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第一节 外部效应
一、名词解释
1外部性(东南大学2000、2003研;上海大学2004研;北京师范大学2004研;中央财经大学2009研;厦门大学2011研)
答:外部性也称为外溢性、相邻效应,指一个经济活动的主体对他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影响。外部性的影响会造成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或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之间的不一致,这种成本和收益差别虽然会相互影响,却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因此容易造成市场失灵。
外部性的影响方向和作用结果具有两面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那些能为社会和其他个人带来收益或能使社会和其他个人降低成本支出的外部性称为外部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有利的外部性;那些能够引起社会和其他个人成本增加或导致收益减少的外部性称为外部不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不利的。福利经济学认为,除非社会上的外部经济效果与外部不经济效果正好相互抵消,否则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帕累托最优状态不可能达到,从而也不能达到个人和社会的最大福利。
外部性理论可以为经济政策提供某些建议,它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依据,政府可以根据外部性的影响方向与影响程度的不同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并利用相应的经济手段,以消除外部性对成本和收益差别的影响,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纠正的办法有:使用税收和津贴;企业合并;规定财产权。
2科斯定理(中央财经大学2007、2008研;西安交通大学2011研;厦门大学2012、2014研;上海大学2014研;北京师范大学2016研;中山大学2012、2016、2017研;华中科技大学2017研)
答:科斯定理是一种产权理论,由斯蒂格勒根据科斯于20世纪60年代发表的《社会成本问题》这篇论文的内容概括而成。其内容是: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财产权的配置是怎么样的,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
科斯定理进一步扩大了“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按照科斯定理,只要那些假设条件成立,则外部影响就不可能导致资源配置不当,从而外部性问题总能通过市场自身来解决,而不需要政府的干预。或者以另一角度来说,在所给条件下,市场力量足够强大,总能够使外部影响以最经济的办法来解决,从而仍然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西方学者认为,明确的财产权及其转让可以使得私人成本(或利益)与社会成本(或利益)趋于一致。以污染问题为例,科斯定理意味着,一旦所需条件均被满足,则污染者的私人边际成本曲线就会趋于上升,直到与边际社会成本曲线完全重合,从而污染者的利润最大化产量将下降至社会最优产量水平。
二、单项选择题
1市场失灵是指( )。(上海财经大学2002研)
A.市场没有达到可能达到的最佳结果
B.市场没能使社会资源分配达到最有效率的状态
C.市场未能达到社会收入的公平分配
D.以上三种都是
【答案】D
【解析】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主要是由于外部效应、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引起的。市场失灵时,市场没有达到可能达到的最佳结果、没能使社会资源分配达到最有效率的状态以及未能达到社会收入的公平分配。
2众所周知,女士用的国际顶级名牌手袋的价格不菲,而且跟大众品牌的手袋不同,名牌手袋一般不会降价促销。用经济学的原理来解释,名牌手袋不降价促销的原因在于( )。(中山大学2010研)
A.由于存在正的连带外部效应
B.由于存在负的连带外部效应
C.由于存在攀比效应
D.由于需求价格弹性为正
【答案】A
【解析】如果一名消费者的商品需求量随着其他消费者购买数量的增加而增加,那么就存在一个正的连带外部效应。名牌手袋一旦一个人拥有,就会产生激励作用,故不需要进行降价促销。而且名牌手袋重视的是稀有,一旦降价之后大部分人都能拥有的话,名牌手袋就失去了自身的价值。
3汽车排放废气导致的对健康的影响属于下述哪种情况?( )(上海财经大学2004研)
A.私人成本
B.外部成本
C.内部成本
D.不属于上述任何一种情况
【答案】B
【解析】外部性是指经济活动的主体对它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影响。外部性会造成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之间、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之间的不一致。那些能够引起社会成本增加或收益减少的外部性被称为负的外部性。本题中,汽车排放废气导致的对健康的影响是负的外部性,属于外部成本。
4当某项生产活动存在负外部性时,企业的最优产量( )帕累托最优产量。(上海财经大学2009研)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答案】A
【解析】当存在负外部性时,企业最优产量大于社会最优产量,因为企业并没有考虑更多的社会成本。
5服装的干洗店会产生空气污染,因此,干洗行业的均衡价格( )。(上海财经大学2008研)
A.和产量相对于社会最优水平而言都太高了
B.相对于社会最优水平而言太低,而其产量相对于社会最优水平而言又太高了
C.相对于社会最优水平而言太高,而其产量相对于社会最优水平而言又太低了
D.是最优的,但存在过度供给
【答案】B
【解析】服装的干洗店产生空气污染,说明企业存在外部不经济,即负的外部效应。外部不经济没有考虑该生产所带来的社会成本,即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企业利润最大化使边际收益等于私人边际成本而不是社会边际成本,由于成本较小,厂商的产量较大,所以价格会相对于社会最优水平而言太低,同时产量相对于社会最优水平而言又太高。
6( )说明,在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不管产权如何配置,如果双方的谈判成本为零,资源的配置将是有效率的。(上海财经大学2007研)
