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一、判断并改错题

1实证主义方法论往往与归纳法相联系,而人文主义方法论往往与演绎法联系。[南林2014年研]

答:错误。具体分析如下:

在社会学研究中,实证主义方法论和人文主义方法论均可用这两种推理方法。

归纳的过程是从特殊到一般,即从一组具体的观察结果推导出一般性的规律或法则。演绎的过程是从一般到特殊。研究者从他所希望检验的一般性理论开始,然后到现实中去观察、收集资料,以检验这种一般性理论。

2假设是对现象的一种抽象,它是一类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映,它在形式上常常是用字、词或词组来表示。[中财2010年研]

答:错误。具体分析如下:

概念是对现象的一种抽象,它是一类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映,同时概念由定义组成,在形式上常常是用字、词或词组以及数字、符号来表示其指明的对象。而假设是一种有关变量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或者说一种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题。

3演绎推理的过程是从特殊到一般,即从一组具体的观察结果推导出一般性的规律或法则。[中财2010年研]

答:错误。具体分析如下:

归纳推理的过程是从特殊到一般,即从一组具体的观察结果推导出一般性的规律或法则。演绎推理与此正好相反,其推理过程是从一般到特殊。

二、概念题

1命题与假设[中央民大2019年研]

相关试题:命题[河北大学2018年研;西北师大2015年研]

答:(1)命题

命题是理论的构架,是对现象之间的关系的陈述,它用于说明“为什么”的问题,命题可依据其理论用途的不同划分为各种类型,不同的类型在抽象性、概括性和可被经验证实的程度方面各不相同。命题的类型主要有:公理、定理、经验概括和假设。

(2)假设

假设是为得出逻辑的或经验的结论并加以检验而设立的试验性假说,假说含有目前未获得充分证据的意思,因而只是一种尝试性的解释。假设可由理论演绎得到。假设必须是可检验的,也就是说,假设必须能够以变量语言来表述。假设有几种不同的陈述方式:函数式陈述;条件式陈述;差异式陈述。

2理论[华中农大2015年研;东财2008年研]

答:理论是指以一种系统化的方式将经验世界中某些被挑选的方面概念化并组织起来的一组内在相关的命题。理论具有三方面的特征:理论来自经验的实践;理论是一种抽象的、系统的认识;理论的目标是对经验现实作出解释。

3中观理论[南航2015年研]、中层理论[广西民大2016年研;华中农大2011年研]

答:中观理论又称中层理论,是以某一方面的社会现象或某一类型的社会行为为对象,提供一种相对具体的分析框架。它由有限的几组假定组成,通过逻辑推导可以从这些假定中产生能接受经验研究证实或证伪的具体假设。它只涉及有限的社会现象。比如,社会学中常见的社会流动理论、社会分层理论、角色理论、参照群体理论等等,都是这种中层理论的例子。

4宏观理论[南航2017年研]

答:宏观理论又称巨型理论,它往往以全部社会现象或各种社会行为为对象,提供一种高度概括的解释框架。这种宏观理论往往并不直接与具体的、经验的社会研究发生联系,它们更多的是作为研究者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时所采取的一种理论视角或所依据的一种理论背景。

5因果关系[中山大学2016年研;南开大学2016年研]

答:因果关系是指在两个变量中,一个变量的变化伴有另一变量的变化,即一个变量影响另一个变量,但反过来不成立。例如,抽烟与肺癌的关系就是一个因果关系,抽烟可以导致肺癌,但反过来肺癌不会导致抽烟。一项基本的因果关系只需要一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

6经验概括[南航2018年研]

答:经验概括是指对现象反复出现的规律或特征的总结,或者是对变量之间反复出现的某种相互关系的一种说明。它是对一种由经验数据证实了的变量特征或者变量间关系的一般性阐述,适用于所研究的整个一类变量,而不是其中的某一种具体情况。经验概括所阐述的是整个一类变量的或然性,而非必然性。

7演绎[江西师大2016年研]

答:演绎是一种推理过程,它是从一般到特殊。研究者从他所希望检验的一般性理论开始,然后到现实中去观察、收集资料,以检验这种一般性理论。在没有经过经验检验的情况下,理论解释通常只是一种可能的解释,因此,演绎推理的作用在于帮助人们检验和判断理论的正确性。

8假设演绎法[北科大2009年研]

