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712行政管理基础历年考研真题视频讲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015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712行政管理基础考研真题及详解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行政管理基础

一、名词解释(本题共25分,每小题各5分)。

1.沟通

2.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3.行政伦理

4.政治制度

5.利益集团

二、简答题(本题共40分,每小题各10分)。

1.简述良好细分市场的特征。

2.简述影响行政权力行使程度的因素。

3.简述阿尔蒙德与维巴关于公民文化的三种理想类型。

4.简述西方国家单名选区制的优缺点。

三、论述题(本题共45分,每小题各15分)。

1.试述迈克尔·波特的五种力量模型理论的主要观点,并运用该模型分析我国汽车行业。

2.试述治理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对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启示。

3.论述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上权威主义国家民主化转型的主要影响因素。

四、案例分析题(本题共40分,每小题各20分)。

1.海尔的变革

目前,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先生在沃顿商学院全球论坛上,系统阐述了海尔正在进行的转型变革。

互联网时代改变了什么呢?张瑞敏认为,互联网时代的零距离、去中心化和分布式管理的特点,让最近200年的传统经典管理理论不再适用,因为它改变了生产组织方式、组织结构和资源配置的方式。海尔选择了“边破边立”的方式:破一部分,立一部分,由此带来整个企业结构的改变,逐渐将海尔转型为一个创业平台、一个生态系统。

首先是战略的改变。在互联网时代,企业为中心的观点不再成立,而是以用户为中心。海尔以用户为中心的战略即是“人单合一双赢”模式,张瑞敏对此解释说:“人就是员工,单就是用户资源,把每个员工和他的用户资源连在一起。‘双赢’就是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同时体现你的自身价值。”这就意味着,每一个员工都需要直面市场,获得自己的用户,而且要明确自己能为用户提供的价值,以此才能计算出自己的价值。在金字塔型结构里,员工是听上级的,上级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但现在,每个员工都要找到自己的用户,要变成创业者,而且可以寻找社会资源来创业。举个例子,“水盒子”,其功能是监控自来水质变化并改造自来水,就是员工从“金字塔”里被解放后创造出来的,最后必须变成一个创业团队,这个团队一共是五个人,自己掏出45万元来入股,当然海尔占大股。

其次,结构的改变。以前海尔从企划到研发,再到中间设计、制造,再到用户,是一个串联式的组织结构;而现在,海尔将用户放在中间位置,聚合资源、合作方和员工,形成利益共同体。张瑞敏举例说,过去采购钢材,谁的材料便宜用谁的,现在就是谁能参与前端设计就用谁的。这就意味着,双方将由博弈关系转变为合作关系,彼此是合作而不是价格博弈,而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共同响应和满足用户的需求。

最后,薪酬的改变。在传统的“宽带薪酬”体系中,宽带薪酬计算的主要依据是每个人的工作时间、每个人的工作岗位。换句话说,它是以工作岗位和工作时间来计算劳动报酬。海尔现在在做的,是加入了更多的参数,即所谓“两维点阵”:一个坐标体系,横轴是企业价值,比如销售收入、利润、市场份额等传统指标。但重要的在纵轴,纵轴依据梅特卡夫定律提出的“网络价值”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网络价值与网络规模的平方成正比。在海尔看来,网络价值最重要的变量为网络节点与网络规模,每个员工变为节点,然后连接用户,谁连接越多的用户就获得更多的薪酬,这就意味着,考核的方式从原来的360度考核变成了用户直接考核。

(资料来源:根据王杰聪《张瑞敏聊海尔改革:三个改变成创业平台》整理,http://business.sohu.com/20140616/n400887312.shtml)

问题:

(1)请分析海尔公司变革的动因,并对海尔公司的转型变革进行评价。

(2)在互联网时代,传统制造企业应该如何变革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2.体现公共利益的民生项目建设如何走出“双输”困局?

2014年5月11日晚,杭州市余杭区政府发布公告称,在中泰垃圾焚烧项目没有履行完法定程序和征得大家理解支持的情况下,一定不开工,九峰矿区也会停止一切与项目有关的作业活动。余杭区政府还承诺,在项目的前期过程中,会邀请当地群众全程参与,充分听取和征求大家意见,保证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公告中重申,中泰垃圾焚烧项目不征得群众理解绝不开工,但是对蛊惑群众占据省道,拦截车辆,围攻追打执法人员等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将予以坚决打击。

据记者采访,对于这份公告,反对建设焚烧厂的居民仍然有疑虑。当地居民说:其实我们都不相信他这个话的,居民不同意,之前我们的居民就不同意,他为什么要把机器偷偷摸摸拉到这里边去呢?余杭区出来这个我们是不会相信的,我们只会相信省政府或者是中央那边。此后,杭州市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就相关情况再次进行发布。在发布会上杭州市公安局副局长边卫跃就5月10日余杭中泰及附近地区出现的聚集堵路打砸事件作了通报:5月10日上午在少数分子的煽动和蛊惑下,余杭中泰及附近地区发生了规模性聚集,封堵了O2省道和杭州公路,一度造成了交通中断,并有不法分子趁机打砸车辆,围攻殴打司法管理人员和无辜群众,有多名民警、武警、群众不同程度受伤,人数大约在数十人左右,也有数辆警车和社会车辆被掀翻。5月11日凌晨左右现场大部分人员散去,秩序基本恢复正常,在整个事件过程中没有出现网上传播的有人员死亡的情况。边卫跃局长表示,这起事件已经从原来的表达诉求转变成了聚众破坏交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等严重违法犯罪活动,目前安机关已经对涉嫌的犯罪人员实施了抓捕,并且敦促相关违法人员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

杭州市常务副市长徐立毅也对这件事做了表态,特别是解释了九峰垃圾焚烧项目相关的情况,徐市长说,没有一个人能做到不产生垃圾,也没有一个城市不上垃圾项目,也不可能把杭州的垃圾让别的城市来处理,但是杭州市会统筹找到一个解决办法的协调过程。目前九峰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仍处在选址规划阶段。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广播网》2014年5月11日《浙江余杭5千村民聚集反对建垃圾焚烧发电厂》报道改编。)

问题:请分析上述案例反映出目前中国民生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才能走出这种公共利益和民众“双输”的困局?

