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
1从研究的目的划分,社会研究可分为( )。[中山大学2015年研]
A.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
B.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
C.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D.理论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
【答案】A
【解析】社会研究者在对各种特定现象进行研究时,其研究的具体目的是千差万别、各不相同的。从研究目的划分,社会研究可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
2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用一种集群的分析单位做研究,而用非集群的分析单位做结论的现象被称为( )。[暨南大学2018年研]
A.间接推理
B.区群谬误
C.典型个案研究
D.局外观察
【答案】B
【解析】区群谬误又称层次谬误或体系错误,是指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用一种集群的分析单位做研究,而用非集群的分析单位做结论的现象。或者说,研究者用一个集群的分析单位收集资料,而用一个非集群的分析单位下结论的现象。
二、多项选择题
以下不属于纵向研究的局限的是( )。[中山大学2018年研]
A.测量误差
B.样本的流失
C.研究设计重点的前后变化
D.无法应对异质性问题
【答案】AD
【解析】纵向研究指的是在若干个不同的时间点上收集资料,用以描述现象的发展变化,以及解释不同现象前后之间的联系。纵向研究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类型:趋势研究、同期群研究、同组研究,在进行纵向研究时,会出现样本在研究过程中流失以及研究设计重点前后变化的问题。
三、概念题
1研究设计[华中农大2017年研]
答:研究设计是指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规划,制定出探索特定社会现象或事物的具体策略,确定研究的最佳途径,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等过程。同时,它还包含着制定详细的操作步骤及研究方案等方面的内容。
2理论性研究[山东大学2017年研]
答:理论性研究是指那些侧重于发展有关社会世界的基本知识,特别是侧重于建立或检验各种理论假设的经验研究。这类研究力图理解和解释社会世界(或其中的一部分)是如何运转和相互联系的,社会事物或社会现象又是如何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其关注点主要在于探索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在于增加对社会现象的内在规律的认识。理论性社会研究的研究者往往是在较长的一段时期中,不辞劳苦地寻求那些对一个世纪的人们的思想产生影响的问题的答案。
3探索性研究[南开大学2016年研;西北师大2015年研;中山大学2008年研]
答:探索性研究是指一种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的印象和感性认识,同时为今后更周密、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探索性研究通常采用参与观察和无结构式访问等方法收集资料,其所研究的对象的规模通常都比较小。探索性研究的资料结果主要用于“探测”某类现象或问题的基本范围、内容或特征,“提示”深入研究这一现象或问题的可能途径。
4描述性研究[吉林大学2017年研;广西民大2016年研;山东大学2015年研]
答:描述性研究通常是要发现总体在某些特征上的分布状况。其主要目的是收集有关总体分布特征的资料,提供有关总体结构、现象特点等方面的信息。描述性研究通常需要采取严格的随机抽样方法来选择研究对象,并且研究样本的规模要比探索性研究中的规模大得多。描述性研究中资料的收集主要采用以封闭式问题为主,以自填、邮寄或结构式访问等方式进行的问卷调查。所得的资料必须经过统计处理,得出以数量形式为主的各种结果,并要将这些结果和结论推论到总体中去,用来自样本的资料去描绘总体的面貌。对社会现象的描述力求达到准确性与概括性标准。
5解释性研究[苏州大学2017年研;北科大2014年研;中南财大2010年研]
答:解释性研究是指那种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回答各种“为什么”的社会研究的类型。解释性研究的理论色彩更浓,一般需要有明确的假设。解释性研究在内容上不要求具有广泛性,但是它特别注重研究内容的适用性和针对性。在分析方法上,它往往要求进行双变量和多变量的统计分析。
6区群谬误[华东师大2018年研;广西民大2017年研;中山大学2016年研;南航2015年研;华中农大2015年研]
相关试题:层次谬误[重庆工商2017年研]
