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黄河农村商业银行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复习全书【核心讲义+历年真题精选】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章 片段阅读

根据阅读理解的题目特征,可以分为主旨概括题、意图判断题、细节理解题、词句理解题、标题提炼题和观点态度题六大题型。

一、主旨概括题

此类题目要求考生全面、准确概括归纳文段的中心或主旨。

提问方式一般为:“这段话的主旨是”、“这段话主要讲述的是”、“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对这段文字复述最准确的一项是”、“这段文字的核心意思是”、“这段文字的议题是”等提问方式进行考查,有时主旨概括题会议一种隐性的提问方式出现,如“这段话的意在强调的是”。

对该类型题目,解题思路如下:

1.结构构成类

结构构成类题目的阅读材料往往有明显的结构形式,其中被证明的、被支持的、被服务的句子多是主句,简称为“总”,一般观点句、主题句、情感句往往就是总句。那些起支持作用、证明作用、服务作用的句子多是从句,简称为“分”。

(1)总—分—总

主要有两种形式: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作答时要注意:“提出问题”是为了引起重视,“分析问题”是为“解决问题”做准备,“解决问题”才是最终目的;

提出观点—解释论证—重申评价观点,在这种题目的行文结构中,都是围绕一个中心观点展开的,因此概括这个中心观点也就是文段的主旨。需要注意的是,文段最后的“重申评价观点”可能是在认可基础上的加深,也可能是对原来观点的否定,此时更需要考生明确文段的观点所在。

【例1】交往和独处原是人在世上生活的两种方式,对于每个人来说,这两种方式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是比例不太相同罢了。由于性格的差异,有的人更爱交往,有的人更喜独处。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反过来说,不懂交际固然是一种遗憾,不耐孤独就未尝不是一种严重的缺陷。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

A.每个人对交往和独处的喜爱程度不同  

B.喜欢交往的人往往害怕独处

C.享受孤独是一种很高的人生境界  

D.生活中既要善于交际又要能耐孤独

【答案】D

【解析】文段的行文脉络是“总—分—总”结构,根据文段首尾两句可知,文段主要强调的是交往和独处两种处世方式在生活中缺一不可。

(2)总—分

“总—分”结构往往是材料首句提出观点,之后的内容来解释原因、举例说明、引用证明或正反论证。“总—分”结构形式首句的观点是阅读材料的主旨句,后面的分句起辅助作用,快速浏览即可,选择答案时不应受分句干扰.

“总—分”结构的形式有两种:

提出观点—解释说明;提出观点—举例论证。

【例2】目前,我国广大居民个人依法纳税的意识还很欠缺,因此,加强个人所得税方面的法制宣传工作非常必要。通过各种形式进行个人所得税的宣传、教育工作,培养广大居民自觉依法纳税的意识,在全社会树立一个依法纳税光荣,偷税、逃税可耻的社会风气。最能准确复述这段话主要意思的是(  )。

A.加强个人所得税方面的宣传工作,培养广大居民自觉依法纳税的意识

B.依法纳税光荣,偷税、逃税可耻

C.我国广大居民个人依法纳税的意识还很欠缺

D.加强个人所得税方面的法制宣传工作非常必要

【答案】A

(3)分—总

“分—总”结构是材料先铺展一些现象例子,或者说明背景、原因,或者引用材料或其他观点,或者提出某个问题,之后结尾句出现一个明确的观点或是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分—总”结构前面铺展的现象、原因背景、引用内容和提出的问题都是为说明观点或是解决问题服务的,快速浏览即可,围绕分句部分设置的选项是干扰项,文段主旨多在句尾。

【例3】大约六千年前,古巴比伦的人们开始制作黏土代币作为交易的记录。不同形状的黏士代币表示不同的物品。当一次交易需要用到很多代币时,人们就用黏土把它们包裹起来,交易者用削尖的木棍在上面刻上不同的符号,用以表示里面包了些什么。后来一些人想到了更简洁的办法,只需简单地将符号刻在黏土上,就可以表示交易内容,这样就摆脱了繁琐的代币。于是文字被发明了,而这正是文明的开始。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

A.古巴比伦的货币发展史  

B.古巴比伦文字是如何产生的

C.文字对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D.古巴比伦人怎样进行商品交换

【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古巴比伦时代人们在制作黏土代币中的一些变化,引出了文字的产生。最后一句“于是文字被发明了”进行点题。主旨应为“古巴比伦文字是如何产生的” B项正确。A项,货币发展史在文中没有提及。C项,文字象征文明的开始,但是本文中没有提到文明的发展。D项,商品交换不是文段重点,提及商品交换是为了引出“代币——文字”这一中心。

(4)分—总—分

两种常见的形式:

材料通过引用别人观点、列举现象或是说明原因,得到一个具体的观点,之后材料继续用例子、原因、引用或者是正反论证来辅证前面提出的观点。文段中间“具体的观点”即文段的主旨;

