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815经济学综合考研真题[视频讲解]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1范围经济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当单个企业的联合产出超过各生产一种产品的两个企业所能达到的总产量时(两个企业分配到相等的投入要素),存在范围经济,即由于产品种类的增加而导致平均成本下降的情况。企业采用联合生产的方式可以通过使多种产品共同分享设备或其他投入物而获得产出或成本方面的好处,也可以通过统一的营销计划或统一的经营管理获得成本方面的好处。
范围经济的程度可以通过研究企业的成本来确定。测度范围经济的公式为:
SC=[C(q1)+C(q2)-C(q1,q2)]/C(q1,q2)
其中,C(q1)、C(q2)分别表示生产q1和q2的产出所耗费的成本;C(q1,q2)是生产两种产出所耗费的联合生产成本。在范围经济的情况下,SC>0;当范围不经济时,SC<0。总之,SC的值越大,范围经济的程度就越高。
2帕累托改进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帕累托改进是指通过某种方式对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予以改变,可以使至少一个人的境况变好,同时其他人的境况至少不变坏,从而增加了社会福利的情况。利用帕累托最优标准和帕累托改进,可以定义最优资源配置,即如果对于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进都不存在,在该状态下,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
3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又称为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地上涨。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又可以分为工资推动通货膨胀和利润推动通货膨胀(这里的利润通常为垄断利润)。工资推动通货膨胀指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造成的过高工资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利润推动通货膨胀是指垄断企业和寡头企业利用市场势力谋取垄断利润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
4流动性陷阱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流动性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或灵活陷阱,是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具体是指当利率水平极低时,人们对货币需求趋于无限大,货币当局即使增加货币供给也不能降低利率,从而不能增加投资引诱的一种经济状态。
当利率极低时,有价债券的价格会达到很高,人们为了避免因有价债券价格跌落而遭受损失,几乎每个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债券,这意味着货币需求会变得完全有弹性,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趋于无限大,表现为流动偏好曲线或货币需求曲线的右端会变成水平线。在此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增加不会使利率下降,从而也就不会增加投资引诱和有效需求,当经济出现上述状态时,就称之为流动性陷阱。但实际上,以经验为根据的论据从未证实过流动性陷阱的存在,而且流动性陷阱也未能被精确地说明是如何形成的。
二、单项选择题(10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对于商品房价格将会进一步上升的预期,导致的直接结果是目前商品房市场中的( )。
A.供应量增加
B.供给增加
C.需求量增加
D.需求增加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案】D
【解析】若预期商品房价格上升(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发生变化),消费者会增加现时对商品房的需求。
2如果闲暇是正常品,则财产性收入的增加会导致劳动供给量( )。
A.增加
B.减少
C.不改变
D.不确定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案】B
【解析】如果闲暇是正常品,收入增加必然导致对闲暇商品消费的增加,所以使得劳动供给量下降。
3根据基尼系数的大小,下列四个国家中哪一个国家的分配最为平均?( )
A.甲国的基尼系数为0.20
B.乙国的基尼系数为0.35
C.丙国的基尼系数为0.50
D.丁国的基尼系数为0.60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案】A
【解析】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测量收入分配差异的指数,指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介于0~1之间,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反之则越不平均。
4在一级价格歧视下,( )。
A.厂商根据消费者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同收取不同价格
B.厂商可以在不同时间向消费者收取不同价格
C.厂商只是改变了定价的方式,但是并没有改变产量水平
D.产品的边际收益等于产品价格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案】D