答:归纳推理系统地提出问题、提出带规律性的结论、建构解释现象的理论;演绎推理帮助人们检验一种理论、判断一种理论的正确性。因此在科学研究中,一般的模式是将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种称作“假设演绎法”的逻辑过程。其步骤是:观察一种现象或一组完整的事件。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概括,试图形成一种能够解释所观察的现象的理论。从这种概括出的理论出发,推演出具有逻辑性的某种结论。用具体的材料来检验这种理论。

9理论建构与理论检验[中财2014年研]

答:(1)理论建构

理论建构起始于对经验现象的观察,其标志是归纳推理。理论建构既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无论哪种方式,研究者都要完成从具体的观察结果到对现象的经验概括这一提升过程。而所谓经验概括是指对现象反复出现的规律或特征的总结,或者是对变量之间反复出现的某种相互关系的一种说明。它是对一种由经验数据证实了的变量特征或者变量间关系的一般性阐述。

(2)理论检验

理论检验是指在社会研究中将已有的理论解释应用于特定社会现象,并以经验事实对其进行验证的过程。其特征是演绎推理。

三、简答题

1简述判断理论优劣的标准。[广西民大2018年研;赣南师大2017年研]

答:(1)理论的概念

理论是以一种系统化的方式将经验世界中某些被挑选的方面概念化并组织起来的一组内在相关的命题。理论有以下特征:理论来自经验的实践;理论是一种抽象的、系统的认识;理论的目标是对经验现实作出解释。

(2)判断理论优劣的标准

解释范围越广泛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

这一条标准反映的是理论的影响面或概括范围。当一种理论的解释范围越大,说明它对多种不同的社会现象都具有解释能力,无疑比那种仅仅只对某一具体的现象有解释力的理论作用更大,因而其应用范围也更广。

解释越精确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

这一条标准反映的是理论的效果或精确程度。对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最为精确的理论具有更大的解释力。这种理论的逻辑性强,概念确切,具有内在一致性,它对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更令人信服。

结构越简练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

这一条标准反映的是理论的效率或节俭性。对于同样的社会现象,哪种理论所用的解释变量最少、所附加的条件最少、理论本身的结构最简单,那么这种理论就最好。

2理论的结构要素包括哪些?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暨南大学2018年研]

答:(1)理论的结构要素

理论的构成要素包括概念、变量、命题与假设。

概念由定义构成,这种定义通常以语言的,有时也可以以数字的或者符号的形式来指明和限定概念所指称的现象。

变量是具有一个以上不同取值(不同的子范畴、不同的属性,或不同的亚概念)的概念。在社会研究中,理论可以说是由变量语言构成的,其目的是描述不同变量及其不同属性之间所存在的某种逻辑关系。

命题是指关于一个概念的特征或多个概念间关系的陈述。在社会研究中最常用的命题形式是假设。

假设是指一种有关变量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或者说是一种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题。

(2)理论的结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概念是对现象的一种抽象,它是一类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映。概念是建构理论的“砖石”和“基本材料”,正是逻辑地联系起来的概念形成了理论。

在社会研究中,理论也可以说是由变量语言构成的,其目的是描述不同变量及其不同属性之间所存在的某种逻辑关系。

理论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概念,但理论并不是直接由概念构成的。直接由概念构成的是命题,而理论则是由一组命题所构成的。如果把概念称为建筑理论大厦的“砖石”的话,就可以把命题说成是建筑理论大厦的“预制板”。

如同变量是概念的一种特殊形式一样,假设也是命题的特殊形式。

3简述概念的主要功能及其应用。

答:(1)概念的主要功能

提供一种观察或勾画那些无法直接观察到的事物的方式;概念的抽象性对于理论有着重要的作用;概念的发展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思想网络,它将各种单个的研究成果相互连接,并且使得不同时期的经验得以组织和再组织。正是这种由概念所形成的思想网络,指引着各个领域的具体研究。

概念是建构理论的“砖石”和“基本材料”,正是由逻辑地联系起来的概念形成了理论。概念作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现象必须至少是潜在可观察的;概念必须是精确的;概念是具有理论重要性的。

(2)概念的应用

科学概念和术语使得一个科学共同体中的成员相互之间具有某种共同的语言。比如:物理学中的“密度”概念,被明确地定义成“物体的质量与其体积的比率”;“速度”的概念则被明确地定义成“物体在某个特定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与所用时间的比率”。