材料先提出一个问题,之后提供一种对策解决问题,最后正反论证,可能谈问题解决的好处,可能谈不采取前面措施的后果。文段中间解决问题的方案也即对策就是文段的主旨。

2.关键词类

除了通过划分文段结构构成来确定主题句之外,还可以根据关键词来找出主题句。

(1)关联词

关联词是句间关系承载的主体,同时也是文段主旨句的标志所在。

总结关系

总结关系常见的标志词主要有“因此、所以、于是、总之、综上所述、概而言之、可见、看来”等。主题句往往在这些表示总结关系的标志词之后。

【例4】经济复苏的根本就是产业复苏,特别是全球分工体系框架下,各国经济已不再致力于构建大而全的生产体系,而是侧重于强化世界范围内的比较优势。并且在危机沿着产业链条进行全球传递的过程中,各国各产业受到的伤害程度存在差异。因此,适时、适度、具体的产业政策对于各国走出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

A.介绍促进经济复苏的方法和途径

B.强调经济复苏需制定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

C.说明经济形势和产业结构的特点

D.阐述差别化的产业调控应该如何实现

【答案】B

【解析】由“因此”可知,“适时、适度、具体的产业政策对于各国走出危机具有重要意义”为文中主旨,即产业政策对走出危机的重要意义。因此B项正确。

递进关系

递进关系常见标志词主要有“而且、更、甚至、尤其、并且、也、还、重要的是、关键的是、特别是”等。递进关系的两个分句的感情色彩或者倾向性是一致的,后一个分句是对前一个分句语意的加强,这个语意加强的分句就是文段的主题句,位置在表递进关系的词语之后。

【例5】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网络已经成为党执政的一个重要领域,信息手段也已成为党执政的一个重要方式。如果忽视了对这一阵地的占领、对这一方式的掌握,必将削弱党的执政基础,影响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因此,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得如何,不仅要考察真实世界的一系列指标,如经济发展、政治民主、人民生活等,还要考察虚拟民办的一系列指标,如网络中的政治参与度、社会满意度、民意等。而且由于虚拟世界中民意表达的真实性及参与群体的较高素质等特殊性,我们更要给予高度重视。

这段文字主要强调的是(  )。

A.信息手段成为党执政的一个重要方式。

B.忽视对网络阵地的占领必将削弱党的执政基础。

C.网络已经成为党执政的一个重要领域。

D.要把电子党务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目标和检验标准。

【答案】D

【解析】文段先描写社会信息化对党执政的影响,又提出在信息化社会中如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后面是文段强调的重点,即从“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得如何,不仅要考察真实世界的一系列指标,……,还要考察虚拟民办的一系列指标”。ABC三项错误,都以偏概全,都只对文段前半部分进行概述,描写信息化对党执政的影响,是一种现状,这并非文段强调的重点。因此D项正确。

转折关系

常见标志词主要有“然而、但是、但、却、相反、可是、不过、实际上、事实上、其实、只是、当然”等,主题句通常出现在这些表转折的关联词之后。

上述转折词有强弱之分,其中“实际上、事实上、其实、只是、当然”等词是弱转折,语义程度与前句相比较轻,此时就需要观察对策句或观点句出现的位置,对策句或观点句在哪句,哪句就是重点。而“然而、但是、但、却、相反、可是、不过”等词是强转折,语义程度较重,此时后半句的强转折就是重点。

【例6】九月一到,就有了秋意,秋意在一个多雾的黎明溜来,到了炎热的下午便不见踪影。它踮起脚尖掠过树顶,染红几片叶子,然而这美景太短暂,叶子很快会变成新的颜色。这段文字作者要告诉我们的是(  )。

A.秋天的美丽是留不住的  

B.秋天的美景太短暂

C.对秋天的依恋之情  

D.秋天有好也有坏

【答案】B

【解析】这段文字前面讲述秋天的美丽,“然而”后的句子是一个着重点,是作者想要表述的内容。ACD三项都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着重点。

条件关系

条件关系是前句提出条件,后句表示在这个条件下的结果。表示条件关系的常见标志词主要有“只有、必须、需要、首先要、除非、最缺乏、倘若、如果”等,主题句出现在表示条件关系的标志词之后。

在有些表条件关系的句子中,条件关系词是缺失的,这个时候就需要考生根据上下文的关系自行加入标志词从而确定条件句。

【例7】看来,不只是贵族有偏见,平民也自有平民的偏见。这种偏见就是看不见每个人都应该享有人之为人的尊严和独自为人的权利。由于我们在这方面迷失太久,今天,无论是尊重自己的权利,还是尊重他者的权利,都需要经过艰苦的学习。我们要早一天学会这些东西才好。只有先学会了尊重自己和尊重他者,我们才能开始学习有尊严的生活,我们才能尊严地生活在这片大地上。

这段话主要支持的观点是(  )。

A.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是自己获得尊严的前提

B.不论贵族或平民,都有得到别人尊重的权利

C.先尊重自己,还是先尊重他人,困扰着世人

D.当今很多人都不会尊重别人,只知索取尊重

【答案】A

【解析】文中首先提出偏见的本质是不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利,接着说明获得尊严的方法。由“只有先学会了尊重自己和尊重他者,我们才能开始学习有尊严地生活……”可知,获得尊严的方法是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因此答案选A项。

并列关系

表示并列关系的常见标志词主要有“此外”、“另外”、“一方面……另一方面……”、“有的……有的……”、“同时”、“除此之外”、“与此一致”、“不是……而是……”、“是……不是……”等,另外,“;”也可以表示并列语意。

