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北民族聚落建筑的地区性与民族性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研究的意义

(1)响应我国的民族发展政策和指导方针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是我国人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地处偏远、人口较少的民族是我国少数民族群体中的重点帮扶对象。滇西北的怒、独龙等属于我国人口较少民族,是生活水平较低、经济发展落后的贫困人群,是国家和省级重点扶持对象。希望本书研究的完成,有利于帮助改善滇西北人居环境,提高当地少数民族群体的生活、生产条件。

(2)填补滇西北民族聚落建筑的空白区间

吴良镛院士指出:由于滇西北的多样性、独特性及其典型性,其保护与发展研究都应该与人居环境建设相结合吴良镛. 严峻生境条件下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方法思考——以滇西北人居环境规划研究为例[J]. 科技导报,2000(8):37-38.。地区建筑学是人居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范畴下研究滇西北的聚落建筑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实践意义。虽然学界已积累了部分云南藏族建筑研究成果,但怒江流域怒、傈僳、独龙等聚落建筑研究仍处于基础资料尚缺阶段。滇西北是云南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典型地区。丙中洛是同一地区不同民族聚居的代表地区;云南藏族是同一民族不同地区聚居的重要支系。至今将二者纳入一个系统中开展关联研究的,本书属于前列,对抢救和整理珍贵的民族建筑资料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及实践意义。

(3)创新地区建筑学研究的领域和方法

本书将地区建筑学研究扩展到了民族建筑领域,以民族聚落建筑为研究对象,“地区性”与“民族性”并重,将二者纳入到“聚落—建筑”和“天—地—神—人”系统,从“同一地区不同民族聚居”和“同一民族不同地区聚居”两个平行层面展开关联互动研究,创新了地区建筑研究的方法。

(4)传承地区建筑学者们的优秀治学精神

本书研究延续了我国地区建筑领域前辈们实地调研的优秀传统:笔者及其研究团队近5年时间深入到田野中去,开展细致调查和实地调研。通过多次调查,本书完成了大量的实地调研测绘工作形成研究基础,进而分类对比,形成结论。同时,本书的调查成果将成为我国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珍贵的建筑资料,为后续的民族聚落建筑研究提供案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