在社会研究中所涉及的概念具有复杂性和模糊性,同一概念对于不同的研究者来说,其含义不太一样。因此研究者必须对他所使用的概念加以明确界定。

社会研究中的概念与现实社会、与人们日常生活经历具有接近性。这给社会研究者增加了一种将日常生活交谈中所用的概念与在社会研究中所用的同样概念进行区分的负担。

实际研究中,提炼概念的工作有两种基本的方式:a.从理论文献中借用概念;b.从经验材料中抽出概念。

4什么是“自变量”和“因变量”,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相关试题:因变量[概念题,广西民大2018年研;中南财大2010年研]

答:(1)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含义

变量是具有一个以上不同取值的概念。在社会研究中,把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称为“自变量”,而把那种由于其他变量的变化而导致自身发生变化的变量称为“因变量”。

(2)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

当一个变量影响另一个变量,或者说一个变量的变化“引起”或“导致”另一个变量的变化时,就形成了某种因果关系。

在实际社会研究中,常常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同一个变量可能会在某种关系中作为自变量出现,而在另一种关系中则作为因变量出现。究竟一个变量是作为自变量,还是作为因变量,或是作为中介变量,要根据研究的理论框架和理论分析来决定。

5简述变量的分类并分别举例加以说明。[东财2010年研]

相关试题:变量[概念题,广西民大2018年研;中财2010年研;中山大学2007年研]

答:变量是指具有一个以上不同取值(不同的子范畴、不同的属性,或不同的亚概念)的概念。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将变量分为不同的类型。

(1)根据变量取值的性质不同,可以把变量分为类别变量、顺序变量、间距变量和比率变量四种类型,对应的测量层次分别称为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和定比测量。

定类测量

定类测量在本质上是一种分类体系,即将研究对象的不同属性或特征加以区分,标以不同的名称或符号,确定其类别。定类测量的数学特征主要是等于与不等于(或者属于与不属于)。定性测量实际上都是在定类测量上的测量。在社会研究中,对诸如人们的性别、职业、婚姻状况、宗教信仰等特征的测量,都是常见的定类层次的测量。

定序测量

定序测量的取值可以按照某种逻辑顺序将研究对象排列出高低或大小,确定其等级及次序。或者说,定序测量可以按某种特征或标准将对象区分为强度、程度或等级不同的序列,其数学特征是大于或小于。比如,测量人们的文化程度,可以将他们分为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专、大学及以上等等,这是一种由低到高的等级排列;测量城市的规模,可以将它们分为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等等,这则是一种由大到小的等级排列。

定距测量

定距测量不仅能够将社会现象或事物区分为不同的类别、不同的等级,而且可以确定它们相互之间不同等级的间隔距离和数量差别。即定距测量的结果相互之间可以进行加减运算。比如,测量人的智商,以及测量自然界中的温度,就是定距测量的典型例子。在定距测量中,不仅可以说明哪一类别的等级较高,而且还能说明这一等级比那一等级高出多少单位。

定比测量

定比测量除了具有上述三种测量的全部性质之外,还具有一个绝对的零点(有实际意义的零点)。所以,它测量所得到的数据既能进行加减运算,又能进行乘除运算。比如,对人们的收入、年龄、出生率、性别比、离婚率、城市的人口密度等等所进行的测量都是定比变量的测量。它们的测量结果都能进行乘除运算。如测得张三的收入为480元,李四为240元,那么,480/240=2,由此可以说,张三的收入是李四的收入的两倍(或李四的收入是张三的1/2)。

(2)根据变量相互之间的关系,又可以把变量分为自变量、因变量以及中介变量。

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称为自变量。

由于其他变量的变化而导致自身发生变化的变量称为因变量。

中介变量则是出现在更为复杂一些的因果关系链中的第三个变量,它在自变量与因变量的联系中处于二者之间的位置,表明自变量影响因变量的一种方式或途径。

比如,涂尔干在研究自杀现象时,提出了一种理论来说明“婚姻状况”与“自杀率”之间的关系。他发现,结了婚的人和那些单身的人相比较少自杀。他的理论就与三个变量有关:婚姻状况、社会整合程度、自杀率。其中,婚姻状况是自变量,自杀率是因变量,而社会整合程度则是中介变量。它处于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既是自变量的结果,同时又是因变量的原因。

6简述华莱士提出的“科学环”的内容。[华中农大2016年研]