文段中各语句之间是并列关系时,其层级结构为“分—分—分”结构(其中的分句多为三个,可多可少)。此时,文段的主旨隐含在这些分句之中,需要考生将前后内容进行概括,在概括时注意不要顾此失彼、有所偏颇,以免造成论述不当,概括不全。

【例8】真正美的东西,都是充满了感情的。面对美的东西,我们常常一往情深,或者一见钟情。而感情这个东西很奇怪,一方面,它是个人的,富有极端强烈的个性色彩,只有达到高度个性化的时候,它才是最真挚的。正因为这样,感情这个东西常常是隐秘的,人与人之间难于传达,所谓父不能喻之于子,夫不能喻之于妻;然而,另一方面,感情这个东西却又最具有社会性,最需要普遍的传达,最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人们容易对美的东西产生真情

B.感情既是个人的,又是社会的

C.充分体现个人意志的情感才是真挚的

D.人们之间的感情是隐秘的,不易传达

【答案】B

【解析】AD两项都是片面的说法,整个文段要表达的是感情既是个人的,同时又具有社会性。

(2)一般性关键词。片段中的另外一些关键词语,如“最重要的是”、“基础是”、“关键是”等,由于考生在日常的谈话中提及时并不表示强调的意思,所以看到这些词时不能迅速意识到这些词将引出片段的主旨。

二、意图推断题

意图推断题和主旨概括题解题思路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意图判断重在寻找原文的“言外之意”,需要结合原文进行适当引申;主旨概括题则就是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不需要进行引申。

提问方式一般为:主要有“这段文字意在说明……”、“这段文字意在阐明……”、“这段文字意在强调……”、“上面这段话最想表达的意思是……”、“这段文字主要想表达的是……”、“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知道……”、“这段话告诉我们……”、“根据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是……”、“这段话给我们的启示是……”、“作者的意图是……”等。

探求“言外之意”是解答意图推断题的常规解法。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对更多的题,考生还需要打破思维定式,从分析选项入手,快速解题。下面介绍干扰项和正确项的特点。

1.干扰项的特点:

(1)只是对原文的简单重复,而非推理出来的结论,把直接表达当成简单推理;

(2)如果基于考生的常识是正确的,但基于片段文字则不一定是正确的,命题人考查的是考生揣摩作者意图的能力,而不是根据主观经验或想法去推理的能力;

(3)推理过头,虽然是根据片段提供的事实或是内在逻辑为推理依据,但是推理过头;

(4)一些选项因果倒置,把原文中的手段变成了选项中的目的;

(5)有的选项内容纯属编造。

2.正确选项的特点:

(1)不是原文明确说明的内容,因为即使符合原文,没有引申推理就不是正确选项;

(2)如果四个选项全凭常识推断,其中含义深刻的是正确选项;如果三个选项是凭常识判断得出的,那么唯一不是常识项的一般为正确选项。

【例9】一个年轻人寄了许多份简历到一些广告公司应聘。其中有一家公司写了一封信给他:“虽然你自认为文采很好,但从你的来信中,我们发现了许多语法错误,甚至一些错别字。”这个青年想如果这是真的,我应该感谢他们告诉我,然后改正。于是他给这个公司写了一封感谢信。几天后,他再次收到这家公司的信函,通知他被录用了。

这段文字主要想告诉我们(   )。

A.机会往往在不经意间获得

B.公司招聘时更看重求职者的态度

C.谦虚能获得更多知识和别人的尊重

D.良好的文字功底是成功求职的前提

【答案】C

【解析】从“主要想告诉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道意图推断题。文段以事件的发展顺序记叙了一个年轻人的求职经历。年轻人在收到应聘单位略带讥讽的信之后仍旧写感谢信给对方,显然是由于其谦逊的态度改变了对方最初的决定。由此可知,文段是想告诉我们谦虚的重要性,故选C项。

本题B项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因为确实是求职者态度的谦逊使他获得了职位,但是这是文段的表面意思,不是“言外之意”,故不选;D项也是就事论事,故不选;A项说机会在“不经意”中获得,显然与题干倾向不符,故不选。

三、细节理解题

细节理解题要求根据文段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

提问方式一般为:“下列选项符合文意的是”、“不符合文意的是”、“选项理解正确的”、“理解不正确的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根据上文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哪项不能得出”等。

该类型题需掌握其陷阱设置。当选项表述的细节与材料一致属于“同义替换”;反之属于“语义偷换”,主要体现在程度、数量、对象、逻辑、时态等五个方面,测量考生对信息的捕捉能力。陷阱与策略如下:

1.偷换时态

现代汉语中有三种时态:过去时(已然)、进行时(现在)、将来时(未然)。材料可能是将来时,可能是完成时,也可能是进行时,选项不能混淆时态。表示完成时的词语有“已”、“已经”、“曾经”、“过”、“了”等;表示将来时的有“将”、“要”、“不久”、“很快”等;表示正在进行时的有“着”、“正在”、“在……中”等,它们之间不能混用。时态随意调换会造成时间和具体含义的偏差,考生应该注意文段中的时态转换,避免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