【解析】在一级价格歧视下,每一单位商品都按商品的保留价格成交,新的边际收益曲线和需求曲线重合,此时产品的边际收益等于产品价格。A项,描述的是三级价格歧视;B项,描述的是二级价格歧视;C项,在一级价格歧视下,厂商改变了产量水平,产量增加。
5对于生产相同产品的厂商来说,( )模型分析得到的结论与竞争模型的结论相同。
A.古诺(Cournot)
B.斯塔克伯格(Stackbelberg)
C.伯特兰德(Bertrand)
D.主导厂商(Dominant Firm)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案】C
【解析】在伯特兰德模型中,即使只有两家厂商,在均衡情况下,价格也等于边际成本(产品是同质的),厂商利润为零,与完全竞争市场均衡一样。这就是“伯特兰德悖论”。
6向政府雇员支付的报酬属于( )。
A.政府购买支出
B.转移支付
C.政府税收
D.消费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案】A
【解析】向政府雇员支付的报酬是政府对劳务的购买,属于政府购买支出。
7决定美国和中国的投资乘数不一样的因素主要是( )。
A.两国的平均消费倾向差异
B.两国的边际消费倾向差异
C.两国的企业投资规模差异
D.两国的投资预期收益差异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案】B
【解析】投资乘数为1/(1-β),决定因素β指的是边际消费倾向。
8在经济增长模型中,衡量技术进步最常用的度量标准是( )。
A.劳动利用程度
B.资本利用程度
C.索洛剩余
D.劳动生产率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案】C
【解析】索洛剩余是指不能为投入要素变化所解释的经济增长率。具体而言,索洛剩余指在剥离资本和劳动对经济增长贡献后的剩余部分。一般认为,剩余部分是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部分。
9通常认为,下列属于紧缩货币的政策是( )。
A.提高贴现率
B.增加货币供给
C.降低法定准备金率
D.中央银行买入政府债券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案】A
【解析】贴现率提高,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就会减少,从而货币供给量就会减少,即货币政策紧缩。BCD三项都属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10在浮动汇率制的开放经济中,净出口受到实际汇率变动的影响,财政政策效应( )。
A.与封闭经济中的效应并无区别
B.小于封闭经济中的效应
C.大于封闭经济中的效应
D.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封闭经济中的效应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案】D
【解析】在浮动汇率制的开放经济中,扩张型财政政策的效应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封闭经济中的效应,其结果取决于LM曲线和BP曲线斜率的关系。
三、判断下列表述的内容是否正确(每小题1分,共10分)
1如果所有商品的价格变成原来的两倍,而收入变成原来收入的三倍,则消费者的预算线会平行向外移动。( )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案】√
【解析】设初始时消费者预算线为XPX+YPY=M,价格上涨后2XPX+2YPY=2M<3M。因此对商品的消费增加,预算线向外移动。
2如果效用函数U(X,Y)=5X+6Y,则无差异曲线的边际替代率是递减的。( )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案】×
【解析】该效用函数表明X与Y两种商品为完全替代品,对应的无差异曲线的边际替代率不变,为常数。
3只有当生产一定产量的生产者剩余非负时,厂商才会生产产品。( )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案】√
【解析】若厂商的生产者剩余为负值,则它的总收益将小于总可变成本,厂商进行生产无利可图,理性的厂商就不会生产商品。
4根据古诺模型,如果厂商越多,那么达到均衡时行业的利润越大。( )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案】×
【解析】厂商越多,就越接近完全竞争市场水平,达到均衡时行业的利润就越小。完全竞争条件下长期利润为零。
5若生产和消费中存在正的外在性(externality),竞争市场的效率就能提高。( )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案】×
【解析】若生产和消费中存在正的外在性,生产水平小于社会最优产出水平,市场运行效率降低。
6国内生产总值(GDP)中不包括折旧和转移支付。( )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案】×
【解析】GDP不包括转移支付,但是包括折旧。计入GDP中的投资是指总投资,即重置投资与净投资之和,重置投资也就是折旧。
7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表明:短期中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存在替代关系,而长期中这种替代关系并不存在。( )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案】√
【解析】从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方程可以看出,短期内,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存在替代关系,但是长期内,菲利普斯曲线是位于充分就业水平的一条垂直线,此时,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
