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大学811西方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010年浙江工商大学811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需求函数

答:需求函数是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一般地,为了简化分析,常常假定其他因素保持不变,仅分析一种商品的价格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影响,即把商品的需求量仅仅看成是这种商品的价格的函数。于是,需求函数就可以表示为:Qd=f(P)。式中,P为商品的价格;Qd为商品的需求量。

2垄断竞争

答:垄断竞争是指一种由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的市场,市场中既有垄断又有竞争、既不是完全竞争又不是完全垄断。引起这种垄断竞争的基本条件是产品差别的存在。产品差别是指同一种产品在质量、包装、牌号、或销售条件等方面的差别。产品差别即会产生垄断,又会引起竞争,从而形成一种垄断竞争的状态。有差别的产品往往是由不同的厂商生产的。因此,垄断竞争的另一个条件就存在较多的厂商。这些厂商努力创造自己产品的特色,以形成垄断,而这些产品之间又存在竞争。这就使这些厂商处于垄断竞争的市场中。垄断竞争市场上,厂商面临着两条需求曲线:一条表示当一厂商改变产品的价格,而该行业其他厂商并不随它而改变价格时,该厂商的价格与销售量的关系;另一条表示当一厂商改变自己产品的价格,该行业中其他与之竞争的厂商也随之改变价格时,该厂商的价格与销售量的关系。垄断厂商的均衡条件为MC=MR,实现均衡时,可能有超额利润、收支相抵,或亏损。垄断竞争市场有利于鼓励进行创新;但同时会使销售成本(主要是广告成本)增加。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垄断竞争的存在从总体上说是利大于弊,现实中垄断竞争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市场结构,如轻工业品市场等。

3国民生产净值(NNP)

答:国民生产净值(NNP)是指一国或一地区的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净值。在实物形态上,它是社会总产品扣除已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后的全部消费资料和用于扩大再生产以及增加后备的那部分生产资料;在价值形态上,它等于国民生产总值减去固定资产折旧,即:NNP=GNP-资本折旧。

4法定准备率

答:法定准备金率是指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三大传统政策工具之一,是指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金额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

中央银行对法定准备金率的规定,最初是为了降低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保护存款人的存款安全,以后逐渐把它作为控制信用规模和货币供给的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当法定准备金率提高时,银行系统某定量准备金所能维持的负债和信用额度便下降。相反,当法定准备金率降低时,某定量准备金所能维持的负债和信用额便上升。因此,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是一种信用收缩的措施;降低法定准备金率,是一种信用扩张的措施,最终都会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多少。

中央银行为了控制信用的过度扩张可以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它一方面减少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用于贷款的资金,另一方面使得商业银行创造的货币减少,从而收缩银根、减少货币供给、减少投资、抑制总需求;反之,当经济处于衰退和高失业时期时,中央银行可以降低法定准备金率,以增加货币供给、增加投资、刺激总需求。

5加速数

答:加速数也叫加速系数,是指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导致资本量的增加量,即资本增加量与产量增加量之比。加速数及原理可以用公式表示为:I0=v∆Y,It=v∆Y+b,∆Y=Yt-Yt1。其中,I0表示净投资,v表示加速系数,∆Y表示产量的变动,即∆Y=Yt-Yt1,It代表t时期总投资,b代表重置投资。这个理论假设厂商都力图使其希望持有的资本存量与预期的产出之间保持固定的比率。在加速原理中,利息率无作用,因而它是一种最极端的关于投资决定因素的凯恩斯观点。

6边际产品价值

答:边际产品价值是指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在生产中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品的价值,等于边际产品(MP)与价格(P)的乘积,即:VMP=MP·P。因为存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随着这种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多,其边际产品递减,从而边际产品价值也逐渐下降,所以边际产品价值曲线为一条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边际产品价值(VMP)曲线与边际收益产品(MRP)曲线互相重合,该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同时就是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从而也就是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对该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MR、AP、P三者不全相等,厂商必须降低商品价格才能出售更多的产品,因此边际收益产品必然小于边际产品价值。VMP、MRP两条曲线不再重合,此时仅有厂商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代表了对该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二、辨别和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GDP这一指标不能衡量一国的福利水平。

答:正确。理由如下:

GDP指标是指在一个国家领土内某一时期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所提供服务的价值总和。GDP指标反映一个国家的生产规模,是国民经济账户核算体系的核心指标,其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它在被用来衡量一国居民的福利时存在一些缺点。