【例10】将传统节日纳入国家法定节日,体现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回归。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这些年来,一些“洋节”越来越成为时尚,传统节日反倒有被人们(特别是青年人)淡忘的趋势。

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作者支持将传统节日纳入国家法定节日的做法

B.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C.一些“洋节”越来越成为时尚,大部分青年人已经淡忘了传统节日

D.将传统节日纳入国家法定节日可以唤起大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答案】C

【解析】由“传统节日反倒有被人们(特别是青年人)淡忘的趋势”可知,传统节日被淡忘只是一种趋势而不是“已经淡忘”。因此C项正确。

2.偷换数量范围

某些词所管辖的范围大小不同,做题时要确认阅读材料和选项中的相应细节表述的范围是否吻合,有没有做扩大或是缩小的处理。比如“没有、无……”、“微乎其微、几乎没有、极少”、“某些、部分”、“大多数、许多、很多、大多、少说”、“一切、所有、都、完全、各个、全部”五组词,范围从小到大,不能等同。选项一般会出现较多量和较少量的相互偷换,或者将原文的中间量偷换为较多量或较少量等错误。

【例11】现在的娱乐圈一片污水泥浊,深陷在这样一个环境之中的艺人,大多是自由职业者,签约于经纪公司,由于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缺乏应有的思想和道德教育,在物欲横流的商品社会中,明星们一切向钱看,只看重名气却败坏了名声,拥有的财富越来越多,道德层面却是严重滑坡,这是不争的事实。

下列选项符合文意的是(  )。

A.长期以来,娱乐圈呈现出一片污水泥浊的现象

B.深陷在娱乐圈的艺人们都是自由职业者

C.经纪公司都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应有的思想和道德教育

D.娱乐圈的明星们道德层面严重滑坡

【答案】D

【解析】A项,原文的时间限定词是“现在”而非“长期以来”。B项,原文的表述是娱乐圈的艺人们“大多是自由职业者”,而不是“都是自由职业者”。C项,“经纪公司都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原文当中并没体现出范围词“都”。D项,由“道德层面却是严重滑坡,这是不争的事实”可知,娱乐圈的明星们道德层面严重滑坡。因此,答案选择A项。

3.偷换程度

程度偷换主要指不确定表述与确定性表述之间的偷换。“形容词受不同程度的副词修饰,表示的语义轻重有所不同,做题时要留意观察选项中出现的表示程度的副词,确认阅读材料和选项中的相应细节表述从程度的角度来说是否吻合。命题人在设置选项时,其他信息与文段中完全一致,只是将不确定性表述删去,导致选项犯了“绝对性”错误。反之,也会将确定性词语如“一定”换成不确定性词语“可能”,这也是程度偷换错误。

常见的不确定表述多含有“几乎、大概、总体上、一定程度、可能、也许”等标志词,确定性表述则多含有“绝对、一定、总是、等于、永远”等标志词。

【例12】一国人口生育率的迅速下降在造成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同时,少儿抚养比例迅速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上升,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将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轻、于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人口经济学家称之为“人口红利”。中国目前的人口年龄结构就处在人口红利的阶段,每年供给的劳动力总量约为1000万,劳动人口比例较高,保证了经济增长中的劳动力需求。由于人口老龄化高峰尚未到来,社会保障支出负担轻,财富积累速度比较快。

从这段文字可以推断出(  )。

A.“人口红利”一定会带来经济增长

B.中国的“人口红利”期即将结束

C.“人口红利”期是一国人口变迁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

D.一个老龄化社会,必然已经结束了“人口红利”期

【答案】C

【解析】A项,说法过于绝对,原文只是说“保证了经济增长中的劳动力需求”,选项却得出“一定会带来经济增长”的结论,两者不相符。由“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将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轻、于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可知,“人口红利”期是一国人口变迁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因此C项正确。

4.偷换话题

保持对象的一致性是一个基本的答题原则,即确保选项与原文谈论的是同一件事情、同一主体、同样的客体。有些细节理解题在题目的设置上会出现扩大对象或缩小对象,同样会导致偷换的错误。有些干扰选项设置会省略材料中话题前面的修饰语,或将材料中话题改换为意思相近但不相同的词语,或直接改换另一个话题,从而造成偷换话题的错误。

【例13】活性氧在机体中有双重作用,一方面能增强免疫力、消灭细菌,杀死恶性细胞;另一方面,如在细胞中含量过多,反而会伤害正常细胞,加重病情发展。医学上早已发现,大剂量的活性氧能杀死细胞并导致动物死亡,二氧化碳的作用就是抑制人或动物体内活性氧的过量形成。不符合这段话意思的是(  )。

A.适量的活性氧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B.适量的活性氧能消灭细菌,杀死恶性细胞

C.大剂量的活性氧能杀死细胞,导致机体死亡

D.活性氧中细胞含量过多,会伤害正常细胞,加重病情发展

【答案】D

【解析】题干中说的是“活性氧在细胞中的含量过多”会伤害正常细胞,而不是“活性氧中细胞含量过多”,D项偷换了主语。

5.偷换逻辑关系

常有几种形式:

(1)原文所表述的是并列关系,选项变为其他关系;