8如果投机性货币需求曲线接近水平形状,这意味着货币需求不受利率的影响。( )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案】×
【解析】投机性货币需求曲线接近水平形状,则表示经济体处于流动性陷阱,此时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为无穷大,即利率增加一点都会引起货币需求的大幅度增加,因此货币需求会受到利率的影响。
9政府支出的增加将使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案】×
【解析】政府支出增加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政府支出的变动对总供给曲线的移动没有直接影响。
10失业救济金的提高有助于降低自然失业率。( )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案】×
【解析】自然失业率是一个国家生产达到稳定产出水平时的失业率,也就是充分就业状态下的失业率。失业救济金的提高会使得失业者不愿意积极主动寻找工作,导致自然失业率提高。
四、计算与分析题(每题8分,共16分)
1在某一商品市场上,有100个相同的消费者,每个人的需求函数都是Qd=28-2P;同时有10个相同的生产者,每个生产者的供给函数都是Qs=40P-20。其中,Qd和Qs分别代表需求量和供给量,单位:个;P代表价格,单位:元。
(1)求该商品的市场均衡价格和均衡交易量;
(2)如果政府对每单位商品征收3元的销售税,消费者和生产者各自承担了多少税收负担?政府得到的税收总量是多少?
(3)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及无谓损失有多大?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解:(1)市场的总需求函数为:QD=100×(28-2P)=2800-200P。
市场的总供给函数为:QS=10×(40P-20)=-200+400P。
当市场达到均衡时,有QS=QD,即有:-200+400P=2800-200P,解得:均衡价格P=5。
将P=5代入总需求函数或总供给函数,可得均衡交易量Q=1800。
(2)当政府对每单位商品征收3元销售税时,则Pd=Ps+3。市场的总供给函数变为:
QS′=400(Pd-3)-200=-1400+400Pd
联立新的市场总供给函数和原先的市场总需求函数可得新的均衡产量和新的均衡价格,即有:
-1400+400Pd=2800-200Pd
解得:Pd=7,Q=1400。
故Ps=Pd-3=4。
消费者分担为7-5=2,即3元的销售税中,消费者承担2元的税收负担。
生产者分担为5-4=1,即3元的销售税中,生产者承担1元的税收负担。
政府税收为T=tQ=3×1400=4200。
(3)如图1所示,政府征税后,消费者剩余减少,减少额为A+B的面积,即:
(1400+1800)×(7-5)/2=3200
政府征税后,生产者剩余减少,减少额为C+D的面积,即:
(1400+1800)×(5-4)/2=1600
社会无谓损失为B+D的面积,即三角形abc的面积,为:
(7-4)×(1800-1400)/2=600
图1 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及无谓损失
2假设某一国家的居民总是将可支配收入中的10%用于储蓄,且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为7000亿美元。今年的私人投资支出为900亿美元,政府购买支出为600亿美元,出口为200亿美元,自发性消费为500亿美元,平均税率为10%,进口函数为M=0.21Y。请计算今年该国政府的预算盈余和充分就业时预算盈余,并据此说明该国政府目前的财政政策是扩张性的还是紧缩性的。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解:该国的居民总是将可支配收入中的10%用于储蓄,对应的边际储蓄率为0.1,所以边际消费倾向为1-0.1=0.9。由四部门经济产品市场均衡条件可得:
Y=AD=C+I+G+NX=500+0.9×(1-0.1)Y+900+600+(200-0.21Y)=2200+0.6Y
解得:均衡产出水平Y=5500。
预算盈余为: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为: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可作为判断财政政策是扩张性的还是紧缩性的依据。一般认为,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为正,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表明财政政策是紧缩的,反之,则财政政策是扩张的。因此,据此可判断该国政府目前的财政政策是紧缩性的。
五、简答题(每题7分,共28分)
1为什么说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短期成本变动的决定因素?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又称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同其他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生产过程中,随着这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最初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带来的产量增加量是递增的,但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带来的产量增加量是递减的。由于边际报酬递减,所以边际产量曲线呈倒U形形状。
