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总供给与总需求
5.1 复习笔记
一、总供给曲线
1.总供给曲线的概述
(1)总供给和总供给曲线的含义
总供给是指一国的全体厂商在现行的价格、生产能力和总成本既定的条件下,愿意而且能够生产和销售的产品数量。
总供给曲线是指用来表示经济中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量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的曲线,是总供给函数的几何形式。一般地,生产总水平与价格总水平变化方向相同,也就是说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延伸的。短期曲线是水平的(凯恩斯总供给曲线);长期曲线是垂直的(古典总供给曲线),图5-1表示这两种极端情况。
图5-1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和古典总供给曲线
图5-1(a)中,水平的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意味着,在现行价格水平上,将供给任何数量的产品。
图5-1(b)中,垂直的古典总供给曲线基于这样一个假定,即劳动市场总是处于充分就业状态,从而产量也总是处于相对应的水平。
(2)短期和长期的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
①在短期内,随着总需求的不同,经济可以处于萧条或高涨的状态。此时,政府可以通过调整总需求使得经济位于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
②在长期中,经济保持在潜在产出水平,需求管理政策不能改变国民收入,只能改变价格总水平。
2.古典总供给曲线
(1)古典总供给曲线的含义
古典总供给曲线又称长期总供给曲线。根据西方的经济学,在长期中,经济的就业水平并不随着价格的变动而变动,而总是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此时,总供给曲线为一条垂直线,其原因在于工资的充分弹性或劳动市场的充分竞争性。劳动市场的充分竞争性保证了劳动市场经常处于均衡位置,即充分就业状态。劳动的供求主要受实际工资的影响,在名义工资既定时,价格变动将引起实际工资变动,从而导致劳动市场非均衡,或劳动供大于求、或劳动求大于供。由于充分竞争性,非均衡将导致名义工资变动,直至重新回到均衡位置。如图5-1(b)所示。
(2)古典总供给曲线的位移
对应于劳动力充分就业状态的产量水平叫做潜在的GDP()。当经济积聚资源并出现技术进步时,潜在GDP将随时间推移而增长,因而古典总供给曲线的位置将随时间而逐渐右移,如图5-2所示。而潜在GDP的变动并不取决于价格水平,某一特定年份的潜在GDP水平,主要由增长理论模型决定。
图5-2 产量随时间而增长转化为总供给的移动
3.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表明厂商在现有价格水平上愿意供给所需的任何数量的商品。其含义或基本思想是:由于存在失业,厂商们可以在现行工资水平上,获得他们所需要数量的劳动。因而,他们的平均生产成本被假定为不随产出水平变化而变化。于是,他们愿意按现行价格水平提供需求所要求的数量。
(1)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假设条件
简单的凯恩斯模型假定在短期内价格是刚性的,在经济萧条时期,厂商的产量调整先于价格调整,价格水平不随总需求的减少而下降。此时,经济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存在闲置的生产能力。由于存在失业,厂商可以在现行工资条件下雇佣他们需要的任意数量的劳动力,这使厂商生产成本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这样,在现行价格条件下,厂商愿意供应任意被需求的数量,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进一步地,货币工资具有刚性,即货币工资并不像古典理论所认为的那样随劳动供求关系的变动而变化。工资刚性指工资能升不能降的特性。凯恩斯认为,当市场的工资低于均衡工资时,工资有上升的趋势;当工资高于均衡工资时,由于工资契约和工会组织的抵抗,导致工资居高不下。
(2)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在经济萧条时期,均衡国民收入不再由劳动市场上均衡的就业量所决定,而是由有效需求决定,并且由有效需求决定的均衡国民收入反过来决定就业量。如图5-3所示,短期内,价格水平和货币工资固定不变,这使得实际工资固定不变。有效需求决定的均衡国民收入为时,总产量曲线决定就业量为。存在大规模的失业,故劳动供给曲线为水平线。当价格水平为,实际工资为,且劳动需求曲线为时,就业量为,由总产量曲线决定均衡国民收入为,获得总供给量、价格水平的组合点。同样,当劳动需求曲线为时,就业量为,由总产量曲线决定均衡国民收入为,获得总供给量、价格水平的组合点。把、连接起来就获得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可以发现,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其含义是:在经济达到充分就业以前,社会能以不变的价格水平提供任何数量的国民收入。
图5-3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3)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