(2)原文是必要条件关系,选项变为充分条件关系;

(3)原文有特定的因果关系,选项把因果颠倒;或者原文无因果关系,选项却强加因果关系;

(4)原文是肯定,选项变否定,原文是否定,选项变成肯定的肯否矛盾、混淆是非的错误。

【例14】随着社会适应性逐渐提高,区分外部自我和内部自我的能力逐渐增强,儿童渐渐能够比较实际地判断社会交往情境,并根据这些判断而表现出复杂的社会自我。同时,儿童自我结构的日趋稳定,使儿童能够根据自己的内部价值标准和信念体系,以及外部情境的需要调整自己的行为。

以下说法,不合文意的是(  )。

A.自我结构是儿童调整自己行为的依据之一

B.儿童对社会交往情境的判断能反映出自身的社会自我

C.社会适应性逐渐提高,区分外部自我和内部自我的能力逐渐增强,使儿童的自我结构趋向稳定

D.儿童的自我结构和判断社会交往情境的能力几乎同时发展

【答案】C

【解析】C项,属于偷换关系,原文为并列关系,选项偷换成因果关系。文中“同时”一词反映出“社会适应性逐渐提高”和“儿童自我结构的日趋稳定”是表示并列关系的两个独立部分,而并非因果关系。

6.无中生有

无中生有在细节理解题的考查中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强拉关系,即原文甲和乙没有联系,而选项中将二者强拉关系,一般表述为“甲决定乙”“甲导致乙”“甲比乙……”;二是主观臆断,即过度引申,做出材料并未提及且与材料无关联的判断。

【例15】我们说儒家是道德至上或者道德决定论的时候,是一种宏观上的总体定性和评价。所谓“子罕言利”或者“小人喻于利”,是着眼于人作为一种道德存在、超越存在的“应然”特质而立论,所拒斥和鄙夷的只是“不义而富且贵”。具体到关乎民生的问题,儒家并非不言利、否定利,而是主张让利于民,惠民富民;并非认为道德决定民生,而是认为民生决定道德。

根据这段文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儒家认为“利”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含义

B.儒家的民生观不是空谈道德而是强调以民为本

C.儒家认为道德与民生并不对立,而是相互促进

D.在民生问题上,儒家倡导道德至上

【答案】B

【解析】题中首先提出儒家排斥“不义而富且贵”;接着指出关于民生,儒家主张让利于民,惠民富民,认为民生决定道德。A项,“不同时期”在文中没有涉及,无中生有。C项,“相互促进”与文中“并非认为道德决定民生而是……”相矛盾。D项,儒家道德至上与文中不符。B项,儒家的民生观是强调以民为本。因此答案选择B项。

三、词句理解题

词句理解题要求指明文段中出现的某个词语或短句的特定含义,包括词语理解题和语句理解题两种。这种题型提问中往往会把所问的词语、句子用双引号标注。

提问方式一般为:“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指的是”、“‘×××’在文中的意思是”等。

1.词语理解

理解词语的含义应把握以下几点:

(1)浏览文段、把握主旨是解题的前提;

(2)借助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

(3)结合文体特点、修辞方法来理解词语;

(4)代词理解的“就近原则”

对文段中代词的理解,要依据上文,由近及远来分析。因为一般来说,代词的位置往往出现在指代的对象或内容之后,所以代词指代的内容一般在上句(文)中,我们应当采用逆推法或顺推法,由近及远地查找。然后将所找出的内容带入原文,检验是否合适。

(5)注意特殊标点

一般而言,冒号、破折号在句中多起注释作用,其后的内容是解释说明的内容。

【例16】基因疗法是一种全新的治疗方式。科学家发现,遗传密码对一切生物都是通用的,他们想到利用对人体无害的逆转录病毒充当载体,把正常基因输送到人体内。这个过程是先从患者身上取下一些细胞,然后把正常基因嫁接到病毒上,再让这些病毒去感染取出的人体细胞,让它们把正常基因插入细胞的染色体中,这样人体细胞就能够获得正常的基因,来取代原有的异常基因。把这些修复好的细胞培养、繁殖到一定数量后送回患者体内,这些细胞就会发挥“医生”的功能治好疾病。

对“基因疗法”理解正确的是(  )。

A.基因疗法无需服用药物,安全性高,副作用小

B.基因疗法需要把正常基因嫁接到待修复细胞中的病毒上

C.基因疗法需要以病毒为载体,这种病毒对人体无害

D.基因疗法将在医学领域获得大规模的应用

【答案】C

【解析】A项错误,文中并没有涉及基因疗法的安全性高低和副作用大小。B项错误,“把正常基因嫁接到病毒上”而不是“嫁接到待修复细胞中的病毒上”。C项正确,由“利用对人体无害的逆转录病毒充当载体”可知,充当载体的逆转录病毒对人体无害。D项错误,文中没有涉及基因疗法是否将“获得大规模的应用”。

【例17】人们穿行于城市中,不仅是空间的行走,也是时间的穿越。时序的完整就是一座城市的文脉和谱牒,“它”是一座城市的血脉和气质所系。资金和技术可以使城市迅速变得高大,却无法使城市变得悠久。一件用许多金银珠宝堆砌而成的现代工艺品,其价值也许根本无法与一件朴素甚至有些残损的宋代瓷瓶相比,它们之间价值的体现仅仅在于时间。