答:区群谬误又称层次谬误,是指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用一种集群的分析单位做研究,而用非集群的分析单位做结论的现象。或者说,研究者用一个集群的分析单位收集资料,而用一个非集群的分析单位下结论的现象。比如,当一个研究者所收集的是有关某种集群(例如城市、公司或工厂)的资料,然后从这些资料中得出有关个人行为的结论时,他就犯了区群谬误。
7简化论[吉林大学2019年研;人大2017年研;山东大学2015年研;华中农大2011年研;东财2010年研]
答:简化论又称简约论,是指研究者用个体层次的资料来解释宏观层次的现象。从形式上来看,简化论的错误与区群谬误相反。在研究者用非集群的分析单位来进行测量,而做出的是有关集群的分析单位是如何运行的结论时,或者说在研究者所拥有的是微观的有关个人如何行为的资料,但是他所做出的却是有关宏观层次的单位如何运作的结论时,这种错误最容易发生。
8趋势研究[河北大学2016年研]
答:趋势研究是指对一般总体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的研究。趋势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一般总体在不同时期的态度、行为或状况进行比较,以揭示和发现社会现象的变化趋势和规律。需要注意的是趋势研究对同一总体在不同时点上所进行的若干次横向研究必须具有同样的研究内容、采用同样的测量方法。
9分析单位[北大2018年研;中央民大2018年研]
答:分析单位是指一项社会研究中的研究对象,即一项研究中被研究的人或事物。分析单位有五种主要的类型:个人、群体、组织、社区以及社会产品。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分析单位,都具有下列特点:①研究收集的资料,直接描述分析单位中的每一个个体;②将这些对个体的描述聚合起来,可以描述由这些个体所组成的群体(研究的样本),以及由这一群体所代表的更大的群体(总体),或者用这种描述的聚合去解释某种社会现象。
四、判断并改错题
11968年,某城市职工在1000人以上的企业有13家,其产值占工业增加值的60%。到1988年,该城市此类企业降至11家,其产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也降到了48%。这句话中的分析单位是城市。[中财2012年研]
答:错误。具体分析如下:
一项社会研究中的研究对象称为分析单位。换句话说,分析单位就是研究中将被分析和描述的对象(人或事物)。本题中的分析单位是该城市的企业。
2描述性研究指的是那种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回答各种“为什么”的社会研究的类型。[中财2010年研]
答:错误。具体分析如下:
解释性研究是指那种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回答各种“为什么”的社会研究的类型;描述性研究是一种对研究的总体或某种现象在某些特征上的分布状况进行描述的研究类型,回答的是“是什么”的问题。
3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用个体层次的资料来解释宏观层次的现象,其所犯的错误称为“层次谬误”。[中财2010年研]
答:错误。具体分析如下:
“简化论”错误是指研究者用个体层次的资料来解释宏观层次的现象;层次谬误又称区群谬误或体系错误,它是指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用一种集群的分析单位做研究,而用非集群的分析单位做结论的现象。或者说,研究者用一个集群的分析单位收集资料,而用一个非集群的分析单位下结论的现象。
4对某一特殊人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称为同期群研究;对同一组人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称为同组研究。[中财2010年研]
答:正确。
同期群研究又称作人口特征组或共同特征组研究,它指的是对某一特殊人群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在这种研究中,每次研究的样本并不相同,即每次研究的具体对象可以不一样,但他们必须都同属于这一特殊人群。这种特殊人群通常都与时间或年代相关。同组研究又称为定组研究或追踪研究,它指的是对同一组人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同组研究与同期群研究比较相似,二者的区别在于同组研究每次研究时,所用的都是同一个样本。
五、简答题
1简述解释性研究的目的及其建立模型的方式。[北师大2008年研]
答:(1)解释性研究的目的
①解释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说明社会现象的原因、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或后果、探寻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从而解释现象为什么会产生、为什么会变化。
②解释性研究主要运用假设检验逻辑,它在研究之前需要建立理论框架(理论假设)并提出一些明确的研究假设,然后将这些假设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因果模型。