边际成本MC和边际产量MPL两者的变动方向是相反的,两者的关系用公式表示为:MC=w/MPL。边际产量曲线呈倒U形形状,因此边际成本曲线呈U形形状。正因为如此,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作用下的边际成本MC曲线表现出先降后升的U形特征。由于在每一产量水平的MC值是相应的TC曲线和TVC曲线的斜率,因此TC曲线和TVC曲线的斜率由递减变为递增。结合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关系,可得出边际成本曲线呈U形形状,对应的平均成本曲线和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也呈U形形状。
所以,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短期成本变动的决定因素。
2举例说明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问题如何导致了商品市场中的市场失灵。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逆向选择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非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或者说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在交易中总是趋向于作出这样的选择——尽可能地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别人的一种选择。逆向选择的存在使得市场价格不能真实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导致市场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保险市场是解释逆向选择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在保险市场上,如果保险公司和投保客户双方的信息是充分的,则根据大数法则所订费率足以保证保险市场的有效运转。问题是保险公司对客户的信息不可能充分掌握。拿健康医疗保险来说,哪些人身体好,哪些人身体差,保险公司无法充分了解,结果是身体差的人投保最多。事后保险公司才了解到实际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大高于预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这迫使保险公司按“最坏情况”的估计来制订保险费率,但这样会使费率上升,会使身体好的人不愿参加保险。尽管身体好的人有获得保障的需求,但市场无法给他们提供保险,保险市场的有效性被破坏了。
逆向选择在经济生活中经常会出现,并阻碍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解决逆向选择问题的方法主要有:政府对市场进行必要的干预和利用市场信号。
3为什么说消费物价指数(CPI)往往高估了价格上涨的幅度?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在现实中,由于以下多种原因,CPI倾向于高估价格上涨的幅度:
(1)替代偏差:由于CPI衡量固定的一篮子产品的价格,所以,它没有反映出消费者用相对价格下降的产品进行替代的能力,所以相对价格变动时,其真实生活费用的上升比CPI慢。
(2)新产品的引进:当一种新产品进入市场时,消费者的状况变好了,因为消费者有了更多可供选择的产品。实际上,新产品的引进提高了本币的实际价值,但本币购买力的提高并没有体现在CPI的下降上。
(3)无法衡量的质量变化:当一个企业改善自己出售的产品质量时,产品的价格全部变化并不是对生活费用变化的反应,如果无法衡量的质量改变是有代表性的,衡量的CPI的上升就比CPI应该的上升快。
4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什么?为达到这些目标可采用的政策工具有哪些?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它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而对经济活动有意识的干预。
(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①充分就业。充分就业特指劳动就业。由于劳动资源之外的其他资源是否已经被充分利用难以衡量,故通常用充分就业来表示经济资源被充分利用的状况。通常以失业率的高低作为衡量充分就业与否的尺度。充分就业并不是百分百的就业,不排除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的存在。
②价格稳定。价格稳定是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价格水平或物价水平是指一个经济社会中所有产品价格的平均水平。在实践中,通常借助于价格指数,如消费物价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和GDP折算指数,即不同时期价格水平的变动程度来衡量。价格稳定不是指每种商品的价格固定不变,而是指价格指数的相对稳定,即不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③经济持续均衡增长。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来衡量。保持经济持续均衡增长目标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二是保持经济总量的平衡和结构的平衡。
④国际收支平衡。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不仅反映了这个国家的对外经济交往情况,还反映出该国经济的稳定程度。当一国国际收支处于失衡状态时,必然会对国内经济形成冲击,从而影响该国国内就业水平、价格水平及经济增长。
(2)上述四个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间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它们之间存在着矛盾,也就是说,要同时实现是有困难的。因此,如何确定重点政策目标和采取具体的政策措施协调各经济目标之间的矛盾,就成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要实现既定的经济政策目标,政府可以运用各种政策手段,主要有财政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工具,各政策相互配合,协调一致。