只要国民收入或产量处在小于充分就业水平,那么,国家就可以通过使用增加需求的政策来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状态。
4.摩擦性失业和自然失业率
(1)摩擦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指由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的不完善以及劳动力在异地之间的流动成本所引起的失业。摩擦性失业是劳动力在正常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失业。在一个动态经济中,劳动力市场总是处于流动状态,各行业、各部门和各地区之间劳动需求的变动是经常发生的。摩擦性失业量的大小取决于劳动力流动性的大小和寻找工作所需要的时间。由于在动态经济中,劳动力的流动是正常的,所以摩擦性失业的存在也是正常的。
(2)自然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供求力量自发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所谓没有货币因素干扰,指的是失业率的高低与通货膨胀的高低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自然失业率是在充分就业水平和相应的充分就业(或潜在的)的产出水平上存在的与之相联系的失业水平。自然失业率取决于经济中的结构性和摩擦性的因素,取决于劳动市场的组织状况、人口组成、失业者寻找工作的能力和愿望、现有工作的类型、经济结构的变动、新加入劳动者队伍的人数等众多因素。
二、总供给曲线和价格调整机制
1.价格调整机制
价格调整机制指价格随时间推移而上升或下降,进而调节市场供求的作用机制。总供给曲线描述了经济中的价格调整机制,总供给曲线可以表示为方程:
其中,是下一时期的价格水平,是本期的价格水平,是潜在产量,是参数,表明价格调整速度。如果越大,则总供给曲线运动的越快,即总供给曲线能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发生逆时针旋转,即总供给方的调整机制就会使经济相当快的回到潜在产出水平;如果λ非常小,则价格调整非常慢,就需要运用总需求政策来加快这一调整过程。
(1)如果产出高于潜在产出,价格将上涨,而且下期价格将高于本期,并且价格将随着时间持续的上涨,直到产出回到潜在水平为止;
(2)如果产出低于潜在产出,价格将下降,而且下期价格将低于本期,并且价格将随时间持续的下跌,直到产出回到潜在产出水平为止;
(3)只有当产出水平等于潜在产出时,下期价格才会等于本期价格水平。
图5-4 向长期总供给的动态调整
图5-4(a)、(b)是对同一价格调整过程的不同描述方法。(a)表明价格运动的动态过程;(b)表明在某一给定时间消逝之后的快照情况。
2.结论
(1)总供给曲线越平坦,产出与就业变动对当期价格的影响就越小。如果价格对失业变动的反应较小,则图5-4中的总供给曲线将非常平坦。上面方程中的系数能够表示这种产出-价格变动的关系。
(2)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位置取决于价格水平。在时,该曲线通过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更高的产出水平意味着过度就业,因此下期价格水平将高于本期的。与此相反,当失业较高时,下期价格水平将低于本期的。
(3)短期总供给曲线随时间推移而移动。如果产出水平保持在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之上,价格将随时间推移而持续上涨,如图5-5所示。
图5-5 价格水平与产出的调整路径
三、总需求曲线
1.总需求曲线的概述
(1)总需求和总需求曲线的含义
总需求指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它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和国外净需求构成。总需求水平受价格水平、公众收入水平、政策变量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导致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总需求曲线表示人们愿意购买的商品和服务总量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价格水平与产出水平间依存关系的曲线。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当价格水平提高时,产出水平就下降;当价格水平下降时,产出水平就上升。
(2)总需求曲线的斜率
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反映价格水平变动一定幅度使国民收入(或均衡支出水平)变动多少。曲线斜率不变时,曲线越陡,则移动时收入变动就越大,从而曲线越平缓;相反,曲线斜率不变时,曲线越平缓(即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越敏感或边际消费倾向越大),则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动越大,从而曲线也越平缓。
(3)总需求曲线的位移