(2)解释性研究建立模型的方式
①列出现象的原因或结果。研究者通过初步探索,并根据某些理论和实际经验找出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然后从中筛选出几种最主要的原因,建立多因一果的模型。
同理,研究者也可用这种方式建立一因多果的模型。这两种模型还可以合为一个,即同时探求现象的原因与结果。
②详细分析两变量间的关系。研究者选择一个最主要的自变量建立研究假设,然后用各种资料来检验这一假设,并在深入详细地分析了这两个变量与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之后再建立因果模型。
③深入分析变量间的作用机制。社会现象是错综复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因此即使两种现象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它们之间的影响也是通过各种因素起作用的,要有效地解释现象,就必须对现象之间的各种作用机制进行考察。
2简述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三者的特点及关系。[华中农大2017年研]
相关试题:
(1)探索性研究的特点。[苏州大学2017年研]
(2)请论述描述性调查、解释性调查二者的特点及其关系。[论述题,重庆工商2016年研]
(3)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三者的特点及其关系是什么?[河北师大2016年研]
(4)结合你个人的经验或者实例,阐释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三者的特点及其关系。[南航2015年研]
答:(1)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三者的特点
社会研究者所做的所有研究的更为一般性的目的,都可以归结到以下三种之一:探索、描述和解释。
①探索性研究是指一种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的印象和感性认识,同时为今后更周密、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探索性研究具有设计简单、形式自由的特点。
②描述性研究通常是要发现总体在某些特征上的分布状况。其主要目的是收集有关总体分布特征的资料,提供有关总体结构、现象特点等方面的信息。描述性研究具有系统性、结构性和全面性等特点。
③解释性研究是指那种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回答各种“为什么”的社会研究的类型。解释性研究具有设计复杂、理论性强的特点。
(2)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之间的关系
①探索性研究是一种先导性的研究,这种研究的成果往往为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开辟道路、指示方向和提供途径。
②描述性研究在对社会现象进行认识上,比探索性研究前进了一大步。如果说探索性研究只是对现象的一种初步的“探测”的话,那么,描述性研究则可以说是一种对现象的全面的“清查”和系统的反映。
③解释性研究在研究方案的设计上,除了与描述性研究一样,具有系统性和周密性以外,它还比描述性研究显得更为严谨,针对性也更强。在对社会现象的探索中,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前者的作用更为基础,后者的作用则更为深入。
3简述分析单位的主要类型。[北师大2007年研;东财2007年研]
相关试题:
(1)分析单位的主要类型有哪些?[南航2017年研]
(2)简述分析单位及其主要类型。[西北师大2015年研]
答:分析单位有五种主要的类型,这就是个人、群体、组织、社区、社会产品。
(1)个人
社会研究自身的性质和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所用的分析单位最经常地是社会中的个人。正是通过对个人进行描述,并将这些描述进行聚合和处理,才能够描述和解释由个人所组成的各种群体,以及由个人的行为和态度所构成的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现象。
以个人作为分析单位的描述性研究一般旨在描述由那些个人所组成的总体。而那些以个人为分析单位的解释性研究则往往是为了发现存在于该总体中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动力。作为分析单位的个人可以用他所隶属的社会群体来指示其特征。
(2)群体
由若干个人所组成的各种社会群体本身,也可以成为社会研究中的分析单位。以各种社会群体为分析单位的研究与那些以个人为分析单位的研究,在描述的对象上有所不同。当以社会群体作为分析单位时,它们的特征有时与群体中个人的特征有关;有时群体的特征可以从其成员的特征中抽取。以社会群体作为分析单位时,研究和分析就不能下滑到群体层次之下,所研究的群体就是资料集合中的最小单位。
