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冷战”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
1.战后苏联、东欧国家新闻业的发展及转型。
答:(1)战后苏联新闻业的发展及转型
①“二战”结束后,因战时需要而大为缩减的苏联报业得以恢复、发展,并在战后初期社会主义建设年代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了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中央机关报编委会制度。
②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按照他的要求,从1985年年底到l986年年初,苏联媒体在宣传方针和报道内容上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开始大张旗鼓地披露和抨击社会中的阴暗面。在媒体舆论的推动下,1990年2月,苏联开始实行多党制,不同党派纷纷出现。l990年8月,苏联第一部新闻法《全苏新闻法》开始实施。新闻法规定取消新闻检查,规定各类社会组织和年满18岁的公民个人都有权办报。这是对苏联原有新闻体制、制度的根本性的改变。
③1991年8月19日,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等组成“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宣布接管总统权力。该委员会行事仅三天,便告失败。“8·19事件”后,当时已为俄罗斯总统的叶利钦下令停止俄罗斯共产党的活动,停办共产党的报刊,并宣布将俄罗斯领土上几百家共产党的印刷厂、出版社收归国有。紧接着,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并要求苏共中央自行解散。不久后,原苏共中央机关报《真理报》恢复出版。它在复刊后的“致读者”中宣称要“成为公民和睦的报纸,要坚持中派立场,支持社会的民主改革”。
(2)战后东欧国家新闻业的发展与转型
①“二战”后期,东欧一些国家在苏军直接或间接帮助下先后建立了人民政权。根据雅尔塔会议和一系列协议,这些国家在战后属于苏联的势力范围。冷战期间,苏联加强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它通过经互会与东欧国家签订了内容广泛的双边和多边条约,抵制西方对东方的渗透和扩张。
②在苏联的帮助和控制下,这些国家处处向苏联学习,以苏联共产党的章程为依据,建立了本国共产党;以苏联的新闻模式为范本,建立起了以中央机关报为核心的党报体制。
③这些国家的党的机关报:波兰《人民论坛报》、罗马尼亚《火花报》、匈牙利《人民自由报》、南斯拉夫《战斗报》、阿尔巴尼亚《人民之声报》、捷克斯洛伐克《红色权利报》、保加利亚《工人事业报》、民主德国《新德意志报》。各国的新闻通讯社以及广播电视事业也获得较快的发展。
2.资本主义国家媒介垄断形成的原因。
答:资本主义国家媒介垄断形成的原因,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在经济上,私有制和商业化经营使得新闻业也像其他产业一样,在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的作用下,不可避免地由竞争、兼并走向垄断。具体而言,为了牟取高额利润,同时减小竞争风险,媒介企业只能通过各种手段(包括兼并)扩大自身的规模和实力——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使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以抗击竞争对手,立于不败之地。这是“现代经济史上的一个突出现象”。
(2)在技术上,高新技术产品的使用和节目制作成本的提高,使财力有限的中小企业力有未逮。比如在日本,一台高速轮转印刷机需要30亿日元,至少要有3台这样的机器才能维持正常运转。这是令财力不足的企业望而却步的。而在这方面,财力雄厚的大型、巨型企业独具优势。它们不但可以斥巨资更新设备,降低成本,而且可以在以信息产业为主体的知识经济时代一路领先。
(3)在政治上,垄断资本既然“操纵着几十亿资本”(列宁),它就不可避免地要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控制重要的舆论工具——媒介。而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分散经营的、自由竞争的资产阶级报纸,这时已经不能满足垄断资本政治集团的需要,垄断资本势必要建立规模巨大的、宣传步调一致的媒介集团,为它的统治利益服务。这一点在各个发达国家都有所表现。
3.战后亚洲主要国家新闻业的发展。
答:亚洲许多国家的新闻业都是在独立后创办和发展起来的。
(1)新加坡的新闻业
①新加坡的新闻传播业比较发达,在东南亚以至整个亚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新加坡于l8世纪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其报业诞生于l9世纪,早期报刊大都由英国人创办。l881年12月,新加坡出现了第一份由华人创办的华文日报《叻报》。
②“二战”期间,日军曾于1942年至l945年占领了马来半岛,这里的报纸都被日方接管。日军投降后,英国恢复了对新加坡的统治,并于1946年实行“新马分治”。此后新加坡报业得以复兴。
③20世纪70年代,根据新加坡报章法令的规定,《南洋商报》、《星洲日报》两家华文日报由家族企业转变为公共公司,并公开发售股票,挂牌交易。
④从1982年起,新加坡报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动。当年5月,《南洋商报》与《星洲日报》合并为一家控股公司——新加坡新闻与出版有限公司。第二年3月,该公司推出两份新的报纸《联合早报》和《联合晚报》。