A.讨价还价能力
B.机会成本
C.科斯定理
D.A和B
【答案】C
【解析】科斯定理的内容是:在交易费用为零或者很小时,只要产权初始界定清晰,并允许经济当事人进行谈判交易,就可以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科斯定理在于说明,只要假设条件成立,市场势力就足够大,从而外部性问题总能通过市场自身来解决,而不需要政府的干预。
7科斯定理是关于( )的。(上海财经大学2006研)
A.不对称信息对市场效率的影响
B.公共决策的特性
C.产权界定与外部效应的关系
D.股票市场的无套利条件
【答案】C
【解析】科斯定理的内容是: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在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时,则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存在外部效应的市场的资源均衡配置也会是帕累托有效的;但在某种条件下,有效结果会独立于产权分配,即对每一个有效解都会有相同数量的外部效应,如拟线性偏好的情况。因此,科斯定理是关于产权界定和外部效应的关系的理论。
8以下说法哪一种是正确的?( )(中山大学2007、2011研)
A.当外在性存在时,商品的价格不一定反映它的社会价值
B.存在负的外在性时,边际社会成本等于边际私人成本
C.外在性导致的无效率可以依赖于市场本身的力量解决
D.存在正的外在性时,边际社会收益小于边际私人收益
【答案】A
【解析】A项,当外部性存在时,外部性并不反映在市场价格中,所以此时商品的价格就不一定反映它的社会价值;B项,存在负的外在性时,边际社会成本大于边际私人成本;C项,外在性导致的无效率是由市场本身的特性造成的,不能依赖于市场本身的力量解决;D项,存在正的外在性时,边际社会收益大于边际私人收益。
三、简答题
1简要说明外部性与科斯(Coase)定理的主要内容及联系。(上海交通大学2006研)
答:(1)外部性与科斯定理的主要内容
①外部性也称为外溢性、相邻效应,是指一个经济活动的主体对他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影响。外部性的影响会造成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或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之间的不一致,这种成本和收益差别虽然会相互影响,却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因此容易造成市场失灵。外部性的影响方向和作用结果具有两面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福利经济学认为,除非社会上的外部经济效果与外部不经济效果正好相互抵销,否则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帕累托最优状态不可能达到,从而也不能达到个人和社会的最大福利。
②科斯最早在1960年提出了采用产权纠正外部性的办法,即科斯定理。其内容是:在交易费用为零或者很小时,只要产权初始界定清晰,并允许经济当事人进行谈判交易,就可以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
科斯定理扩大了“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按照这个定理,只要那些假设条件成立,则外部影响就不可能导致资源配置不当。或者以另一角度来说,在所给条件下,市场力量足够强大,总能够使外部性以最经济的办法来解决,从而仍然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
(2)外部性与科斯定理的联系
西方一些学者根据科斯定理认为,外部性之所以导致资源配置不当是由于产权不明确。如果产权明确,且得到充分保障,有些外部性就不会发生。就是说,在解决外部性问题上不一定要政府干预,只要产权明确,市场会自动解决外部性问题,而在此之前的传统经济学认为,解决外部性问题,需要政府的干预。因此,科斯定理是对传统经济学的修正。
2什么是外部性?其解决的基本办法是什么?(华中科技大学2008研;中央财经大学2010、2012研)
答:(1)外部性的含义及其分类
外部性指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动或决策对另外一个人或一群人强加了成本或赋予利益的情况。外部性的影响方向和作用结果具有两面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那些能为社会和其他个人带来收益或能使社会和个人降低成本支出的外部影响被称为外部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有利的外部性;那些能够引起社会和其他个人成本增加或导致收益减少的外部影响被称为外部不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不利的。
(2)解决外部性的基本方法
就如何纠正由于外部性所造成的资源配置不当,微观经济学理论提出如下相应的政策建议:
①使用税收和津贴。对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企业,国家应该征税,其数额应该等于该企业给社会其他成员造成的损失,从而使该企业的私人成本恰好等于社会成本;对造成外部经济的企业,国家则可以采取津贴的办法,使得企业的私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相等。
②使用企业合并的方法。政府可以通过合并相关企业的方法使外部性得以“内部化”。例如,A企业是输出负外部性的企业,而B企业则是其受害者,或者A企业是输出正外部性的企业,而B企业是免费受益者,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如果把A、B两个企业合并,负外部性或正外部性都会因此而消失。
③规定财产权。它的依据是科斯定理。科斯定理强调了明确所有权的重要性,认为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少,则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根据这一理论,当某个厂商的生产活动危害到其他厂商的利益时,在谈判成本较小和每个企业具有明确的所有权的情况下,两个企业可以通过谈判或通过法律诉讼程序,来解决消极外部影响问题。
四、计算题
1某城市有4家工业企业。每家企业的初始排污量和减少1吨污染的成本如下表所示:
政府的环保部门决定把排污量降低到200吨,为此,它给每家企业发放50吨的排污许可证并允许企业自由交易这些排污许可证(许可证是可分的,或者为简单计,每张许可证允许企业排放1吨污染)。假设排污许可证的交易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
(1)排污许可证的均衡价格是多少?