参考答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行政管理基础

一、名词解释(本题共25分,每小题各5分)。

1.沟通

答:沟通是指借助一定手段把可理解的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中传递或交换的过程,目的是通过相互间的理解与认同来使个人或群体间的认知以及行为相互适应。在很大程度上组织的管理工作都与沟通有关,企业与外部人士的交流,组织者与被组织者的信息传递,领导者与下属的感情联络,控制者与控制对象的纠偏工作,都与沟通相联系。沟通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

沟通是协调各个体、各要素,使企业成为一个整体的凝聚剂。

沟通是领导者激励下属,实现领导职能的基本途径。

沟通是企业与外部环境建立联系的桥梁。企业客观的社会存在性使企业不得不和外部环境进行有效的沟通。

2.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答: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是指需借助外力才能对经济产生作用的政策,一般地,这种政策需由政府根据当时的经济形势来决定是否采用。如为了防止可能出现的经济衰退,政府可在其年度预算中采取增加政府开支,或减少税收的措施;为了防止可能出现的经济过热,政府可以通过减少支出或增加税收或二者并举。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财政收支不平衡是可能的,也是允许的。因为这正体现了政府以财政收支不平衡来换取整个社会总供求平衡的意图。

3.行政伦理

答:行政伦理,又称行政道德,它是以“责、权、利”的统一为基础,以协调个人、组织与社会的关系为核心的行政行为准则和规范系统。行政伦理是行政管理领域中的角色伦理,是针对行政行为和政治活动的社会化角色的伦理原则和规范。

行政伦理是一种关于公私利益关系的观念体系。从本质上讲,行政伦理体现为一种特定的公共利益观念,这种观念的出现是公共权力产生与发展的结果。

行政伦理是一种关于权利义务关系的规范体系。行政伦理作为公私利益的观念体系由众多要素组成,而权利义务关系是行政伦理中最根本的要素。

行政伦理是一种关于政府管理的价值体系。从更加完整的意义上讲,行政伦理是关于整个政府管理的价值观念体系,包括:公务人员的个人道德、行政管理的职业道德、行政机构的组织伦理及行政过程中的政策伦理等方面。

行政伦理是关于行政管理职业规范的范畴体系。从体系性角度分析,行政伦理包括行政理想、行政态度、行政责任、行政纪律、行政良心、行政荣誉、行政作风等七个主要范畴。

行政伦理是行政权力的一种内在约束机制。为避免在行政管理领域中出现公权私掌或公权私用等现象,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行政权力约束机制。行政权力的约束机制包括自律和他律两种基本类型。

行政伦理是一种特定的行政文化层面。行政文化包括人们对于行政体系特定的态度、情感、信仰和价值观念,以及人们所遵循的行政习惯、传统和规范等。行政伦理正是行政文化的重要内容。

4.政治制度

答:政治制度是指在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从更为宽泛的角度看,政治制度是指社会政治领域中要求政治实体遵行的各类准则或规范,政治制度是随着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的出现而产生的,是人类出于维护共同体的安全和利益,维持一定的公共秩序和分配方式的目的,对各种政治关系所做的一系列规定。

5.利益集团

答:利益集团是指具有共同利益的人们为了共同的目的而集合起来,采取共同行动的社会集团。利益集团以其成员共同利益代言人的身份向政府提出利益要求,以影响或制约政府的决策,使政府的政策与立法有利于本集团的利益或目标的实现。其作用具体表现在:为自己的成员提供各种服务和信息,以谋取集团利益;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情报,以影响政府制订政策;利用传播媒介向社会宣传自身的价值观、利益目标和对政策情况的分析等,以扩大组织影响,获取公众支持。

二、简答题(本题共40分,每小题各10分)。

1.简述良好细分市场的特征。

答:市场细分是指将一个总体市场划分为若干个具有不同特点的顾客群,每个顾客群需要相应的产品或市场组合。市场细分一般包括调查、分析、聚类并描述三个阶段。

(1)评价细分市场的指标

细分市场规模及其成长状况;

细分市场结构的吸引力;

企业的目标和资源状况,即使细分市场在规模、增长及其结构吸引力方面都较好,但如果该细分市场不符合企业的目标,也不宜选择该细分市场为目标市场。

(2)良好细分市场的特征

可测量性,即市场规模、容量和购买力可以测量;

丰富性,即市场规模足够大,且有利可图;

可接近性,即市场可以有效地接近且能为顾客服务;

可实现性,即企业有能力满足该市场的需求。如果细分市场对企业具有吸引力,但市场容量过大,企业过小,从而无法满足该市场需求,则应该对该市场再进一步细分。

2.简述影响行政权力行使程度的因素。

答:行政权力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靠特定的强制手段,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而依据宪法原则对全社会进行管理的一种能力。