这段话中的“它”是指(  )。

A.空间  

B.时间  

C.城市的文脉和谱牒  

D.时序的完整

【答案】D

【解析】文中“它”指代对象就存在于前半句“时序的完整就是一座城市的文脉和谱牒”中,即题中“它”指代的应该是主语,即“时序的完整”。因此D项正确。

2.句子理解

理解句子的含义需注意:

(1)考虑句子在文段中的位置,如果句子在文段中起领起作用,就从它所领起的内容去分析;如果在文段中起小结作用,就必须从上文中去分析;如果起过渡作用,就要求从上下文中去分析。

(2)运用“前后勾联、表里参验”的方法

所谓“前后勾联”,是指根据文段整体性的原则,将上下文勾联在一起,从文段主旨、相关的内容和表达的目的等角度审视作者的遣词用语,领会它的意义。

所谓“表里参验”,是指根据由表及里的原则,根据作者遣词用语的意图,从语表含义进而仔细琢磨出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在的深刻含义。

【例18】交流的匿名性似乎是互联网与生俱来的特征。曾几何时,彼得·斯坦纳绘制的一幅漫画在网民中几乎无人不晓,这幅1993年等于《纽约客》杂志的漫画所取的那个诙谐的标题“在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被网民们当做不言自明之公理加以信奉。

对文中的“在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理解有误的是(   )。

A.这是对网民是否具有人性的强烈质疑

B.这正是因匿名性而产生的一种现状

C.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到底是谁”

D.网民们大多数都认可互联网中交流的匿名性

【答案】A

【解析】本题可运用“前后勾联”的方法解答,即可通过对文段主旨的把握解题。文段开篇说匿名性是互联网交流的特征;接下来讲网民把“在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奉为公理,来论证匿名在互联网世界普遍存在。整个文段都在讲网络交流的匿名性问题,是一种客观的陈述,没有透露作者任何思想倾向,故A项说法错误,答案选A项。

四、语句衔接题

语句衔接题包括两种题型:语句填充题和下文推断题

1.语句填空题

这类题型一般在文段中留出空白,要求应考者选择最为合适的词语或句子填入其中,使文段或句子表述完整、保持整体的一致性。常见的提问方式是:“填入横线最恰当的是……”。

对于语句填充题,此类题型包括居中型与居尾型语句填充。对于居中型语句填充,正确答案需将横线前后的句子勾连起来;对于居尾型语句填充,正确答案一般是对横线前句子的总结或补充。

解题技巧:

(1)快速定位横线前后的语境,分析前后逻辑语意的关系,根据语意的前后关系,断定横线处的语意可能性。

(2)注意横线前后语境关系的构成,常常会有几种,比如转折关系、并列关系、因果关系、递进关系、条件关系、顺承关系等。

(3)除了考虑语意,还需要注意逻辑连贯性。有些时候正确选项的句子放到横线处,整个材料有可能形成一种固定的结构层次,比如“总—分—总”结构。如果一段话属于“总—分—总”的格局,给出了前面的“总”与“分”,需选择的是后一个“总”,那么考生就应将适合做结束语的那一句作为正确选项选出来,填到横线处,从而使整段短文既有“总”(提出论点),又有“分”(展开解题),最后又是“总”(即结束语)。

【例19】20世纪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革命的世纪。 ,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形态和思维方式。尤其是带着满身硝烟的人们从事和平建设事业后,文化心理上仍然保留着战争时期的痕迹。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

A.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会带来人类文化心理上的进步

B.斗争思维深深地植入人们的意识结构之中

C.人们的文化心理反映着时代的主题

D.持久的斗争使人们在战争时期渴望和平

【答案】B

【解析】由“影响”、“仍然”可知,所填句子应与“文化心理上保留着战争时期的痕迹”构成因果关系;又由“仍然保留着战争时期的痕迹”可知,所填句子应与“战争痕迹”存在语意递进关系,即强调的应该是“斗争”而非“和平”对人们思维的影响,“斗争思维深深地植入人们的意识结构之中”最为恰当。因此B项正确。

2.下文推断题

下文推断即推断文段下文内容。此类题目的提问方式主要有:“作为一篇文章的引言,该段文字后面将要谈论的内容最有可能的是”、“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主要介绍的是”、“这段文字接下来最有可能讲”等。

解题思路:

(1)关注尾句

下文推断题往往是继续上文的话题,不会发生突兀的转折,故段尾信息往往是解题的入手之处。

(2)结构类比

通过分析材料的结构,如递进关系、并列关系等,判断下文将出现的信息。

(3)排除法

在分析尾句和材料结构后都无法找到正确答案的情况下,可考虑使用排除法。在推断下文型题目中,可排除的信息主要有三种:前文信息、本文信息和无关信息。排除三种信息的宗旨在于运用文章的行文逻辑排除不可能出现在下文的信息,缩小备选项范围,进而达到提高解题速度的目的。