(2)哪些企业会购买排污许可证?哪些企业会出售排污许可证?每家企业分别会购买或出售多少吨排污许可证?
(3)与排污许可证不允许交易的情况相比,降低污染的总成本下降了多少?(中央财经大学2013研)
解:(1)假定每张许可证的价格为p,企业A从市场上购入x张许可证,即x>0代表购买,x<0代表出售,则有-50≤x≤50,企业A的成本最小化问题是:
所以,对于A企业,当p<20时,x*=50,企业A购买50张许可证最优;当p>20时,x*=-50,A出售50张许可证最优;当p=20,企业A购买或出售许可证无差异。
同理,对于B企业,当p<18时,企业B购买30张许可证最优;当p>18时,B出售50张许可证最优;当p=18,企业B购买或出售许可证无差异。
对于C企业,当p<15时,企业C购买20张许可证最优;当p>15时,C出售50张许可证最优;当p=15,企业C购买或出售许可证无差异。
对于D企业,当p<12时,企业D购买10张许可证最优;当p>12时,x*=-50,D出售50张许可证最优;当p=12,企业D购买或出售许可证无差异。
从而可得排污许可证的市场总需求函数和市场总供给函数分别为:
由排污许可证的市场总需求和总供给函数可知,当p*=15时,市场达到均衡,此时D(p)=S(p)∈[80,100],故排污许可证的均衡价格为15。
(2)当排污许可证交易市场达到均衡时,p*=15,此时企业A和企业B会购买排污许可证,企业C和企业D会出售排污许可证。企业A购买50吨排污许可证,企业B购买30吨排污许可证,企业C出售30吨排污许可证,企业D会出售50吨排污许可证。
(3)排污许可证不允许交易时,降低污染的总成本为:TC1=20×(100-50)+18×(80-50)+15×(70-50)+12×(60-50)=1960。
排污许可证允许交易后,企业A和企业B都不用额外治理排污量,企业C需要减少50吨排污量,企业D需要减少60吨排污量,因而降低污染的总成本为:TC2=15×50+12×60=1470。
故与排污许可证不允许交易的情况相比,降低污染的总成本下降了:1960-1470=490。
2考虑某机场和其附近房地产建造商的问题,机场附近的航班会对居住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房地产建造商的利润函数为πE=42y-y2-xy,飞机场的利润函数为πA=36x-x2,x为机场每天起飞的飞机数,y为房地产商建造的房屋量。
(1)求各自利润最大化时的x,y;
(2)现在房地产建造商购买飞机场,求此时利润最大化时的x,y;
(3)建造商和飞机场各自经营,但飞机场给房地产建造商xy补贴,求达到社会最优量时的补贴xy。(上海财经大学2013研)
解:(1)单独经营时,飞机场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解得:x=18。
此时房地产制造商的利润函数为:
πE=42y-y2-xy=42y-y2-18y=24y-y2;
其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解得y=12。
(2)若房地产建造商购买飞机场,此时总利润函数为:
π=πA+πE=36x-x2+42y-y2-xy;
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解得:x=10,y=16。
(3)若飞机场给房地产补贴xy,此时房地产制造商的利润函数为:
πE=42y-y2
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解得:y=21。
此时飞机场的利润函数变为:
πA=36x-x2-xy=36x-x2-21x=15x-x2
飞机场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解得x=7.5。
故达到社会最优量时的补贴为:
xy=7.5×21=157.5
3有一家钢厂,生产成本为c(s,x)=s2(θ-x)2+s2;有一家渔场,生产成本为c(f,x)=f2x2。其中s为钢产量,f为鱼产量,x为污染排放量,问:
(1)是否可以通过征收税收t达到社会最优化?可以的话,t为多少?若不可以,说明理由。
(2)如果政府现在规定最大排污量K,排污权可以自由买卖,问最大排污量为多少?(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2006研)
解:(1)由题设可知,之所以钢、鱼的产量未达到社会最优,是由于钢厂的生产给渔场带来负的外部性,钢厂所承担的私人成本(PC)小于社会成本(SC)。所以,为实现社会最优,必须使钢厂的私人边际成本( MPC)和社会边际成本(MSC)在社会最优量上一致。通过征税t,可以增加钢铁厂的边际成本,从而使其行为达到最优。具体计算如下:
污染的边际私人成本为:
边际社会成本为:
因此,设鱼场的社会最优产量为f*,社会最优污染排放量为x*,则对钢铁厂s排放的每单位污染征收t为:t=MSC-MPC=2(f*)2x*。
(2)设一单位的排污权的价格为p,则钢厂利润最大化问题为
对x求偏导得:
①
渔厂利润最大化问题为
对x求偏导得:
②
综合①、②式得政府限制的最大排污量K,应该满足
即要满足2s2(θ-x)=2f2x;
解得:K=x*=s2θ/(f2+s2)。
4有相邻的一个果园A和一个养蜂场H,单位水果价格为2,单位蜂蜜价格为4。果农的成本函数为CA(A,H)=A2/100-4H,蜂蜜成本函数为CH(A,H)=H2/100-6A。
(1)他们各自决策,那么他们的最优产量各是多少?