(1)行政权力的行使程度

行政权力的行使程度是行政权力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指行政客体对行政主体服从情况的差别,是成功的权力行动与行使的权力行动之间的比率。

(2)影响行政权力行使程度的因素

行政权力目的与手段的合理性与正当性。目的的合理性与正当性直接影响到行政权力自身的权威性,也会影响到行政手段的正确性。不同的行政手段能产生不同的行政管理效果。

行政权力的强度。强度的大小取决于行政权力的结构,更取决于行政权力的基础。行政权力的结构一般是相对稳定的,而行政权力的基础则经常以变量的形式出现。行政权力的各种基础可以概括为:a.分配基础是指与职位相关的行政权力;b.个人基础是指作为行政权力主体的个人自身可能带来的某种权力,包括品质、经验、知识、专长等方面的影响力。

行政客体的潜在能力问题。作为行政客体的个人,其财富的多寡、教育水平的高低、文化知识的多少和技术能力的强弱,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行政客体的认知与行为能力,影响到客体对于政府政策与法令的认同与反应程度。

行政权力作用的范围。范围的大小需要视权力强度、权力基础、权力手段、社会发展水平等情况而定。超越行政权力的能力发展,无视行政客体的认同,而一味追求过大、过宽的管理范围,行政权力在行使过程中就有可能发生衰减或衰变,影响行政权力的最终实现。

行政环境问题。政治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和国际环境等外部环境以及行政文化、行政氛围等内部环境都对行政权力的行使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3.简述阿尔蒙德与维巴关于公民文化的三种理想类型。

答:阿尔蒙德与维巴按照社会成员对政治体系、政治输入输出以及成员自身所持态度的不同,将公民文化分为以下三种理想类型:

(1)地区型。这里的人们从来没有感到自己是一个国家的公民,他们只认同于身边的事物,因此称为“地区型”公民文化。他们对国家的政治体制没有自豪感,也没有尊敬之意;不关心政治,没有政治知识,极少谈论政治事务;也没有参与政治生活的激情或可能性,对政治能力和政治功效毫无感觉,在既定的政治制度面前感到没有权力。在地区型政治文化中发展民主是非常困难的,不仅需要新的制度,而且也需要一种新的公民情感。

(2)臣属型。处于这个文化中的人们知道他们是“公民”,并关注于政治,但是他们是以一种被动的方式来卷入政治的。他们听从政治新闻的宣传,对自己国家的政治体制并无自豪感,没有激情来表示忠诚;认为谈论政治是不舒服的;感到自己对政治的影响力仅限于谈谈当地的官员;组织团体的现象并不普遍,关于政治能力与政治功效的感觉是低层次的;有时感觉到没有权力;较少相信别人,孩提时代的观点已经忘却了。当人们习惯于把自己视为驯服的客体而非积极的参与者时,民主即难以扎根。

(3)参与型。在参与型政治文化中,人们知道他们是国家的“公民”,对政治非常关心。他们对自己国家的政治体制感到自豪,通常愿意讨论它;他们相信自己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政治,并声称可以组织一个团体来防止不公正的发生。因此,人们显示出较高程度的“政治能力”和“政治功效”。他们对选举感受到自豪,相信人们有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力;他们活跃于各种共同体之中,易于相信别人。参与型的政治文化是保持民主制的理想土壤。

4.简述西方国家单名选区制的优缺点。

答:在单名选区制下,国会或议会的一员获得多数票(不一定是过半数)便被选为整个选区的代表。这种制度有时被称为“多数获胜的单名选区制”或“胜者全得”,这种制度促使利益集团和政治团体结合成两个大的政党。

(1)单名选区制的优点

单名选区制所创造的两党都会坚持在政治谱系的中心,因为这是选票所集中的地方,这种趋势会遏制极端主义的成长。如果在一次选举中政党被偏离主流观点的领袖所控制,该政党就会在选举中失败。

单名选区制一般使一个政党在国会里占据多数,因此联盟极少有必要出现。

在单名选区制下,胜利被扩大。一小部分选票从一个政党转向另一个政党可以导致许多议席的转移,可能足以形成议会里新的多数派和新的政党,这个结果可以给多数党一个明确和稳定的授权以统治到下一次选举。

(2)单名选区制的缺点

这种制度没有公正或准确地反映公共观点。在每个选区里胜者全得,失败的政党即使获得了49%的选票也得不到任何代表权,这对于第三党尤为不公平,特别是它们的支持者不能集中,而在几个选区中形成简单多数。

三、论述题(本题共45分,每小题各15分)。

1.试述迈克尔·波特的五种力量模型理论的主要观点,并运用该模型分析我国汽车行业。

答:(1)迈克尔•波特五种力量模型理论的主要观点

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于80年代初提出该模型,对企业战略制定产生全球性的深远影响。该模型用于竞争战略的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户的竞争环境。波特五种力量模型的分析属于外部环境分析中的微观环境分析,主要用来分析本行业的企业竞争格局以及本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关系。这五种力量分别为: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五种力量的不同组合变化,最终影响行业利润潜力变化。

(2)运用该模型对我国汽车行业进行的分析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从目前局势来看,我国汽车市场不仅成为大众、通用、本田、现代等在中国已经具有重大影响的跨国公司的战略市场,现代汽车公司已将中国作为其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以汽车生产销售为中心,通过制造、服务、金融等汽车相关产业不断扩大;此外,现代还计划进军中国的商用车市场,有可能与江淮携手建立商用车生产基地。世界各汽车零配件行业巨头,也纷纷做出了增资中国的计划,美国固特异轮胎橡胶有限公司将其亚太总部迁至上海,博世也要在中国追加投资。

