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尘封地下的军团
通过史料,我们知道秦军有战车千乘,坐骑万匹,步兵百万。但是屡次的防御、扩张之战,我们只能凭借想象去复原。谁又曾想到,那些驰骋疆场的英雄、昂扬矫健的战马竟然化为一尊尊雕塑,与战争中使用的车乘兵器,一起默默尘封地下2000多年。
规模宏大
始皇陵所发现的兵马俑坑,其实就是巨大的陪葬品存放地,是古代殉葬制度的明证。在古代,殉葬极其普遍,商代以人殉最盛,到春秋战国时开始以俑代人,秦汉时期俑葬盛行。俑的质地以陶为主,兼用木、石或青铜,以兵马俑最负盛名。秦始皇陵中规模宏大的兵马俑阵,一是用来显示皇威,表彰功绩;一是借以辟邪压恶,防妖驱鬼。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从葬坑中的一种,位于陵东1.5千米处。按照秦制,宫城内驻扎的军队称禁卫军,都城外驻扎的军队称宿卫军。秦兵马俑位于陵的外城,即是拱卫秦陵的宿卫军。
对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最早并非始于1974年,早在汉代到近代,秦俑都断断续续地出土,因为兵马俑埋在离地面一般是5米,打井挖墓都极容易挖到,但是一直以来都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1974年7月才开始正式的挖掘。到目前为止,已经挖掘出的秦始皇陵俑葬坑,虽然还仅是整个从葬坑的一部分,但是其规模已经令世界震惊。其中1号、2号、3号坑都陈列有相当数量的俑葬品,俑坑均为地下巷道式土木结构建筑,坐西向东,呈品字形。3个俑坑布局严整,结构奇特。在深约5米~7米的坑底,每隔3米筑起一道东西相向的重墙,墙间空挡为“过洞”,坑底墁以青砖,兵马俑陈列在过洞中。墙两侧约1.5米的地方栽以稠密的弦柱,柱头连接木梁,隔墙和顺梁上横铺密桁,上边覆以芦席、细泥和填土。
1号坑是由兵车、步兵混合编成的矩形方阵,以步兵为主,称右军。东有210个弓弩手,成3列横排组成先锋部队,中间为6000名铠甲俑的主体部队,后置35乘驷马战车,车两侧各一排驭手(古代驾驭马车的人称为驭手,在战车的编制中,配两名“车士”,一名“驭手”),组成进可攻退可守的“临战军阵”。整个军阵又可分为若干单元,每个单元配置一名指挥官,若干战车和步兵。这些临阵待发的将士已经到位,弓弩手剑拔弩张,战马服驾,呈现随时待命即发的场景。
2号坑的面积约6000平方米,平面为曲尺形,是以战车、骑兵、步兵组成的攻防结合、车步协调、互相掩护的混合编阵,称为左军,是个象征性的行营,即军中的临时驻地。2号坑共有大型陶俑、陶马1400余件,其中鞍马骑兵俑160件,是目前考古上发现的时代最早的大批骑兵俑群,说明秦骑兵已经形成一支装备齐全的独立兵种。
3号坑呈凹字形,战车在阵前方待命,卫士在后方排成两列,手持仪仗等候将军的到来,据情形可以推断,这显然是战区指挥部。2号坑和3号坑中间有一个废弃的空坑,坑内既没有放置陶俑、陶马,也没有发现木结构建筑遗迹,估计该坑原拟作中军,因秦末农民起义大军入关,工程被迫停建所致。4个坑构成完整的军阵编制体系,生动地再现了秦军“带甲(步兵)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兵强马壮、气势磅礴的阵容。3个坑的葬品以数量多、体型大、技艺精巧、内涵丰富而被喻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并且对探究军事情形、陵寝制度、雕塑艺术、冶金技术等方面都有重要价值。
在挖掘的过程中,另外一个重要的发现,就是无论是秦始皇陵还是这些俑葬坑,以及秦代的建筑,都是坐东向西方向,而且秦代数次迁都,也都是向东迁。秦人的这种东方情结,与后世君主面南而王,坐北朝南形成鲜明反差。后人据此推测原因:一是秦朝礼俗,《史记》中鸿门宴上的座次就是典型的例证;二是秦始皇设计的统治传之万世不穷的蓝图,体现了秦始皇为实现永远统治的政治信念;三是它以此向世人昭示秦人横扫东方六国,统一天下的千秋功业;四是秦始皇个人追求长生的愿望,对于仙人所居的东方始终不能释怀,向往死后可以在仙人的引导下圆梦。这些虽然只是推测,但是从历史来说,还是有其可信度的。
技艺精良
秦始皇陵兵马俑被列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它的工艺之精美和技术之精巧。这些兵马俑每个体重有300多千克,身高平均在1.8米左右,仿真人大小,按照秦时的将士形象塑造,体格魁武,服饰逼真,神态生动。可以从他们的装束、体态、神情、手势以及细微的发须,对其职务、兵种、性格等辨明一二。1号坑中最前横3排204名武士俑,除3个将军俑外,其余的都身穿战袍,足蹬浅履,精梳各种发髻,无一人戴攻坚作战的头盔和护身铠甲。按照史料记载,秦自商鞅变法以来崇尚军功,战士临战皆不戴头盔,甲衣也简便,以骁勇著称。至秦始皇时,士兵根据不同的官阶、兵种、任务性质配备不同的戎装。军官和直接对敌交锋的战士,多配备铠甲。铠甲的防护程度,又因以上标准而不同。一般较低级或担任远距离攻击的士兵只备战袍。1号坑所显示的正是一般士兵的着装。
这些陶俑数逾7000,但一个个皆是分别雕刻后烧制而成,每个俑从军帽、服饰、靴履以至发式胡须都千变万化,各具特征,尤其是人格化的描绘,使人物极富感情。如将军肃穆威严,长者老成持重,少者活泼开朗,还有的或愁苦、或愤怒、或微笑,可以说是融夸张与细致,去呆板和雷同,成为“宏伟与精致,概括与写实”浑然一体的杰作。不单是制作人俑的技艺如此,各种车马俑亦是技艺超凡。始皇陵中的青铜车马,是考古史上时代最早、体型最大、保存最完好的车马。青铜车身装饰华丽,绘有流云和几何图案的彩色花纹,骏马为乳白色。它们结构复杂,制作工艺高超。如2号坑中的青铜车马由2462个零部件组装而成,零部件均是铸造成型,组装方法采用了铸接、焊接、子母扣连接、活铰连接等多种工艺,是古代青铜制品中的瑰宝。又如2号坑中的一柄青铜剑,经检测,其表面含有氧化膜,含铬2%,这种镀铬技术,是近代最先由德国用一整套复杂的工艺流程才得以实现的,秦人是如何操作这门技术的至今没人能知道。此外,这些制品韧性好、色泽纯、密度大、防腐性能好,既坚硬又锐利,今人实验制造了无数回都以失败告终,真可以说秦人的冶金技术早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