(3)组织
各种正式的社会组织同样可以成为社会研究中的分析单位。可以在以组织为分析单位的社会研究中,通过对组织的各种特征进行分析来解释和说明某些社会现象。由于组织与群体一样,都是由若干个个人组成的,因而作为分析单位的组织所具有的某些特征,往往也在一定程度上与组成它的个人有关。
(4)社区
社区作为一定地域中人们的生活共同体,也可以作为研究中的分析单位。可以对社区的各方面特征来进行描述,也可以通过分析社区不同特征之间的关系,来解释和说明某些社会现象。如同以个人为分析单位的社会研究中的个人那样,从每一个具体的社区中所收集的资料,既可以用来描述和反映这一社区自身的具体特征,又可作为若干个具体社区的集合中的一个个案,参与到描述整个社区的集合的特征以及解释某些特定的社区现象中去。
(5)社会产品
社会产品一词用来概括那些无法包括进前述几种分析单位类型中去的其他一些分析单位形式。其范围涉及各种形式的人类行为以及由人类行为所导致的各种社会产物。
4什么是“分析单位”和“抽样单位”,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何在?[中山大学2006年研]
答:(1)分析单位和抽样单位的含义
①分析单位是指一项社会研究中的研究对象。换言之,分析单位就是研究中将被分析和描述的对象(人或事物)。分析单位有五种主要的类型:个人、群体、组织、社区、社会产品。
②抽样单位是指一次直接的抽样所使用的基本单位。抽样单位与构成总体的元素有时是相同的,有时又是不同的。
(2)分析单位和抽样单位的区别
分析单位是一项社会研究中的研究对象,而抽样单位是一次直接的抽样所使用的基本单位。分析单位在社会研究中是固定的,而抽样单位在进行调查的不同阶段可以有所不同。
(3)分析单位和抽样单位的联系
在社会调查研究中,抽样单位与分析单位有时是相同的,即分析单位有时是最终的抽样单位。比如,从某省总数为12.8万人的大学生总体中,按一定方式抽出10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单个的大学生既是构成某省12.8万名大学生这一总体的元素,又是从总体中一次直接抽出1000名大学生的样本时所用的抽样单位。但是,当从这一总体中一次直接抽出40个班级,而以这40个班级中的全部学生(假定正好1000名)作为样本时,抽样单位(班级)与构成总体的元素(学生)就有区别。
5什么是简化论?引起简化论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避免这种错误?[湖南师大2016年研]
答:(1)简化论的含义
简化论又称简约论,它是指研究者用个体层次的资料来解释宏观层次的现象。从形式上看,简化论的错误正好与区群谬误相反。在研究者用非集群的分析单位来进行测量,而做出的是有关集群的分析单位是如何运行的结论时,或者说在研究者所拥有的是微观的有关个人如何行为的资料,但是他所做出的却是有关宏观层次的单位如何运作的结论时,这种错误最容易发生。
(2)引起简化论的原因
导致简化论发生的一个基本原因,是由于社会研究很容易获得有关个人的具体资料,而宏观层次的单位的运行则往往比较抽象和模糊。
(3)避免简化论的方法
要避免犯简化论这种错误,关键的一点是要保证在做出结论时所使用的分析单位,就是运用证据时所使用的分析单位。这也提醒研究者在做社会研究时,必须对所使用的分析单位有清楚的认识。
6什么叫纵向研究?简述纵向研究的三种不同类型。[华中农大2012年研]
相关试题:
(1)什么是横向研究、纵向研究?[南林2017年研]
(2)纵向研究[概念题,人大2017年研]
答:(1)纵向研究的含义
纵向研究是指在若干个不同的时间点上收集资料,用以描述现象的发展变化,以及解释不同现象前后之间的联系。其优点是可以描述事物变化的过程,在探寻不同现象相互之间的因果关系上优越于横向研究。
(2)纵向研究的三种类型
①趋势研究,是指对一般总体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的研究。趋势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一般总体在不同时期的态度、行为或状况进行比较,以揭示和发现社会现象的变化趋势和规律。
②同期群研究又称人口特征组或共同特征组研究,是指对某一特殊人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在这种研究中,每次研究的样本并不相同,即每次研究的具体对象可以不一样,但他们必须都同属于这一特殊人群。这种特殊人群通常都与时间或年代相关。
③同组研究又称定组研究或追踪研究,是指对同一组人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同组研究与同期群研究比较相似,二者的区别在于同组研究每次研究时,所用的都是同一个样本。同组研究主要用来探讨人们的行为、态度或意向的改变模式和变化过程,分析影响这种改变的各种因素。
7什么是追踪研究?举例说明。[浙大2009年研]
相关试题:同组研究[概念题,东财2009年研]
答:(1)追踪研究的含义
追踪研究又称同组研究,它是指对同一组人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追踪研究每次研究时,所用的都是同一个样本,即第一次研究了这些人,以后每次再研究时,依旧还是找这些人作样本,无论这些人分散在哪里,都要一一找到进行研究。