(1)GDP不能反映社会成本。某些地方黄赌毒交易盛行,水平很高,但并不能说明该地区经济发展能给人们带来幸福。

(2)GDP不能反映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些对福利有影响的产品和服务因不进入市场从而难以计入,如地下经济活动、家务、志愿者的服务等。

(3)GDP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和效益。

(4)GDP不能反映经济增长方式付出的代价。环境的污染和恶化没有加入GDP,但这些造成福利的下降。

(5)GDP不能反映社会收入和财富分配的状况。贫富差距小的国家的社会总福利要比贫富差距大的国际社会总福利大。

2正常利润是对风险的报酬。

答:错误。理由如下:

风险主要是指无法达到预期报酬的可能性。冒风险进行投资而获得的超过时间价值的额外收益称为投资的风险报酬。风险报酬主要包括违约风险报酬、流动性风险报酬和期限风险报酬。

正常利润通常是指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从机会成本的角度说,它是厂商生产成本的一部分,以隐成本计入成本。因此,正常利润是对企业家的报酬,是自己支付给自己的薪水,是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管理才能支付的报酬。根据利润的概念定义,利润即经济利润不包含正常利润在内。正常利润是隐成本的一部分,是要从收益中扣除的一个方面。所以,正常利润不是对风险的报酬。

三、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须有计算过程)

1若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XY4,他会把收入的多少用于商品Y上?

解:假设商品X的价格为PX,商品Y的价格为PY,收入是M。由U=XY4得:

MUX=∂U/∂X=Y4

MUY=∂U/∂Y=4XY3

效用最大化条件是MUX/PX=MUY/PY,即Y·PY=4X·PX

把Y·PY=4X·PX代入预算方程X·PX+Y·PY=M,整理得:Y·PY=4M/5,所以他会把收入的4/5用于购买商品Y上。

2如果要使一国的年经济增长率从5%提高到7%,在资本-产出比为4的前提下,根据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储蓄率应有怎样的变化?

解:根据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为实现经济的均衡增长,增长率为G=s/v,其中v相对稳定,增长取决于储蓄率。

由题意,当产出年增长率为5%时,有G1=s1/v,则s1=G1·v=5%×4=20%。

当产出年增长率为7%时,有G2=s2/v,则s2=G2·v=7%×4=28%。

即为使年增长率从5%提高到7%,在资本-产出比率不变的条件下,储蓄率s应相应从20%提高到28%。

四、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请说明政府最低限价对经济产生的影响。

答:最低限价也称为支持价格。它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低价格。最低价格总是高于市场的均衡价格。政府实行最低限价的目的通常是为了扶持某些行业的发展。农产品支持价格就是一些国家普遍采取的政策。最低价格造成的影响包括:

(1)如果某一企业因为过高的价格而出现产品过剩,它就会试图逃避价格控制,降低价格。在很多情况下,最低价格不是由政府制定的,而是由某一行业的不同企业之间商议制定的,以便能保持较高的利润。这时,个别企业会试图破坏协定,挤垮竞争对手。

(2)最低价格政策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高价格会引起效率低下。在高价格使得企业的利润得到维持时,它们可能不会去寻找降低成本的有效方式,从而阻碍技术进步。

(3)最低限价也会造成社会福利的损失。如图1所示,实行最低限价前,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相交,均衡产量是Q0,价格是P0。如果实行最低限价,此时价格Pmin高于均衡价格P0,此时生产者愿意供给Q2,但消费者只愿意购买Q3。消费者福利损失为-(A+B),生产者福利变动为A-C-D,如果D足够大,则生产者整体的境况恶化。政府购买滞销产品的成本为:(Q2-Q3)Pmin,社会总福利恶化。

图1 最低限价造成的福利损失

2LM曲线的斜率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LM曲线表示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LM曲线的斜率取决于货币的投机需求和交易需求曲线的斜率。由LM曲线的代数表达式r=(k/h)y-m/h,k/h是LM曲线的斜率,当k是定值时,h越大,即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度越高,则k/h就越小,于是LM曲线越平缓。另一方面,当h为定值时,k越大,即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的敏感度越高,则k/h就越大,于是LM曲线越陡峭。

一般认为,货币的交易需求函数一般比较稳定,因此LM曲线的斜率主要取决于货币的投机需求函数。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

3简述外部性的含义及其种类。

答:外部性也称为外溢性、相邻效应,指一个经济活动的主体对他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影响。外部性的影响会造成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或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之间的不一致,这种成本和收益差别虽然会相互影响,却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因此容易造成市场失灵。

