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辽宁大学616政治学基础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6年辽宁大学616政治学基础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30分)
1.政治权利
2.政治行为
3.政治参与
4.政治革命
5.国家
6.社会主义政治民主
二、简答题(80分)
1.社会公共权力有哪些特点?
2.资本主义政治权利有哪些内容?
3.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统治的类型?
4.无产阶级政党有哪些特点?
5.社会主义政治社团有哪些影响?
6.谈谈你对政治心理的理解?
7.政治思想有哪些特征?
8.政治社会化有哪些特征?
三、论述题(40分)
1.政治民主有哪些特征?
2.结合中国改革事实谈谈你对改革作用的理解。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30分)
1.政治权利
答:政治权利是指在特定的经济社会关系及其体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由政治权力确认和保障的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的主张其共同利益的法定资格。政治权利的内容是对于共同利益的主张,形式是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法定资格,行为上表现为政治权利法定范围内的自主性。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它体现为个人政治权利和集体政治权利。政治权利具有阶级性、主体的相对个体性、法定规范性、权利主体的自主性、权利义务的统一性、自由价值性等特征。
2.政治行为
答:政治行为是指人们在特定利益基础上,围绕着政治权力的获得和运用、政治权利的获得和实现而展开的社会活动,是政治关系的直接动态表现。政治行为主要表现为政治斗争行为、政治统治行为、政治管理行为和政治参与行为。在这四种政治行为中,政治斗争是由利益矛盾和冲突引起的,为了特定的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而进行的政治行为。政治统治行为既是政治斗争行为的结果,又是政治斗争行为的延续,它体现着特定政治利益、权力和权利的性质。政治管理行为是政治统治行为的另一侧面,它服务于政治统治行为。政治参与行为是政治统治阶级实现其内部成员政治权利,进而实现其利益分配的行为。
3.政治参与
答:政治参与是指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它是政治关系中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反映着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选择范围,体现着政治关系的本质。
政治参与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①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②从政治参与的本质上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③从政治参与的外延来看,政治参与只局限于以合法手段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④从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来看,它不只是囿于政府决策,而是包括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
4.政治革命
答:政治革命是在社会利益矛盾对抗的基础上,社会政治力量为变更政权和社会利益关系而反抗既有政治权力和政治统治的激烈活动。其历史发展的作用在于打破旧的政治关系和政治秩序,推翻旧的政治制度,代之以新的政治关系、政治秩序和政治制度,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政治革命的特征如下:①政治革命是不同利益的冲突和对立;②政治革命是政治力量的对抗和角逐;③政治革命是政治权力的变更和夺取;④政治革命必然有人民群众的参与和加入;⑤政治革命的过程总是短暂和急剧的。
5.国家
答:国家是指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统治阶级共同利益,按照区域划分原则而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管理组织。马克思主义根据国家的经济基础和占据统治地位的阶级利益来划分国家类型,把人类有史以来的国家划分为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四种基本类型。国家具有以下特点:①国家是实行阶级统治的社会公共权力组织,它的本质在于阶级统治;②国家是按地区来划分其国民的;③国家是一种特殊的暴力机器。
6.社会主义政治民主
答:社会主义政治民主是指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通过社会主义革命而建立起来的政治形态,是保证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政治权利得到广泛、真实、平等实现的政治形式。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广泛、平等和真实性,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这个大多数享有民主,对人民的剥削者、压迫者实行强力镇压。
二、简答题(80分)
1.社会公共权力有哪些特点?
答:社会公共权力是指全社会范围内的政治权力,是以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即社会共同利益为基础的。社会公共权力在原始社会是社会共同体意义上的公共权力,在国家产生后,它表现为国家权力。社会公共权力大体上可以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社会公共权力的特点包括:
①普遍性,它作用于全社会和每个社会成员,并在这个范围内普遍有效。
②至上性,它是社会范围中的最高权力,不允许同样范围和层次上其他同等权力的存在。
2.资本主义政治权利有哪些内容?