追踪研究通常用于探讨特定的社会事件或者特定的社会环境的变化对某一人群所带来的影响。
(2)举例
追踪研究是对同一批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的研究。如分析同一批人在结婚前和结婚后、或无子女时和有了子女之后的政治态度的变化。追踪研究注重个体特征,因此要求在各次调查中都调查同一批对象,例如,费孝通的“江村研究”是在五十年间三次实地考察一个农村。
8什么是同期群研究?什么是同组研究?二者有哪些不同?[南航2018年研]
相关试题:
(1)举例说明同期群研究和同组研究的异同。[论述题,河北大学2017年研]
(2)同期群研究与同组研究。[概念比较和辨析题,中财2015年研]
答:(1)同期群研究的定义
同期群研究又称人口特征组或共同特征组研究,它指的是对某一特殊人群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在这种研究中,每次研究的样本并不相同,即每次研究的具体对象可以不一样,但他们必须都同属于这一特殊人群。这种特殊人群通常都与时间或年代相关。
(2)同组研究的定义
同组研究又称为定组研究或追踪研究,它指的是对同一组人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追踪研究每次研究时所用的都是同一个样本。
(3)同期群研究与同组研究的不同点
同组研究与同期群研究比较相似,二者的区别在于同组研究每次研究时,所用的都是同一个样本,即第一次研究了这些人,以后每次再研究时,依旧还是找这些人做样本,无论这些人分散在哪里,都要一一找到进行研究。然而,对于同期群研究而言,每次研究的具体对象可以不一样,只要研究样本同属于所调查的那个特殊群体即可。
六、论述题
1请结合实际,论述研究报告中“研究设计”部分的主要内容。[东财2007年研]
答:研究设计是指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规划,制定出研究特定社会现象或事物的具体策略,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同时,它还包含着制定详细的操作步骤及研究方案等方面的内容。一项研究的研究计划书中应当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说明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说明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从事这项研究在理论上或在实践上有什么样的价值。说明这些的前提条件是,研究者必须首先对自己的研究课题有一个清楚明确的认识。这种认识既包括对研究课题本身含义的理解,也包括对研究课题在人们认识社会、改造社会中所具有的作用的理解。
(2)说明研究的内容
研究内容是对研究问题的具体分解和细化。在研究计划书中,要详细说明研究的内容。如前所述,研究课题的确定只是指出了所研究现象的大致范围或基本方向,至于在这个题目下,究竟应该研究哪些具体现象,则是在研究计划书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和所应完成的任务。
(3)说明研究的理论假设
一般来说,探索性研究和描述性研究不需要事先建立明确的理论假设;只有在解释性研究中,才必须事先建立起明确的理论假设。所以,在解释性研究的计划书中,不能缺少对理论假设的陈述和说明。
(4)说明研究的分析单位和抽样方案
指明研究课题的分析单位,可以使研究者有针对性地收集研究所需的资料,同时也可以使研究者避免犯层次谬误或简化论的错误。而抽样常常涉及研究对象的选取问题,它也是社会研究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从总体中所抽出的那一小部分研究对象对总体是否具有代表性、有多大的代表性,与抽样方法、抽样过程紧密相关。
(5)说明研究资料的收集方法与分析方法
资料收集方法的选择要依据多种因素综合考虑,比如研究总体的性质、样本规模的大小、研究的目标和重点、研究课题完成的时间要求、研究者的人力、物力是否充足等等。研究计划书的这一内容,正是要在研究实施之前,系统地分析和考虑上述各项因素,做出恰当的安排。根据研究类型的不同,资料分析方法也有一定的差别,比如探索性研究依赖于定性分析方法,而描述性研究则侧重于基本的描述统计和推论统计。
(6)说明研究人员的组成、组织结构及培训安排
对于一项较大规模的研究课题来说,往往需要不止一个研究者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同时还可能会涉及挑选、培训调查员的问题。因此,在研究计划书中,必须对研究课题的组成人员及其在研究中所承担的任务进行说明,明确分工,制定相应的组织管理办法。对调查员的挑选、培训工作也要事先进行规划,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以保证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7)确定研究的时间进度和经费使用计划
研究者在开始课题研究之前应该对整个研究工作的时间分配和进度进行安排。每一阶段所分配的时间要合适,还要留有一点余地。特别要注意给研究的设计和准备阶段多安排一些时间。对于课题经费的使用,应有一个大致的考虑和合适的分配,以保证研究各个阶段的工作都能顺利进行。