(2)如果合并,那么最大利润是多少?合并之和的产量分别是多少?(上海财经大学2010研)
解:(1)果农的利润函数为:
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dπA/dA=0
得:2-A/50=0;
解得:A=100。
同理,蜂农的利润函数为:
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dπH/dH=0
得:4-H/50=0;
解得:H=200。
即如果他们各自决策,果农和蜂农的最优产量分别是100和200。
(2)合并后的利润函数为:
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解得:A=H=400。
将A=H=400代入合并后的利润函数可得:π=8×400-4002/100+8×400-4002/100=3200。
第二节 公共物品
一、名词解释
1公共物品(上海交通大学2006研;中山大学2010研;中央财经大学2014研;厦门大学2006、2008、2015研;湘潭大学2015研;北京师范大学2017研)
答:公共物品(Public Goods)指所有涉及的消费者都必定消费相同数量的这种物品。与私人物品相对应,公共物品具有以下四个特性:
(1)非排他性。一种公共物品可以同时供一个以上的人消费,任何人对某种公共物品的消费,都不排斥其他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
(2)强制性。公共物品是自动地提供给所有成员的。
(3)无偿性。消费者消费这种物品可以不支付费用,或者以远低于其边际效用或边际成本决定的价格来付价钱。
(4)非竞争性。公共物品是提供给一切消费者的,无法在消费者之间进行分割。
由于公共物品既没有排他性又没有竞争性,所以能够从公共物品获益的人可以避开为公共物品付出费用,这称为“搭便车问题”。在公共物品的提供上,人们总是希望由别人来提供,而自己坐享其成。要使公共物品有效率地提供出来,经常需要政府的行动。
2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中央财经大学2006、2008研)
答:公共产品指对所有涉及的消费者都必须供应同样数量的产品,即每个人必定消费相同数量的这种产品。
相对于私人产品而言,公共产品具有两个基本特征: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其中,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指公共产品可以同时为许多人所消费,增加一名消费者的消费的边际成本为零,即一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不会减少可供别人消费的数量。
公共产品在使用时,不同于一般“私人产品”,具有非竞争性的特性。例如,新生人口同样享受国防提供的安全服务,但原有人口对国防的“消费”水平不会因此而降低。从某种程度上讲,道路和电视广播等也与国防一样既不具有排他性也不具有竞争性。在达到一定点之前,道路上多一辆汽车不会妨碍原有汽车的行驶;某个人打开电视广播同样不会影响其他人收听。因而,在到达一定限度之前,一个人对公共产品的使用并不影响其他人的消费效用水平,这称为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
3公地的悲剧(上海交通大学2007研;中央财经大学2015研;北京师范大学2016研)
答:公地的悲剧是指公共所有的土地由于长期的超载放牧而日益衰落的现象,后特指公共资源可能很快就会因过度地使用而造成灾难性后果的社会现象。由于土地是公共所有的,每一个放牧者都只考虑自身效用的最大化,而并不考虑自己可能给他人带来的不利影响。在此情况下,所有个人的最优放牧数量总和将远大于公共地整体的最优放牧数量,由此导致放牧超载,土地日益衰落。
公地的悲剧可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当一个人使用公共资源时,他就减少了其他人对这种资源的享用。由于这种负外部性,公共资源往往被过度使用。政府可以通过管制或税收减少公共资源的使用来解决这个问题。此外,政府有时也可以明确产权关系把公共资源变为私人物品。