答:政治权利是指在特定的经济社会关系及其体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由政治权力确认和保障的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的主张其共同利益的法定资格。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权利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自由权
资本主义国家对于自由权的规定既包含着政治活动的自由,又包含着非政治性活动的自由,因此,自由权对这两方面基本都适用。就其内容来看,主要包括:
①人身自由。人身自由公民不受随意性逮捕、拘留和其他非法人身侵犯。同时,公民被捕后应在规定期限内受到审查或审讯。
②言论自由。言论自由包括以口头、书面或其他形式发表自己言论的自由,如言论、出版、著作、新闻等自由。
③通信自由。通信自由一般是指公民的通信秘密不受侵犯,不受当局随意检查。
④集会自由。集会自由是指公民以一定形式进行临时性集会而表达自己的意志、意愿或商讨特定问题的自由,其中包括各种地点、各种形式的集会。
⑤结社自由。结社自由主要是指公民结合成某种确定的组织以实现特定目的的自由。
⑥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对公民自由权的规定还包括迁徙自由、罢工自由等等。
(2)参政权
参政权是指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权利。资本主义社会规定的公民参政权大体上包括选举权、创制权、复决权和罢免权。
①选举权。选举权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权是指公民按照法定程序推选他人担任政治职位的权利,被选举权是指公民自身被他人推选担任政治职位的权利。这种政治职位一般不包括政府文职官员在内。
②创制权。创制权是指公民在法定人数内可以提出立法建议案,交立法机关讨论修改或经投票直接制定为法律的权力。创制权也就是在形式上承认公民有立法提案权。
③复决权。复决权是指公民以投票方式对立法机关通过的宪法或法律应否生效作出最后决定的权利。复决权是公民直接参政的体现,它在保障公民享有充分自主的参政权利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④罢免权。罢免权是指公民罢免国家官吏的权利。
(3)诉愿权
资本主义国家的公民诉愿权包括公民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控告和诉讼权利。在资本主义社会,这种权利主要是公民的权利和利益受到侵犯时提出诉讼的权利,其主要内容包括:
①宪法诉讼权,是公民由宪法规定的权利或者人权受到国家机关、社会组织侵犯或者侵害时提起诉讼的权利。由于宪法诉讼制度在资本主义国家也不普遍,所以,宪法诉讼权仅仅在建立了宪法诉讼制度的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作用。
②行政诉讼权,是公民权利或者利益受到行政机关及其人员侵犯或者侵害时提起诉讼的权利。
③选举诉讼,是公民认为选举过程不合法、违法或者自己的选举权或者被选举权受到侵犯和侵害而提起诉讼的权利。
3.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统治的类型?
答:非马克思主义对政治统治类型的划分凭借的是政治统治的特定因素,涉及到了政治统治的某些特征,对于人们认识和把握政治统治具有一定启发意义,但是,它并没有根据政治统治的本质进行类型划分。我们要从马克思主义角度划分政治统治。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统治类型的划分标准
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分析方法出发,政治统治的类型划分应该以政治权力主体及其利益为标准,只有这样的划分,才是把握了政治统治本质的划分,才能凸显和反映政治统治的本质特征。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统治划分的类型
社会政治统治划分为奴隶主阶级的政治统治、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等剥削阶级的政治统治与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治统治。
①剥削阶级对于被剥削阶级的统治,是奴隶主阶级、封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共同特征。剥削者建立的统治中,剥削者凭借着对生产资料和社会物质财富的占有而掌握和控制着政治权力,由此实施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实施对社会的控制和支配,以维护和实现其利益,维持其社会政治地位。
②无产阶级在推翻剥削阶级政治统治、夺取政权后,建立了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治统治,是以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为政治权力主体的,是原来的被剥削阶级对于原来剥削阶级的统治,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利益实现的政治前提。
(3)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统治类型的理解
①马克思主义划分政治统治类型的基本标准是政治统治主体。
a.与西方学者采用政治统治的其他要素作为划分政治统治类型的依据不同,马克思主义是从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政治统治主体出发,对于政治统治类型进行划分的。
b.马克思主义是从社会经济基础,尤其是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归属出发确定政治统治主体的。政治统治是生产资料所有权的政治体现。
c.与西方政治学者按照特定个体或者集团来确定政治统治主体不同,马克思主义确定的政治统治主体是经济关系造成的社会群体,即阶级这一群体。
d.由于生产资料所有权的根本变更具有社会和历史变更意义,因此,在此基础上划分的政治统治类型,是历史和社会形态意义的划分。
②马克思主义划分政治统治类型的现实依据是政治统治主体的利益实现和主导。
a.马克思主义对于政治统治类型进行的划分表明,政治统治主体的统治地位,在现实性上是通过其利益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实现性和对于利益关系的主导性体现出来的。
b.不同的政治统治类型,意味着不同政治统治主体利益的实现和对于社会利益关系的主导。
c.在不同的政治统治类型中,政治统治主体利益的实现和主导,是指阶级这一群体利益的总体利益的实现和对于社会利益关系的主导,并不是指政治统治阶级的某些成员或者集团的利益实现和主导。
③马克思主义划分政治统治类型的重要标志是政治统治主体对于社会的控制支配性。
a.政治统治主体是否处于控制和支配地位,其对于社会政治生活是否具有控制和支配性,成为政治统治类型的重要标志。马克思主义对于政治统治的划分,也是根据这种标志进行的。
b.就政治统治的意义而言,政治统治主体对于社会的控制支配性,不仅是政治统治阶级对于对立阶级的控制,而且是政治统治阶级对于其内部成员的约束。
4.无产阶级政党有哪些特点?