财政政策包括收入与支出两个方面,财政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财政收入则包括税收和公债。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三个,也称货币政策“三大法宝”,即法定再贴现政策、准备金制度和公开市场业务。
六、论述题(每题12分,共24分)
1物业税,又称“财产税”或“地产税”,主要针对土地、房屋等不动产,要求其所有者或承租人每年都缴付一定税款,税额随房产的升值而提高。试利用经济学原理分析征收物业税对房地产市场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1)征收物业税的背景分析
目前,我国完善税收制度的进一步目标是出台物业税,主要原因有:
①我国经济已经融入世界经济的大循环,目前发达国家对财产税大多都采取统一征收物业税的形式,物业税的出台有利于我国同世界接轨。
②近些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但是很多地方房价上升过快,出现了房地产过热现象,房地产泡沫也有日益严重的趋势。这些问题需要运用税收杠杆等加以调节。
③从长远看,改革房地产总体税制,启动统一的物业税是必要的,也是改革的方向。
(2)物业税的征收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按照题中所述,物业税是从所有者或承租人那里征收,因此首先会影响到所有者的物业保有愿望,提高房产使用成本,即影响到市场的需求方,市场需求降低,需求曲线左移。
图2 物业税的征收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如图2所示,增加物业税后:需求曲线D左移到D′,导致价格从P1下降到P2,成交量从Q1下降到Q2,房地产市场将降温。同时,政府还能获得一定的税收收入。但是,由于物业税的征收,市场也出现了无谓损失,既损害了生产者的利益,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需要指出的是,理论上,物业税的征收有助于房地产市场的降温,但由于现实中房地产市场存在一定的过热,单纯的征收物业税对于房地产市场价格和销售量影响不大,如物业税的税负存在转嫁的可能等。因此,要抑制房地产市场价格过快上涨,还需要结合其他手段和政策。
2根据IS-LM模型分析资本完全流动的开放经济中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视频二维码(扫码观看)
答:在资本完全流动的情况下,细微的利差会引起资本巨大的流动,对应的BP=0曲线表现为一条水平线。
(1)固定汇率制下货币政策的效力
图3 固定汇率制与资本完全流动情况下的货币扩张
如图3所示,考虑从E点开始的货币扩张。LM曲线移向右下方,整个经济移到E′点。在E′点有大量国际收支赤字,因而有货币贬值的压力。中央银行必须进行干预,售出外币,并收进本国货币。本国货币供给因而减少。结果是,LM曲线移回到左上方。这个过程继续下去,直到恢复为初始均衡点E点为止。可以看出,在固定汇率制下,由于资本的完全流动,中央银行无法独立实施货币政策。
结论:在固定汇率制和资本完全流动下,实施独立货币政策的尝试都会导致资本流动,并需要干预,直至利率重新回到世界市场上的利率水平为止。
(2)浮动汇率制下货币政策的效力
图4 浮动汇率制与资本完全流动情况下的货币扩张
如图4所示,从E点的初始位置开始,考虑到名义货币数量M增加,LM曲线向右下方移至LM′。在E′点,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在初始的汇率水平上)处于均衡状态,但利率却降低到世界利率水平之下,导致货币贬值。外汇贬值使得净出口增加,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直到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对应的利率水平为世界利率水平为止。可以看出,在浮动汇率制下,由于资本的完全流动,货币扩张导致产出增加。
结论:在浮动汇率制的资本完全流动下,货币存量的增加将导致收入的增加与汇率的贬值。汇率贬值会增加净出口,净出口的增加又维持了较高水平的产出与就业。
七、英译汉(共三段,共50分)
1.(20分)
Since the barbaric “breaking wheel” was replaced by the guillotine in 18th-century France, methods of execution have increasingly sought to end life speedily rather than inflict long agony. There can, however, be few decapitations less painful than those at big American banks. On November 4th Chuck Prince left the boss’s office at Citigroup, the world’s largest bank, with the “tremendous support and respect” of the board ringing in his ears, even though the firm had to write down $8 billion-11 billion in October alone (see article). A week earlier, Stan O’Neal lost his job at Merrill Lynch after leading the investment bank to a loss with $8.4 billion of write-downs. He too entered retirement not on a tumbril but in a limousine, with $160 million to soothe his discomfort.