相关试题:

(1)华莱士的“科学环”原理,比较社会研究中两种推理方法。[华中师大2019年研]

(2)阐述美国社会学家华莱士提出的社会研究的逻辑过程。[华中农大2015年研]

答:美国社会学家华莱士在其名著《社会学中的科学逻辑》中提出并详细阐述了社会研究的逻辑过程。

(1)科学环的左右两部分主要体现了社会学研究的两种路径。

科学环的左边一半意味着从观察出发,通过对观察进行归纳来进行理论建构。

研究者首先从观察事实、记录事实入手,通过描述和解释他们所观察到的事实,形成经验概括并上升为理论。然后在他们的理论的基础上作出预测,即对未知事物的假设,再通过观察新的事实以检验这种预测。

科学环的右边一半则意味着从理论出发,通过演绎,应用理论于观察中,进行理论检验。

研究者首先从理论出发,由理论产生假设,再由假设导致观察,然后由观察形成经验概括,用这种概括支持、反对或建议修改理论,或提出新的理论。

(2)科学环的上、下两部分主要体现了社会学研究的两种研究逻辑。

科学环的上面一半代表着运用归纳和演绎等逻辑方法的理论化过程;而科学环的下面一半则代表着运用研究方法所从事的经验研究过程。

7什么是假设?它有哪些来源和陈述方式?[中财2010年研]

相关试题:举例说明假设的几种表达方式。[北师大2008年研;浙大2007年研]

答:(1)假设的含义

假设是一种有关变量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或者说是一种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题。假设是命题的特殊形式。

(2)假设的来源

在实际的社会研究中,假设常常来源于常识、个人预感或猜测、现有调查资料等几个方面。

常识来自人们对现实生活现象的经验总结,它经常直接涉及两种或多种不同现象之间的关系。

个人的预感或猜测也可能产生研究的假设,当研究者受到某些经验现象和感性认识的启示时,常常可以提出解释现象之间关系的假设。

现有调查资料和现有理论更经常地成为假设的重要来源。理论本身包含着众多抽象的命题,只要经过合适的逻辑演绎,经过恰当的操作化,这些来自理论的命题都可以转化为探讨变量之间关系的经验假设。

(3)假设的陈述方式

一般而言,假设有三种陈述方式:条件式陈述、差异式陈述和函数式陈述。

条件式陈述,即“如果x,则y”,x称为先决条件,y称为后果,这种方式常常说明两变量间的因果关系,但有时也只表示相关关系。比如,“高的受教育程度倾向于低的生育率”“离婚的增加与青少年犯罪的增加相伴随”等,就是这种条件式陈述假设的例子。

差异式陈述,表达形式是“x不同,y也不同”,或者“x不同,y相同”。比如,“年龄不同的人,生活方式也不同”,或者“年龄不同的人,生活方式没有差别”。

函数式陈述,其基本形式是:y=f(x),即y是x的函数,它是说明若x发生变化,则y也随之发生变化,反之亦然。在社会研究中,与这种形式相对应的假设通常是以“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x与y之间的关系”这样的说法来代替的。

8简述“假设演绎法”逻辑过程的一般步骤。[安师大2017年研]

答:归纳推理是系统地提出问题、提出带规律性的结论、建构解释现象的理论的过程;而演绎推理可以帮助人们检验一种理论、判断一种理论的正确性,因此在科学研究中,一般的模式是将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种称作“假设演绎法”的逻辑过程。“假设演绎法”由以下四个相互联系的步骤组成:

(1)观察一种现象或一组完整的事件;

(2)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概括,试图形成一种能够解释所观察的现象的理论;

(3)从这种概括出的理论出发,推演出具有逻辑性的某种结论;

(4)用具体的材料来检验这种理论。

四、论述题

1试论社会研究中理论框架对于深入理解研究问题的重要意义。

答:理论对研究的主要作用以及对应的实际研究中的例子具体如下:

(1)理论作为研究的基础、背景,为研究提供特定视野和概念框架

具体的社会研究课题有两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来源:现实和理论。许多经验研究都直接来源于理论并服务于理论。对于从具体的社会现实中所提出的研究课题,理论也通过提供特定的视野和概念框架来体现这种作用。理论告诉研究者应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以及为了回答这一问题应该去探讨什么。