答: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代表者和先锋队组织,它是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特点在于:
(1)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无产阶级与社会化大生产紧密联系,是生产社会化要求的人格承担者,所以,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无产阶级政党作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组织,合乎逻辑地具有代表先进生产力的特性。所以,无产阶级政党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无产阶级政党以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为自己的利益。无产阶级政党在运动中不是谋取某个集团或派别的利益,而是谋取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而是以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为自己的利益。无产阶级政党的一切工作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都是为了实现好、发展好和维护好人民的利益。
(3)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利益的理论体现,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概括,因此,无产阶级政党都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指南,从而在思想理论上确保自己走在工人运动的前列,确保自己正确地领导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进行社会实践和政治实践。同时,吸收人类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促进和建设社会文化。
(4)由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
作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无产阶级政党的成员集中着无产阶级的优秀品格,他们具有高度的思想觉悟和政治觉悟、大公无私献身于无产阶级事业的精神、坚忍不拔的革命毅力和严于律己的高尚品格。
(5)具有严密的组织纪律
无产阶级政党在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以高度严密的组织作为自己的重要武器。因此,无产阶级政党一般以民主集中制作为自己的组织原则,以严明的党纪党规统一全党意志和行动,把全党组成先进的战斗部队,以组织纪律的严密性保障其从事政治斗争和实现无产阶级利益的有效性。
5.社会主义政治社团有哪些影响?
答: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社团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关系基础上形成和运行的。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社团与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有着紧密联系。在社会主义国家,各种政治社团也通过利益表达活动在不同程度上实现本社团成员的利益要求,同时也从各个方面影响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生活。其主要表现:
(1)在党、政府与本社团群众之间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
在我国,各政治社团如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既向党和政府反映本团体成员的利益要求,使党和政府制定政策、法律时能最大限度地考虑到各利益群体的利益要求,又向本社团成员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法律,使之成为人民群众自觉的行动。这就使党和政府更加密切了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2)各政治社团通过对党和政府的监督,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执政党的党风建设和政府的廉政建设。
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和政府普遍面临着如何为政清廉的问题。在这种形势下,政治社团站在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立场上,作为特定社会政治力量,凭借其与党和政府的密切关系,可以通过民主监督,纠正党内不正之风以及政府工作人员滥用权力的腐败现象。
(3)各政治团体通过各种形式的参政议政,对党和国家的政策制定、立法活动有着一定的影响。
6.谈谈你对政治心理的理解?
答:政治心理是政治文化的表层和感性部分,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政治心理大量分布和散在于社会成员社会心理中,政治心理主要是政治权利的精神现象。政治心理在政治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政治心理的定义
政治心理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政治实践中对社会政治关系及其表现出的政治行为、政治体系和政治发展等政治生活各方面现象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反映,其具体表现为人们对政治关系的认知、情感、态度、情绪、兴趣、愿望和信念等等。
(2)对政治心理定义的理解
①就其主体而言,政治心理的主体是“政治人”,而不是“生物人”。