However, churlish you may feel about Wall Street’s new axiom—“the higher they fly, the bigger the parachute” —the departure of two of America’s most senior bankers in a week is a good sign. Accountability, after all, is a step towards clarity, and there are few more coveted resources in today’s fog-strewn and stormy banking industry. Both departures were accompanied by revelations of much steeper losses from American subprime mortgages than either Citi or Merrill had owned up to just weeks before.
That attempt at honesty may have spooked the market because it showed how unsure the banks remain about how to value their subprime-related assets, but that is no reason to shy away from such disclosures.
One worrying lesson for bankers and regulators everywhere to bear in mind is post-bubble Japan. In the 1990s its leading bankers not only hung onto their jobs; they also refused to recognize and shed bad debts, in effect keeping “zombie” loans on their books. That is one reason why the country’s economy stagnated for so long. The quicker bankers are to recognize their losses, to sell assets that they are hoarding in the vain hope that prices will recover, and to make markets in such assets for their clients, the quicker the banking system will get back on its feet.
答:自从18世纪法国人用断头台代替了野蛮的“碎肉轮”以后,死刑就不再是一种长时间的痛苦折磨。但再爽快的死刑也不如美国大银行的斩首行动潇洒。11月4日,世界最大银行花旗集团的主席查克·普林斯因为在10月份遭受80亿~110亿美元的损失而被迫辞职,尽管如此,董事会仍对他致以“强有力的支持和崇高的敬意”。在普林斯离职之前一星期,美林解除了斯坦·奥尼尔的职务,原因是他造成了该投资银行84亿美元的损失。美林为此付给奥尼尔1.6亿美元补偿金,所以在退休之后他大可以开豪华轿车而不是拖拉机。
华尔街有句新格言:“飞得越高,降落伞就越大”,也许你对这句话感到愤愤不平,不过两位美国最顶级银行家的离职的确是个好消息。无论如何,有人负责总归有益于增进透明度。无法想像人们还能指望别的什么——动荡不堪的银行业现在犹如雾里看花。两大银行掌门人的离职都伴随着美国次级抵押贷款的巨额损失——大大超过了几个星期前的规模。
这种勇于认错的诚实行为可能引起市场恐慌,因为这表明银行根本不知道怎样对自己次级贷款相关资产进行估值。但自我揭发总比藏着掖着要好得多。
对世界各地的银行和管理层来说,后泡沫时代的日本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痛苦教训。在1990年代,日本大银行的高层不仅拒不离职,甚至拒绝对不良债务进行识别和剥离,导致“僵化”贷款一直留在资产负债表上。这是日本经济长期停滞不前的原因之一。银行应该尽快识别损失,抛售手中那些价格永无翻身之日的资产,并为其客户充当这些资产的做市商。行动得越迅速,银行系统的重新崛起就越快。
2. Consumer Protection(20分)
The contract of sale is one in which buyer and seller are assumed to be in a position of general equality, so that the main function of the law is to work out the appropriate consequences of what may be assumed to be the common intention of the parties. It is obvious, however, that in a very large number of sales this is by itself an unsuitable technique. The buyer may by virtue of haste, ignorance, gullibility, inferior bargaining position or simple imprudence enter into a transaction in which the goods supplied, or the term of contract, or both, are unsatisfactory to him: and in many circumstances it may be felt that he is deserving protection. The protection required may be specific, i.e. there may be a need for a private remedy in a particular situation; or general, i.e. it may be desirable to control unacceptable practices of a particular type. A seller may also, thought less often, appear to require such protection against the buyer. The civil law has on the whole, save in the case of conscious deception, taken little account of these problems: its outlook is indeed sometimes expressed by the maxim caveat emptor (Latin: let the buyer beware). Even where there is a remedy, its exercise may be troublesome or risky for the consumer. But the general