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869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判断题(判断正误1分,说明理由2分,3分×6=18分)
1当老师允诺所有的同学都会通过考试后,没有人再努力学习了,这属于一个逆向选择问题。
答:错误。这属于一个道德风险问题,而非逆向选择问题。道德风险是指交易双方在签订交易合约后,信息占优势的一方为了最大化自己的收益而损坏另一方,同时也不承担后果的一种行为,即是市场的一方不能查知另一方行动的一种情形,又被称作隐藏行动问题。而逆向选择是指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老师先给出让所有学生通过考试的承诺,学生们因此而不努力学习,属于道德风险问题。
2如果完全竞争市场中长期边际成本为一个常数,则消费者承担全部的税赋。
答:正确。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为:P=LMC,若LMC为一个常数,则厂商和行业的供给曲线为一条水平线,说明供给完全富有弹性,此时若对生产者或消费者征税,则消费者将承担全部的税赋。
3如果市场是完全竞争的,那么政府实施任何的价格管制都将带来效率的损失。
答:正确。完全竞争市场是不存在任何阻碍和干扰因素,也没有任何垄断因素的市场结构。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竞争能够通过价格有效率的协调经济活动,从而配置有限的稀缺资源。完全竞争市场是最有效率的,政府实施任何的价格管制都将扭曲价格信号,带来效率的损失。
4即使失业率处于自然率水平时,更高的通货膨胀预期也会带来真实通货膨胀的上升。
答:错误。当失业率处于自然失业率水平,此时产出处于社会潜在产出水平(当前最大产出水平),所以,即使有更高的通胀预期,也不会带来真实通胀率的上升。
5货币紧缩不是财政政策,因此不会影响财政预算。
答:错误。紧缩的货币政策主要是调控货币市场,通过提高利率,减少货币供给量。紧缩的货币政策会导致国内投资下降,从而税收和产出减少,也会对财政预算造成一定的影响。
6“双松”的宏观经济政策组合必然导致产出和利率的增长。
答:错误。当采用“双松”的宏观经济政策组合时,产出一定会增长,利率可能上升可能下降,也可能保持不变,这取决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何者更强有力。例如,如图1所示,当IS和LM向右移动幅度相同时,产出增加,但利率不变。
图1 “双松”的宏观经济政策组合效果
二、名词解释(4分×5=20分)
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答: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设消费者的总效用为U(q),则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用公式可表示为:dMU(q)/dq<0。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基数效用论的基本定律,又称戈森第一定律。导致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是随着相同消费品的连续增加,从人的生理和心理角度讲,从每一单位消费品中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和对重复刺激的反应程度是递减的;或者是由于当一种商品具有几种用途时,消费者总是将第一单位消费品用在最重要的用途上,将第二单位消费品用在次重要的用途上,因此边际效用随着消费品的用途重要性的下降而递减。
2风险
答:风险大致有两种定义:①强调风险表现为不稳定性;②则强调风险表现为损失的不确定性。若风险表现为损失的不确定性,说明风险只能表现出损失,没有从风险中获利的可能性,属于狭义风险;而风险表现为不确定性,说明风险产生的结果可能带来损失、获利或是无损失也无获利,属于广义风险,金融风险属于此类。因为风险和收益成正比,所以一般积极进取型的投资者偏向于高风险是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而稳健型的投资者则着重于安全性的考虑。
3需求收入弹性
答:需求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消费者的收入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如果用eM表示需求收入弹性系数,用M和∆M分别表示收入和收入的变动量,Q和∆Q表示需求量和需求量的变动量,则需求收入弹性公式为:eM=(∆Q/∆M)×(M/Q)。
