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历年真题与模拟试题详解(视频讲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部分 历年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

2008年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真题及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  )不属于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A.战略政策贸易理论

B.产业内贸易理论

C.比较优势理论

D.贸易扭曲理论

【答案】C

【考点】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的当代理论

【解析】当代国际贸易理论包括产业内贸易理论、政策贸易理论(分为战略政策贸易理论和贸易扭曲理论)。C项,比较优势理论属于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2根据国际费舍效应,一国通货膨胀率上升将会伴随着该国名义利率和货币对外价值的变化,其变化分别为(  )。

A.提高/降低

B.降低/提高

C.降低/不变

D.不变/降低

【答案】A

【考点】国际经济学——费舍效应与国际费舍效应

【解析】根据国际费舍效应,一国相对于其他国家发生通货膨胀,将会伴随该国货币价值的下降,同时伴随该国名义利息率相对于外国利息率的提高。

3我国依据国家职能的划分,一般把财政支出划分为(  )。

经济建设费

社会文教费

地质勘探费

国防费

行政管理费

A.

B.

C.

D.

【答案】C

【考点】财政学——按费用类别分类

【解析】我国依据国家职能的划分,将财政支出区分为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和其他支出五大类。

4(  )不属于国际金本位制的特点。

A.多种渠道调节国际收支的不平衡

B.黄金充当国际货币

C.严格的固定汇率制度

D.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

【答案】A

【考点】货币银行学——国际金本位的特点

【解析】金本位制是以一定成色及重量的黄金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黄金是货币体系的基础。国际金本位体系的特点包括:黄金充当国际货币;严格的固定汇率制;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A项,多种渠道调节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之一。

5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  )。

A.物价稳定

B.公开市场业务

C.短期利率

D.货币供给量

【答案】D

【考点】货币银行学——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解析】中央银行以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率的调整以及直接融资额度的调整等政策工具所能影响的是利率或货币供给量等货币变数。通过这些货币变数的变动,中央银行的政策工具间接地影响生产、就业、物价或国际收支等最后目标。因此,利率或货币供给量等货币变数便被称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或政策指标。

6按照最适课税理论,最适所得税税率应该呈现倒“U”型,这意味着(  )。

A.中等收入者的边际税率可适当高些,低收入者的边际税率可适当低些

B.中等收入者的边际税率可适当高些,低收入者与高收入者的边际税率可适当低些

C.中等收入者的边际税率可适当低些,高收入者的边际税率可适当高些

D.高收入者的边际税率可适当高些,低收入者与中等收入者的边际税率可适当低些

【答案】B

【考点】财政学——最适所得税率应当呈倒“U”形

【解析】按照最适课税理论,从社会公平与效率的总体角度来看,中等收入者的边际税率可适当高些,而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应适用相对较低的税率。

7商品价格变化对需求量的影响可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以下论述正确的是(  )。

A.对正常品而言,价格下降的收入效应为负

B.对低档品而言,价格下降的收入效应为正

C.对奢侈品而言,价格下降的收入效应不存在

D.对吉芬物品而言,价格下降的替代效应大于零,收入效应小于零,且后者大于前者

【答案】D

【考点】西方经济学——正常商品、低档商品和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

【解析】吉芬商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品,它的价格下降的收入效应为负,替代效应为正,而且收入效应程度超过替代效应。A项,对正常品而言,价格下降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都为正;B项,对低档品而言,价格下降的收入效应为负;C项,对奢侈品而言,价格下降的收入效应为正。

8如果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的右上方、LM曲线的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明(  )。

A.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

B.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C.若利率和收入都能按供求情况自动得到调整,则利率下降,收入下降

D.若利率和收入都能按供求情况自动得到调整,则利率下降,收入上升

【答案】C

【考点】西方经济学——模型的静态分析

【解析】IS-LM模型中,在IS曲线的左下方,投资大于储蓄;在IS曲线的右上方,投资小于储蓄。在LM曲线的左上方,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在LM曲线的右下方,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若利率和收入都能按供求情况自动得到调整,IS不均衡会导致收入变动:投资大于储蓄会导致收入上升,投资小于储蓄会导致收入下降;LM不均衡会导致利率变动: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会导致利率上升,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会导致利率下降。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1进口配额

【考点】国际经济学——进口配额分析

【解析】进口配额是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采取措施,加以直接的限制。进口配额属于非关税壁垒的一种形式。它因数量明确而对国际贸易限制清楚,限制更强,国内厂商更愿意采用,对自由贸易的限制、危害更大。

2税收中性

【考点】财政学——税收中性

【解析】税收中性,作为政府税制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指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包括两个含义:国家征税使国民所付出的代价应以税款为限,尽可能不给纳税人或经济社会带来其他的额外负担或损失;国家征税应该避免对市场的正常运转带来干扰。

