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课后习题详解
1以一篇新闻评论作为分析对象,区分并说明哪些内容是事实,哪些内容是观点;在观点中,哪些内容是论点,并详细说明论点与其他观点之间的关系。
答:以《经济观察报》2003年3月3日社论《欢迎职业政治家》为例。(详见课本P26-P27)
(1)第一段和第二段主要是叙述的部分,交代所作评论的新闻背景。
(2)第三段的“我们认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这一小小的人事变动或许预示着新一轮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会在更高层面上渐次展开”是判断。
(3)总论点:“我们认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这一小小的人事变动或许预示着新一轮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会在更高层面上渐次展开。”
分论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新近的变动,正是因为让人联想到这种理想的状况,才使很多人感到特别兴奋。”
“当然,显见的问题已经被注意到了,那就是这20位专职常委候选人的产生过程大多数人并不清楚,人们也并不确定这20人就一定会成为我们所希望的那种德才兼备的职业政治家。”
“但是如同其他任何的改革一样,我们不可能要求所有事情都尽善尽美,或者是按部就班。这只是一个开始,我们相信,所有的进步都是在各种各样的变化中产生的,没有变化就不可能有任何进步。”
2在自己的写作中体验论点形成的过程,并在课堂上交流。
答:《公务员见死不救的规则原因》(详见课本P34-P35)是以事实判断为主。
(1)文章用很长的篇幅主要分析了被宣判有罪的公务员孟庆富,在获知该流浪人员生命垂危的信息之后,所作出的举措和这些举措为什么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2)最后只用“因此,本案给我们的启示,不应该仅仅是宣判一个公务员有罪,更应该反思规则上的弊端,从而探索建立起更加合理的社会救济管理体制。”等句子作出了价值判断。
3在一篇或数篇新闻评论中分别找出其中的事实判断、价值判断、具体判断和普遍性判断,并分析全文的论点是以哪一种判断为主的。
答:(1)事实判断
1853年6月14日,马克思在《纽约每日论坛报》发表社论《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其中说道:“欧洲各国人民的下一次的起义,他们下一阶段争取共和自由和争取比较廉洁的政体的斗争,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天朝帝国(欧洲的直接对立面)目前所发生的事件。可以大胆预言,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即将爆炸的地雷上,使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爆发,这个普遍危机一旦扩展到国外,直接随之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
(2)价值判断
《挑战极限应在生命的红线前止步》(详见课本P40-P41)中的“但再大的勇气也应以保有生命为界,在生命的‘红线’前止步。”“对于以牺牲生命为代价的‘勇敢’行为的无原则赞美,背后隐藏着的其实是对人的生命的漠视与轻贱。真正人文的社会、人性化的公众舆论,对在特殊情形下为保护生命而不得已作出的行为,应给予宽容。那种只讴歌‘勇气’却从不论及生命的言辞,归根结底在于视生命为达到目的的手段。”
(3)普遍性判断
美国著名政治专栏作者李普曼1957年针对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而写的评论——《月亮的启示》中“简言之,我们在卫星发射的竞赛中失败了,表明我们在弹道导弹的生产方面已居下游。这也表明,美国以及整个西方世界在科学、技术的发展方面已经落后。”“我认为形势之所以严峻,是因为任何一个社会都不能够停滞不前。如果一个社会失去了前进的势头,它就会消极、后退,就会迷失方向,丧失自信。”
(4)假言判断
2001年3月,中美两国发生飞机相撞事件,一时形势大为紧张和复杂。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一篇社论《中美应慎防擦枪走火》,其中就有这样一段:“从现有情况看来,军机相撞事件的发展将是考验中关两国关系的重要指标,如果两国都不准备把关系搞砸,事件虽难免有颠簸起伏,最终还是要在理性的相互妥协下得到解决。如果双方关系已到了一触即发的临界点,那么,这件事将可能产生灾难性的结局。最后一种状况,则是两国之中,已有一方想要借机寻事,那么,这件事将会没完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