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资本积累及其历史趋势
一、概念题
1社会再生产过程
答:社会再生产过程是指整个社会或整个国民经济范围内不断重复和经常更新的生产过程。社会再生产过程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另一方面也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它是这两个方面的统一。社会再生产按其规模可以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简单再生产就是在原有规模上进行的再生产;扩大再生产是大于原有规模的再生产。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
2简单再生产
答:简单再生产是指在原有规模上进行的再生产。社会再生产按其规模可以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前提和基础,扩大再生产则是简单再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
3扩大再生产
答:扩大再生产是指大于原有规模的再生产。扩大再生产是简单再生产发展的客观趋势和结果,是因为生产是为了满足消费。人类为了提高消费水平,必然要不断地积累生产经验,改善生产工具,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积累,使生产规模扩大,生产出数量更多质量更好的消费品。社会分工和科学技术发展又为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提供了物质条件。
4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
答: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是指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全部用于资本家的个人消费,生产只是在原有的规模上重复进行。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虽然只是生产过程按同一规模的重复,但是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这种重复或连续性来考察,可以消除它作为孤立的一次生产过程所具有的假象,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一些新的特征:①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可以看出可变资本是由工人创造的。②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还可以看出,不仅可变资本而且全部资本都是工人创造的。③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还可以看出,工人的个人消费是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一个条件,为资本家再生产出可供剥削的劳动力。
5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
答: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是指资本家不把工人所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用于个人消费,而是把其中的一部分合并到原有的资本中去,用来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一些新的特点:①扩大再生产条件下,新追加的资本一开始就是由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形成的。②劳动力买卖的真实内容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去占有工人更大量的活劳动所创造的更多的剩余价值。③资本积累不仅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结果,反过来又成为资本家扩大剥削的手段。剥削越多,积累就越多;积累越多,剥削也就越多。通过资本积累实现的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同时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扩大再生产:一方面,再生产出更大、更多的资本家;另一方面,再生产出更多的雇佣工人。
6资本积累
答:资本积累是指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不断利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扩大资本的规模,扩大对工人的剥削,以继续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积累具有客观必然性:①这是由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的。资本家作为人格化的资本,对剩余价值的贪求是无限的。为了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除了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以外,还必须增加资本的数量,以扩大剥削的规模,这是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②这是由竞争规律决定的。在竞争中,大企业在生产、销售和信贷方面比小企业具有优越的条件。资本家只有不断进行资本积累,才能扩大生产规模,改进生产技术,从而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免遭破产的命运。这是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的外在压力。
7资本的有机构成
答: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用c∶v来表示。其中,资本的技术构成是指反映生产技术水平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资本价值构成是指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在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总趋势是不断提高的。资本家为了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和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就要不断地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反映在资本的技术构成上,表现为每个工人所使用的生产资料增加。资本技术构成的这种变化,反映在资本的价值构成上就是全部资本价值中不变资本所占比重增大、可变资本所占比重减小。因此,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资本有机构成必然存在不断提高的趋势。
