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架与新月旗的碰撞
——“铁锤”查理和加洛林王朝
加洛林家族在大丕平时代取得了法兰克王国内的优势地位,但这种优势地位还不等于加洛林王朝。而使加洛林家族取得决定性的霸权的人就是“铁锤”查理。他不仅仅缔造了一个王朝,也拯救了整个西方文明——在阿拉伯军队面前捍卫了基督教世界的边界。
国王与宫相
克洛维死后,其四个儿子提奥多里克、克洛多米尔、希尔德贝尔特和克洛塔尔一世平分了王国。524年,克洛多米尔战死,于是克洛维的幺子克洛塔尔霸占了兄长的遗孀,谋杀了两个侄子,并和另外两位兄长瓜分了克洛多米尔的领土。提奥多里克和其儿子、孙子分别于534年、548年与555年死去。希尔德贝尔特则于558年无嗣死去。于是法兰克人的领土全归于克洛塔尔一世手中。
克洛塔尔一世不仅对兄弟残忍无情,对子女也一样。560年,他镇压了一个儿子的叛乱,并将他与妻儿一起烧死。
561年,克洛塔尔一世过世,王国再次在其四个儿子:卡里贝尔特、冈特拉姆、西吉贝尔特和希尔佩里克间分配。
567年,卡里贝尔特死去,其土地被三个兄弟瓜分。575年,希尔佩里克的妻子派人暗杀了成为奥斯特拉西亚国王的西吉贝尔特,但因勃艮第国王的干预而未能从西吉贝尔特幼子——西吉贝尔特二世手中夺取奥斯特拉西亚王国。584年,希尔佩里克也被人暗杀,幼子克洛塔尔二世继位。613年,奥斯特拉西亚国王西吉贝尔特二世的两个继承人相继逝世。克洛塔尔二世继承了他们的国土而再次成为整个法兰克王国的主人。
从6世纪到7世纪初,经过一再的分割和统一,法兰克国家的三个组成部分:奥斯特拉西亚、纽斯特里亚、勃艮第已逐渐形成。
而随着反复的分割整合,王国的主体已由国王转向贵族。墨洛温王朝以残忍的手段排除了王朝的竞争者,也重创了旧贵族阶层。王室夺取了罗马帝国的皇室地产,并把其他罗马庄园授予作战有功或为宫廷服务的人们,这些人不仅从法兰克人间产生,也有不少罗马领主。这些功勋贵族与法兰克人的旧贵族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法兰克王国中的贵族阶层。
查理大帝佩戴的纯金皇冠
皈依正统基督教的法兰克国王们还试图以罗马式的国家观念改造法兰克国家。这种努力在纽斯特里亚比较成功,那里的贵族大多有罗马传统的国家观念,顺从于君主并支持强大的王权;而在奥斯特拉西亚,贵族们仍墨守传统日耳曼贵族的自由观念,捍卫自己的特权,竭力争取参与国王统治的权力。
查理大帝在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加冕。
贵族的独立性因墨洛温王朝频繁地分割王国和彼此争夺而迅速强化。国王们频繁的战争使他们日益依赖为其提供军队的贵族。而君王的频遭暗杀在不断导致儿童国王执政的同时,也使作为摄政者的贵族的独立性越发强大,并最终形成纽斯特里亚和奥斯特拉西亚两大贵族集团。
贵族集团间的斗争,集中表现为他们选择的宫相间的斗争。
加洛林宫相们的崛起
所谓宫相,原是国王身边的非自由人、奴仆,但因在国王身边供职而逐渐摄取了巨大权威。宫相本由国王任命,但随着王权的涣散变成由贵族推举。各地贵族推举的宫相也代表了不同立场:罗马化比较深的纽斯特里亚贵族推举的宫相往往支持王权反对跋扈的贵族,而奥斯特拉西亚的宫相则站在贵族的立场上反对王权。
加洛林家族就这样在奥斯特拉西亚贵族的拥戴下登上了历史舞台,而他们之所以飞黄腾达是因为丕平一世成为克洛塔尔二世的顾问和奥斯特拉西亚的宫相。
614年,国王在贵族们的迫使下签署法令,保证今后只在所在地的大地主间任命行政长官。自此,法兰克王国带有罗马色彩的“伯爵”头衔彻底日耳曼化了,伯爵们不再是国王们的官吏,而是其辖区的统治者。
成为奥斯特拉西亚宫相的丕平一世还与另一位实力人物——梅斯主教阿努尔夫的家族,即加洛林家族联姻巩固了自己的势力。624年,他和阿努尔夫联合奥斯特拉西亚的其他显贵一起支持被父王克洛塔尔二世任命为“副王”的达哥伯特,并处死了大贵族阿吉罗尔夫家族的克洛德阿德,从而奠定了加洛林家族在奥斯特拉西亚的优势地位。
骑士制度的开端
马镫的雏形初现于公元前2世纪后期的印度,随后传到中国。5世纪时出现了成熟的马镫,并于7世纪后期从中国向西传播。694年,伊朗的穆斯林军队中已有了马镫,然后由入侵高卢的穆斯林军队传到法兰克王国。