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既定的前提下,可以通过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值来判断该商品是必需品、奢侈品还是劣等品。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大于1,即eM>1,表示消费者对商品需求量增加的幅度大于收入水平上升幅度,则该商品为奢侈品;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小于1而大于0,即0<eM<1,表示消费者对商品需求量增加的幅度小于收入水平上升幅度,则该商品为必需品;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小于0,即eM<0,表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此种商品的需求反而下降,则该商品为劣等品。
4流动偏好陷阱
答:流动性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或灵活陷阱,是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具体是指当利率水平极低时,人们对货币需求趋于无限大,货币当局即使增加货币供给也不能降低利率,从而不能增加投资引诱的一种经济状态。
当利率极低时,有价证券的价格会达到很高,人们为了避免因有价证券价格跌落而遭受损失,几乎每个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有价证券,这意味着货币需求会变得完全有弹性,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趋于无限大,表现为流动偏好曲线或货币需求曲线的右端会变成水平线,如图2所示。在此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增加不会使利率下降,从而也就不会增加投资引诱和有效需求,当经济出现上述状态时,就称之为流动性陷阱。
图2 流动性陷阱
尽管从理论上可以推导出流动性陷阱的存在,但现实经济生活中还没有发现该经济现象。有的经济学家认为,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经济出现了类似于流动性陷阱的现象。
5周期性失业
答:周期性失业又称为总需求不足的失业,是由于整体经济的支出和产出水平下降,即经济的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它一般出现在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这种失业与经济中的周期性波动是一致的。在复苏和繁荣阶段,各厂商争先扩充生产,就业人数普遍增加。在衰退和谷底阶段,由于社会需求不足,前景黯淡,各厂商又纷纷压缩生产,大量裁减雇员,形成令人头疼的失业大军。
三、计算(12分×4=48分)
1假设某完全竞争市场中有100个相同的厂商,每个厂商的成本函数为STC=0.1q2+q+10,成本单位为元。
求:
(1)厂商的供给函数和市场的供给函数;
(2)假设市场需求函数为Qd=4000-400P,市场的均衡价格和产量多少?
(3)假定对每单位产品征收0.9元的税收,新的市场均衡价格和产量是多少?厂商和消费者承担的税收各是多少?
解:(1)由代表性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STC=0.1q2+q+10可得:
总可变成本为:TVC=0.1q2+q;
平均可变成本为:AVC=TVC/q=0.1q+1;
边际成本为:SMC=dTVC/dq=0.2q+1。
由于边际成本始终大于平均可变成本,因此代表性厂商的短期供给函数P=SMC,即P=0.2q+1,反供给函数q=5P-5(P≥1)。
由于行业供给曲线是各个厂商供给曲线的水平相加,市场中有100个厂商,所以行业短期供给函数为:Qs=100q=500P-500。
(2)市场需求函数Qd=4000-400P,市场均衡条件为:Qd=Qs,即:4000-400P=500P-500。
解得均衡价格为P=5,此时均衡产量为Q=2000。
(3)征收单位产品税,意味着产品的成本增加,从而供给价格上升。因此,对每单位产品征税0.9元后,行业的供给函数变为:Qs′=500×(P-0.9)-500=500P-950。
联立供给函数和需求函数,可解得均衡价格和产量分别为P=5.5,Q=1800。
由于税收的作用,产品的价格提高了0.5元(5.5-5=0.5),但整个行业的销售量下降了200单位(1800-2000=-200)。进一步分析就会发现,价格提高的数量(5.5-5=0.5)小于每单位产品的税收的数量(0.9元)。可见,在0.9元的税收中,有0.5元通过价格转移到消费者身上,剩下的0.4元由厂商来承担。
2已知某垄断者的成本函数为TC=0.5Q2+10Q,产品的需求函数为P=90-0.5Q,产量的单位为吨,价格单位为元。
求:
(1)厂商均衡时的产量、价格和利润;
(2)假设国内政府限定垄断企业的最高售价为P=50,则厂商的产量和利润各是多少?市场状态是过剩还是短缺,为什么?