2试论研究方式的选择,结合实例展开说明。[赣南师大2017年研]
答:研究方式是指贯穿于研究全过程的程序、策略和方法。社会研究首先要根据研究课题和研究目的确定一定的研究类型,然后制定具体的研究程序和研究方案,选择研究的实施方式。社会学的研究方式主要有: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利用文献的定量研究。
(1)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指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
例如,为了研究城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青少年的社会化发展状况,全国八个单位的社会学者于1998年采用调查研究的方式在全国14个城市中开展了一项研究。根据研究的目标,研究者确定以12~18岁的城市在校中学生作为研究的对象,他们采取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从总体中抽取了1800名中学生、1800名中学生家长作为调查的两个样本。在经过多次设计、试用和修改之后,研究者印制了《中学生调查问卷》和《中学生教育调查问卷》(家长问卷)。从1998年10月到1999年3月这五个多月的时间内,八个单位的社会学者分赴全国14个大、中、小城市,采用集中填答的方法对所抽样本的中学生进行自填问卷调查,同时将家长问卷交给学生带回家,请家长填答后再由学生交给教师集中回收。
(2)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即通过人为地控制环境、情景和影响因素,然后操纵原因变量,考察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在社会研究中,实验法主要应用于社会心理学研究和小群体研究。
例如,要研究观看电影是否将使大学生减少对老年人的偏见。首先,从学校中随机抽选出若干名大学生,按姓氏笔画将他们排序,然后采用随机指派的方法,将其中序号为单数的一半学生分到实验组,序号为偶数的另一半学生分到控制组。接着,在保证无特殊事件会影响到这两组学生的两周中实施这一实验。先用一组涉及对老年人态度的量表对两组学生同时进行一次态度测验,分别得到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前测态度得分。一周后,对实验组的学生放映一场反映老年人生活、困难、需求,以及老年人对社会和家庭的贡献等内容的电影;但控制组的学生不看这场电影。又过了一周,再次对这两组学生进行第二次量表测验,分别得到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后测态度得分(记为Ae和Ac)。从前后测得分的情况来判断电影是否将使大学生减少对老年人的偏见。
(3)实地研究
实地研究是一种深入研究现象的生活背景,以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现象的社会研究方式。有的研究者按照不同的标准,将实地研究区分为参与观察、个案研究等。它包括对个人、群体的生活史或发展史的考察,对行为动机和社会文化背景的理解以及对社会单位与整个社会环境之间的复杂联系的分析。
例如,美国社会学者斯塔克花了三年时间生活在一个贫困的黑人社区中,进行她对黑人家庭结构的研究。她的著作《都是我们的亲戚》在美国至今仍是对黑人家庭结构最详尽的描述之一。斯塔克在她的研究中力图回答以下这些问题:血缘和友谊的纽带在黑人社区中扮演了什么角色?谁使这些出生在贫民窟的孩子社会化?什么样的民间标准决定一个妇女生育一个孩子?基于性的联盟和由多户家庭组成的亲属网络的可接受的功能是什么?在长达三年的参与观察中,她试图理解他们的交换系统的复杂性。
(4)利用文献的定量研究
利用文献的定量研究是一种通过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来探讨和分析各种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及其他社会现象的研究方式。主要包括内容分析、二次分析和现存统计资料分析。
例如,罗伯特在一本描述他儿童时代的名为《古雅的贫民窟》的回忆录中,非常生动具体地描绘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他的这本回忆录是一本关于社会历史的很好的材料,当用社会学的眼光来看这本回忆录时,便会发现它所描绘的那个时期所发生的巨大的社会变迁。
七、设计题
1试就“城市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这一课题拟一研究方案。[浙大2007年研]
相关试题:假设某政府部门委托你来做一个有关城市贫困人群的调查,需要你提供一份研究方案,你该如何完成这一任务?(请结合研究设计中研究方案应当具备的基本内容,完成一份简单的研究方案)[南航2017年研]
答:对“城市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这一课题,拟定的研究方案如下:
(1)研究目的
了解在消费大潮下当代中国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
(2)研究意义