由此可见波特五力模型中的成本领先战略已经被各大汽车公司悄无生息的运作开了,在中国建造生产基地,按国情来看无疑降低了成本、人力、运输费用,同时也降低了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负面影响。供方主要通过其提高投入要素价格与降低单位价值质量的能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与产品竞争力。进口汽车供方力量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所提供给买主的投入要素,当供方所提供的投入要素价值构成了买主产品总成本的较大比例、对买主产品生产过程非常重要、或者严重影响买主产品的质量时,供方对于买主的潜在讨价还价力量就大大增强。

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购买者主要通过其压价与要求提供较高的产品或服务质量的能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汽车在国内的卖方行业由大量相对外资企业来说规模较小的企业所组成,这些企业的市场价明显低于原装进口汽车,且提供一种低价位符合国情的亲众的营销策略。

在中国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等城市购买者所购买的基本上是一种标准化产品,同时向多个卖主购买产品在经济上也完全可行。这就对每个产品产生了购买方分流,并会处于同时被几家竞争对手比较的局面,形成了购买者有能力实现后向一体化,而卖主不可能前向一体化的潜在市场不利因素。提高了购买者讨价还价能力,国产轿车价格仍将有一定幅度的下降。

新进入者的威胁

后进入中国市场的大跨国公司急于追赶与扩张,在价格上寻求竞争力。新进入者在给行业带来新生产能力、新资源的同时,将希望在已被现有企业瓜分完毕的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这就有可能会与现有企业发生原材料与市场份额的竞争,最终导致行业中现有企业盈利水平降低,严重的话还有可能危及这些企业的生存。竞争性进入威胁的严重程度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即进入新领域的障碍大小与预期现有企业对于进入者的反应情况。

有竞争力的新产品上市,而且惯例是以有杀伤力的价格切入市场。潜在的行业新进入者是行业竞争的一种重要力量,这些新进入者大都拥有新的生产能力和某些必需的资源,期待能建立有利的市场地位。新进入者加入该行业,会带来生产能力的扩大,带来对市场占有率的要求,这必然引起与现有企业的激烈竞争,使产品价格下跌;新加入者要获得资源进行生产,从而可能使得行业生产成本升高,行业的获利能力下降。

替代品的威胁

两个处于不同行业中的企业,可能会由于所生产的产品互为替代品,从而在它们之间产生相互竞争行为,这种源自于替代品的竞争会以各种形式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竞争战略。本行业与生产替代产品的其它行业进行的竞争,常常需要本行业所有企业采取共同措施和集体行动。全球汽车业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研发价格合适且款式吸引人的环保型汽车。

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

大部分行业中的企业,相互之间的利益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为汽车企业整体战略一部分的各企业竞争战略,其目标都在于使得自己的企业获得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势,所以在实施中就必然会产生冲突与对抗现象,构成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常常表现在价格、广告、产品介绍、售后服务等方面,其竞争强度与许多因素有关。

行业中的每一个企业或多或少都必须应付以上各种力量构成的威胁,而且客户必须面对行业中的每一个竞争者的举动。除非认为正面交锋有必要而且有益处,例如要求得到很大的市场份额,否则客户可以通过设置进入壁垒,包括差异化和转换成本来保护自己。

综上所述,企业可以采取尽可能地将自身的经营与竞争力量隔绝开来、努力从自身利益需要出发影响行业竞争规则、先占领有利的市场地位再发起进攻性竞争行动等手段来对付这五种竞争力量,以增强自己的市场地位与竞争实力。

2.试述治理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对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启示。

答:(1)治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治理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提出并逐渐发展的一种重要理论和价值追求。治理理论的出现对全球治理、国际政治、国内行政以及社会管理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对国际政治学、政治学和公共行政学理论产生了重大的冲击。以奥斯特罗姆为代表的多中心治理理论产生于深刻的理论分析与丰富的实证分析。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有:

重视社会管理力量多元化。治理理论强调第三领域及其相应的第三部门管理社会的必要性。政府作为公共权力中心固然重要,但是除政府外,社会上还有属于第三部门或志愿性的机构,如教会、各种基金会、私立协会、民间慈善组织、福利机构、志愿组织、社区互助组织以及各种社会运动等。它们分别致力于种种社会和经济问题的解决,在负责维持秩序、参加政治、经济与社会事务的管理与调节等方面发挥作用,承担传统上属于政府的一些责任和职能。

重新定位政府角色。治理理论认为,在新的社会治理结构中,政府充当元治理角色,应当被视为“同辈中的长者”,承担指导责任和确立行为准则的责任,但不具有最高绝对权威。具体说来,政府的责任包括:

a.承担设计机构制度,提出远景设想,它们不仅促进各个领域的自组织,而且还能使各式各样自组织安排的不同目标、空间和时间尺度以及后果等相对协调;

b.在制度上提供各种机制,促使有关各方集体学会不同地点和行动领域之间的功能联系和物质上的相互依存关系;

c.促进建立共同的愿景,从而鼓励新的制度安排和新的活动,以便补充和充实现有治理模式之不足。

倡导网络管理体系。网络管理体系即治理的社会。共识、共治、共享是这个网络管理体系的明显的特征,市场原则、公共利益、社会认同之上的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合作、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公共机构与私人机构的合作、强制与自愿的结合等广泛的合作是这个网络管理体系运作的基本路径。新的管理体系的权力向度是多元的、上下互动的、相互依存,而不是单一的和自上而下的。新的治理模式可以及时和最大限度地产生和交换信息,增进了解,减少隔膜和误会,降低矛盾和冲突的可能性,而这一切有助于同时克服“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的痼疾,进而构建21世纪的社会。