解:(1)厂商的利润函数为:π=PQ-TC=(90-0.5Q)Q-(10Q+0.5Q2)=-Q2+80Q。
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dπ/dQ=-2Q+80=0。
解得Q=40(吨)。
此时可得产品价格为:P=90-0.5Q=70(元);
利润为π=-Q2+80Q=1600(元)。
(2)当政府实行最高限价时,垄断厂商的边际收益等于价格,即P=MR。根据利润最大化条件MR=MC,代入可得50=10+Q,求解可得垄断厂商的产量为40吨。
利润为:π=TR-TC=PQ-(0.5Q2+10Q)=50×40-(0.5×402+400)=800(元)。
当政府最高限价P=50时,根据需求函数可得:Qd=180-2P=180-2×50=80(吨)。
因此存在短缺,且超额需求为:Qd-Q=40(吨)。
3假设货币需求为L=0.2y-10r,货币供给m=200,消费函数为c=60+0.8yd,税收t=100,投资i=150,政府支出g=100。
求:
(1)经济均衡时的收入、利率和投资;
(2)如果政府支出从100增加到120,收入、利率和投资有什么变化;
(3)政府支出增加后,是否存在挤出效应,为什么?
解:(1)由三部门经济国民收入恒等式y=c+i+g可得:
y=60+0.8yd+150+100=310+0.8×(y-100);
化简可得IS曲线方程是:y=1150。
由货币市场均衡条件L=m可得:0.2y-10r=200;
化简可得LM曲线方程是:y=1000+50r。
联立IS曲线和LM曲线方程:
可得:r*=3,y*=1150,i*=150。
(2)当政府支出从100增加到120时,由y=c+i+g可得:
y=60+0.8×(y-100)+150+120;
可得新的IS曲线方程为:y=1250。
LM方程保持不变,仍为y=1000+50r;
将新的IS曲线和原LM曲线方程联立,解得:y**=1250,r**=5,i**=150。
因此利率增加2%,但是投资没有变化。
(3)当政府支出增加时,由于投资无变化,不存在“挤出效应”。这是因为投资是一个固定的常量,不受利率变化的影响,也就是投资与利率变化无关,IS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y的直线。
4假设经济中现金存款比率为0.1,法定准备率为0.1,超额准备率为0.05,求:
(1)货币乘数是多少?
(2)如果准备金总量(包括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为450亿,存款总额为多少?货币供给是多少?
解:(1)货币乘数的计算公式是:k=(rc+1)/(rd+re+rc)。
其中rd、re、rc分别代表法定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和现金-存款比率。而货币(政策)乘数的基本公式是:货币乘数=货币供给/基础货币,其中,货币供给等于通货(即流通中的现金)和活期存款的总和;基础货币等于通货和准备金的总和。
所以将题中已知条件代入公式可得k=(0.1+1)/(0.1+0.1+0.05)=4.4。
(2)存款总额为:450/(0.1+0.05)=3000(亿);基础货币为:3000×0.1+450=750(亿);货币供给为:750×4.4=3300(亿)。
四、问答题(64分)
1价格管制中的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的含义和目的是什么?(10分)
答:政府根据不同的经济形势会采取不同的经济政策,其中,有关政府的价格政策的两种做法是: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
(1)最高限价也称为限制价格,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高价格。限制价格总是低于市场的均衡价格。如图3所示,原先产品市场的均衡点为E,即均衡价格为Pe,均衡数量为Qe。P0为限制价格(P0<Pe),且在最高限价P0的水平,市场需求量为Q2大于市场供给量Q1,市场上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Q2-Q1)为实行限制价格后的产品短缺的数量。
图3 最高限价
政府实行最高限价的目的往往是为了抑制某些产品的价格上涨,尤其是为了对付通货膨胀。有时,为了限制某些行业,特别是限制一些垄断性很强的公用事业的价格,政府也会采取最高限价的做法。
(2)最低限价也称为支持价格,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低价格。最低价格总是高于市场的均衡价格的。如图4所示,原先产品市场的均衡点为E,即开始时的市场均衡价格为Pe,均衡数量为Qe。P0为政府实行最低限价所规定的支持价格(P0>Pe),且在最低限价P0水平上,市场需求量为Q1小于市场供给量Q2,市场上出现产品过剩的情况,(Q2-Q1)为实行支持价格后的产品过剩的数量。为了解决过剩的数量,政府通常收购市场上过剩的产品。
图4 最低限价
政府实行最低价格的目的主要有:
①扶持某些行业的发展,保护生产者的收入。如果某行业的供给波动性较大,或者行业的需求缺乏弹性,那么供给的变动很可能造成价格严重波动,从而影响生产者的收入。最低价格政策会阻止低价格造成的生产者收入下降。例如,许多国家制定农产品保护价格。
②制造产品的过剩。对于某些特殊的商品,如粮食,为了避免出现短缺,往往需要储存一定的数量。借助于最低限价,政府可以存储这些商品,以防备未来可能出现的短缺。