problem has in fact been the subject of attention for many centuries. Attempts to regulate the price of staple commodities (e.g. bread), and to control measurements and measuring equipment (e.g. in the sale of beer and coal) date back to the Middle Ages. More recently, however, the movement towards the protection of the consumer, who may in this context be roughly defined as private buyer from a commercial seller, and who is the person thought most in need of such protection, has increased greatly in strength and prominence. Statutes and regulations have sought to protect consumers; officials have been appointed who have consumer protection as their function or among their functions; organizations of consumers seek to promote their interests; studies are conducted into the problems of consumer protection; and the various organs of the European Union and its predecessors has since 1975 taken a vigorous interest in consumer affairs. Indeed, the European Community is committed to ensure “a high level of consumer protection” and to contributing “to protecting the health, safety and economic interests of consumers, as well as promoting their right to information, education and to organise themselves in order to safeguard their interests”.
答:消费者保护
销售合同是一种假定买方和卖方大体上平等的合同,因此法律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制定出恰当的为了使交易双方都达到想达到的结果的规定。然而,很明显大量的自发交易并不是这样的。尽管商品或合同条款,或二者都不合意,但是买家可能由于匆忙、对产品信息不了解、处于讨价还价不利位置或仅仅由于轻率就实现了一笔交易,因此在许多情况下,人们觉得购买者需要受到保护。这种保护是具体的,比如在特定情况下消费者需要私密的补救措施,或者更一般的情形是,在特定情形下需要制止无法使消费者接受的交易行为。但我们很少认为卖家在同买家的交易中也需要这种保护。总的来说由于存在偏见,民法很少考虑这些问题。民法的主旨基本上可以用一句格言来说明:购者自慎(拉丁语:顾客要当心)。即便存在补救的办法,对消费者来说,执行补救措施可能会比较麻烦或者存在一定的风险。事实上,这类问题引起了许多国家的重视。一些国家对必需品(比如面包)的价格进行管制,及对其他可控产品(比如啤酒和煤)进行调控的尝试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然而最近,保护“消费者”的运动势力和影响力得到极大提高,“消费者”在此被定义为在商业交易中作为私人买家的个体和在交易者最需要获得保护的人;各种法规和条例已经出台以保护消费者;政府官员被认为其责任是保护消费者,或者其职能之一就是保护消费者;消费者协会力图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对消费者保护方面问题的研究已经开始;同时,欧盟的不同分支以及前期机构在1975年以后就十分关注消费者保护。欧盟委员会的存在就是为了确保“高水平的消费者保护”,并致力于“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安全及其利益”,同时提升他们获取信息和教育的权利,促使消费者组织起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3.(10分)
Undoubtedly, the overall competitiveness of an economy that runs a persistent deficit or surplus is a decisive factor influencing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 trade or current-account balance. Indeed, in the past, large corrections of deficits usually went hand in hand with huge devaluations of the nominal and real values of the currencies affected. Empirical evidence has shown that changes in the re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 (REER), the most comprehensive measure of the overall competitiveness of countries, have the potential to reduce deficits or to cause swings in the trade and current account from deficit to surplus, because they induce an expenditure switch between demand for domestic and foreign goods.
答:毫无疑问的是,拥有持续赤字或盈余经济的完全竞争在保持贸易的稳定持续性和收支平衡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在过去,大额的赤字更正的确是与受影响的货币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的大幅度贬值紧密相关的。经验表明,作为完全竞争市场国家综合性措施的实际有效汇率(REER)的变化,可以减少赤字或把贸易和资本项目由赤字转为盈余,因为它会引起国内外国商品需求之间支出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