(1)根据外部性的影响方向和作用结果,可以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

那些能为社会和其他个人带来收益或能使社会和其他个人降低成本支出的外部性称为外部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有利的外部性,个人从其活动中得到的私人利益就小于该活动带来的社会利益。

那些能够引起社会和其他个人成本增加或导致收益减少的外部性称为外部不经济,它对个人或社会是不利的,个人活动造成的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福利经济学认为,除非社会上的外部经济效果与外部不经济效果正好相互抵消,否则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帕累托最优状态不可能达到,从而也不能达到个人和社会的最大福利。

(2)根据经济活动的主体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外部不经济可以分类为生产的外部不经济和消费的外部不经济。生产(消费)的外部不经济是指当一个生产者(消费者)采取的经济行动使他人付出了代价却未给他人补偿。

外部经济可以分类为生产的外部经济和消费的外部经济。生产(消费)的外部经济是指当一个生产者(消费者)采取的经济行动对他人产生了有利的影响,而自己却不能得到报酬。

4比较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与功能财政思想。

答:(1)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是指财政收入与支出相平衡,财政预算盈余等于零的财政思想。平衡预算思想按其历史发展阶段有三种含义:

年度平衡预算,是指一种量入为出的每年预算均需平衡的思想;

周期平衡预算,是指政府财政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平衡,在经济繁荣时期采用财政盈余措施,在萧条时期采取预算赤字政策,以前者的盈余弥补后者的赤字,以求整个经济周期盈亏相抵,预算盈余为零的平衡预算;

充分就业平衡预算,是指政府应当使支出保持在充分就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净税收水平。

平衡预算思想的发展表明,平衡预算已由以往的每年度收支相抵的思想逐步发展至以一定的经济目标为前提的平衡预算思想,在一定周期内,或某年度可有一定的财政盈余或赤字,但是这类平衡预算思想的本质仍旧是机械地追求收支平衡,是一种消极的财政预算思想。

(2)功能财政政策是指一种积极的权衡性财政政策或补偿性财政政策。功能财政思想是凯恩斯主义者的财政思想。他们认为不能机械地用财政预算收支平衡的观点来对待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而应从反经济周期的需要来利用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消除通货膨胀,需要赤字就赤字,需要盈余就盈余,而不应为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妨碍政府财政政策的正确制定和实行。可见功能财政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的指导思想,而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是功能财政思想的实现和贯彻。它的提出是对原有财政平衡预算思想的否定。

(3)平衡预算财政与功能财政的思想共同点是两者目的均是为了设法使经济保持稳定,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强调财政收支平衡,甚至以此作为预算目标,而后者则是强调财政预算的平衡、盈余或赤字都只是手段,目的是追求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以及经济的稳定增长。

五、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请结合图形阐明蛛网模型。

答:蛛网模型是运用弹性原理解释某些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在失去均衡时发生的不同波动情况的一种动态分析理论。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如果供求量和价格的均衡被打破,经过竞争,均衡状态会自动恢复。蛛网模型却证明,按照古典经济学静态下完全竞争的假设,均衡一旦被打破,经济系统并不一定自动恢复均衡。

与均衡价格决定模型不同的是,蛛网模型是一个动态模型。其基本假定是商品的本期产量Qts决定于前一期的价格Pt1,即供给函数为Qts=f(Pt1),商品本期的需求量Qtd决定于本期的价格Pt,即需求函数为Qtd=f(Pt)。根据假设,蛛网模型可以用以下三个联立的方程式表示:Qtd=α-βPt;Qts=-δ+γPt1;Qtd=Qts。式子中,α、β、δ、γ均为常数,且均大于零。蛛网模型分析了商品的价格和产量波动的情况,并根据需求弹性、供给弹性的不同,分为收敛型蛛网、发散型蛛网和封闭型蛛网三种类型。

(1)收敛型蛛网

相对于价格轴,需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大于供给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当市场由于受到干扰偏离原有的均衡状态以后,实际价格和实际产量会围绕均衡水平上下波动,但波动的幅度越来越小,最后会回复到原来的均衡点。

在第一期由于某种外因的干扰,实际产量由均衡水平Qe减少为Q1。根据需求曲线,消费者此时愿意支付的价格为P1,于是实际价格上升为P1。由于供给量决定于前一期的价格,所以第二期的产量增加为Q2,由此决定的价格为P2。依此类推。实际产量和实际价格的波动幅度越来越小,最后恢复到均衡点E所代表的水平。由此可见,图2中的均衡点E所代表的均衡状态是稳定的。也就是说,由于外在的原因,当价格和产量偏离均衡数值后,经济体系中存在着自发的因素,能使价格和产量自动地恢复均衡状态。