732年的普瓦蒂埃战役中,查理用传统的法兰克步兵战胜了阿拉伯军队,但他也深刻认识到装备马镫的骑兵的意义,并决心加以引进。随后,他下令剥夺大批教会地产,将其授予他的士兵,条件是他们必须以这种新的方式作战。虽然无论是武器还是战术,查理的骑兵都还处在萌芽阶段,但毫无疑问的是骑士制度已经由此诞生了。
丕平一世和加洛林家族蒸蒸日上的事业,却随629年克洛塔尔二世的死和“副王”达哥伯特一世的继位而突然终结。曾与贵族们合作对抗父王的达哥伯特继位后表现出摆脱贵族独断统治的强烈愿望。他迁都巴黎以摆脱奥斯特拉西亚贵族的影响,并在纽斯特里亚宫相的辅佐下充实国库和加强王权。在其统治时期,丕平一世几乎完全失去了对国王的影响,不得不退居幕后。
达哥伯特国王的统治激起了奥斯特拉西亚贵族的反对,并在国王对斯拉夫人的战争中演变为公开叛乱。631年,国王的军队为奥斯特拉西亚贵族的叛军挫败。面对斯拉夫人入侵的威胁,国王不得不与贵族们妥协,任命王子西吉伯特三世为奥斯特拉西亚国王,定都梅斯。于是丕平再次作为宫相掌权。
639年,达哥伯特国王的死使法兰克王国进入混乱期,两大贵族集团间的仇恨导致了王国分裂。纽斯特里亚的宫相埃布鲁安和以丕平一世的外孙丕平二世为首的奥斯特拉西亚贵族为争夺主导权而彼此争斗。680年,埃布鲁安挫败了奥斯特拉西亚贵族的军队,香槟公爵马丁被处死。但埃布鲁安自己也随即被刺。在687年的泰尔特里会战中,丕平二世击败了埃布鲁安的继任者贝夏埃尔,从而确立了加洛林家族的权势。
丕平二世此后几乎是法兰克王国的实际统治者,而后几任墨洛温国王完全成为傀儡。他还通过妻子陪嫁的地产,成功地把加洛林家族在梅斯周边直到凡尔登的“阿努尔夫地产”与阿登山脉以北的“丕平地产”连接起来,从而建立了加洛林家族在奥斯特拉西亚的广阔而彼此连接的领地,为此后加洛林王朝的强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查理的掌权
714年,丕平二世逝世,而其合法儿子都死在他之前,于是纽斯特里亚贵族立即发动叛乱反抗加洛林家族。这时,丕平的私生子查理在部分贵族的支持下起来保卫加洛林家族的权势。他先后在昂布莱夫战役和万西会战中战胜了纽斯特里亚人。
查理的胜利使加洛林家族不得不承认其领袖地位。同时,为和纽斯特里亚对抗,查理还拥戴克洛塔尔四世为傀儡国王。719年,查理在苏瓦松最终战胜了纽斯特里亚人,成为整个法兰克王国的宫相。他支配国库,以自己的名义发布王室法令,地位已无人能敌。
普瓦蒂埃战役
当法兰克王国在渐渐确立权威的加洛林家族统治下日趋稳定之时,东方崛起的阿拉伯帝国正向其逼近。661年,阿拉伯帝国的倭马亚王朝建立,此后,其征服了整个北非。711年,阿拉伯军队侵入西班牙。720年,阿拉伯人开始越过比利牛斯山出现在高卢南部——法兰克王国遇到前所未有的强敌。
当阿拉伯军队征服西班牙时,阿基坦公爵厄德为了自保而与镇守比利牛斯山的摩尔人酋长穆努扎结盟,共同反抗阿拉伯人,结果招致阿拉伯军统帅阿卜杜拉·拉赫曼的讨伐。732年,阿卜杜拉·拉赫曼出兵比利牛斯山,穆努扎很快被击败。厄德的军队也被击溃,不得不投奔法兰克宫相查理。但高傲的阿拉伯军队全然不把法兰克王国放在眼里,毫不犹豫地向其心脏地带推进。
查理被拖进了战争,他仓促地召集军队,却未仓促投入战斗。他告诫部下和厄德,不要和阿拉伯军队正面对抗,而要“等到他们满载而归”再发动攻击,那时“他们将因为掠夺的财务而各怀鬼胎,保证我们可以获得胜利”。
查理先任由阿拉伯人蹂躏阿基坦和法兰克王国的大片领土,集结起军队后他立即雷厉风行地进军。他在图尔和普瓦蒂埃地区发现了阿拉伯军队,并在一道山脊的掩护之下突袭了他们。
恶战整整持续了7天,前6天里阿拉伯骑兵和弓箭手压制了法兰克人,但当阿卜杜拉·拉赫曼派出步兵试图给法兰克人最后一击时,法兰克人却靠自己魁梧的身材和重甲抵挡住了进攻,同时以雷霆万钧之势给予反击。阿卜杜拉·拉赫曼在这次反击中被杀,其军队土崩瓦解。
查理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阿拉伯人扩张的势头,此后阿拉伯帝国的分裂使得阿拉伯人放弃了越过比利牛斯山的念头,基督教世界的西部边界得以稳定。查理也因在普瓦蒂埃战役中辉煌的进攻得到了“铁锤查理”的外号,成为整个基督教世界的英雄。查理死于741年,其晚年仍保持着自己宫相的头衔,但已与国王无异。
查理大帝
这幅画像是根据法国罗浮宫的一座青铜塑像临摹而成。这位身材魁梧的国王左手捧着象征王权的金球,右手拄着象征力量的宝剑,双眼炯炯有神地注视着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