8资本积聚
答:资本积聚是指单个资本因积累而增大,它是积累的直接结果。资本积聚有两个特征:①社会生产资料在个别资本家手中的积聚,要受到全社会财富增加的限制;②由于社会资本分散在单个资本家手里,因而资本家的人数越多,同量社会资本分散在每个资本家手中的数量就越少,则每个资本家资本积累的增长就越小,从而资本积聚的规模也就越小。这两个特征使个别资本的增大受到限制。
9资本集中
答:资本集中是指由若干较小的资本合并成较大的资本。它可以通过大资本吞并小资本来实现,或者是由原来分散的资本联合起来组成新的更大的资本。资本集中有两个有力的杠杆:①竞争。在这方面,大资本具有许多有利条件,它能在竞争中迅速击败、吞并小资本而扩大自己。②信用。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发展使其能够吸收大量的社会资金,大资本可以通过贷款来加强自己的竞争力量,以加速大资本吞并小资本的过程。同时,信用也促使分散的中小资本联合起来,组成大规模的股份公司。资本集中和资本积聚不同:①它不是各个资本依靠自身的积累而增大,而是现有资本组合的结果;②它不受社会财富增长的限制。因此,资本集中可以使个别资本在短时期内迅速扩大。
10相对过剩人口
答:相对过剩人口是指超过资本对劳动力的需要而形成的相对多余的劳动人口,是资本积累的产物。它包括流动过剩人口、潜在过剩人口、停滞过剩人口三种形式。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随着资本积累的增进,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所占的比例相对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降低,这就必然导致一部分人失业成为所谓过剩人口。这种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人口规律。每一个特殊的、历史的生产方式都有其特殊的、历史地起作用的人口规律,抽象的人口规律在人类社会历史上是不存在的。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11资本主义的人口规律
答:资本主义的人口规律是指工人人口本身在生产出资本积累的同时,也以日益扩大的规模生产出使他们自身成为相对过剩人口的手段。在资本主义积累过程中,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技术进步,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资本总额中不变资本部分日益增多,可变资本相对减少,从而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也日益相对减少,但劳动力的供给却随着资本积累和机器的使用而绝对增加,其结果必然不断地产生出超过资本增殖所需要的相对过剩人口,即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的产业后备军。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条件。
12流动的过剩人口
答:流动的过剩人口是指在城市中时而被解雇、时而被雇佣的那种过剩人口。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在竞争中经常有一些企业减产、倒闭;由于采用新技术也会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这样就会使一部分工人失业。当一些部门受到利润的刺激而扩大生产时,他们又不同程度地被雇佣。流动的过剩人口是相对过剩人口的一种形式。
13潜在的过剩人口
答:潜在的过剩人口是指农村的失业人口。这部分过剩人口之所以是潜在的,因为他们往往还保留着一小块土地,在形式上没有失业,但靠那一小块土地难以维持生活,时刻等待补充城市工人或农业工人的队伍。潜在的过剩人口是相对过剩人口的一种形式。
14停滞的过剩人口
答:停滞的过剩人口是指那些职业极不固定、从事家内劳动和打短工的劳动者。这些人工作不稳定,经常处于失业和半失业状态,工作时间最长,劳动条件最恶劣,工资水平最低。此外,处在相对过剩人口最底层的,还有那些失去工作再也不能就业的人们,如丧失劳动能力的以及各种被迫流浪和堕落的人,等等。停滞的过剩人口是相对过剩人口的一种形式。
15结构性失业
答: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新的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一些工人不能适应工作要求而被抛到失业队伍中所引起的失业。其显著特点是职位空缺与失业并存:一方面存在着大量失业劳动者,另一方面一些新行业的工作岗位空缺,找不到适合的劳动者。结构性失业并不是劳动力需求不足,其根源在于劳动力的供给结构不能适应劳动力需求结构的变动,是由于一段时期内劳动力难以改变的技术结构、地区结构、职业结构不能适应经济结构的变动。由于形成结构性失业的因素在短期内难以克服和做出调整,因此结构性失业属于持续时间较长的一种失业。治理结构性失业要依靠产业政策和人力资源政策等。
16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答: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是指随着资本积累的不断进行,必然产生两个对立的方面,财富在资产阶级一方积累,贫困在无产阶级一方积累,形成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概括起来,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包含下面三方面内容:①资本越大,资本积累越快和发挥的能力越大,无产阶级的绝对数量也越大,劳动生产力会越高,从而产业后备军也越大;②产业后备军越大,经常的失业人口就越多。③工人阶级中的贫苦阶层和产业后备军越大,资本主义国家政府承认需要救济的贫民就相应越多。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对抗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创造的社会财富虽然越来越多,但他们自己却始终处于被剥削和贫困的境地,这正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经济根源。
17生产社会化
答:生产社会化是指由分散的小生产者转化为大规模社会生产的过程。生产社会化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①生产资料的社会化,即生产资料由个人的生产资料变为社会化的、只能由大批人共同使用的生产资料;②生产过程的社会化,即生产本身由一系列的个人行动变为一系列的社会行动。就一个企业来说,生产过程必须由许多工人分工协作共同劳动才能完成;就不同部门的企业来说,生产过程表现为许多相互联系的部门连续进行的生产活动;③产品的社会化,即产品由个人产品变成了社会的产品,它由整个社会生产出来,并通过交换满足社会需要。资本主义生产发展到机器大工业阶段时,才走上了社会化大生产的道路。生产社会化的发展水平随着生产力的增长、企业规模的扩大、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进步、商品关系和市场范围的扩展而不断提高。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客观上必然要求劳动者共同使用的已经社会化的生产资料由整个社会占有,以便对社会化生产按照社会需要由社会实行有效的宏观调控和计划管理,并按照社会的需要配置社会资源和分配劳动产品。这样,生产关系才能适应生产力的社会性质。
