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坤荣《宏观经济学教程》(第3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部分 课后习题

第一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铺垫

1.虽然张小山每次打的上班比乘公交车上班需多花费9元钱,但却因此节省了半个小时的时间。试考虑当张小山的收入至少为多少元/小时的时候,他才愿意选择打的上班(结合时间是一种稀缺资源的观点)?

答:资源存在相对稀缺性,由此导致了有限资源下的最优选择问题。收益与成本之间的比较决定了消费者的行为决策。

对张小山来说,上班乘公交和打的这两种方式是相互替代的,时间是相对稀缺且是有成本(机会成本)的,工资越高,则其时间的机会成本越高。打的比乘公交多花费9元,但是其“收益”是半小时,所以当张小山的工资至少是18元/小时时,张小山才会选择打的。

2.以马歇尔等人为代表的学者是如何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的?

答:斯密认为,只有在允许个人追求其自身利益时,才能调动积极性,促进生产效率提高。在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作用下,个人对私利的追求能够最终与社会利益保持一致。古典经济学中,市场机制最主要的特征表现为价格调节机制,个人追求私利的过程被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表示出来,供给与需求在价格的调节下能够趋于一致,从而市场经济是内生稳定的。

以马歇尔等人为代表的经济学者吸收边际革命的成果,利用供给和需求分析工具进行局部均衡分析,即从单一市场角度出发,分析微观个体的分散决策如何对各个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产生影响,认为市场需求与价格负相关,市场供给与价格正相关,两者相互作用决定了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系统论证了市场经济的内生稳定性。价格机制类似一只“看不见的手”,自动协调供给与需求到达均衡。

3.要素市场包括哪几大类型的市场?其价格分别如何表示?

答:(1)要素市场包括用于生产产品的各种投入品所构成的市场。投入品(要素)主要包括土地(代表自然资源)、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

(2)“土地”要素代表了所有自然资源,如石油、水、矿产等。在土地市场上,用地租来表示土地的价格。

“劳动”要素不是简单地指有多少人,它有时还包含了生产产品和劳务的技能(人力资本)。在劳动市场上,用工资来表示劳动的价格。

“资本”要素代表经济体生产出来的用于再生产的产品。如钢材是一种产品,然而当它被用于制造汽车时,它便成为资本品。资本的价格一般通过货币的“价格”——利息来表示。

“企业家才能”是一种比较抽象的生产要素。面对着同样的土地、劳动或资本,不同的企业家对它们利用的效率是不一样的,这决定了企业家才能必须作为生产的一种要素而考虑进来。企业家才能的价格通过利润来表示。

4.在理论分析中,关于价格灵活程度有哪几种假定?关于价格灵活程度的不同假定对于一般均衡的实现有何含义?

答:(1)在理论分析中,关于价格灵活程度有以下三种假设:价格伸缩性假设、价格刚性假设及价格黏性假设。

价格伸缩性是对价格变动灵活程度的度量,它是经济理论中所假设的一种极限状态,表明价格完全不受限制,能够自由灵活地调节市场供求,使之达到均衡(出清)状态。由于价格的变动完全不受限制,故价格伸缩性的假设意味着价格对供求的调整可在瞬间完成。

价格刚性是指价格因为某些原因而固定不变,即使市场的供求不相等,价格也不能灵活地发生变动,价格失去了驱使供求达到均衡的能力,这个市场有可能一直处于不出清状态。

在现实生活中,价格变动往往介于刚性与伸缩性之间。如果发生供求不等,价格往往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将逐渐调节市场供求,使供求达到均衡,但这种调节不是在瞬间就能完成的,而需要伴随一个逐步完成的过程。这种介于伸缩性与刚性之间的情况被称为价格黏性。

(2)一般均衡的基本思想:市场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某个市场的均衡实现过程联系着其他市场的均衡实现过程,并且两个市场的最终均衡是同时达到的;只要有一个市场未实现均衡,其内部就必定存在着改变自身的力量,这种力量同时会影响到与之相关联的其他市场,使之也发生调整。

价格具有伸缩性是一般均衡存在的前提,价格伸缩性的假定对于一般均衡理论的成立十分重要。如果价格不具有伸缩性,那么在市场供求不等的情况下,价格不能够灵活地进行变动,这会使市场在较长时间内处于失衡的状态,从而所有市场同时出清(一般均衡)就很难实现。

5.讨论一般均衡与充分就业的关系,并讨论当工资具有刚性(或黏性)时,经济的运行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关系。

答:(1)一般均衡分析与充分就业

一般均衡是指当价格具有伸缩性时,经济中相互联系着的市场(包括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能够实现同时出清。价格具有伸缩性是实现一般均衡的前提。在长期的框架(古典宏观经济模型)中,由于实际工资具有伸缩性,劳动市场的意愿供给都能够被意愿需求所吸收,此时劳动市场出清,社会就业量处于充分就业水平。

一般均衡有两个含义:一般均衡意味着所有的资源都能够得到充分利用,经济运行于生产可能性边界;一般均衡还表明,社会所提供的产品组合即为社会所需要的产品组合。一般均衡意味着所有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均达到均衡,这是帕累托最优状态,表明生产者已得到最大的利润,消费者已得到最大的效用,整个社会的福利已达到最大。在生产技术一定的条件下,所有要素已充分“就业”。

(2)当工资具有刚性(或黏性)时,市场没有达到出清,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所以经济运行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以内,如图1-1所示。

图1-1 生产可能性曲线

6.宏观经济学在研究视角上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宏观经济学在整体研究思路上具有哪些特征?

答:(1)在研究视角上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

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决策单位(消费者、厂商等)的经济行为,它考察的是单个商品市场上的价格和供求是如何变动的,单个消费者的消费受哪些因素的制约,单个生产者的成本、价格、产量是如何决定的,收入如何在各资源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等。概括地说,微观经济学是研究消费者如何消费才能获得效用最大化,研究厂商如何生产才能获得利润最大化。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国民经济活动,它分析的是诸如一国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变动及其社会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论。

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研究目的不同。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如何最优配置,宏观经济学理论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形成宏观经济政策建议,以促进整体经济能够更加健康地运行。

(2)宏观经济学在整体研究思路上的特征

在宏观经济学中,需要注意总体变量有着“存量”与“流量”的区别。

宏观经济学通过总体变量来衡量整体经济的运行,为理解这些变量背后的原因,经济学家建立了许多模型,如供需模型等。

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宏观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发现整体经济是如何运行的。在实现这个目标时,有必要区分两种分析方法: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