3公司治理结构

【考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公司治理结构

【解析】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契约制度,它通过一定的治理手段,合理配置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以在出资人、经营者与生产者之间形成自我约束、相互制衡的机制,促使企业长期发展。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完善对经理人员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4理性预期假设

【考点】西方经济学——理性预期

【解析】理性预期假设是指经济当事人对价格、利率、利润或收入等经济变量未来的变动可以作出符合理性的估计。理性预期包含以下主要特征:预期平均来说是正确的;经济当事人在充分利用所有有效信息的基础上对某个经济量作出的预期;经济当事人作出预期时所使用的信息包含经济理论,从而得出的结果与经济模型的预测相一致。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根据产业内贸易理论,简述同质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几种类型。

【考点】国际经济学——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解析】(1)产业内贸易是指一国的某种产业既出口又进口该产业产品的现象。同质产品是指产品间可以完全相互替代,但市场区位不同、市场时间不同的产品。

(2)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有以下几种类型:

国家大宗产品,如水泥、木材和石油的贸易;

合作或技术因素的贸易,如银行业、保险业走出去、引进来;

转口贸易;

政府干预产生的价格扭曲,使进出口同种产品有利可图;

季节性产品贸易,如季节性瓜果的进出口。

2通货膨胀包括哪些类型?

【考点】西方经济学——通货膨胀的分类

【解析】通货膨胀是指一般价格总水平的持续和显著的上涨。通货膨胀的类型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

(1)按价格上升的速度区分,西方学者把年物价上升率在10%以内的通货膨胀称为温和的通货膨胀,把年通货膨胀率在10%到100%之间的通货膨胀称为奔腾的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率高于100%的通货膨胀则被称为超级通货膨胀。

(2)按相对价格变动的程度区分,通货膨胀被区分为平衡和非平衡的通货膨胀。在平衡的通货膨胀中,每种商品的价格都按相同比例上升,而在非平衡的通货膨胀中,各种商品价格上升的比例并不完全相同。

(3)按人们预料的程度区分,通货膨胀类型有未预期到的和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前者价格上升的速度超出人们的预料,后者则意味着通货膨胀为人们所预期到。

(4)按形成原因来划分,可分为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和由于惯性导致的通货膨胀等。

3请简要说明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与可贷资金利率理论之间的异同。

【考点】货币银行学——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与可贷资金利率理论

【解析】(1)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与可贷资金利率理论的概念

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是由凯恩斯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是一种偏重短期货币因素分析的货币利率理论。根据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货币需求分为三部分:交易性货币需求,是收入的函数,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预防性货币需求,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利率的提高而减少;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的递减函数。货币需求Md可表示为收入Y和利率i的函数,即Md=M(Y,i)。货币供给为政策变量,取决于货币政策。

可贷资金利率理论是古典利率理论的逻辑延伸和理论发展,创立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可贷资金利率理论一方面继承了古典利率理论基于长期实际经济因素分析的理论传统,另一方面开始注意货币因素的短期作用,并以流量分析为线索。可贷资金利率理论认为,利率由可贷资金的供求决定。可贷资金的供给包括:总储蓄S;银行新创造的货币量AM。可贷资金的需求包括:总投资I;因投机动机而发生的休闲货币所储存金额的增加AH。而利率会使资金供需相等,即:I+AH=S+AM。可贷资金总量在很大程度上受中央银行的控制,因此政府的货币政策便成为利率的决定因素而必须考虑。

(2)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与可贷资金利率理论的异同

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与可贷资金利率理论之间的相同点

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与可贷资金利率理论都是西方利率理论。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与可贷资金利率理论之间并不矛盾。可贷资金利率理论中使利率变动的全部因素,在流动性偏好理论中也会促使利率变动。同样,流动性偏好理论中的货币供求构成了可贷资金利率理论的一部分。

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与可贷资金利率理论之间的区别

a.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是短期货币利率理论,强调短期货币供求因素的决定作用;可贷资金利率理论是长期实际利率理论,强调实际经济变量对利率的决定作用。

b.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中的货币供求是存量;而可贷资金利率理论则注重对某一时期货币供求流量变化的分析。

c.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主要分析短期市场利率;而可贷资金利率理论则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实际利率的长期波动上。

4公共需要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考点】财政学——社会公共需要的特征

【解析】社会公共需要是相对于私人个别需要而言的,它具有以下特征:

(1)社会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的需要,它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的数学加总;

(2)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提供的公共物品,可以无差别地由应当享受的每一社会成员共同享用,一个或一些社会成员享用这种公共物品,并不排斥其他社会成员享用;

(3)社会成员享用满足社会需要的公共物品,无需付出任何代价,或只支付与提供这些公共物品的所费不对称的少量费用;