18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答: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指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商品经济是建立在社会分工基础之上的:一方面,社会分工的存在,使得生产者的劳动具有社会劳动的性质,他们的生产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各自的劳动都是社会劳动的一部分;另一方面,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了生产者的劳动具有私人劳动的性质,生产者独立进行生产决策,产品归生产者私人占有。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这种矛盾只能通过市场交换得到解决,在市场交换中,私人劳动只有转化为社会劳动,得到社会承认,私人生产者的个体利益才能得到实现。随着简单商品经济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就进一步发展为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这个基本矛盾在资本的积累过程中通过平均利润率下降、资本和人口的相对过剩以及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表现出来。
二、思考题
1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所揭示出来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征为什么表明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答: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指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全部用于资本家的个人消费,使生产在原有的规模上重复进行的资本主义生产。
(1)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虽然只是生产过程按同一规模的重复,但是从它的这种重复或连续性来考察,可以消除它作为孤立的一次生产过程所具有的假象,体现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一些新的特征:
①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可以看出可变资本是由工人创造的。
②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还可以看出,不仅可变资本而且全部资本都是工人创造的。
③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还可以看出,工人的个人消费是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一个条件,为资本家再生产出可供剥削的劳动力。
(2)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揭示出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新特征表明,资本主义再生产同时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分离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资本主义的再生产,就是不断地再生产这种分离:一方面,不断再生产出资本家,他们作为生产资料的占有者,继续保持其资本家的地位,掌握进行剥削的条件;另一方面,不断地再生出一无所有的雇佣劳动者,继续向资本家出卖供其剥削的劳动力。总之,这也意味着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被不断再生产出来。
2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怎样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扩大再生产?
答: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是指资本家不把工人所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用于个人消费,而是把其中的一部分合并到原有的资本中,用来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通过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可以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另一些新的特点:
(1)如果说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原有的资本要经过若干生产周期才由剩余价值转化而来。那么,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新追加的资本一开始就是由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形成的。
(2)劳动力买卖的真实内容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去占有工人更大量的活劳动所创造的更多的剩余价值。一方面,资本家用来购买劳动力的资本,是由他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转化而来的。劳动力的买卖从形式上看是等价交换,表面上看起来,交换的双方是平等的商品所有者,交换是按照等价原则进行的,实际上资本家自己什么也没有拿出来。另一方面,出卖劳动力的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不仅要补偿自身劳动力的价值,还要向资本家无偿提供剩余价值。
(3)资本积累不仅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结果,反过来又成为资本家扩大剥削的手段。剥削越多,积累就越多;积累越多,剥削也就越多。
以上揭示出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新特点表明,通过资本积累实现的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同时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扩大再生产:一方面,再生产出更大、更多的资本家;另一方面,再生产出更多的雇佣工人。
3资本积累的实质和必然性是什么?