【例20】一个故事是有关美国的一个自封皇帝的。了解点美国历史的人都知道,美国的历史和现实中有许多稀奇古怪的事情,但是一样东西是没有的,就是皇帝,因为美国从来就没有实行过帝制,因而也就不可能有所谓的皇帝。然而,1880年1月9日作为旧金山主要报纸之一的《旧金山纪事报》却在头版头条刊登了这样一条消息:“君王驾崩”,宣布“美国皇帝和墨西哥保护者诺顿一世逝世”。

根据上文推断,作者接下来最可能讲述的内容是(  )。

A.美国没有实行帝制的原因分析

B.对该报纸的性质、宗旨进行简要介绍

C.告诉读者美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

D.介绍诺顿一世的传奇故事

【答案】D

【解析】文中首先说明美国历史上没有皇帝,“然而”《旧金山纪事报》却说“君王驾崩”、“美国皇帝和墨西哥保护者诺顿一世逝世”。偏重点是转折之后,后文应围绕诺顿一世展开,以及将诺顿一世与“君王”一词连接。因此D项正确。

【例21】加拿大科学家在研究“威廉斯综合症”时意外地发现,有着音乐、数学天赋的人,他们的天赋其实是基因排列失常造成的,而且同样的基因失序也可能会导致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大多数一出生就患有“威廉斯综合症”的孩子,他们体内的7号染色体错排了20个基因。在全球每两万人当中,就有一人会出现这种情况。

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着重介绍的是(  )。

A.什么是“威廉斯综合症”

B.7号染色体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C.“威廉斯综合症”的典型病例

D.基因失序与天才

【答案】D

【解析】文段末尾介绍了患有“威廉斯综合症”这一病症的病人都有基因失序的问题,根据就近原则当选C。A项实为本段主旨,B项从逻辑上应在前文而非本文出现,D项偏离本文主旨(基因失序)。

【例22】中国很早就有鲛人的传说。魏晋时代,有关鲛人的记述渐多渐细,在曹植、左思、张华的诗文中都提到过鲛人。传说中的鲛人过着神秘的生活。干宝《搜神记》载:“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泣,则能出珠。”虽然不断有学者做出鲛人为海洋动物或人鱼之类的考证,我个人还是认为他们是在海洋中生活的人类,其生活习性对大陆人而言很陌生,为他们增添了神秘色彩。

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主要介绍的是(  )。

A.关于鲛人的考证 

B.鲛人的神秘传说

C.有关鲛人的诗文 

D.鲛人的真正居处

【答案】A

【解析】分析文段结构可知,全段为总分结构,第一句相当于总论点,第二句谈鲛人的记述,第三句谈鲛人的生活,第四句谈对鲛人到底为何物的考证,这三句之间实际上存在递进关系。依此类推,可知下文应讲具体的考证内容。

五、观点态度题

提问方式多由“观点”、“态度”、“是否同意……”、“有无道理”等来表示,如“可知作者的态度……”、“作者是否同意……”、“作者认为上述有无道理……”、“作者对×××的看法是……”等。

根据提问和选项设置的区别,观点态度可以细分为立场判断、观点分析两类。

1.立场判断类

立场判断是指需要考生根据提问的要求,通过理解作者的语气来把握作者的态度立场。考生要在理解材料的语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词语、标点符号的引导。如“遗憾的是”、“有趣的是”、“未免”、“何等”、“难道”、“实在是”等语气词,往往是作者态度立场的评判标准;如“正如…”、“如同”、“像……一样”等正面援引词,作者是支持态度;如“有一种”、“有一些”、“所谓的”等反面援引词,作者态度往往与之相反;感叹号、问号、双引号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用法,都可以表示作者不同的态度立场。做此类题目时换位思考,不要有过多情感投射,而要站在作者的立场上理解材料,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

【例23】曾任全国政协委员的百岁老人袁晓园说:长寿其实没有任何秘诀,想吃就吃,想睡就睡,顺其自然到百年,这就是我的养生之道。英国哲学家罗素活了98岁,从来也不认为长寿有什么秘诀,主张该干什么就干什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一切顺其自然。人体的差异性很大,健康虽有一定之规,但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养生之道和长寿秘诀。

作者对于长寿的态度是(   )。

A.作者完全同意袁晓园和罗素的主张

B.作者有保留地同意袁晓园和罗素的主张

C.作者不同意袁晓园和罗素的主张

D.作者批评了袁晓园和罗素的主张

【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援引了两位百岁老人关于长寿的观点,援引之后通常会出现作者的观点,由此可以推知之后的语句就是作者观或的阐述表达。最后一句的“但”转折,强调出作者的主要观点,即“健康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养生之道和长寿秘诀”,与前两位老人的观点完全一致,因此属于正向援引,应选A。

2.观点分析类

观点分析是要求考生分辨材料中不同主体的不同观点,根据提问要求提取出作者所持的观点或是判断出哪些不是作者的观点。

考生首先要通读材料,把握不同主体的不同观点,判断作者有无观点。若是没有观点,就选择没有表态意思的选项;若是有观点再进一步分析观点的内容。做此类题目时学会区分作者的观点、他人态度及自我态度,务必以作者的观点为重。

【例24】人们谈到要培养儿童成才,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提高他们的智力、如何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似乎成绩好的孩子将来就有出息。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不少研究资料表明,世界上有名的科学家、企业家、社会活动家,其成功的因素中,智力因素才占了三分之一。