(2)治理理论对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启示

要实现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中国政府就要更加注重公众的需求,最大限度的实现公共利益。

政府职能反映了政府活动的基本方向、根本任务和主要作用。目前,中国各级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从这一点来看,中国政府的治理目标与治理理论的观点有很大的相同之处。但是,当前的中国政府还没有在实际意义上落实这一目标,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离期望值还有很大的差距,社会贫富分化严重,多数人的社会保障水平还相当低甚至没有,人民群众最期盼解决的教育、医疗、住房仍然没有很好地解决。各级政府用于民生的财政支出还相当有限。因此,中国政府应切实倾听群众的各种需求,真正通过良好的治理使得公共利益得到最大化。

要实现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中国政府需要更加注重与社会、公民的平等合作关系。

在中国,由于几千年的封建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以及建国初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实行,政府对待公众的方式是控制和掌管,权力的运行自上而下,上级的指示高于一切。而在治理理论的观点中,政府与公众、社会、中介组织和机构是平等协作的关系,双方需要通过协商达成一致的目标,共同履行各自的义务和责任以为社会发展做更好的服务。治理是持续的互动。政府与公民是合作伙伴都体现了对公民的尊重,体现了人本化的倾向。

要实现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中国政府需要大力培育社会组织和公民社会。

西方社会中社会组织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国家治理中开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整个治理网络中,除了政府和市场,治理理论在总结了政府的失败和市场的失灵之后,找到了公民社会、中介组织和中介机构这个可以弥补政府和市场缺陷的新治理领域。因此,我们在政府治理的过程中要不断发现和挖掘这种潜在的力量,政府作为同辈中的长者,更应该主动放权,积极引导,大力培育社会组织和公民社会,把更多事务交由第三方管理。

要实现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需要进一步培育公民素质和精神。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在推行民主、实现以人为本的道路上已经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平等自由的精神也逐渐深入人心。但是,几千年封建传统思想中臣民意识,官本位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影响着人们的政治参与和政治管理、政治决策。因此,中国政府在公民社会培养的过程中,特别要重视公民平等意识的培养,公民既不能唯上,也不能过于谦卑,要加强公民素养的培养,让公民学会用正确的理念和方式与政府沟通和对话。

要实现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政府应更加注重政务的公开性。

治理理论强调公开性,这也是治理精神的特点。公开性意味着政府应将各种政策信息和制度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开,以满足公民及时获取与自己利益相关的权利。公众只有在知晓了解的情况下才能有效地参与公共决策过程。从这一点来讲,中国政府必须改变以往神秘的色彩,改正喜欢关起门来自己决策、自己执行,让行政权力在封闭的环境中运行的工作作风,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制度,大力建设阳光政府,让公共权力和资源的使用在阳光下运行并接受广泛的公众监督。

要实现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需要政府对西方治理理论保持清醒的头脑。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的治理重心在全能统治上面,政府长期充当了经济建设的主体和投资主体,从而导致政府权力的异化,公共利益个人化、部门化,权力寻租和地方保护主义盛行。中国政府在借鉴和吸收了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理念和经验的基础之上,政府开始有所为有所不为,将自己的角色开始向监督者、掌舵者、服务者定位。我们在政府职能优化的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全盘照抄。我们现阶段的社会发展,还离不开一个强有力的政府。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治理国家中取得成效,还必须在重视市场、培育公民社会的同时,重视和发挥好国家和政府的作用。

3.论述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上权威主义国家民主化转型的主要影响因素。

答:民主化是指一个独立经济体社会的统治阶层成为控制社会的政治实体后,统治阶层进行的制宪和其控制的政党为普选进行的民主参选人的实质差额提名。

(1)权威主义国家的民主化转型

民主化转型通常是从威权主义或极权主义等其他各种政治体制转变成自由民主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政治权威的组织方式可能会出现本质上的改变。从1974年以来,有很多国家放弃了权威主义或极权主义体制而转向民主体制。现在,世界上有过半数的国家至少是准民主制的。民主制的扩张是从最初的二十多个国家开始的,主要是西欧和北美,现在成为一个重要的学术话题。

(2)权威主义国家民主化转型的主要影响因素

有两种类型的政权有助于民主化的趋势:热衷于强大经济发展的权威主义政权和经济落后的苏联与东欧政权。世界上权威主义国家民主化转型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

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这是民主的基础之一。中产阶级是天生的民主派。他们与这个体制有着利害关系,他们希望改革它而不是推翻它。

与中产阶级的规模相关的是教育水平的提高。多数人都是高中毕业,许多人上过大学。他们不再受到忽视,而且不会盲从煽动家和极端主义分子的观点。

与前两者相关的是,人们逐步认识到自己的利益并希望表达它,他们要考虑商业的、职业的、地方的和宗教的观点。他们能够识别残忍、腐败或低效率的政府,而不愿被当作小孩子看待。

市场本身教会公民自立、多元化、宽容以及不要期望过高,所有这些态度都有助于维持一个民主制。这个政权开始逐步松动,允许批评性新闻、多党形式和最后的自由选举。

四、案例分析题(本题共40分,每小题各20分)。

1.海尔的变革

目前,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先生在沃顿商学院全球论坛上,系统阐述了海尔正在进行的转型变革。