总需求曲线代表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商品市场的扩张(比如说,由消费信贷的增加或者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所引起)会向右上方移动总需求曲线。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同样也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则向左下方移动。消费者与投资者的信心也影响总需求曲线:当信心增强时,曲线向右移动;当信心削弱时,曲线向左移动。图5-6就表示了总需求曲线的这种移动,名义货币存量的增加会按照名义货币增加的相应比例来向上移动曲线。
图5-6 货币供给增加使总需求上移
2.产出与价格之间的总需求关系
产出与价格之间的总需求关系的关键是,总需求取决于实际货币供给,即中央银行和银行体系提供的货币的价值。对于给定的名义货币供给量而言,高价格意味着较低的实际货币供给。显然,高价格水平意味着低水平的总需求,低价格水平意味着高水平的总需求。因此,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3.货币数量论
将数量方程式改写为,其中。货币数量论以这种方式说明了实际货币余额的供给等于需求,而且这种需求与产出是成比例的,是的“背面”。可见,对任何一个固定的货币供给和货币流通速度,数量方程式得出了物价水平和产出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即上升,必定下降。
四、不同供给假定下的总需求政策
1.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共同决定均衡产出和均衡价格
总供给()曲线描述了对各个给定的价格水平厂商所愿意提供的产出。因为价格越高,厂商越愿意供给更多的产出,因此一般情况下,曲线向上倾斜。总需求()曲线显示出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处于均衡状态下的价格水平与产出水平的结合。一般情况下,曲线向下倾斜,这是因为较高的价格会降低已供给的货币的价值,从而降低对产出的需求。曲线与曲线的交点决定了均衡产出水平和均衡价格水平,其中任何一条曲线的移动都会引起价格水平与产出水平的变化,如图5-7所示。
图5-7 总供给与总需求
2.凯恩斯情况下的总需求政策
(1)图形分析
如图5-8所示,初始时,与相交于点。假如增加政府支出、减税或者增加货币供给,则曲线将移动到,新的均衡位于点。可以看出,增加政府支出、减税或者增加货币供给这些举动的唯一作用,是增加产量与就业,价格保持不变。
图5-8 总需求的扩张:凯恩斯情况
(2)结论
在凯恩斯总供给假定下,由于总供给曲线具有完全弹性,在既定价格水平下,厂商愿意供给任何产出量,此时增加总需求的作用仅仅是增加产出与就业,价格不受影响。
3.古典情况下的总需求政策
(1)图形分析
如图5-9所示,总供给曲线是,均衡最初位于点。根据假定——企业在任何价格水平都将供给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点处在充分就业状态上。
图5-9 总需求的扩张:古典情况
①扩张的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使总需求曲线从移动到,在价格水平上,对产品的需求上升,但企业不能得到劳动力来扩大产量,产量供给无法适应需求的增加。由于企业试图雇佣更多的工人,因而会提高工资和生产成本。这样,企业就必须为其产品索取较高的价格。
②价格上涨,降低了实际货币存量水平,并引起支出的减少,经济将沿,向上推进,直至价格上升到足够高的水平,实际货币存量降到足够低的水平,使支出减少到与充分就业产出相一致的水平,即价格水平升至。在点,总需求在更高的价格水平上,再次与总供给相等。
(2)结论
在古典情况下,在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上,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无论价格水平怎样变化,厂商都将供给水平的产量。现在价格水平不再是给定的,而是取决于供求的相互作用。在此情况下,给定完全无弹性的供给,增加总需求的政策仅引起价格水平上升,但产出无变化。
五、供给学派的经济学
1.供给学派经济学的主要观点
“供给学派经济学”一词指的是这样一种思想,该思想认为降低税率使人们更有积极性去工作,这种激励作用将使总供给极大地增加,以致税收收入总额会上升而不是下降。
2.税率降低对总供求的影响
(1)降低税率对总供给和总需求都有影响,但影响幅度不同
实施降低税率的政策,总需求曲线从向右移动到处,移动幅度相对较大;总供给曲线也从右移到,较低的税率使人们更有积极性去工作,然而这种激励的作用是相当微小的,因此,潜在GDP向右移动的幅度很小。图5-10描绘出了总需求大幅度移动和总供给小幅度移动的情况。
图5-10 税率降低对总供求的影响
(2)降低税率对税收收入总额的影响
①在短期中,经济从移到,GDP显著上升,结果是税收收入总额下降比例小于税率的下降比例。然而,这纯粹是总需求效应。
②在长期中,经济将移动至,GDP会提高一些,但提高的量很小。结果税收总额下降,赤字增大。此外,价格将永久性地升高。
六、长期内将总供求放在一起
长期的总供给曲线会随时间的延伸而以十分稳定的速度向右移动。长期中的总需求大多依据货币供给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图5-11 和在长期内的移动
如图5-11所示,无论何时,总需求变动大于总供给,价格都会上涨。在特长的时期,产量基本是由总供给决定的,而价格是由相对于总供给变动的总需求变动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