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简答题
1简论美术创作中的题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研]
答:(1)题材的含义
美术创作中的题材是指美术创作者所描绘的生活事件或者社会现象,是创作美术作品的基础。一般来说,美术作品的题材应该是生活中的典型事件或者人物,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能够对观赏者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且不能是对事物本身的照抄照搬。因此,美术创作者必须对生活中的素材进行提炼,从中灌输自己的思维,采用虚构、概况等多种表现手法,让素材富有感染力。
(2)题材的表现
在美术作品中,无论是风景画还是人物画,其创作题材都来源于创作者的现实生活。从风景画来看,风景画一般描绘室外自然景物。由于创作题材的来源不同,风景画有不同的内容。就人物画来看,无论是普通人还是历史人物,在创作时都离不开所描绘人物的历史文化背景,优秀的人物画应该能表现特定地域的、特定时期内的人物气质特征。
(3)题材的运用
美术创作中,必须关注生活、感受生活,从特定的地域文化中提取具有特色的题材。只有这样,美术作品才不至于流于俗套,才能拥有真正的文化底蕴。
2简述“异质同构”说的基本内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研]
答:(1)“异质同构”说由二十世纪西方新兴起的格式塔学派代表人物阿恩海姆提出。他认为艺术作品具有一种力的结构,一种表现性,这种力的结构与主体的生理结构之间具有某种相似性,当几种不同领域的“力”的作用模式达到结构的一致时,就可能激起审美经验,即“异质同构”。
(2)异质同构原理对于审美过程的分析:世界万物都具有力的结构,事物的本质属性是由客体自身的表现力决定的,而不是主体的“灌注”“外射”。因此,将一个事物的外部表现性与一个人的心理状态进行比较,在决定事物的表现性方面不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3)这一理论从“心-物”“个体-世界”之间的相互关系入手,论述美与美感的产生,企图将西方艺术与东方艺术、古典艺术与现代艺术,构成一个逻辑连贯的整体,同时对现有的“心-物”理论作一次整合,是西方美术史上的重要结点,开辟了现代文艺研究的新道路。
(4)但是,这一理论无视或忽视了社会的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对人的情感活动和审美活动的影响和制约,无视或忽视了人类的社会实践与认识活动对人的心理以至生理发展的决定作用。
3简述美术的创作过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研]
答:美术的创作包括构思、转化、创作的过程。
(1)构思的过程
在美术的构思过程中,想象的进行取决于作者的“情”和“意”。“情”是指作者的个人感觉和风格个性,“意”是指作者进行创作的思想和心志。作者的情感和个性通常会影响美术创作中的想象,只有这样,创作过程中的想象才不会背离艺术创作的主旨。
(2)转化的过程
在美术创作的转化过程中,作者首先要把开始时的想象变成能激发创作灵感的初级意向,接着作者要进行初级意向的不同层次的艺术加工,最后逐步塑造艺术形象。在转化过程中,需要创作者培养优秀的才学并构思出良好的主题。
(3)创作的过程
一幅作品有很多有形之处,如笔法、布局等,每一幅作品都富含有形有质的画面。由于美术作品是作者用来表现自身思想和情义的,因此,在欣赏绘画作品的过程中,能通过其笔法和技巧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创作的过程是把“无”转变为“有”的过程。
4原始陶器的造型与成型方法的关系。[清华大学2006年研]
答:中国原始彩陶的主要成型方法有捏塑、泥条盘筑、拼接。捏塑的器物一般为小型器皿,造型自然质朴,富有人情味,甚至会留下人的指纹;泥条盘筑法则使用在较大的器物的成型上,造型较规整,一般会用刻画、剔刺、压印、堆贴来进行装饰;拼接则是将较大器物的几部分相连接,然后表里抹平,加以修整,使之光滑。
5简述你对“画像石(砖)”的认识。[厦门大学2008年研;湖北美术学院2006年研]
答:(1)画像石与画像砖是雕刻着不同画面,用于构筑墓室或享祠的建筑材料,兼具绘画与雕刻两种造型形式。
①画像石是一种雕刻着不同画面,用于构筑墓室或享祠的建筑石材,属于石刻,汉代最为盛行。其题材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天文星象、社会生活等。技法有线刻、浅浮雕等。造型洗练,风格朴拙。以孝堂山画像、武梁祠画像为代表。
②画像砖就是用拍印和模印方法制成的图像砖,属于陶砖。画像砖的图案一般用木模印制而成,也有直接在砖上刻划的。艺术造诣最高的是四川成都一带出土的东汉后期画像砖。
(2)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艺术特点体现在构图方式、形象塑造、雕刻技法三个方面。
①主要的构图方式遵从了传统法则,即以平面的散点和分层方式布局,形象按上下层次、左右关系获得在空间中的位置,没有提供向纵深延伸的暗示。
②形象塑造具有影形观察和线描表达两个显著特点。物象的体积消失在剪影式的平面造型中,以曲线为主的轮廓线强调了形象的形体与动态特征,几乎所有的形象都处在行进、跳跃、顾盼、飞腾的运动瞬间。