4Free-Rider Problem(厦门大学2007研)
答:撘便车问题(Free-Rider Problem)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曼柯·奥尔逊于1965年发表的《集体行动的逻辑:公共利益和团体理论》一书中提出的,其基本含义是每个人都想不付任何成本,或只付出很低的代价,来享受公共物品的服务。
由于公共物品既没有排他性又没有竞争性,所以能够从公共物品获益的人可以避开为公共物品付出费用,这称为“搭便车问题”。在公共物品的提供上,人们总是希望由别人来提供,而自己坐享其成。要使公共物品有效率地提供出来,经常需要政府的行动。
二、单项选择题
1市场不能提供纯粹的公共物品是因为( )。(中山大学2005研)
A.公共物品不具有排他性
B.消费者都想“搭便车”
C.公共物品不具有竞争性
D.以上三种都是
【答案】D
【解析】公共物品不具有竞争性,对于同一物品,新增一单位的消费不会影响原有的“消费水平”,所以每增加一单位消费量的边际成本为零;公共物品不具有排他性,所以不支付费用也可以消费,故消费者会选择“搭便车”而不是付出成本。市场只有在物品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时才能起到作用,否则会陷入市场失灵。所以,市场不能提供纯粹的公共物品。
2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消费者个人需求曲线的( )。(中山大学2010研)
A.水平相加
B.垂直相加
C.算术平均值
D.加权平均值
【答案】B
【解析】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消费者个人需求曲线的垂直相加,其原因在于公共物品在消费上存在非竞争性。由于消费的非竞争性,每个消费者消费的都是同一商品总量,因而每个消费者的消费量都与总消费量相同,另一方面,对这个总消费量所支付的全部价格,却是所有消费者支付的价格总和。
3公共物品供应的最优均衡条件为( )。(上海财经大学2006研)
A.每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必须相等
B.消费者的边际意愿支付之和应等于提供该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
C.提供公共物品的私人成本等于提供公共物品的社会成本
D.每个消费者的边际意愿支付等于提供该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
【答案】B
【解析】如果公共物品是按某个固定数量提供或者根本不提供,其供应的最优均衡条件为:消费者支付意愿(保留价格)之和大于或等于公共物品的总成本;如果公共物品是按可变数量提供,则供应的最优均衡条件为:消费者的意愿支付(边际替代率)之和等于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
4假如某个小村庄有200个居民,他们的偏好都相同,效用函数为U(X,G)=X+G0.5,其中X和G分别是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假设每单位私人产品的供给成本是1,每单位公共产品的供给成本是10,问帕累托最优的公共物品供给是( )。(上海财经大学2011研)
A.100
B.400
C.800
D.1600
【答案】A
【解析】根据公共物品垂直加总规则:∑MRSi=MC(G)
即有:200×0.5G-0.5=10,解得:G=100。
三、计算题
1假设一个村庄的村长决定修建村里的道路。但他不知道村民对修建交通道路的估价。修筑道路的成本C与道路的长度x有关,且C(x)=1/2x2,每个村民的边际意愿支付为P(x)=1-x。
(1)确定所修建道路的最优长度的条件是什么?如果村民的人数为1000人,那么该村应修建多长的道路?