答:(1)资本积累的实质
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不断利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扩大资本的规模,扩大对工人的剥削,以继续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2)资本积累的必然性
资本积累具有客观必然性。这是:
①由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的
资本家作为人格化的资本,对剩余价值的贪求是无限的。为了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除了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以外,还必须增加资本的数量,以扩大剥削的规模。这是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
②由竞争规律决定的
在竞争中,大企业在生产、销售和信贷方面比小企业具有优越的条件。资本家只有不断进行资本积累,才能扩大生产规模,改进生产技术,从而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免遭破产的命运。这是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的外在压力。
4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有哪些?
答:资本积累是指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资本积累的源泉来自剩余价值,一切决定剩余价值量的因素也影响资本积累的规模。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有以下几个:
(1)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一般来说,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越高,剩余价值量也就越大。资本家除了采用延长劳动时间、加强劳动强度、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方法以外,还用压低工资的方法来加强对工人的剥削,以便增加剩余价值,加速资本积累。
(2)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
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商品价值就会下降。首先,会使劳动力价值下降,剩余价值率提高;其次,同样数量的资本可以购买更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资本家能扩大对工人的剥削;再次,由于商品价值下降,资本家在实物上保持原有的消费甚至增加消费时,却只需在剩余价值中以较少的部分用于自己的消费,从而相应增大积累的数量。此外,在原有资本进行更新时,由效率更高的生产资料代替旧有的生产资料,也会产生超额剩余价值或相对剩余价值。
(3)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差额的大小
所用资本是指投入生产中的全部资本,所费资本是指生产中耗费掉的资本。投入生产的资本并不是在一次生产过程中全部都消耗掉,这样,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就存在着差额。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差额越大,暂时闲置的折旧基金也就越多,从而越有利于资本积累。
(4)预付资本的多少
在剥削程度已定的条件下,剩余价值量决定于被剥削的工人人数。如果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不变,预付资本总量越大,被剥削的工人就越多,剩余价值量也就越大。
5资本的技术构成、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有机构成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答:资本的技术构成是指反映生产技术水平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资本的价值构成是指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下:
(1)资本的技术构成、价值构成和有机构成的划分建立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概念的基础上。按照劳动价值论的原理,活劳动是创造包括利润在内的新价值的源泉。马克思把用于劳动力的资本(即能够使价值量发生变化、使资本增值的资本)定义为可变资本,用v表示,以生产资料形式表现的资本(在生产中仅仅转移原有价值而不能创造新价值)定义为不变资本,用c表示。
(2)资本价值构成与资本技术构成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资本的技术构成从根本上决定着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化,通常反映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一般来说,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会引起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化,而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化却不一定是由资本技术构成的变化引起的。资本有机构成是以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价值构成来表示的,它是把资本技术构成和资本价值构成结合在一起的概念。
6单个资本增大的形式有哪些?
答:单个资本的增大有两种形式: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1)资本积聚
资本积聚是指单个资本因积累而增大,它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资本积聚有两个特征:①社会生产资料在个别资本家手中的积聚,要受到全社会财富增加的限制;②由于社会资本分散在单个资本家手里,因而资本家的人数越多,同量社会资本分散在每个资本家手中的数量就越少,则每个资本家资本积累的增长就越小,从而资本积聚的规模也就越小。这两个特征使个别资本的增大受到限制。
(2)资本集中
资本集中是指由若干较小的资本合并成较大的资本。它可以通过大资本吞并小资本来实现,或者是由原来分散的资本联合起来组成新的更大的资本。资本集中有两个有力的杠杆:①竞争。在这方面,大资本具有许多有利条件,它能在竞争中迅速击败、吞并小资本而扩大自己。②信用。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发展使其能够吸收大量的社会资金,大资本可以通过贷款来加强自己的竞争力量,以加速大资本吞并小资本的过程。同时,信用也促使分散的中小资本联合起来,组成大规模的股份公司。
(3)资本集中和资本积聚的区别
①资本积聚以剩余价值的积累为前提,资本集中不以积累为必要前提。
②资本积聚的实现会受到社会所能提供的实际生产要素增长的制约;资本集中若采取原有资本之间的兼并和联合的途径,则较少受社会实际生产要素增长的限制。
③资本积聚在增大单个资本的同时,也增大了社会总资本;资本集中若采取原有资本之间的兼并或联合的途径,则一般不能直接增大社会总资本,但可以改变资本的结构和质量。
④通过资本积聚方式扩大单个资本规模,一般速度较慢;资本集中则可以用很快的速度实现资本规模的扩大。
个别资本通过资本积聚和集中而迅速增大,为采用先进的机器设备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使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
7相对过剩人口是怎样形成的?