②就其形成过程而言,政治心理是社会成员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心理投射。
③就其本质而言,政治心理是一种精神现象,是对政治现实的反映。
③就其反映形式而言,政治心理是一种直观的、自发的心理反映。
④就其具体内容而言,政治心理是对政治关系、政治行为和体系等政治现象的直观的和模糊的感应。
(3)政治心理的特点
①政治心理是社会成员对于社会政治现象的感性认知
a.政治心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它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及相互交往中根据经验和直观感受自然形成的。
b.政治心理是对于政治的表象的感觉和感知,是一连串的自在、简单的印象和条件反射,因此,它是对于政治现象的表面状态和发展状况的感觉和感知,其内容具有认识上的肤浅性特点。
c.政治心理是非理性的精神现象。政治心理是没有经过理性思考的政治意识,这就是说,政治心理是尚未经过抽象和思考而上升到自觉程度或状态的精神现象。
②政治心理显示着特定利益主体的利益倾向
作为特定的精神现象,政治心理显示着社会成员对于自己利益的关心,对于自己通过政治途径实现的可能和要求的关心。
a.处于不同利益关系中,具有不同利益的社会成员会具有不同的政治心理。就此而言,社会成员的利益和利益关系,对其政治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主导性和支配性意义。
b.政治心理只是显示着社会成员的利益关系和利益倾向,而不是深刻体现着特定的利益关系和利益要求,只是模糊地反映着社会成员的利益关系和利益倾向,而不是明确地反映着这些利益关系和利益要求。
c.政治心理对于通过社会政治途径或者其他途径实现特定利益主体的利益要求的认识,也是模糊不清的。
③政治心理反映着直观政治现象
a.作为社会政治现象,政治心理是对于社会政治现象的感觉性认知,不是对于所有社会现象的心理感知,而仅仅是对于社会政治现象的心理感知。
b.政治心理是社会成员对于政治表象的感觉和感受,而并不反映深层次的政治联系和规律。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政治心理常常反映着直观的、表象的和可感知的政治现象。
④政治心理具有潜在积淀性
a.就其存在和表现形式来看,政治心理具有潜在性。政治心理和其他社会心理一样,在特定的环境和时间范围内,没有明确的外在形式,而是潜在地积淀于社会成员的内心。
b.政治心理是社会成员的心理积淀。政治心理是社会成员在长期社会政治生活中的经验沉淀,也是特定社会长期形成的政治文化在社会成员心理上的积淀,这些心理积淀,沉积在社会成员的心理深处,形成了特定社会成员的心理定势。
7.政治思想有哪些特征?
答:政治思想是指社会成员在政治思考中所形成的观点、想法和见解的总称,它是人们对社会生活中各种政治活动、政治现象以及隐藏在其后的各种政治关系及其矛盾运动的自觉和系统的反映,是政治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态。政治思想具有如下特性:
(1)政治思想是人类对于政治现象的理性认知
①政治思想是人们对于政治现象的理性认识。政治思想是一种对于政治现象的理性认识,包括对各种政治现象的分析、解释和论证,对于政治关系、政治行为、政治制度和文化等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性和联系性的认识。
②政治思想是一种系统的理论体系。政治思想不是一些简单的概念和命题,而是一种与某种世界观、人生观紧密相连的政治观,有其系统而严密的理论结构。
③政治思想是合乎逻辑的观念体系。政治思想是包含着一系列的概念、判断和推理的思维过程,它不像人们的直观感觉和下意识的条件反射那样缺乏逻辑性。
(2)政治思想集中体现特定利益主体的利益要求
政治思想反映了利益关系的状况。在阶级社会中,政治思想集中体现着特定阶级的利益要求,因而具有阶级性。政治思想的利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对于社会共同利益具有不同主张的人们,具有各自不同利益的人会形成不同的政治思想,或者会寻找不同的政治思想作为其精神支柱。
②不同的政治思想反映不同利益主体的政治经济利益要求。
③政治权力主体的利益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具有主导性和支配性地位,因此,反映着这种利益的政治思想,通常在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思想中占有主导性和支配性地位。
(3)政治思想反映着深层的政治现象的逻辑关系
①政治思想是社会成员对于深层的政治现象的思考和认识,因此,它是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深刻层次的政治联系的逻辑思考。
②政治思想不仅研究政治权力、政治权威、政治权利、政治行为和政治制度这些可感知现象,而且分析和抽象不可直接感知的政治关系和政治联系。所以,政治思想的内容常常不仅是人们的政治知识,而且很大程度上是人们的政治思考。
③人们通过对于政治现象及其内在联系的逻辑思考形成政治思想。对于特定的社会成员来说,形成或者接受这些政治思想,就会形成其特定政治思维。
④需要说明的是,政治思想反映着政治现象的深层的逻辑关系,不等于所有的政治思想都把握和认识政治现象的本质联系和发展规律。
(4)政治思想具有相对独立性
政治思想的相对独立性,是指作为一种来源于并反映着现实社会经济政治存在的社会意识形态,政治思想有其独立的“发展道路”和发展规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政治思想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定同步
某一国家和地区的政治思想的发展水平同该国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并不总是同步的。原因在于,经济发展与政治思想的发展并不是唯一的因果关系。
②政治思想的发展变化与政治发展水平不完全一致
政治思想的直接来源是社会政治生活,但是政治思想与其所依赖的社会政治的发展并不完全一致。政治思想的发展变化超前或落后于政治发展的水平是经常的事情。
③政治思想的发展具有相对独立的历史传承性
政治思想的产生发展除受现实社会政治生活的制约外,还与以往的政治思想成果具有继承关系。
8.政治社会化有哪些特征?