(2)假设修建道路的成本是固定的,且C(x)=500,那么当村民人数为多少时才应该实施修路工程?(上海财经大学2008研;上海交通大学2010研)
解:(1)如果公共物品按可变数量提供,提供帕累托有效公共物品量的必要条件为:边际支付意愿之和等于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所以,确定所修建的道路的最优长度的条件是所有村民的边际支付意愿之和等于修筑道路的边际成本。如果村民的人数为1000人,最优的道路长度为:1000(1-x)=MC(x)=x。
解得:最优的道路长度x=1000/1001。
(2)在道路修建成本固定条件下,当村民的边际支付意愿之和大于或等于总成本,则修建道路是合意的。因此,设村民人数为n时修建道路,则应满足n(1-x)≥C(x)=500。
解得:n≥500/(1-x)。
由题意可知,0<x<1,所以n>500。因此,当村民人数大于500时才应该实施修路工程。
2牧民A和B在同一块地放牧。假设:如果这块地上有20头牛,每头牛终生可以产出4000元的牛奶;这块地上有30头牛时,每头牛终生可以产出3000元的牛奶;有40头牛时,每头牛终生可以产2000元的牛奶。牧民购买一头牛的成本为1000元。显然,如果在这块地上放牧更多的牛,每头牛能吃的草就少了,牛奶产出量就少了。
(1)设A和B每人可以买L=10头牛,也可以买H=20头牛。如果是一次性非合作博弈,计算并画出A和B的净得益矩阵图示。
(2)给出该博弈的纳什均衡解,并说明理由。
(3)放松本题的假设,如果这块地成为放牧公地(共有地),放牧的牛数不受限制,若干年后结局会如何?为什么?(上海交通大学2005研)
解:(1)牧民A和B各自的利润有以下四种情况:
①A和B每人买10头牛时,放牧每头牛可以带来利润π=4000-1000=3000元,故牧民A和B的利润都为:10×3000=30000元。
②A买10头牛,B买20头牛时,此时,A的利润:10×(3000-1000)=20000元,B的利润为:20×(3000-1000)=40000元。
③A买20头牛,B买10头牛时,此时,A的利润:20×(3000-1000)=40000元,B的利润为:10×(3000-1000)=20000元。
④A和B每人买20头牛时,放牧每头牛可以带来利润π=2000-1000=1000元,故牧民A和B的利润都为:20×1000=20000元。
牧民A和B的净得益矩阵如表8-1所示。
表8-1 牧民A和B的净得益矩阵
(2)策略组合(买20头牛,买20头牛)是该博弈的纳什均衡解。理由如下:
表8-1中的支付矩阵表示A、B都有两个策略(买10头牛)和(买20头牛)。对于A的策略选择而言,当B选择(买10头牛)时,A会选择(买20头牛);当B选择(买20头牛)时,A会选择(买20头牛)。同理,对于B而言也是一样。所以,(买20头牛)都是两人的占优策略。策略组合(20头牛,20头牛)达到了一种均衡状况,任何一个参与者都不会改变自己的策略,所以(20头牛,20头牛)是该博弈的纳什均衡解。
(3)如果这块地成为放牧公地(共有地),放牧的牛数不受限制,若干年后两人的收益为零,并且牧场被破坏,即会导致“公地的悲剧”。理由如下:
图8-1 公地的悲剧
如图8-1所示,平均产量曲线下降,这是因为随着公地上放牧的牛数增加,每头牛的产量将会递减。由于平均产量是递减的,所以边际产量曲线一定始终位于平均产量曲线的下方。如果这块地完全由私人排他性占有,那么牧民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确定有效率产量。但是,如果这块地成为放牧公地(共有地),由于每个牧民都有同等放牧权,而从单个牧民的角度看,则增加放牧量大有可为。直到单个牧民放牧一头牛的收益等于成本时,所放牧的牛数就会一直增至使利润下降到零为止。即在缺乏限制使用牧地的机制的情况下,公共牧地一定是过度放牧的。
第三节 不对称信息
一、名词解释
1不对称信息(中山大学2011研;中央财经大学2012研)
答:不对称信息又称信息不对称,指市场上的某些参与者拥有,但另一些参与者不拥有的信息;或指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一些,另一方所掌握的信息少一些。
买方和卖方的不对称信息会导致市场失灵,产生以下几个主要问题:①逆向选择;②道德风险;③委托—代理问题。不对称信息会给经济运行带来很多问题,而市场机制又很难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在此情况下,可采取以下主要方面予以解决:①作出有效的制度安排或适当的措施;②设计合理的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
2逆向选择(上海交通大学2004研;上海大学2005研;中央财经大学2010研;厦门大学2010研;东南大学2010、2014研;中山大学2012、2015、2016研;湘潭大学2014、2017研)
答:逆向选择是指在签订交易合约之前,进行交易的一方拥有另一方所不知道的信息,并且该信息有可能影响到另一方的利益,掌握信息的一方会做出对自己有利而对对方不利的选择。因此,逆向选择有时也被称作隐藏信息问题。