③雕刻技法主要有阴线刻、阳线刻、浅浮雕等。画像石最普遍的是减地平雕加阴线刻,即在平整的石面上剔去形象轮廓之外的部分,使形象呈浅浮雕状,然后用阴线刻出轮廓内的细部。
6秦汉雕塑的代表作以及特征是什么?[厦门大学2004年研]
答:(1)秦汉雕塑的代表作
秦兵马俑。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它们是秦代禁卫军的真实写照,也是秦汉雕塑艺术的代表作。
(2)特征
①总体设计上,既担负着守卫陵园的象征职能,又是对秦始皇完成统一中国这一历史功业的纪念。
②内容上,为数众多的陶塑兵马俑通过严谨的布局,排列成面向东方、气势磅礴、威武雄壮的军阵场面。再现了秦军奋击百万、战车干乘、军容整肃、勇于攻战的宏伟气派,这是秦代造型艺术取得划时代成就的标志。
③艺术特点上,崇尚写实、手法严谨、性格鲜明、形象生动。
④总体布局上,用众多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排山倒海的气势,使人产生敬畏而难忘的印象。
7简述宋代陶瓷的艺术成就。[清华大学2005、2006年研]
答:宋代的陶瓷,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故称宋代是“瓷的时代”。宋代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各窑场在工艺、釉色、造型和装饰诸方面各有所长,形成了各具地区特色的瓷窑体系,不同的窑系之间相互竞争,促使名瓷的出现。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被称为宋代五大名窑。
诸窑具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定窑之清秀,汝窑、耀州窑、龙泉窑之浑厚,官窑、哥窑之典雅,钧窑之绚丽,磁州窑、吉州窑之浑厚的民间特色。
从总体上看,宋瓷的造型简洁、优美,为我们创造了卓越的美的工艺形象。器皿的恰当的比例和尺度达到了十分完美的地步。这是宋瓷受人喜爱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宋瓷装饰手法多样,釉色丰富,整体呈现清新典雅的艺术特色。
8中国青花瓷的起源与发展。[清华大学2004年研]
答:青花是呈白地蓝花效果的釉下彩绘瓷,运用氧化钴料作呈色剂在坯体上绘画装饰图案,再罩以透明釉入窑高温烧成。釉下彩绘和运用钴料,是它的两个基本工艺要素。青花瓷器的烧制成功,是中国制瓷史上划时代的事件。
关于青花的起源,有人认为是宋代,因为迄今所见最早的青花瓷,是在对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的金沙塔基进行发掘时发现的青花瓷片;但其他所见实物不多,因此青花开始流行可能是在元代中期以后,总之,元代后期青花瓷已达到成熟阶段。绘花用毛笔作画,随心所欲,取材较广,因此青花的装饰内容极为丰富。
至明代,青花瓷已成为陶瓷重镇景德镇瓷器生产的主流。它的产量大、品种多、艺术性强。由于明代青花瓷在前后不同的时期所用的彩绘原料有别,显示出各种不同的风格特性。
明初永乐、宣德时期,大件器物居多,装饰注重大效果而不拘泥于细节,图案简朴,青料是进口的苏麻离青,深蓝浓艳,总体风格为浑厚而凝重。
明中期成化年间,青料用江西产的平等青色,使得青花呈清亮爽目的淡蓝色,纹饰一改早期的洒脱豪放而渐趋工细、规矩,形成了淡雅、柔和的风格。明末的嘉靖时期,烧制出巨型瓷器,用色采用几经淘洗的回青料,色彩艳丽,纹饰繁缛重复堆砌,出现奢华臃肿的面貌。
总之,青花瓷经过不断的发展演变,深受人们喜爱,青花瓷器远销海内外,成为中国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
9清代彩瓷有哪些品种?其彩绘内容有哪些种类?[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研]
答:(1)清代彩瓷的主要有古彩(硬彩)、粉彩(软彩)、珐琅彩(洋瓷)。
(2)其彩绘内容包括花鸟(雉鸡牡丹、冰纹牡丹、十二月花)、人物(婴戏、罗汉、刀马人)、山水、四季景、龙凤、戏曲故事、全篇诗文、耕织图、渔家乐、祈福祝寿、锦底开光等。
10明式家具的艺术特色。[清华大学2005、2006年研;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研]
答:明代家具在继承宋、元传统形式的基础上,制造技术更加娴熟精湛,形体结构愈加科学合理,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法则标准,达到了实用与审美的和谐统一,被誉为“明式家具”,在世界家具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
明式家具多用紫檀木、黄花梨木、鸡翅木、楠木等硬木材料。制造的家具,以其坚硬细密的质地、典雅稳重的色调、变幻莫测的天然纹理、简洁优美的艺术造型,恰到好处地展现出作品内涵与外在美的协调统一,是明代家具的主流。明式家具艺术特色可概括为:简、厚、精、雅。表现为:
(1)材质美。即选材考究,充分利用木材的自然纹理和本色,以坚而细的质感、美而雅的木纹,达到了稳定、调和的艺术要求。
(2)意匠美。即设计精巧,合理地运用了材料的特性设计制作,做到“巧而得体,精而合宜”。
(3)结构美。即造型美观,成形大方,达到了实用美观相结合。
(4)工艺美。即做工考究,科学运用卯榫结构组接部件,不用钉、不用胶,既美观,又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