(4)在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外部效应产生的利益关系时,需要由政府来解决,因而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的公共物品一般带有外部效应的特征;

(5)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来自社会产品的剩余部分,如果剩余产品表现为价值形态,就只能是对“M”部分的抽取。

四、论述与计算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简述经济政策的具体目标,并阐述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政策手段的构成。

【考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经济政策的具体目标;经济政策手段的构成

【解析】(1)经济政策的具体目标

经济政策的具体目标是基本目标的派生性目标,甚至说是实现基本目标的条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经济政策的具体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增长

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促进国民经济的较快增长,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福利水平。衡量经济增长的方法通常是计算一定时期中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率。

物价稳定

物价稳定不是指各种商品和要素之间相对价格的稳定,而是指全社会范围内价格总水平的稳定。我们通常借助价格指数来表示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在实践中,消费物价指数(CPI)是最受各国政府关注的指标。

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是指每一个愿意工作的劳动者按其能够接受的工资全部找到工作的一种经济状态。国家应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前提下,促进劳动力市场的正常发育,并给予政策指导,使劳动力在各部门之间合理流动,提高就业率。

产业结构高级化

政府通过制定切合实际的产业政策,利用经济手段引导产业结构的演进,发展基础产业,扶持支柱产业,调整夕阳产业,谋求产业部门和企业的合理布局及资源的最佳配置。

国际收支平衡

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国际收支平衡在经济政策目标系统中的地位也将随之提高。国际收支平衡的核心就是外汇供求的平衡,而外汇平衡的物质基础是外贸进出口的平衡。国际收支平衡与否将直接影响国内总供求的状况。

(2)经济政策手段

经济政策手段是国家为了实现经济政策目标所采取的方法,它包括政策工具和实施政策方法两个方面。具体包括:

财政政策手段

财政政策的核心是通过政府的收入和支出调节供求关系,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这些手段主要包括:a.财政收入政策,或称税收政策;b.财政支出政策;c.财政补贴政策。

货币政策手段

货币政策的核心是中央银行通过金融系统和金融市场,调节国民经济中的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影响投资和消费活动,进而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的调节工具主要有:a.法定存款准备金率;b.中央银行再贴现率;c.公开市场业务。此外,政府的金融机构还可以运用贷款政策,如向支柱产业优先提供贷款,对投资风险大、具有公益性的重要产业提供长期优惠贷款,以实现经济政策目标。

行政管制手段

行政管制手段是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凭借政权的威力,通过发布命令、指示等形式来干预经济生活的手段。它主要包括信用管制、进口管制、外汇管制、工资管制和投资许可证制度等。行政管制具有强制性、纵向隶属性、强调经济利益一致性等特点,但它忽视了微观主体的利益,从而会影响效率。因此,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应当把行政管制手段限制在必要的范围之内。

经济法制手段

经济法制手段是指国家依靠法律的强制力量来保证经济政策目标实现的手段。法律手段一般具有普遍的约束性、严格的强制性、相对的稳定性等特点。国家通过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活动来规范各类经济活动主体的行为,限制各种非正当经济活动,使国民经济正常运行。

制度约束

经济政策总是在一定的制度背景下发挥作用的,制度的变更会直接影响政策目标的传导机制,甚至会影响政策目标的选择。因此,制度约束是实现长期化政策目标的手段。制度约束包括国有资产制度、税制、金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

2已知某厂商的生产函数为Q=L2/5K3/5,劳动的价格为PL=2,资本的价格为PK=3。

试问:

(1)产量为10时,最低成本支出的大小和L与K的使用数量;

(2)总成本为60元时,厂商的均衡产量和L与K的使用数量;

(3)什么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该生产函数的要素报酬是否受该规律支配,为什么?

【考点】西方经济学——既定产量下成本最小化;既定成本下产量最大化;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解析】(1)由生产函数可得要素的边际产量,即:

利用最优要素使用原则MPL/MPK=PL/PK,可得:

整理得:L=K。

将L=K和Q=10代入生产函数可得L=K=10,代入可得最低成本支出为:

TC=PL×L+PK×K=2×10+3×10=50

(2)将求得的L=K代入成本函数,可得:

PL×L+PK×K=2L+3K=5L=5K=60

解得:L=K=12。

将L=K=12代入到生产函数,可得厂商的均衡产量Q=12。

(3)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又称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其他要素投入数量不变的条件下,某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超过某一特定值时,增加一单位该要素的投入量所带来的产量增加量是递减的。

该生产函数受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支配。因为:

假定资本K的投入量不变,劳动L为可变生产要素,那么劳动的边际产出为:

说明劳动边际产量递减。

假定劳动L的投入量不变,资本K为可变生产要素,那么资本的边际产出为:

说明资本边际产量递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