美国经济学家阿克洛夫在论文《柠檬市场:质量的不确定与市场机制》中提出著名的旧车市场模型,开创了逆向选择理论的研究先河。他考察了一个次品充斥的旧车市场。假设有一批旧车,每辆车的好坏只有卖主知道,要让交易做成,最合理的办法是按平均质量水平定价。这就意味着其中有些好车的价格被低估了,从而卖方就不愿按照平均定价出售,或者卖方“理性”的抽走好车,让买主在剩下的差车中任意挑选。如果买方明白这一道理,就不会接受卖方的定价,而只愿出较低的价格。接着这将可能导致另一回合的出价和杀价:卖主再从中抽走一些较好的车,买主则再次降低意愿价格。最终的均衡可能使市场彻底萎缩。显然,这是无效率的,因为最终成交量低于供求双方理想的成交量。
逆向选择在经济生活中经常会出现,并阻碍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解决逆向选择问题的方法主要有:①政府介入市场进行行政干预,避免逆向选择的情况发生;②占有信息多的一方向另一方提供更多的信息,即发送信号,以减小信息不对称的程度。
3道德风险(上海交通大学2005研;中国海洋大学2010、2013研;湘潭大学2013、2014研;中央财经大学2011、2016研;中山大学2010、2015、2016研)
答:道德风险也被称作隐藏行动问题,是指交易双方在签订交易合约后,信息占优势的一方为了最大化自己的收益而损坏另一方,同时也不承担后果的一种行为,即是市场的一方不能查知另一方的行动这样一种情形。
道德风险是20世纪80年代经济学家提出的一个经济哲学范畴的概念,即“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或者说,当签约一方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时,所采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为。
道德风险的存在不仅使得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受到损失,而且会破坏原有的市场均衡,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道德风险分析的应用领域主要是保险市场。解决道德风险的主要方法是风险分担。从根本上来讲,可以通过制度设计,由个人自己来约束自己,避免出现道德风险。
二、单项选择题
1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种现象,身体健康状况好的人不愿意购买医疗保险,而往往是身体健康状况不好的人更愿意购买医疗保险,这种现象属于( )的情况。(上海财经大学2004研;中山大学2009研)
A.逆向选择
B.道德风险
C.信号传递
D.以上都是
【答案】A
【解析】逆向选择指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在本题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医疗保险公司并不知道投保人具体的身体健康状况,只能按照平均健康状况水平来设置保费。在这种情况下,身体健康状况高于平均水平的人将退出保险市场,不再投保;而身体健康状况低于平均水平的人更愿意选择投保,这个过程正是劣质品驱逐优质品的过程。
2考虑一个出售照相机的旧货市场,该市场上的照相机分为优质和劣质两类。优质照相机所占的比例为0<q<1。买者和卖者都是风险中性的。卖者对优质和劣质照相机的估价分别为100美元和50美元。买者对优质照相机和劣质照相机的估价分别是120美元和60美元。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上海财经大学2008研)
A.当市场价格为p=90时,劣质照相机能被出售,优质照相机不能被出售
B.当优质照相机的比例为q=1/3时,在均衡状态下市场价格为p∈[50,60],而且优质照相机不能被出售
C.当优质照相机的比例为q=1/2时,优质和劣质照相机能被出售
D.上述说法都不正确
【答案】B
【解析】由于无法判断所购买相机是优质还是劣质的,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p=120q+60(1-q),q代表优质相机的比例。当优质照相机的比例为q=1/3时,消费者意愿支付的价格p=120×1/3+60(1-1/3)=80。
在这个价格下,由于卖者不愿意出售优质相机,只愿意出售劣质相机。但是,如果消费者确定他将得到的是劣质相机时,他就不再愿意为相机支付80美元。结果,这个市场的均衡价格一定在50美元和60美元之间某个价格,对于这个范围内的价格来说,市场上只有劣质相机出售,优质相机不被出售。
3考虑一个旧手表市场,手表的质量可能好也可能差(好手表或差手表)。卖主知道自己所出售的手表的质量但买主不知道,好手表所占的比例为q。假设卖主对好手表和坏手表的估价分别为100元和50元;而买主对好手表和坏手表的估价分别为120元和60元。如果旧手表的市场价格为90元,那么( )。(上海财经大学2007研)
A.好手表和坏手表都将被出售
B.好手表和坏手表都不发生交易
C.只有坏手表被出售
D.只有好手表被出售
【答案】B
【解析】市场上旧手表的价格为90元,由于厂商对好坏手表的定价分别是100和50元,所以厂商只愿卖坏手表而不愿卖好手表。坏手表将好手表驱逐出市场,市场上将不会有好手表,因此好手表在旧手表市场上不发生交易。虽然卖主对坏手表的估价为50元,但是卖主会利用信息不对称,以次充好,以90元出售坏手表,一开始消费者会以q的概率计算期望价格E(P)=120q+60(1-q),E(P)可能大于90,所以交易最初可能发生。然而,随着消费者发现市场上几乎完全是坏手表时,其对好手表比例q的预期也会逐渐下降至0,最终消费者最多愿意支付60元,因此,坏手表在旧表市场上也不发生交易。