答:相对过剩人口的成因可从需求与供给两方面来分析。
(1)从劳动力的需求方面看
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是由可变资本的多少决定的,而不是由总资本的多少决定的。社会资本总额的增长虽然也包含可变资本绝对量的增加,从而对劳动力的需求也会绝对增加,但由于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可变资本的增长落后于总资本的增长,从而对劳动力的需求会相对减少。所以,对劳动力的需求同社会总资本量的增长相比相对减少。
(2)从劳动力的供给方面看
由于某些因素会导致雇佣工人的总数增加:①工人工资往往被压低到劳动力价值以下,为了维持生活,工人家庭中的妇女甚至儿童也被迫出卖劳动力。②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以及破产的中小资本家不断涌进劳动力市场。③人口的增长也会增加劳动力的供给。
因此,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必然出现两种对立的趋势:一方面,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地,有时甚至绝对地减少;另一方面,劳动力的供给却迅速增加。结果,必然形成大量失业人口,即相对过剩人口。这种过剩人口是相对的,即对资本价值增殖的需要来说,他们成了“多余”的。
8相对过剩人口为什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答: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积累的产物,反过来又成为资本积累的杠杆,以至于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条件。这是因为:
(1)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是周期性的,从高涨到危机,再从危机到高涨。在危机期间,生产缩减,大批工厂倒闭,大量工人被抛进失业大军。而当生产走向高涨时,生产急剧扩大,需要吸收大量工人,人口自然增长不能满足这种需要,失业人口的存在则可以及时提供所需要的劳动力。因此,相对过剩人口形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业后备军。
(2)大量失业人口的存在,使劳动力商品供过于求,资本家可以借此压低在业工人的工资,提高他们的劳动强度,从而加重对在业工人的剥削。
9相对过剩人口有哪些形式?
答:相对过剩人口是指超过资本对劳动力的需要而形成的相对多余的劳动人口。相对过剩人口的形式有以下三种:
(1)流动的过剩人口
流动的过剩人口是指在城市中时而被解雇、时而被雇佣的那种过剩人口。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在竞争中经常有一些企业减产、倒闭;由于采用新技术也会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这样就会使一部分工人失业。当一些部门受到利润的刺激而扩大生产时,他们又不同程度地被雇佣。
(2)潜在的过剩人口
潜在的过剩人口是指农村的失业人口。这部分过剩人口之所以是潜在的,是因为他们往往还保留着一小块土地,在形式上没有失业,但靠那一小块土地难以维持生活,时刻等待补充城市工人或农业工人的队伍。
(3)停滞的过剩人口
停滞的过剩人口是指那些职业极不固定、从事家内劳动和打短工的劳动者。这些人工作不稳定,经常处于失业和半失业状态,工作时间最长,劳动条件最恶劣,工资水平最低。此外,处在相对过剩人口最底层的,还有那些失去工作再也不能就业的人们,如丧失劳动能力的以及各种被迫流浪和堕落的人,等等。
10什么是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答: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是指随着资本积累的不断进行,必然产生两个对立的方面,财富在资产阶级一方积累,贫困在无产阶级一方积累,形成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概括起来,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包含以下三方面内容:
(1)资本越大,资本积累越快和发挥的能力越大,无产阶级的绝对数量也越大,劳动生产力会越高,从而产业后备军也越大。
(2)产业后备军越大,经常的失业人口就越多。
(3)工人阶级中的贫苦阶层和产业后备军越大,资本主义国家政府承认需要救济的贫民就相应越多。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对抗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创造的社会财富虽然越来越多,但他们自己却始终处于被剥削和贫困的境地,这正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经济根源。
11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怎样形成的?