③对于工资制定最低价格可以防止工人收入降到某一特定水平。
2厂商的短期成本曲线有几条?画图说明每条曲线的特征。(10分)
答:厂商的短期成本曲线有七条,图5给出了七条不同类型的短期成本曲线。
(1)TC曲线是一条由水平的TFC曲线与纵轴的交点出发的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在每一个产量上,TC曲线和TVC曲线两者的斜率都是相同的,并且TC曲线和TVC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都等于固定的总不变成本TFC。这是由于TC曲线是通过把TVC曲线向上垂直平移TFC的距离而得到的。
在图5(a)中,TVC曲线和TC曲线在同一个产量水平各自存在一个拐点B和C。在拐点以前,TVC曲线和TC曲线的斜率是递减的;在拐点以后,TVC曲线和TC曲线的斜率是递增的。
(2)由图5(b)可见,不仅AVC曲线、AC曲线和MC曲线均呈U形特征,而且MC曲线与AVC曲线相交于AVC曲线的最低点F,与AC曲线相交于AC曲线的最低点D。
(3)将图5(a)和图5(b)结合在一起分析。可以发现,图5(b)中MC曲线的最低点A恰好对应图5(a)中的TC曲线的拐点B和TVC曲线的拐点C,或者说,A、B、C三点同时出现在同一个产量水平。在图5(b)中的AVC曲线达到最低点F时,图5(a)中的TVC曲线恰好有一条从原点出发的切线,与TVC曲线相切于G点。或者说,G、F两点同时出现在同一个产量水平。相类似地,在图5(b)中的AC曲线达到最低点D时,图5(a)中的TC曲线恰好有一条从原点出发的切线,与TC曲线相切于E点。或者说,E、D两点同时出现在同一个产量水平。
图5 短期成本曲线
3垄断厂商的价格歧视有哪几种类型?(10分)
答:价格歧视是指垄断厂商以不同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垄断厂商实行价格歧视,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①市场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偏好,且这些不同的偏好可以被区分开。②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或不同的销售市场是相互隔离的。
价格歧视可以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价格歧视。
(1)完全价格歧视或一级价格歧视
一级价格歧视也被称作完全价格歧视,是指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在垄断厂商实行一级价格歧视时可以发现:
①垄断厂商实行一级价格歧视时的产量将大于无价格歧视时的产量;
②在一级价格歧视下,垄断厂商获得了比在无价格歧视下按同一价格销售全部产量时更大的利益;
③一级价格歧视使得消费者剩余全部被垄断厂商所占有,转化为垄断厂商的收益或利润。
尽管此时垄断厂商剥夺了全部的消费者剩余,但一级价格歧视下的资源配置是有效率的。实际上,完全的一级价格歧视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
(2)二级价格歧视
二级价格歧视是指厂商把需求曲线分成不同的几段,然后根据不同的购买量来确定不同的价格。在有些市场上,在每个给定时期内每个消费者可能购买许多单位的某种产品,而消费者的需求随着其购买量的增加而减少,它所愿意付出的价格也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而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厂商可以按照购买量的多少来造成歧视,即对同样的产品或服务按其所属数量层次的不同来收取不同的价格。实行二级价格歧视的垄断厂商的收益会增加,部分消费者剩余被垄断者占有。此外,垄断者会达到或接近P=MC的有效资源配置的产量。
(3)三级价格歧视
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垄断者能把消费者分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类别,对每类消费者制定不同的价格,每一类就是一个单独的市场。如一个垄断者在两个分离的市场,一是国内市场,另一个是国外市场出售其商品。在两个市场上厂商分别制定不同的价格,且厂商应该根据MR1=MR2=MC的原则来确定产量和价格。其中,MR1和MR2分别表示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边际收益,MC表示产品的边际成本。此外,在国内市场上有MR1=P1(1-1/ed1),在国外市场上有MR2=P2(1-1/ed2),再根据MR1=MR2的原则,得到P1(1-1/ed1)=P2(1-1/ed2)。根据上面的公式可知,三级价格歧视要求厂商在需求的价格弹性小的市场上制定较高的产品价格,在需求的价格弹性大的市场上制定较低的产品价格。
4简述三部门经济中的不同乘数。(10分)
答:三部门经济中加入了政府部门,不仅投资支出变动有乘数效应,政府购买、税收和政府转移支付的变动,同样有乘数效应,因为政府购买性支出、税收、转移支付都会影响消费。在三部门经济中总支出为:y=c+i+g=α+β(y-t)+i+g。
这里t为定量税,此时均衡收入为:y=(α+i+g-βt)/(1-β)。