⑤1984年7月,新加坡报业结构又出现新的变动。在政府的推动下,当时并存的三家出版公司——新加坡新闻与出版有限公司、海峡时报有限公司以及时报出版有限公司联合组成报业集团,名为新加坡报业控股有限公司(SPH)。
⑥20世纪90年代初期,报业控股公司进行结构调整,分为4个集团,即英文及马来文报章集团、华文报集团、报章服务集团、广告市场集团,它们在总公司协调下分别展开活动。
⑦新加坡广播电视业长期由国家经营。l965年成立了国营的新加坡广播电视台,该台于l980年改组为新加坡广播公司(SBC),由文化部任命的经营委员会管理,经费来自视听费、广告费和政府拨款。
⑧1994年实施新的广播法,新加坡广播公司分解为4家独立的股份公司。它们是:新加坡广播公司、新加坡电视公司、新加坡第十二频道电视台、新加坡国际传媒通信公司。这4家都是公共广播电视机构,由新成立的新加坡广播电视局(SBA)管理,但又各自独立经营。
(2)马来西亚的新闻业
①马来西亚目前有两家大的报团:新海峡时报集团和马来使者报集团。
②马来西亚的华文报纸主要是《南洋商报》和《星洲日报》。
(3)印度的新闻业
①印度报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18世纪80年代,印度就出现了第一批英文报纸,19世纪则出现了本地文字的报纸。但是,印度的民族报刊一直受到英国殖民当局的限制和迫害。
②l947年印度独立后,新政府采取措施取消殖民地时期对报业的限制,l949年通过的宪法规定了公民言论出版自由的条款,此后报业获得较快发展。
③主要报刊有《印度快报》(1940年创办,英文报)、《印度时报》(1838年创办,英文报)、《印度斯坦时报》(1918年创办,英文报)等。主要的广播电视台为全印广播电台(1936年创办)、印度电视台(1959年试播)。主要通讯社为印度报业托拉斯、印度联合新闻社、印度斯坦新闻通讯社和印度新闻社。
4.发展中国家要求建立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的论争历程。
答:发展中国家要求建立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的论争,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第一个阶段是从1968年到l976年。
①1968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召开的“大众传播媒介和国际了解”讨论会上,首次提出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新闻和信息传播不均衡、不平等问题,认为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
②此后,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l6届、第17届大会以及第4届、第5届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上,进一步讨论了这个问题。1976年3月,在突尼斯举行的不结盟国家传播问题讨论会上,第一次鲜明提出了建立“国际新闻新秩序”的口号。
③197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了第l9届大会。大会的重要成果之一,是责成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根据国际关系发展的新格局,审视当代社会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的全部问题。为此,总干事组织了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16位学者、新闻工作者和前政府官员组成的“国际交流问题研究委员会”,并由诺贝尔奖和列宁和平奖获得者、爱尔兰学者肖恩-麦克布赖德担任主席。由此,建立世界新闻新秩序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2)第二个阶段是从1980年到l987年。
①这一阶段,发展中国家要求建立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的斗争更多地体现在实际行动中。同时,发达国家的反对、阻挠也日趋激烈。
②1980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1届大会上,“国际交流问题研究委员会”主席肖恩·麦克布赖德提交了一份详细的调查报告,题为《多种声音,一个世界:交流与社会现状与展望》。这份报告以大量材料论证了世界新闻传播确实存在不均衡、不平等的状况,支持建立新闻传播新秩序,并提出82条具体建议。
③l981年,20多个发达国家的代表在法国召开会议,通过《塔鲁瓦宣言》,抨击肖恩·麦克布赖德的调查报告,指出这个报告含有默认,甚至是鼓励政府进行新闻检查的倾向。1985年,美国退出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同年年底,英国也退出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英两国的退出,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面临空前的财政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立世界新闻新秩序的进程。
④1987年6月,在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召开的不结盟国家新闻部长会议上,l20多个发展中国家的新闻部长出席了会议。会议通过了《哈拉雷宣言》,呼吁不结盟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加强在传播领域的合作,推动建立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