例如,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是我国社会中的一种具体现象。当人们从社会现实中提出这一研究课题后,理论可以给人们提供许多不同的探讨角度和分析视野。无论是“社会资本”理论、“地位获得”理论,还是“社会分层”理论、“社会网络”理论,都会使人们对具体现象的探讨更为深入。这些不同理论视野所具有的概念框架将把人们探讨下岗职工再就业现象的研究进程引向新的境地。

(2)理论指导研究的方向

在进行一项经验研究时,理论可以告诉研究者现实中哪些事实是与研究有关的,理论可以指导研究者去收集特定的事实,对于解释性研究就更是如此。源于不同理论的不同视野关注到现象或问题的不同方面,产生出不同的相关事实,使得人们对问题或现象的认识更加全面。

例如,对于青少年犯罪现象的研究,就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理论视野:一种是“制度的”视野;另一种是“互动的”视野。前者的理论兴趣在于发现社会中导致各种青少年犯罪现象的“社会机制”。根据这种理论视野,研究者往往会去考察犯罪青少年的家庭背景,考察社会的婚姻制度,考察学校教育制度,以及处置青少年犯罪的司法制度等。而后者则更加注重青少年犯罪的“互动情景”。根据这种视野,研究者会集中考察犯罪青少年的社会交往范围、交往对象、交往过程,特别是青少年与其同辈群体之间的互动及其相互影响等。

(3)理论提供研究的解释

在资料的分析过程中,理论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因果关系模型的确定、相关变量的选择、对变量之间相关关系及因果关系的判断和解释等都离不开理论框架的指引和正确的逻辑分析。

举例来说,假设一位社会研究者通过调查得到这样的结果:黑人男性与白人女性结婚的比例明显超过黑人女性与白人男性结婚的比例,前者的比例为20%,后者的比例为4%。如果缺乏理论,研究者往往只能描述这种现象的存在及其特征。一旦涉及“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发生”或者“二者的情况为什么会如此”这样的问题,就必须依靠理论来解释。因为“比例为20%和4%”这样的数字,本身并不能说明什么,数字和资料不会自我解释。必须依据某种理论,比如交换理论,来对上述数字所表达的现象做出合理的说明:由于该社会中,男性的社会地位普遍高于女性,黑人男性用较高的社会地位去“换取”白人女性较高的人种地位,而黑人女性却难以做到这一点。

总的来看,理论通过对研究提供有显著意义的指导,通过将基本过程相似的分散结果进行合适的联系,以及通过对所观察到的各种现象、各种联系提供一种解释,大大地增加了研究成果的价值和意义。可以说,一项研究越是为系统的理论所指引,它的结果就越可能对知识的发展和进一步的累积做出贡献。

2试从社会学研究方法角度阐述理论的定义、层次及判断理论优劣的标准。

答:(1)理论的定义

理论是指以一种系统化的方式将经验世界中某些被挑选的方面概念化并组织起来的一组内在相关的命题。理论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理论来自经验的实践;理论是一种抽象的、系统的认识;理论的目标是对经验现实作出解释。

(2)理论的层次

通常将理论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宏观理论、中观理论(又称为中层理论)和微观理论。

宏观理论又称巨型理论,它往往以全部社会现象或各种社会行为为对象,提供一种高度概括的解释框架。这种宏观理论往往并不直接与具体的、经验的社会研究发生联系,它们更多的是作为研究者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时所采取的一种理论视角或所依据的一种理论背景。

中观理论是以某一方面的社会现象或某一类型的社会行为为对象,提供一种相对具体的分析框架。它由有限的几组假定组成,通过逻辑推导可以从这些假定中产生能接受经验研究证实或证伪的具体假设。

微观理论是一组陈述若干概念之间关系并在逻辑上相互联系的命题,其中一些命题可以通过经验检验。微观理论具有三个重要特征:a.它是由一组命题组成的;b.这些命题在逻辑上是相互联系的;c.这些命题中的一部分是可以通过经验来检验的。

(3)判断理论优劣的标准

解释范围越广泛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

解释越精确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

结构越简练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

3试论述理论检验的步骤。[浙大2011年研]

相关试题:

(1)简述理论检验的步骤。[简答题,南航2017年研]

(2)理论检验都有哪些步骤?[简答题,广西民大2016年研]

(3)简述“理论检验”的程序并试举一例说明(不要求在每一步都举例)。[中山大学2008年研]