互联网时代改变了什么呢?张瑞敏认为,互联网时代的零距离、去中心化和分布式管理的特点,让最近200年的传统经典管理理论不再适用,因为它改变了生产组织方式、组织结构和资源配置的方式。海尔选择了“边破边立”的方式:破一部分,立一部分,由此带来整个企业结构的改变,逐渐将海尔转型为一个创业平台、一个生态系统。

首先是战略的改变。在互联网时代,企业为中心的观点不再成立,而是以用户为中心。海尔以用户为中心的战略即是“人单合一双赢”模式,张瑞敏对此解释说:“人就是员工,单就是用户资源,把每个员工和他的用户资源连在一起。‘双赢’就是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同时体现你的自身价值。”这就意味着,每一个员工都需要直面市场,获得自己的用户,而且要明确自己能为用户提供的价值,以此才能计算出自己的价值。在金字塔型结构里,员工是听上级的,上级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但现在,每个员工都要找到自己的用户,要变成创业者,而且可以寻找社会资源来创业。举个例子,“水盒子”,其功能是监控自来水质变化并改造自来水,就是员工从“金字塔”里被解放后创造出来的,最后必须变成一个创业团队,这个团队一共是五个人,自己掏出45万元来入股,当然海尔占大股。

其次,结构的改变。以前海尔从企划到研发,再到中间设计、制造,再到用户,是一个串联式的组织结构;而现在,海尔将用户放在中间位置,聚合资源、合作方和员工,形成利益共同体。张瑞敏举例说,过去采购钢材,谁的材料便宜用谁的,现在就是谁能参与前端设计就用谁的。这就意味着,双方将由博弈关系转变为合作关系,彼此是合作而不是价格博弈,而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共同响应和满足用户的需求。

最后,薪酬的改变。在传统的“宽带薪酬”体系中,宽带薪酬计算的主要依据是每个人的工作时间、每个人的工作岗位。换句话说,它是以工作岗位和工作时间来计算劳动报酬。海尔现在在做的,是加入了更多的参数,即所谓“两维点阵”:一个坐标体系,横轴是企业价值,比如销售收入、利润、市场份额等传统指标。但重要的在纵轴,纵轴依据梅特卡夫定律提出的“网络价值”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网络价值与网络规模的平方成正比。在海尔看来,网络价值最重要的变量为网络节点与网络规模,每个员工变为节点,然后连接用户,谁连接越多的用户就获得更多的薪酬,这就意味着,考核的方式从原来的360度考核变成了用户直接考核。

(资料来源:根据王杰聪《张瑞敏聊海尔改革:三个改变成创业平台》整理,http://business.sohu.com/20140616/n400887312.shtml)

问题:

(1)请分析海尔公司变革的动因,并对海尔公司的转型变革进行评价。

答:海尔公司变革的动因

a.外部动因

第一,宏观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诸如政治、经济政策的调整,经济体制的变革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等,都会引起组织内部深层次的调整和变革。为了迎接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应对加入WTO带来的挑战,海尔集团必须先发制人,调整经济结构,以适应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

第二,科技进步的影响。当今知识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对组织的固有运行机制构成了强有力的挑战。科技的进步带来了创新,也带来了效率。海尔公司开始注重知识价值,培养价值链正是基于科技的基础性的作用。

第三,环境资源的影响。组织发展所依赖的环境资源,如原材料、资金、能源、人力资源、专利使用权等,对组织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海尔集团必须能克服对环境资源的过度依赖,同时要及时根据资源的变化顺势变革组织。

第四,竞争观念的改变。基于全球化的市场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竞争的方式也将会多种多样。海尔集团若要想适应未来竞争的要求,就必须在竞争观念上顺势调整,争得主动,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b.内部动因

第一,组织机构适时调整的要求。组织机构的设置必须与组织的阶段性战略目标相一致,组织一旦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机构,新的组织职能必须得以充分的保障和体现。以前海尔从企划到研发,再到中间设计、制造,再到用户,是一个串联式的组织结构;而现在海尔将用户放在中间位置,聚合资源、合作方和员工,形成利益共同体。这就意味着,双方将由博弈关系转变为合作关系,更好的响应和满足用户的需求。

第二,保障信息畅通的要求。随着外部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多,组织决策对信息的依赖性增强,为了提高决策的效率,必须通过变革保障信息沟通渠道的畅通。

第三,克服组织低效率的要求。组织长期一贯运行极可能出现低效率现象,其原因既可能是由于机构重叠、权责不明,也有可能是由于人浮于事、目标分歧。组织只有及时变革才能进一步制止组织效率的下降。海尔在绩效考核方面加入了更多参数,采用“两维点阵”:横轴是企业价值,纵轴依据梅特卡夫定律提出的“网络价值”的观点,这种绩效考核能够起到激励员工,提高绩效的作用。

第四,快速决策的要求。组织决策的形成如果过于缓慢,就会因决策的滞后或执行中的偏差而错失良机。为了提高决策效率,组织必须通过变革对决策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梳理,以保证决策信息的真实、完整和迅速传递。

第五,提高组织整体管理水平的要求。组织整体管理水平的高低是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组织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会出现新的发展矛盾,为了达到新的战略目标,组织必须在人员的素质、技术水平、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都做出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海尔集团顺应时事变化,注重引入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人才的做法都有利于其长足发展。

对海尔公司转型变革的评价

a.海尔公司转型变革的目标

海尔公司变革的基本目标是提高组织的适应能力,具体包括:

第一,提高组织的环境适应性

组织要想在动荡的环境中生存并得以发展,就必须顺势变革自己的任务目标、组织结构、决策程序、人员配备、管理制度等,只有如此,组织才能有效地把握各种机会,识别并应对各种威胁,使组织更具环境适应性。

第二,提高管理者的环境适应性

管理者一方面需要调整过去的领导风格和决策程序,使组织更具灵活性和柔性,另一方面要能根据环境的变化要求重构层级之间、工作团队之间的各种关系,使组织变革的实施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第三,提高员工的环境适应性

组织变革的最直接感受者就是组织的员工。组织如若不能使员工充分认识到变革的重要性,顺势改变员工对待变革的观念、态度、行为方式等,就无法使组织变革措施得到员工的认同、支持和贯彻执行。要使人员更具环境适应性,就必须不断地进行再教育和再培训,决策中要更多地重视员工的参与和授权,要能根据环境的变化改造和更新整个组织文化。

b.具体的改革对策评析

第一,海尔公司在变革之前要客观分析变革的推力和阻力的强弱,把创新组织文化渗透到每个成员的行为之中,采用比较周密可行的变革方案,并从小范围逐渐延伸扩大。特别是要注意调动管理层变革的积极性,尽可能削减团体对组织变革的抵触情绪,力争使变革的目标与团体的目标相一致,提高员工的参与程度。

第二,任何一个组织,无论过去如何成功,都必须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自我并与之相适应。组织变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组织的效能。在动荡不定的环境条件下,要想使组织顺利地成长和发展,就必须自觉地研究组织变革的内容、阻力及其一般规律,研究有效管理变革的具体措施和方法,以积极引导和实施组织的变革。

第三,海尔集团为迎接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应对加入WTO带来的挑战所实施的改革是顺应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之举,对科技的熟练应用、对人才的着重培养、对组织文化的全力建构以及对管理方式的积极探索都将为其带来巨大的效益和不可撼动的地位。

(2)在互联网时代,传统制造企业应该如何变革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答:随着交通、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如高速飞机、移动电话、因特网、可视电话等,当今世界好似一个地球村。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瞬间协调和交流正变得十分平常。传统制造企业必须看清时事,清醒的了解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技术发展水平,从而更好地理解与它们相联系的各种机会与威胁。

信息系统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信息系统为管理者提供了一种在组织内收集、处理、维持和分配信息的系统方法。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网络的高度发展,企业信息系统越来越电子化、网络化,企业管理也越来越信息化。传统制造企业更要将“人工管理”电子化、网络化,以更好的提高管理效率。

技术创新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便是通过影响产品的成本或特色而起作用的。材料的创新不仅为企业提供了以数量丰富、价格低廉的原材料去取代价格昂贵的稀缺资源的机会,而且有可能通过材质的改善而促进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产品创新既可使企业为消费者带来新的满足,也可使企业原先生产的产品表现出新的吸引力;工艺创新既可为产品质量的形成提供更可靠的保证,也可能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物质生产条件的创新直接带来劳动强度的下降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直接促进产品生产成本的下降和价格竞争力的增强。综合起来看,技术创新一方面通过降低成本而使企业产品在市场上更具价格竞争优势,另一方面通过增加用途、完善功能、改进质量以及保证使用而使产品对消费者更具特色吸引力,从而在整体上推动着企业竞争力不断提高。

绩效评估是组织与员工之间的一种互动关系,也由于绩效评估给人力资源的各个方面提供了反馈信息,并与组织中的各个部分紧密联系,因此实施绩效评估是组织内人力资源管理中最棘手也是最强有力的方法之一。传统制造企业要想提高效率,跟上时代步伐,必须改变陈旧的绩效管理方式而探索和选择出适合本企业的绩效管理方法。

组织文化是被组织成员广泛认同、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培养和塑造这种文化来影响成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中的行为方式有利于引导实现组织目标。因此,根据外在环境的变化适时变革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功的基础。传统制造企业更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拥有自己的文化理念、原则,以增强企业成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知识在企业生产制造、市场营销、人事管理、财务控制等经营活动中的作用正日显重要。知识及其运用的产品化,产品及其生产过程的知识化在愈来愈多的企业中可观察到的、正在发生的客观现象。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知识创新和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与企业经营有关的知识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生成与发展的。知识形成、积累、创新的速度影响着企业生产过程的组织方式,影响着不同知识所有者的相对重要性,从而决定着企业参与者在这个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加速了知识的生成与发展进程,从而引导着企业组织的创新,影响着企业组织的结构化或再结构化。

2.体现公共利益的民生项目建设如何走出“双输”困局?

2014年5月11日晚,杭州市余杭区政府发布公告称,在中泰垃圾焚烧项目没有履行完法定程序和征得大家理解支持的情况下,一定不开工,九峰矿区也会停止一切与项目有关的作业活动。余杭区政府还承诺,在项目的前期过程中,会邀请当地群众全程参与,充分听取和征求大家意见,保证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公告中重申,中泰垃圾焚烧项目不征得群众理解绝不开工,但是对蛊惑群众占据省道,拦截车辆,围攻追打执法人员等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将予以坚决打击。