这段话主要支持的观点是(   )。

A.考虑如何提高孩子的智力是错误的

B.应当关注儿童成才培养过程中智力和非智力的全面发展

C.科学家的成功归根结底取决于非智力因素

D.只有提高儿童智力,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提出一种观点,即儿童成才要发展智力,但是接着否定了此观点,并举出例子来证明此观点的片面性。由此可以推出儿童培养过程中智力和其他(非智力)因素应该得到全面发展。

六、标题提炼题

按照文段体裁的不同,可将标题提炼题细分为四种题型:议论型标题提炼、说明型标题提炼、新闻报道型标题提炼和记叙型标题提炼。

1.议论型标题填入

议论文标题直接指向论点本身,或是论点语意中关键的对象、话题。

论点是作者对现实生活中某一事情、某一现象表明的见解或主张,在文中是一个明确的判断句,意思十分明确,或肯定、或否定。对象、话题就是生活中的一些事件、问题或现象在材料中的呈现,它是论点语意的核心主体。

此外,议论文的标题要做到简洁概括、不拖沓冗赘。需要注意的是有时选项中使用修辞、设置悬念、化用典故、反其原意标题,这可能是正确选项的暗示。

【例25】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增长始终在接近或超过潜在增长率的水平上,致使局部性通货膨胀时有发生。我们强调的是,正是由于这种增长得到了国内高储蓄的支撑,当前的物价上涨可能只是局部的短期冲击,不太可能形成全面、持续、不可容忍的通货膨胀。最适合做本段文字标题的是(  )。

A.我国经济局部性通货膨胀 

B.我国经济增长再创新高

C.物价上涨不真实 

D.当前物价上涨可能只是短期冲击

【答案】D

【解析】根据文段第二句,可知文意重在强调“当前的物价上涨可能只是局部的短期冲击”

2.说明型标题填入

说明文的标题重在准确指出说明对象,需要紧紧抓住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概括表面的意思。说明文的标题不要大而空,而要具有较强针对性。

【例26】麦秸扫帚或高粱苗扫帚,首次使用前把它放在很咸的冷水中浸泡几小时,晾干后再使用可以延长一倍的使用期。若把它们泡在250克氯化镁加1升清水的溶液中几小时,也可延长一倍的使用期。因为这些溶液能使麦秸高粱苗变得特别柔软。

最适合做本段文字标题的是(   )。

A.扫帚的使用    

B.麦秸、高粱的回收利用

C.延长扫帚使用寿命  

D.使用扫帚的方法

【答案】C

【解析】文段主要介绍了延长扫帚使用期的方法,故标题应表达此意。

3.新闻报道型标题填入

新闻报道的标题,重在根据材料提炼出主谓宾的主干。要符合新闻报道简洁生动、修辞合适、情感适度等特征,切忌口语化、空泛表述。

【例27】在过去的几个月里,阿拉伯主要产油国、俄罗斯和三大石油消费国中的日本等国召开了一系列会议。他们正在计划结束长达65年的用美元进行石油贸易的“铁腕统治”。自1973年美国财政部官员秘密访问沙特阿拉伯以来,“石油美元”体系就主宰和控制了世界金融市场,但到2007年8月的房地产次贷危机时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如今,在世界贸易中美元作为可靠储蓄货币的地位已无可挽回地下降了。最近,伊朗宣布未来将以欧元作为石油计价货币,不再使用美元。巴西将作为生产国及消费国加入其中。

最适合做本段文字标题的是(   )。

A.欧元有望取代美元成为石油计价货币 

B.次贷危机下美元渐趋势弱

C.“石油美元”体系面临崩溃 

D.美元可能被逐出石油交易

【答案】D

【解析】文中开始部分由国与国之间召开会议的内容“他们正在计划结束用美元进行石油贸易”知美元在石油贸易中的地位减弱,文段后面部分的内容也说明了这点,D项符合题意。伊朗宣布以欧元作为石油计价货币并不能证明“欧元有望取代美元”;B项“次贷危机下美元渐趋势弱”是事实,但是文段着重谈的是其作为石油计价货币这一方面,B项没有涉及石油贸易的内容;C项“面临崩溃”文中没有体现,属过度推测。

4.记叙型标题填入

记叙文标题往往不再是字面义,需要深入理解,寄托某种思想感情。当材料讲述故事、轶事的时候,标题往往具有很强的凝练性和哲理意味。

【例28】一个中年人住进医院,左半边身子没有知觉。有个孩子在病房里大声喧哗,被他父亲拧了一下,痛得直叫。病人说:“我真羡慕这孩子啊!”有人问:“羡慕他无忧无虑?”病人摇头。“羡慕他如花的年龄?”病人说:“不是,我羡慕他有那么敏感的疼痛。如果我能感觉到疼痛,那就意味着康复有望了。”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

A.生命拒绝麻木  

B.生命庆幸疼痛  

C.生命中的疼痛  

D.别样的“疼痛”

【答案】B

【解析】文段最后一句话说“如果我能感觉到疼痛,那就意味着康复有望了”,因此,疼痛意味着拥有健康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