4在保险市场上,“道德风险”是指( )。(上海财经大学2007、2013研)
A.保险公司不能区分低风险顾客和高风险顾客
B.高风险顾客有激励提供错误信号使保险公司相信他是低风险顾客
C.保险公司可能会根据种族、性别和年龄来断定哪些是高风险顾客
D.顾客在购买保险后会改变自己的行为,即他在购买保险后的行为比之前更像一个高风险的顾客
【答案】D
【解析】道德风险是指交易双方在签订交易合约后,信息占优势的一方为了最大化自己的收益而损坏另一方的利益,同时也不承担后果的一种行为,即是市场的一方不能查知另一方的行动的一种情形。由于保险公司和顾客信息的不对称,保险公司不能察知购买保险者的行为,或者是察知的成本很高,而造成顾客在购买保险后会改变自己的行为,即他在购买保险后的行为比之前更像一个高风险的顾客,从而给保险公司带来损失。
5对商品的信息不对称会损害( )。(上海财经大学2003研)
A.消费者利益
B.生产者利益
C.市场
D.以上各项
【答案】D
【解析】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上的某些参与者拥有而其他参与者没有的信息,或者是指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一些而另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一些的现象。信息不对称会造成逆向选择、道德风险以及委托—代理人问题,损害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并且使市场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从而也有损于市场。
三、计算题
1金老板拥有一个小作坊,生产产品A。小张是金老板唯一的雇员。小张工作x小时可以生产x单位的产品A。每单位产品A售价1元。小张工作x小时的成本为c(x)=x2/2。
(1)假设小张在别处工作能获得的最高收入为0。金老板决定把他的作坊以固定租金租给小张,那么金老板会决定以什么价格将作坊租给小张?小张租到作坊之后,会选择生产多少单位的产品A?这一结果是有效率的吗?
(2)仍然假设小张在别处工作能获得的最高收入为0。但金老板现在改变主意,不将作坊出租给小张了,取而代之的是给小张支付激励性报酬。如果小张工作x小时,金老板支付s(x)=wx+k,那么金老板该选择什么样的w和k才是最优的激励报酬机制?
(3)现在假设小张在别处参加某项活动可以获得收入1元而不用付出任何努力。那么这会如何改变第二问的答案呢?(上海财经大学2012研)
解:(1)根据已知条件c(x)=x2/2,并且,1单位时间的工作可有1单位的产出,所以可设生产函数为Q=f(x)=x。
有效率的条件是f′(x*)=c′(x*)=1;此时x*=1。
①若金老板以固定租金R租给小张,小张的收益是:s(f(x))=f(x)-R。
由于小张在别处工作能获得的最高收入为0,即有:
s(x)-c(x)=f(x)-R-c(x)=x-R-x2/2=0
解得R=x2/2。
②租到作坊之后,小张追求s(f(x))-c(x)=f(x)-R-c(x)的最大化,则会选择f′(x*)=c′(x*),此时x*=1,因此R=1/2。因此,小张租到作坊后,会选择生产1单位的产品A,且生产是有效率的。
(2)支付激励性报酬下,小张的最优问题为:
解得x*=w。
金老板的最优化问题为:
解得w=1/2,k=-1/8。
(3)此时要求小张的收益不低于1,其余与(2)相同。金老板的最优化问题为
解得w=1/2,k=7/8。
2某小镇有两类生产能力不同的工人a和b,a类工人每月可生产价值1500元的商品,b类工人每月可生产价值3000元的商品,在该镇上,a类工人正好是b类工人的2倍。a类工人看起来像b类工人,且总是声称自己是b类工人,而b类工人总是说实话。公司区分两类不同工人的成本太高,所以只好支付同样的工资。假设劳动力市场是竞争性的,回答下面问题:
(1)支付工人工资是多少?
(2)现在镇上某公司聘请一位教授作每月讲座40小时,讲座对两类工人都很无聊,对a类工人而言,参加一小时讲座带来的痛苦相当于损失100元,对b类工人而言,参加一小时讲座带来的痛苦相当于损失50元。该公司决定给坚持听讲座的工人每月加薪55元。那么,该公司的生产率发生什么变化?a类工人和b类工人参加讲座的行为将受何影响?
(3)能够保持分离均衡的最少讲座小时数是多少?(上海交通大学2011研)
解:(1)因为劳动力市场是竞争性的,所以支付工人的工资应该等于工人的平均产出,即1500×(2/3)+3000×(1/3)=2000(元)。
(2)对a类工人而言,每月参加讲座的净收益为2000-40×100+55=-1945(元),所以a类工人离开公司。
对b类工人而言,每月参加讲座的净收益为2000-20×100+55=55(元),所以b类工人留在公司。
这样公司只留下了b类工人,因此生产率提高1000元,达到3000元。
(3)设教授讲座的小时数是t,因为参加讲座的工人的工资为3000元,没有参加的工人的工资为1500元,所以要保持分离均衡必须让t满足3000+55-100t≤1500且3000+55-50t≥1500,解得15.55≤t≤31.1,因此t至少为15.55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