由此可得出三部门经济中的不同乘数。
(1)投资乘数
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用k表示投资乘数,则有:k=∆y/∆i=1/(1-β)。投资乘数随边际消费倾向的增加而增加。
(2)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以∆g表示政府购买支出变动,∆y表示收入变动,kg表示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则在定量税下:kg=∆y/∆g=1/(1-β)。此式中β仍表示可支配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在三部门经济中,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等于投资乘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为正值,表示收入随政府购买支出增加而增加,随政府购买支出减少而减少。
(3)税收乘数
税收乘数指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税收乘数有两种:
①税率变动对总收入的影响;
②税收绝对量变动对总收入的影响,即定量税对总收入的影响。
在定量税下,税收乘数kt为:kt=∆y/∆t=-β/(1-β)。税收乘数为负值,表示收入随税收增加而减少,随税收减少而增加。
(4)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指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用ktr表示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则:ktr=∆y/∆tr=β/(1-β)。转移支付乘数为正值,表示收入随转移支付增加而增加,随转移支付减少而减少。
(5)平衡预算乘数
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即:kb=1。
推导:∆y=kg∆g+kt∆t=1/(1-β)×∆g+(-β)/(1-β)×∆t;
因为∆g=∆t,由上式可得:∆y=1/(1-β)×∆g+(-β)/(1-β)×∆g=∆g=∆t;
即:∆y/∆g=∆y/∆t=1=kb。
5简述索罗模型的主要内容。(10分)
答:(1)索罗模型的基本方程
新古典增长理论放弃了哈罗德·多马模型中关于资本和劳动不可替代的假设,它的假设前提大致是:
①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
②储蓄函数为S=sY,s是作为参数的储蓄率,且0<s<1;
③不存在技术进步,也不存在资本折旧;
④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
⑤劳动以一个不变的比率n增长。
根据人均生产函数y=f(k),模型基本方程为∆k=sy-(n+δ)k,这一关系式表明,人均资本的增加等于人均储蓄sy减去(n+δ)k项。(n+δ)k为新增劳动力所配备的资本数量和资本折旧,称为资本广化(即意味着为每一个新增的工人提供平均数量的资本存量);∆k为人均资本的增加,称为资本深化(即意味着每个工人占有的资本存量上升)。因而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又可表述为: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资本广化。
(2)稳定增长的条件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稳态是指一种长期均衡状态。要实现稳态,则人均储蓄必须正好等于资本的广化。即新古典增长理论中的稳态的条件是:sy=(n+δ)k。
稳态中(人均资本不变,即∆k=0),总产量(或国民收入)的增长率和总的资本存量的增长率均等于劳动力的增长率,且这一增长率是独立于储蓄率的(等式中无s)。
(3)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四个关键性结论
①稳态中的产量增长率是外生的。
②尽管储蓄率的增加没有影响到稳态增长率,但是通过增加资本-产量比率,可以提高收入的稳态水平。
③产量的稳态增长率保持外生,人均收入的稳态增长率决定了技术进步率,总产量的稳定增长率是技术进步率与人口增长率之和。
④如果两个国家有着相同的人口增长率,相同的储蓄率和相同的生产函数,那么它们最终会达到相同的收入水平,如果两个国家之间有着不同的储蓄率,那么它们会在稳态中达到不同的收入水平,但如果他们的技术进步率和人口增长率相同,它们的稳态增长率也将相同。
(4)索罗模型的经济意义
索罗模型的经济意义是:索罗模型说明,在长期,一个经济的储蓄率决定其资本存量规模,从而决定其生产水平。储蓄率越高,资本存量越多,产出水平也越高。但是,虽然高储蓄率产生了高的稳态产出水平,但储蓄本身不能造成持续的经济增长。劳动力的增长、资本存量的增长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才能对产量的增长产生直接影响。
62007年以来,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得世界经济陷入萧条,请用宏观经济学理论,论述以下问题。(14分)
(1)危机对我国造成了哪些影响?