据记者采访,对于这份公告,反对建设焚烧厂的居民仍然有疑虑。当地居民说:其实我们都不相信他这个话的,居民不同意,之前我们的居民就不同意,他为什么要把机器偷偷摸摸拉到这里边去呢?余杭区出来这个我们是不会相信的,我们只会相信省政府或者是中央那边。此后,杭州市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就相关情况再次进行发布。在发布会上杭州市公安局副局长边卫跃就5月10日余杭中泰及附近地区出现的聚集堵路打砸事件作了通报:5月10日上午在少数分子的煽动和蛊惑下,余杭中泰及附近地区发生了规模性聚集,封堵了O2省道和杭州公路,一度造成了交通中断,并有不法分子趁机打砸车辆,围攻殴打司法管理人员和无辜群众,有多名民警、武警、群众不同程度受伤,人数大约在数十人左右,也有数辆警车和社会车辆被掀翻。5月11日凌晨左右现场大部分人员散去,秩序基本恢复正常,在整个事件过程中没有出现网上传播的有人员死亡的情况。边卫跃局长表示,这起事件已经从原来的表达诉求转变成为了聚众破坏交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等严重违法犯罪活动,目前安机关已经对涉嫌的犯罪人员实施了抓捕,并且敦促相关违法人员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

杭州市常务副市长徐立毅也对这件事做了表态,特别是解释了九峰垃圾焚烧项目相关的情况,徐市长说,没有一个人能做到不产生垃圾,也没有一个城市不上垃圾项目,也不可能把杭州的垃圾让别的城市来处理,但是杭州市会统筹找到一个解决办法的协调过程。目前九峰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仍处在选址规划阶段。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广播网》2014年5月11日《浙江余杭5千村民聚集反对建垃圾焚烧发电厂》报道改编。)

问题:请分析上述案例反映出目前中国民生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才能走出这种公共利益和民众“双输”的困局?

答:(1)民生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问题

建设民生项目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调结构、促转型,保持跨越式发展势头的重要途径;是保民生、促稳定,建设和谐中原的关键举措。但是当前中国民生项目建设仍存在如下问题:

政府项目开展前期论证工作不到位。以材料中余杭区垃圾焚烧厂建立为例,区政府在进行相关项目建设时并没有多方征求意见,听取专家意见。在缺乏科学论证、可行性分析以及群众支持的情况下推进该工程,不可避免的造成了群众采取反抗、打砸等过激行为,使官民矛盾激化。

项目开展的缺乏群众认同。地方政府在推行民生项目时以传统“官本位”的姿态自上而下强力推行,直接忽略群众意见或者将听取公众意见当做是形式上的工作,导致群众的呼声被压制,群众的利益被损害。

政府公信力不足,缺失民众信任。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余杭市当地居民对区政府的公告持怀疑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政府无法获得群众的信任,也从更深层次上反映了传统官僚制之下的官僚作风。

项目建设缺乏规范可行的实施程序。这主要表现在决策程序的混乱,以及项目执行上的无序。

由于缺乏规范而导致的责任缺失也是造成民生项目建设难以推行的重要原因。

(2)走出“双输”困局的措施

民生建设项目本应是政府与公民“双赢”的结果,但是由于当前制度建设以及程序上存在的不足导致公共利益和民众的“双输”结局是政府公共管理的失败。因此,为了走出这一困局,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努力:

政府做到公开透明。政府有关部门在垃圾处理决策过程中未能广泛征求民意是引起群体性事件重要的原因之一。这就要求在建设涉及公共利益的民生项目时,政府应做到信息公开,自上而下搭建平台,与各方充分沟通。从项目规划开始,政府在各个环节主动公开信息,扼杀谣言产生和传播的空间,有效地消除信息的不对称性,减轻群众的政治无力感。此外,政府更要及时、清晰地公开垃圾处理设施周边的环境指标和垃圾处理的运作过程,让民众安心,更能有效减少邻避现象的发生。

公众做到主动参与。在民生项目建设时群众要自下而上主动参与。群众在各个环节都享有充分的知情权。群众应及时、大胆、合法地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对政府的行政行为进行监督。更重要的是,群众应多进垃圾处理设施,亲身体验,而非一味听信传言,要先主动去了解真相,再下结论进行判断。

项目工程责任方积极承担责任。项目的运营商在建设关系到民众公共利益的项目时,应主动打开大门,在不影响设备运作和保证商业机密的前提下,邀请周边群众到设施内参观。主动开放设施内的运动娱乐设施,及时解答民众的相关问题,消除民间的恐惧感,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协调建设,避免两个极端。政府应具备长远的目光,协调多方利益,根据城市的发展和自身资源合理地确定民生项目设施的种类、数量和选址,避免出现设施过多过密或过少以及间隔过大的两个极端。同时,政府也应担当好监督者和管理者的角色。以余杭区垃圾焚烧厂为例,政府应该对众多垃圾处理设施的选址、兴建和运作实行严格、高标准的监管。同时群众应爱护设施,相关的意见和建议可及时反映,但不能随意破坏设施,阻挠施工,更应避免引发不必要的骚乱和风波。

多元合作,发挥NGO和媒体的力量。随着民主化建设的开展以及信息技术的进步,NGO与媒体在公共议题中所发挥的作用与日俱增。他们是连接政府和群众之间重要的桥梁,其专业知识和媒体的公信力能推动问题早日妥善地解决,更能有效防止问题的扩大。

a.政府应当扶持NGO发展、接受媒体的监督。政府应放开环保、法律等相关NGO团体的限制,加强管理,鼓励引导建立非营利组织并推进其发挥作用,主动向媒体通报相关的决策和事件,并接受监督。

b.群众赋予NGO权力、敢于对媒体直言。群众要相信NGO,多邀请NGO就相关垃圾处理以及其他民生建设的问题做调查、发表意见,甚至展开对话。公众也应及时邀请相关媒体进行采访和报道,并主动参与媒体举办的论坛,以了解相关民生项目建设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