答: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指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1)通过资本的原始积累,建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资本主义生产是在简单商品生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封建社会末期的历史条件下,小商品生产者的分化,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准备了条件。在这个基础上,新兴的资产阶级通过剥夺小生产者的生产资料即资本原始积累,建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2)通过资本集中,资本越来越集中在少数大资本家手里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以后,由于经济条件的变化,剥夺采取了新的形式。现在已不仅仅是资本家剥夺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小私有者,而且是资本家之间互相剥夺。这种剥夺是通过资本集中进行的。在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家之间进行着激烈的竞争,大资本打倒小资本,吞并或控制小资本,使资本越来越集中在少数大资本家手里。
(3)社会化的大生产,要求生产资料由整个社会占有
随着资本集中的发展,形成了社会化的大生产,而且生产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客观上必然要求劳动者共同使用的已经社会化的生产资料由整个社会占有,以便对社会化生产按照社会需要由社会实行有效的宏观调控和计划管理,并按照社会的需要配置社会资源和分配劳动产品。这样,生产关系才能适应生产力的社会性质。
(4)由于资本家对生产资料的私人垄断形成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私人垄断,却把社会化的生产力变为资本家高效生产剩余价值的资本的生产力,把已经社会化的生产过程由私人资本家按照追求剩余价值的一己私利进行控制和管理,把劳动者共同创造的已经社会化的劳动成果的大部分据为己有,变成他们的私人财产。因此,就产生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这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具体体现。
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资本积累过程中生产资料越来越集中在少数私人资本家手中,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日益加剧。这个矛盾的日益尖锐化,表明资本主义私有制已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从而用和生产社会化性质相适应的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就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2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是什么?
答: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的学说阐明了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即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必然取代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制度。
(1)生产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
资本积累的过程,是资产阶级发财致富的过程,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之间矛盾加深的过程。资本家是靠掠夺起家的。在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把分散的、孤立的、规模狭小的个体生产变成了社会化的大生产。随着资本集中的发展,形成了社会化的大生产,而且生产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
(2)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日益加剧
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客观上必然要求由整个社会占有生产资料,以便对社会生产实行有效的宏观调控和计划管理,并按照社会的需要分配劳动产品。但是,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垄断,把劳动者共同创造的成果的大部分据为己有。因此,就产生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在资本积累过程中生产资料越来越集中到少数私人资本家手中,从而使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日益加剧。这个矛盾的日益尖锐化,表明资本主义私有制已经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从而用和生产社会化性质相适应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就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为资本主义的灭亡准备了掘墓人——无产阶级
资本积累过程,不仅为资本主义的灭亡准备了客观的物质条件,而且也为资本主义的灭亡准备了掘墓人——无产阶级。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大生产,锻炼了无产阶级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在资本积累过程中,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在反对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的斗争中,阶级团结不断加强,阶级觉悟不断提高,成为以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的强大社会力量。
(4)社会主义制度必然取代资本主义制度
资本积累过程表明,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从而为它自身的灭亡准备了基本条件。尽管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展过程中,资产阶级通过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和采取某些措施,可以暂时缓和这一矛盾,但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马克思通过对资本积累的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资本的垄断成了与这种垄断一起并在这种垄断之下繁盛起来的生产方式的桎梏。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就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必然取代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制度。这一历史趋势的实现,要经过一个长期和曲折的历史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