答:理论检验是指通过调查研究来对已有的社会学理论加以验证。验证包含两层含义:通过调查研究来确定理论的正确性程度;根据调查研究的结论来对理论的错误及疏漏之处进行修正与完善。理论检验的步骤主要包括:

(1)详细说明待检验的理论。例如,“工业化是扩大式家庭减少和核心家庭增加的主要原因。”

(2)由理论演绎出一组概念化的命题。

(3)用可检验的命题形式即假设的形式重述概念化命题。理论检验的这一步包括操作化的全部任务,即决定如何把抽象的概念“翻译成”具体的、可直接观察的事物。例如,将“工业化”操作化为“汽车产量”“每百户电话拥有量”等。

(4)收集有关的资料。即根据操作化以后的命题,采用调查、实验、观察或访问的方法,收集所需的资料。比如,对于上述假设,研究者就可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

(5)分析资料。即看有多少证据支持可检验的命题,有多少证据支持概念化的命题,又有多少证据支持原来的理论。

(6)评价理论。研究结果完全支持原始理论的情况很少,研究结果通常是含糊的和冲突的。理论在某些方面得到支持,而在另一些方面却没有得到。正是这些含糊和冲突促使研究者去思考、修正和发展原来的理论,从而不断取得进步。

4请问什么是社会研究意义上的“理论”?在理论检验中,理论与经验事实联系的基本方式是“操作化”,请简述从理论到操作化的基本过程,并试举例说明。[中山大学2007年研]

相关试题:如何对一项社会调查课题进行操作化?举例说明。[北科大2007年研]

答:(1)社会研究意义上的“理论”的含义

理论是以一种系统化的方式将经验世界中某些被挑选的方面概念化并组织起来的一组内在相关的命题。这一定义指出,理论是一组逻辑相连的符号,这些符号表示现实世界中人们所思考的那些事物。理论及其构成因素只是人们认识活动的一种工具,是人类想象和思考的产物。

(2)操作化的含义

操作化是要把无法得到的有关社会结构、制度或过程,以及有关人们行为、思想和特征的内在事实,用代表它们的外在事实来替换,以便于通过后者来研究前者。或者说,操作化就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它是对那些抽象层次较高的概念进行具体测量所采用的程序、步骤、方法、手段的详细说明。

(3)从理论到操作化的基本过程

对概念进行操作化处理,就是要给出概念的操作定义,这种定义即一套程序化的工具,它告诉研究者如何辨识抽象概念所指称的现实世界中的现象。

从大的方面看,这种操作化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

澄清与界定概念

在具体操作上,首先要弄清概念定义的范围。在采用或给出某个具体的定义之前,可以先看看其他的研究者对这一概念所下的定义是怎样的。而对于那些并未对该概念下正式的定义的研究者来说,就需要从其对概念的运用中来确定他对这一概念的界定。其次,决定一个定义。列出了有关这一概念的各种类型的定义,或者总结出各种定义中最具共同性的元素后,就该决定采取哪一种定义方式了。

发展测量指标

a.列出概念的维度

许多比较抽象的概念往往具有若干不同的方面或维度。或者说,一个抽象的概念往往对应于现实生活中的一组复杂的现象,而不仅仅只对应于一个单纯的、可直接观察到的现象。所以要列出一个概念的维度。

b.建立测量指标

一种方式是寻找和利用前人已有的指标。尤其是一些测量人格、态度方面的量表,往往经过多次的运用和修改,常常可以成为可用的指标。当然许多前人的指标不一定完全适合目前的概念,需要作一定的修改和补充。

另一种方式是研究者先进行一段时间的探索性研究。采用实地观察和无结构访问的方式,进行资料收集的初步工作。尤其是与被研究者中的关键人物进行比较深入的交谈,从这些人那里获得符合实际的答案。

(4)举例

测量中国城市居民对社区公共事务的参与情况的操作化方案为:

澄清与界定概念

中国城市居民对社区公共事务的参与情况是指,我国城市中的居民对于社区中的公共事务参与的程度,包括社区中的各方面事务,比如政治选举、文化娱乐活动等等。

发展测量指标

a.列出概念的维度:

第一,城市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意愿;

第二,城市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实践;

第三,城市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存在的问题。

b.建立测量指标:

第一,是否愿意参与社区的公共事务;

第二,更加愿意参与哪种类型的社区公共事务;

第三,您参与过几次社区公共事务;

第四,您认为社区公共事务的参与存在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