答:政治社会化是指人们在特定的政治关系中,通过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活动,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和改变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能动过程。作为人们认识政治现象、学习政治知识的过程,政治社会化具有如下主要特点:
(1)是人们从事政治实践的过程
政治认识的过程首先是政治实践的过程。政治社会化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
①人们总是在特定的社会政治条件下认识和把握政治现象的,这种社会政治条件存在于具体的社会形态和社会发展阶段中,这就规定了人们的政治社会化过程具有特定的社会政治内容。
②人们是在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的基础上获得政治知识的,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人们可能通过自身的政治实践而直接获得第一手的政治知识,也可能通过教育和学习等方式获得前人和他人从事政治实践所总结出来的间接的政治经验和知识。
③人们的政治认识通过政治实践来检验。人们的政治实践及其后果,是人们检验、坚持、调整乃至改变政治认识的唯一标准。
(2)是人们成长为政治人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的政治性体现在以下方面:
①从政治社会化的动因来看,人们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要求,为了适应、参加或改变政治生活和政治现实而从事政治学习的。
②从政治社会化的内容来看,人们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获得和形成的是对于社会政治的认识、取向和从事社会政治生活的技能。
③从政治社会化的后果来看,通过这一过程,社会成员了解既有政治文化,熟悉政治准则,并且形成独立的政治意识,明确自己的社会政治角色,从而从“自然人”转变为“政治人”,成为社会政治关系的承担者和政治活动的实践者。
(3)是人们认识政治和政治文化的传习过程的统一
政治社会化本身是人们政治认识发生和发展的长期过程,这个过程又是多种过程的统一。
①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它是人们的政治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②从个人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来看,政治社会化始于人们进入社会政治生活、参加政治实践,终于人们失去政治活动和实践能力,是个人不断进行政治学习,从而形成和调整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长期过程。
③从社会政治体系和政治共同体来看,政治社会化就是现有政治体系和政治共同体将自己的政治信仰、准则、认识、价值和情感等等,通过各种途径传授给政治共同体的每个成员,使之进入有关政治生活的社会心理、思维和行为的特定模式中去的过程。
④从人类政治文化发展的历史来看,政治社会化又是政治文化传习和变迁的过程。
(4)是人们主客观相互作用和不同政治社会化阶段相互作用的过程
①个人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与社会政治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
②个人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与社会政治现实之间的相互作用。
③从政治社会化若干发展阶段的衔接来看,政治社会化某种发展阶段会与其他阶段发生相互作用。
(5)具有手段性的特点
作为人们获得政治认识的方式,政治社会化本身并不具有目的意义,而只具有手段意义,它只是人们获得政治认识、进入政治生活的桥梁和中间环节。
三、论述题(40分)
1.政治民主有哪些特征?