在中国,中产阶级正以每年新增数百万人的速度强势崛起,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社会各阶级之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群体。中产阶级拥有比较多的机会,创造和享受不断更新的生活方式,他们是创造“新生活方式”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财富观等等形成了这个时代和新服务的重要驱动力。
(3)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从文化研究角度来了解在消费大潮下当代中国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包括物质消费方式、精神活动方式和社会交往方式。
(4)研究的分析单位和抽样对象
分析单位是个人,即城市中的中产阶级。城市中产阶级的自我身份意识发展决定着他们的生活方式。抽样对象是城市中产阶级,采用非概率的抽样法。城市中产阶级均属于青壮年,年龄均在20~40岁之间。
(5)研究资料的收集方法与分析方法
①研究资料的收集
a.采用调查研究中的访谈问卷调查。通过对中产阶级,即对100位各行各业中产阶级的调查,了解他们在生活中的表现,以及调查他们对生活的评价和整合程度及他们的归属感。
b.采用定性访谈法,深入研究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的表现。通过非顺序性的交谈,了解他们在这一特定阶级中的感想和对此的评价及情感特征。
②研究资料的分析
采用定性资料的分析方法,对所收到的问卷和录音记录进行分析和解释,探讨中产阶级在个人、家庭、社会等因素影响下是如何看待社会生活的,即生活方式是消极还是积极的。
(6)研究人员的组成、组织结构、培训安排
研究人员的组成、组织结构(略)。
培训安排:事先假定突出的研究对象,然后与之进行交谈,了解城市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及其背景。
(7)研究时间进度和经费计划
①准备阶段(第1~3周)
查阅相关文献和最新的统计数据;向负责人提交详细的研究计划。
②调查阶段(第4~8周)
挑选必要的、典型的城市中产阶级;在与城市中产阶级的接融过程中进行实地观察;与部分城市中产阶级交谈、访问,以了解他们在生活中的困难和对群体的评价。
③分析阶段(第9~10周)
对原始资料的整理和审核,进行归类;将原始资料与其他文献资料加以比较;通过统计,将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归类,分析每项的比重。
④总结阶段(第11~13周)
与当地的工作人员探讨实地研究的成果;讨论研究调查中出现的社会问题;进行统计分析,评价问题的难易程度;撰写调查报告。
22009年以来,北京、上海和深圳等一线大城市的房价飞涨,给城市青年人工作和生活等各方面造成较大压力。[中山大学2017年研]
如果由你负责研究“住房分层对广州市青年社会态度的影响”,你计划如何进行?
答:(1)研究计划的撰写
在实际研究中,研究者往往需要将自己的研究设计和研究计划写出来,形成一种书面报告。这就是研究计划书。从大的方面说,研究计划书中应当包括下述几方面的内容:
①说明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②说明研究的内容。
③说明研究的理论假设。
④说明研究的分析单位和抽样方案。
⑤说明研究资料的收集方法与分析方法。
⑥说明研究人员的组成、组织结构及培训安排。
⑦确定研究的时间进度和经费使用计划。
(2)本项目的研究计划书
①研究主题:住房分层对广州市青年社会态度的影响。
②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a.研究目的:了解广州市青年居住情况,对广州市青年的居住分布特征有一个具体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调查了解广州市青年群体对自己住房情况的满意度、对住房分层现象的态度以及对社会的态度。
b.研究意义:将社会分层理论运用于住房领域,研究一种新领域的不平等,探讨住房不公对百姓特别是作为社会中坚力量的青年的社会态度的影响,为国家住房领域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③研究假设
a.住房分层会使广州市青年感觉到社会不公。
b.住房分层会使感受到社会不公的广州市青年对社会产生厌恶感。
④研究内容
a.分析单位:个人,即广州市全体青年。
b.研究内容:研究广州市青年住房分布特征,以及该市青年对自己住房的满意度,然后在此基础上探讨青年对住房的不公平感,以及分析这种不公平感对他们的社会态度有什么样的影响。
⑤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调查研究与实地研究相结合的方式:
a.抽样方法:研究计划在广州市内按PPS抽样方法抽取2000名青年进行问卷调查,然后在这2000名青年中挑选20名进行深度访谈。
b.问卷设计:问卷从住房满意度,住房不公平感,对社会的厌恶感三个维度进行测量。
⑦研究进度:略。
⑧研究经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