相对于价格轴而言,需求曲线比供给曲线较为陡峭时,才能得到蛛网稳定的结果,所以,供求曲线的上述关系是蛛网趋于稳定的条件,相应的蛛网被称为收敛型蛛网。

图2 收敛型蛛网

(2)发散型蛛网

相对于价格轴,需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小于供给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当市场由于受到外力的干扰偏离原有的均衡状态以后,实际价格和实际产量上下波动的幅度会越来越大,偏离均衡点越来越远。

在第一期由于某种外因的干扰,实际产量由均衡水平Qe减少为Q1。根据需求曲线,此时的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是P1,于是,实际价格上升为P1。按照供给曲线,生产者第二期将生产的产量增加为Q2。在第二期,生产者为了出售全部的产量Q2,接受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P2,于是,实际价格下降为P2。如此循环下去,如图3所示,实际产量和实际价格上下波动的幅度越来越大,偏离均衡点E所代表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越来越远。

因此,当相对于价格轴的需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小于供给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即需求曲线比供给曲线较为平坦时,才能得到蛛网模型不稳定的结果,所以,两条曲线的上述关系是蛛网模型趋于不稳定的条件,相应的蛛网被称为发散型蛛网。

图3 发散型蛛网

(3)封闭型蛛网

封闭型蛛网是指一种随着时间的变化既不收敛也不发散的蛛网模型。如图4所示,供给曲线斜率的绝对值等于需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当市场受到外力的干扰偏离原有的均衡状态以后,由于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具有相同的陡峭或平坦的程度,实际产量和实际价格始终按同一幅度围绕均衡点上下波动,既不进一步偏离均衡点,也不逐步地趋向均衡点。

图4 封闭型蛛网

蛛网模型解释了某些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的产量和价格的波动的情况,对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这个模型还是一个很简单的和有缺陷的模型,需要进一步完善。

2结合中国的实际,谈谈你对凯恩斯“节俭的悖论”的看法。

答:(1)“节俭悖论”是由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关于储蓄与国民收入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节制储蓄、增加消费会减少个人的财富,对个人是坏事,但会繁荣经济,对整个国家是好事。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个人是好事,但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经济萧条,对国民经济是坏事。

根据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国民产出由包含消费支出的总需求决定,消费变动与国民产出变动呈正向变动关系。同时由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可知,消费与储蓄具有互补关系,因而得出储蓄变动与国民产出变动呈反向变动关系。也就是说,增加储蓄会减少国民产出,使国家经济衰退,实际上,这里蕴涵着一个矛盾:公众越节俭,降低消费,增加储蓄,往往会导致社会收入的减少。根据这种看法,增加消费、减少储蓄会通过增加总需求而引起国民收入增加,就会促进经济繁荣;反之,就会导致经济萧条。由此可以得出一个蕴涵逻辑矛盾的推论: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好事,但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萧条,对国民经济却是件坏事。

凯恩斯认为消费的扩大是提高总需求水平的途径,一个社会增加储蓄的企图,可能导致需求不足。在经济衰退时期,一味追求节俭只会导致经济更加衰退。但是该观点只在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短期内适用。

(2)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在短期内,消费未面临资源的瓶颈,当出口受外部环境制约时,只有依靠国内消费才能带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刺激消费,能够带动投资的增长,进而带动经济的全面发展。

虽然中国的经济总量现在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但是人均国民收入依然很低,不能过分鼓吹社会整体增加消费。根据凯恩斯理论,富人阶层的消费倾向较低,贫穷阶层的消费倾向较高,如果全社会都增加消费,虽然能够带动短期经济的发展,但是从长远来看,储蓄率的降低必然影响到投资的增长。凯恩斯所用的是一种短期分析,即假设生产能力、技术条件等都是不变的。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也是短期现象。在长期中,经济的发展进步,国民收入的增加仍然要依靠生产能力的提高、资本的增加、技术的进步。这样,在长期中经济增长就取决于储蓄率的提高,而不是消费的增加。并且各国情况不同,因而,不能照搬别国的经验。

在中国,应该发挥政府的作用,一方面刺激富人阶层的消费,提高贫穷阶层的生活水平,增加中等收入水平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另一方面加大政府转移支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刺激消费增长的目的。

节俭的悖论也不是鼓励人们大肆消费,浪费资源,而是应该着眼于现实,着眼于未来的经济发展,在继续保持和发扬节约的美德的前提下,适当推动内需的增长。只有把节约下来的钱,用于投资,用于开发适应消费需求的新兴产品,经济才会得到良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