(2)危机前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有何调整?为什么?
(3)从目前来看,应对危机的政策会在将来对我国经济带来哪些不利的影响,我国应如何应对?
答:(1)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中国在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波中很难独善其身。但是由于我国仍然存在一定的资本管制,次贷危机通过金融渠道对中国经济的稳定与健康发展的直接影响比较有限,对中国经济的短期直接影响总体上不会太大。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与全球经济之间联系日益密切,因此,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长期发展中的间接影响不可低估。
①直接影响:比较有限
a.国内金融机构损失有限。虽然国内一些金融机构购买了部分涉及次贷的金融产品,但是由于我国国内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从事就境外信用衍生品交易管制仍然比较严格,这些银行的投资规模并不大。虽然还没有明确的亏损数据,但这些银行的管理层普遍表示,由于涉及次贷的资金金额比重较小,带来的损失对公司整体运营而言,影响轻微,少量的损失也在银行可承受的范围内。
b.国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国内外金融市场联动性不断增强,发达国家金融市场的持续动荡,必将对国内金融市场产生消极的传导作用。同时会影响对中国市场的长期预期,引起国内资产价格的调整,对国内市场形成实质性的压力。
②间接影响:不可低估
a.出口增长可能放缓。在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出口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由于国外经济放缓和全球信贷紧缩,必然会影响我国的出口贸易的增长,进而影响企业的投资需求。
b.货币政策面临两难选择。一方面,美欧等主要经济体开始出现信贷萎缩、企业获利下降等现象,经济增长放缓、甚至出现衰退的可能性加大。另一方面,全球的房地产、股票等价格震荡加剧,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加大。所以,我国不但要面对美国降息的压力,而且要应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这些都使货币政策面临两难抉择。
c.国际收支不平衡可能加剧。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上升。由于发达国家拥有金融优势,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可能向发展中国家转嫁。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越来越高,境外市场的动荡可能会影响到跨境资金流动的规模和速度,加大资金调节的难度。
d.人民币升值预期可能加大。在美国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可能会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弱势美元的汇率政策,来应对次贷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这些都可能加剧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e.境外投资风险加大。从企业“走出去”的角度看,目前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和货币紧缩,无疑加大我国企业走出去的融资风险。
(2)经济危机前,我国对外出口一直保持顺差,积累了大量的外汇,我国的经济主要是靠国内外投资和出口来拉动。发生经济危机后,政府应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主要包括:
①加大对民生的投资力度,重点解决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
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以改善经济结构;
③积极减税,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
④下调中央银行再贷款、再贴现等利率。
积极的财政政策使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使均衡的国民收入和利率都上升,但利率的上升使私人投资挤出,故应该同时采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降低挤出效应,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使利率下降、投资增加,通过乘数作用使国民收入增加。
总之,政府应该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在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增长,促进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和改善保障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的作用以提高国民收入水平。银行存贷款利率的降低,刺激了国民消费,减轻了企业的贷款压力,提高了投资的热情。
(3)应对危机的政策会在将来对我国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有:面对严重的内需不足,外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双松的政策可以达到增加私人收入和降低企业负担的目的,但实施时间过长会为通货膨胀埋下隐患。
针对应对危机的政策对我国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的应对方法如下:
①政府一定要加强对财政和金融的监管力度。
②利用金融创新来为经济服务。
③加强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作,促进各机构之间的信息流通。
④从内部的改革入手,积极调动国内市场资源,促进投资和消费,扩大内部需求,实行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把保持经济增长放在首要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