答:根据马克思主义对于民主内涵的这些论述原则,可以把民主定义为:在特定的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基础上,保障公民政治权利得到平等实现的政治形式。在阶级社会中,它表现为以特定阶级利益为基础,平等实现社会成员政治权利的国家形式。作为一种特定的政治形式,民主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政治民主以特定政治统治的确立为其前提
政治统治对于政治民主的前提意义,决定了政治民主的社会性质、基本构成和政治作用。
①就其社会性质来说,在不同的政治统治下,政治民主有不同的性质。
②就其基本构成来说,民主是政治权力性质和形式的统一,它既包含着政治权力的统治性,又包含着政治权力的社会管理性。
③就其政治作用来说,民主作为一种政治形式,是服务于政治权力主体的利益和要求的。
(2)政治民主与市场经济紧密相关
①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国家产生以来,同一性质的政治权力可以采取不同的政治形式和运行规则,这种现象除了与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有关之外,主要地是由相同性质的社会采用不同的生产和交换方式引起的。
②作为一种国家形式的政治民主之所以与市场经济紧密相关,根本原因在于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和规则,不过是市场经济的原则、规则和规范在政治权力的组织运行方式和政治权利的实现方式中的运用。因此,民主政治的过程,不过是市场经济过程在政治领域中的反映和投射。
(3)政治民主以公民权利的自由和平等为核心原则
①政治民主首先集中体现为每个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具有独立的政治人格和自由的权利。公民的政治自由必须以不妨碍公共利益和他人的自由权利的实现为限度。因此,民主政治中的政治自由是指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实现自己的政治权利。
②政治民主还集中表现为公民之间享有权利的平等性。公民政治权利的这种平等性具体体现为公民在政治生活中的机会和资格平等,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决策或选举中一人一票效力的平等。
(4)政治民主以多数决定作为基本规则
民主政治一般视多数同意为全体政治成员的共同利益所在,多数决定因而成为政治民主的基本规则。在具体程序上,多数决定规则体现为:
①任何公共事务在形成决定前必须由政治成员自由充分讨论,以便在此基础上形成公正的意向;
②按照特定的程序和规则,以一人一票的方式作出多数决定;
③由多数决定的方案的修改仍需多数重新决定。
(5)政治民主以间接民主和直接民主为基本实施方式
①间接民主又称“代议民主”,是由人民选举出特定的公职人员实行社会政治管理的方式。代议民主的基本原则是保证人民的利益要求通过代议制政府得到实现,而防止公职人员背离人民的利益行使权力。
②直接民主即由社会全体政治成员直接管理或决定社会公共事务。由此可见,直接民主区别于间接民主的最大特点在于社会政治成员本身而不是通过其代表实施政治管理或决定公共事务。直接民主的具体实行方式主要有全民表决、全民讨论、群众自治等等。
(6)政治民主以法治作为实施条件和保障
法治是实现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的方式,其核心内容是以特定的规范、准则来强制规定社会成员的行为和行为方式。
①法治是民主政治的重要保障条件
a.法治承认民主政治的原则、规范,使之法律化、制度化,从而使民主具有最高权威性。
b.法治规定了民主政治的具体内容和范围,从而使公民明确自己实际享有的权利。
c.法治规定了实现民主的具体程序和方法,从而为社会政治成员提供了按照民主政治行为的基本准则。
②民主政治中的法治又必须以民主政治作为基础和内容
a.法律必须以维护公民的利益而不是个别权势者的利益为取向。
b.法律原则和具体规定必须由全体人民通过一定程序来制定和确认,而不以少数人的意志为转移。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不得凌驾于法律之上。
d.法律裁决只能由民主程序产生的司法机关作出。
2.结合中国改革事实谈谈你对改革作用的理解。
答:“改革”是指对事物的改造和革新。从哲学的角度讲,改革就是对事物的辩证否定,是对事物的“扬弃”,所以,它是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辩证统一。从政治关系上看,政治改革是指政治关系的调整和完善,是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关系中共同利益的要求、利益矛盾状况,根据社会成员对于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旨在改进政治体系、调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其政治统治的政治过程。改革具有重要作用。
(1)改革改革缓解或消除社会利益矛盾的有效方式,是推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改革是政治统治阶级迫于形势的压力所采取的政治革新。虽然它本质上是统治阶级维护自己统治和压迫的手段,可是,由于它在不同程度上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社会的进步,因而又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改革更具有了新的内容和意义,它成为无产阶级自觉调整政治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社会利益要求的某些方面和环节,以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手段。
(2)改革也是适应社会利益发展要求、维护政治统治、提高政治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
社会利益和利益矛盾的发展,会对政治统治、政治管理及统治体系提出新的要求,在这些要求面前,政治体系常常暴露出许多不完善之处,如政治结构的不完善和不合理、政治功能的不健全、法律体系的不完善、政治制度化水平低等。这些缺陷和不足会严重阻碍社会和文化的发展,甚至威胁到政治统治的稳定,这就要求对社会政治加以改革或改进。所以,改革的作用之一就在于适应社会要求,完善或改进社会政治,从而保持现有政治秩序,保障政治体系的正常运行。
(3)改革又是医治政治弊端的良药。
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由于经济、文化、社会乃至政治权力各方面的作用,政治生活的弊病,如政治腐败、官僚主义、以权谋私、专断独行等等,是时常发生的,而改革就是消除这些政治弊端的良药。通过改革,针对这些政治弊端建立相应的防止和克服弊端的制度,是人类政治文明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表现。
(4)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直接动力。
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自觉地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直接动力。
(5)应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改革事业向前发展。
我们必须顺应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以及党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的新形势新情况,进一步凝聚改革共识,坚定改革方向,完善改革举措。历史证明,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和根本动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