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大纲】
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根本任务和目的,辨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
【要点详解】
一、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根本任务和目的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由以下几个方面决定的:
(1)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只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的主要矛盾才能得以解决。
(2)建立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客观要求
任何一种社会生产关系,都有着与其相适应的物质基础。只有建立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才能巩固和发展。
(3)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社会只有建立起强大的物质基础,才能够产生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才能在各方面显示出比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才能最终战胜资本主义。
(4)为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创造物质条件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共产主义高级阶段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是“三大差别”被消灭的社会,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社会。这一切都必须以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为物质前提。
2.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消灭剥削,消除贫富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剥削制度、两极分化的深刻经济根源在于生产资料私有制。
(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区别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要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社会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物质财富共同占有和支配,并实行按劳分配。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物质财富的不断增多,劳动人民将实现共同富裕。
(2)社会主义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可能
①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实现,本身就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保障,而且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
②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通过改革来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这就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物质基础。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着多种经济形式,存在着各地区之间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存在着不同行业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别,存在着个人收入的多渠道和分配不公,从而有可能在不同地区、行业和社会阶层之间出现贫富差距。这要求社会主义国家通过宏观调控,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加以调节。
二、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理论及基本经济制度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概述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明确提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阶段。”
党的十三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进行了系统和全面的论述,标志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这个历史时期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初级阶段,否则就脱离了我国的最基本的国情。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
①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②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③必须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体制;
④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与合法经营先富裕起来。
【例4.1 多选题】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说法,正确的有( )。[2013年真题]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尚不具备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一般特征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在生产力相对落后、商品经济欠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E.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BCDE
【解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含义:①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②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必然具有社会主义制度的一般经济特征,包括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等,但又必然具有一些自身的特征,这些特征主要有:①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③必须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体制;④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与合法经营先富裕起来。
(4)我国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历初级阶段的原因
我国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历一个特殊的初级阶段,决非人们主观意志的产物,它具有客观必然性。从根本上来说,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还很低下,必须经过一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发展过程,来实现我国的工业化和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
(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6)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中,我们必须始终遵循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党的基本路线。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定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决定的:
①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③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及其主体地位和实现形式
①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内容
a.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含义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全社会劳动者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形式。它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为社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的形式
Ⅰ.全民所有制是生产资料归全体劳动人民共同占有的一种公有制形式。我国现阶段的全民所有制采取了国家所有制的形式,也就是国有经济。
Ⅱ.集体所有制是由一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一定范围内的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所形成的一种公有制形式。
c.公有制经济的构成
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由不同性质的所有制经济组合而成的一种经济形式。我国现阶段存在着由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投资组成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②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a.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中处于主体地位,是由其性质以及在国民经济中所起的作用决定的:
Ⅰ.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同社会发展方向相一致;
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
Ⅲ.掌握着国家经济命脉,拥有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
Ⅳ.是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前提条件。
b.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以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素质。
③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公有制经济在其运行过程中所采取的具体经营方式和组织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
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例4.2 单选题】股份制是有利于现代企业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一种( )。[2014、2010年真题]
A.利益协调方式
B.企业组织结构形式
C.资本组织形式
D.收入分配方式
【答案】C
【解析】股份制是以入股的方式把分散的、属于不同人所有的资本集中起来,是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现代企业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而股份制企业则是一种企业组织结构形式。
(3)非公有制经济及其形式和作用
①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
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由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所组成。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成分。
a.个体经济是一种生产资料归劳动者个人所有,由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直接支配和使用,并直接从事劳动和生产经营活动的一种私有制的经济形式。
b.私营经济是一种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一种私有制的经济形式。
c.外资经济是指“三资企业”中的外资部分,是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
②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增加就业,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元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例4.3 单选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下,各种生产要素按其在生产过程中的( )参与分配。[2014、2012、2009年真题]
A.稀缺程度
B.数量多少
C.实际来源
D.贡献大小
【答案】D
【解析】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
按劳分配是指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以其向社会提供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获取劳动报酬。内在要求: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具体形式:工资、奖金、津贴和劳动分红等。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按照资本、土地、劳动、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贡献进行分配。具体形式:利息和利润是资本的收入、租金是土地的收入、非公有经济中的工资是劳动力的收入等。
(3)党的十八大对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的部署
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相结合的收入分配制度,必须形成和落实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党的十八大对此作出新的部署。
①必须健全初次分配制度和着重保护劳动所得
初次分配是指生产成果在劳动、资本、资源、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之间,按贡献份额进行分配的过程。在初次分配过程中,强调“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关键性举措:健全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完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贴补贴制度,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增长机制等。健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由要素市场决定的报酬机制。
②必须在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上强化政府责任
再分配是指国家通过税收、财政转移支付、各类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等对初次分配结果进行调节的过程。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必须遵循“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方针,坚持共同发展、共享成果。
关键举措:强化政府责任,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加大税收调节力度,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合理共享机制。
③在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方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需要发挥政府作用。关键举措:完善收入分配调控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建立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
【例4.4 多选题】关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的说法,正确的有( )。[2015年真题]
A.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必须健全初次分配制度和着重保护劳动所得
B.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必须在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上强化政府责任
C.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要在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方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D.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必须坚持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E.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必须坚持更加注重经济效率的原则
【答案】ABC
【解析】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相结合的收入分配制度,必须形成和落实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为此,党的十八大作出新的部署。①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必须健全初次分配制度和着重保护劳动所得;②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必须在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上强化政府责任;③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还要在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方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4)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的方式和途径
“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既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朝着井同富裕方向阔步前进的宏大理想,也是衡量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最终成效的客观标准。
①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橄榄型分配格局是指中等收入者占多数,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低收入者和高收入者均占少数,呈现类似橄榄“两头小中间大”的形态。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就是要让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
a.初次分配兼顾效率和公平,创造机会公平的竞争环境,维护劳动收入的主体地位,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同时,不断完善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由要素市场决定的报酬机制。
b.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将综合运用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主要手段,建立健全国有资本收益分享和公共资源占用及其收益分配机制,支持慈善事业发展。
我国的橄榄型分配格局,应当是制度完善、调控有效、比例合理、关系协调的格局。
②重视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财产性收入是衡量国民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对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a.依法加强对公民财产权的保护,实行国家依法征收征用补偿原则,依律规范和保障居民拥有使用权的房屋、土地和资源的转让行为,进一步健全保护公民财产权制度,为切实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
b.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发挥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各级政府重视规范市场秩序和完善制度建设,通过健全法规、调整政策,加强对居民投资租赁行为的服务、指导和规范管理,维持良性运行市场秩序,保护居民合法增收权益。
【例4.5 单选题】衡量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最终成效的客观标准是形成( )的分配格局。[2015年真题]
A.哑铃型
B.马鞍型
C.阶梯型
D.橄榄型
【答案】D
【解析】“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的重要预期和理想目标,既是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阔步前进的宏大理想,也是衡量发展成果是否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和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最终成效的客观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