繁地在不同层次的钢琴比赛中担任评委,使我的注意力又从交响乐移回到了钢琴。几年来竟陆陆续续跑了一百多个城市。听得多了,看得多了,求教者多了,自然思考的问题也就多了。此外,应邀担任了如中央音乐学院等不少专业院校的客座教授,有了更多接触专业钢琴学子的机会,促使我对如何培养尖端的音乐人才也产生了更多的思考。

当今的中国不仅钢琴生产量与销售量雄踞世界之首,学习钢琴的人数更可谓史无前例。昔日只局限于几个大城市少数人的“贵族乐器”,如今已遍布于祖国大地,以至边远地区。在每年不计其数的钢琴比赛会上,各地选手的演奏水平逐年提高,年轻的一代已呈现出“高手如林”之势,令我目不暇接。中国钢琴家在国际音乐舞台上的辉煌成就更为举世瞩目。作为献身于钢琴艺术半个多世纪的“过来人”,见此情景,对比昔日,不能不说欣喜若狂、感慨万千……

然而欣慰之余,也常常会有不少忧虑萦绕于心。尤其是在观察到钢琴教育方面表现出的一些问题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诸多误区之时更是忧虑。虽然很多不良现象习已成风,很多弊病司空见惯,表面看似简单的小事,但深思细想则不免令人担忧,总该义不容辞地出来讲讲。

且看业余领域中:有的家庭为了培养下一代,节衣缩食购买了钢琴。不辞辛苦地为孩子找钢琴老师,或进入钢琴培训机构。家长不仅每周陪孩子上钢琴课,还要天天督促他们练琴,甚至陪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伴随着大人着急上火,孩子受苦受罪,终于考过了业余钢琴考级的九级、十级。于是,奔走相告、举家庆贺!但实际结果是什么呢?十年寒窗苦换来的可能竟是:“从此再不用弹钢琴啦!”

究竟是可喜可贺,还是可叹可悲?

且看专业领域中:有人千辛万苦进入了专业学校,经过几年的拼搏与竞争,终于把毕业证书拿到了。其中少数的“佼佼者”不仅毕业了,还获得过不少的奖项,周围自然一片羡慕的目光,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学有所成”。但实际结果是什么呢?很可能会突然发现自己一不能上台演奏,二不会任课教学,三不能适应社会上对音乐人才的实际需要。更为糟糕的是,自己内心原本对音乐的热情和兴趣早已荡然无存了。

这究竟算不算得不偿失?学习了音乐却不懂音乐;学习了钢琴却不爱钢琴;走了专业的学习之路却实际仍然像是个门外汉,这在今天的中国已不再是个别现象了。面对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我们所有关心钢琴教育的人士认真地研究与思考,问题的症结出在哪里?否则一些严重的问题会愈演愈烈,无限蔓延,并且传宗接代。

虽然我一直在音乐团体从事演出工作,却从未间断在业余时间教授学生,几十年来也多少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再加上自己也是从一个业余琴童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就是离开校门也还得不断地学习。回顾数十年的历程,身边的同学、同行(包括我的长辈、同辈和晚辈)有成功的经验,也有不成功的经验。这其中自然有各人的天赋不同、学习条件不同、客观机遇不同等外因,但学习的“路子”是否走对,才是能否学有所获的决定因素。也就是说,学习方法是否科学起着关键的作用。须知任何事情只有在目的正确和清晰的前提下才可能取得正确的学习方法,眼下之所以会出现上述问题,关键所在就是这些人学习钢琴的盲目性致使学习的“路子”没有走对。

我发现有太多的人决定了学钢琴,或决定了让自己的孩子学钢琴,可心里却不太明白为什么要学钢琴。也有不少人存在各种各样的不切实际,或是各种各样短视和功利的想法。即或少数进入了专业学校,准备以钢琴为业的学生,也没有思考如何学习才能“学以致用”。

世上任何事物在蓬勃发展的情势之下都会伴随出现一些盲点与失衡现象,缺少一些深层次的思考,这点在高速发展的中国钢琴教学上也不例外。学生们面对繁重的作业、考试、比赛闷头练琴;教师面对超负荷的工作量,几乎用尽所有的业余时间。以至于很多人对诸如:为什么学钢琴?怎样学钢琴?如何科学地练钢琴?通过学习钢琴可以得到什么?……这些本应明晰的问题茫然不思。由于缺乏正确的理念指导,导致出现了很多“走弯路”“停滞不前”“半途而废”甚至“反感音乐”等现象,这样的后果是必然的。学习目的的盲目不可避免地导致学习方法的盲目。学钢琴、弹钢琴、练钢琴,却不听钢琴,既盲目又盲“听”,耳聋目瞽何以为之?

在一次就此话题的闲谈中,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周颐女士与我的看法和观点完全相同,便建议我出一本结合当前形势的书籍,以期对钢琴教学起正确的引导作用。本人虽然也写过一些短文,却从来没出过书籍,可当时出于一种义不容辞的冲动,竟不知深浅地答应下来了。

一旦落笔,便觉为难起来。综观有关钢琴演奏与钢琴教学的理论书籍已然是汗牛充栋,且涉及的层面相当广泛:从初学的坐姿、手形,到掌握高端技巧的方法;从初级的钢琴教材指南到经典艺术作品的分析,每每都有精辟独到的见解。值得每一个学生及教师认真研读,并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从中获得启发。我自己就曾反复研读苏联钢琴教育家涅高兹的《论钢琴表演艺术》一书,获益匪浅。

读书固然重要,但很多弹钢琴的人不重视读书,也并非全无道理。因为在纸上“谈钢琴”实在比在键上“弹钢琴”难得多,活生生的音乐写成文字难免枯燥。且不说学生不可能靠读书学会弹钢琴,更何况很多问题就是钢琴演奏家或教育家也在纸上说不明白呀!

因此,我不想用写教材或教科书的方法写,也不想写成一部长篇的学术论文,更不能写成一本如何使用钢琴的说明书。思虑再三,便选择了《钢琴讲堂》这个形式,结合自己多年的学习、演奏及教学的实践经验和亲身经历,用类似讲课与座谈的方式白话笔谈。在内容上同时顾及“业余”和“专业”两大领域,力求做到深入浅出。不图学术价值,只求读者共识。致力于钢琴的同仁们既可通读也可有选择地随意翻看,或许能得到些许启发,或许能引起不同观点的探讨,这就是我的愿望。

有了这个愿望,就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