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同等学力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新闻学专业)》题库【历年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十章 中国共产党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成熟与全面胜利

1.中国共产党是在什么时候深入农村开展办报活动的?

答:中国共产党是在大革命失败之后深入农村开展办报活动的。

(1)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一部分中国共产党人深入农村开展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建立与建设革命根据地和人民政权,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传播事业开始深入文化落后的农村地区。

(2)在中央革命根据地,1931年后出现了新闻事业大发展的局面。

1931年7月1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苏区中央局机关报《青年实话》在江西龙岩创刊,后迁瑞金出版,至l934年停刊。

1931年ll月7日,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在江西瑞金诞生。

1931年l2月11日,由“红中社”编辑出版的《红色中华》报在江西瑞金创刊,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机关报,1933年2月4日改组为中央苏区党、政、工、青的联合机关报。

1931年l2月11日,《红星》报在江西瑞金创刊,为中国工农红军军委机关报,l933年8月后由邓小平任主编。

2.简述红色中华通讯社的创建过程。

答:(1)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是临时中央政府机关通讯社,1931年11月7日在瑞金成立,广播呼号为CSR,每日发稿一两千字,主要为临时中央政府文告、宣言、红军战报和根据地建设消息。

(2)该通讯社还利用红军电台抄收国民党“中央社”电讯和外国通讯社英文稿,经编辑后油印为“参考消息”(曾用名《无线电材料》、《每日电讯》),供中央机关参阅。1934年10月随红军长征,途中新闻广播中断,但抄报未停,1935年11月在陕西瓦窑堡恢复新闻广播。

(3)《红色中华》报和红色中华通讯社是一家,即同一个机构,担负出版和通讯工作两重任务。负责人先后有周以栗、王观澜、杨尚昆、李一珉、沙可夫(陈微明)、瞿秋白等。

(4)为了团结各种力量,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红色中华》从1937年1月29日起改名《新中华报》。红色中华通讯社也于1937年1月改名新华通讯社(简称新华社),两者同时迁至延安。红色中华通讯社是新华社的前身。

3.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先后办过哪些重要报刊?

答:(1)l937年1月29日,已迁至延安的红色中华通讯社改名为新华通讯社,《红色中华》报改名为《新中华报》,以顺应当时团结抗日的大局。l937年4月24日,中共中央机关刊物《解放》周刊在延安创刊。

(2)1939年前后,党中央发出指示,要求各抗日民主根据地重点办好党的机关报,建立以党的机关报为中心的抗日报刊系统。

(3)在延安,《新中华报》自1939年2月7日起被改组为中共中央机关报,并改为三日刊。在此前后,《八路军军政杂志》、《中国青年》、《中国妇女》、《共产党人》、《中国工人》、《中国文化》、《边区群众报》等先后创刊,形成了一个以《新中华报》为中心的中央级抗日报刊系统。

(4)1941年后,由于物资奇缺,《中国青年》、《中国妇女》、《中国工人》等刊物先后停刊。为了集中人力物力办好中共中央机关报,《新中华报》和《今日新闻》合并改组为大型日报《解放日报》,1941年5月16日在延安创刊。《解放》周刊及《共产党人》杂志则宣告停刊。

4.简述延安《解放日报》在整风运动期间的改革及其收获。

答: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期间,中共中央宣传部于3月16日颁布《为改造党报的通知》,要求各地根据整风精神来检查和改造报纸,吹响了党报改革的号角。

(1)延安《解放日报》走在新闻界整风改革的前头,4月1日实行改版,其改版社论《致读者》检查了该报创刊10个月来存在的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和“党八股”等问题,提出要实行“彻底的改革”。改版后,《解放日报》在宣传报道上以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新闻为主,积极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密切联系群众、联系实际。

(2)之后,延安《解放日报》又努力实践毛泽东提出的“党报必须由全党来办”的指示(后来被总结为“全党办报”方针)。1942年8月,中共中央决定《解放日报》兼为中共中央西北局机关报,以加强《解放日报》与陕甘宁边区党组织的联系。各级党委开始定期检查《解放日报》所做的工作并向西北局报告,党委宣传部部长兼任《解放日报》的通讯员并负责组织所属地区的通讯工作。

(3)随着整风改革的深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了《党与党报》、《本报创刊一千期》、《提高一步》等社论和胡乔木的《报纸是人民的教科书》、陆定一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等理论文章,探讨新闻学的基本问题和无产阶级党报的基本理论。其理论具体包括:阐释了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重申了党报的性质、特征和任务,确立了“全党办报”的思想与方针;加强了新闻工作者的党性修养,确立了“人民公仆”的思想;坚持“政治第一,技术第二”的原则,反对“技术第一,政治第二”的观点;反对“党八股”,树立了生动活泼的马列主义文风;发扬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

5.简述新华通讯社的发展历程。

答:新华通讯社,简称新华社,其前身是1931年创建的红色中华通讯社,与当时的《红色中华》报实际上是同一个机构。

(1)l937年1月,为团结抗日计,与《红色中华》报改名为《新中华报》同时,红色中华通讯社改名为新华通讯社。但是,新华通讯社与《新中华报》还是两块牌子、一套机构,社长由临时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主席博古兼任。实际工作则由向仲华、廖承志等具体负责。

(2)抗战爆发后,新华社发稿范围逐渐扩大。例如,中共中央的文件、《解放》周刊和《新中华报》的评论,都经新华社向外传播。当时各抗日民主根据地都为敌人所封锁,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及有关指示的传达、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情况与信息的交流,在极大程度上都要依靠新华社。

(3)1939年年初,中共中央决定将新华社与《新中华报》分开,各自成为独立的编辑机构,同属中共中央党报委员会统一领导,结束了报、社一家的历史。新华通讯社的独立发展,标志着党的新闻通讯事业走向成熟。

(4)新华社改建为独立的新闻通讯机构后,新任社长向仲华向毛泽东报告新华社人员不足。经批准后,中央组织部立即抽调了一批人员到新华社担任外电翻译工作。6月,新华社进一步调整、扩充组织机构,设编辑科、通讯科、译电科、油印科四个部门,人员增至30余人。1941年年底,向仲华调离新华社,解放日报社社长博古兼任新华社社长。1946年4月博古遇难后,廖承志继任社长。

(5)自1939年起,新华社还开始在各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建立分社组织。首先在华北和晋察冀根据地,继而在山东、华中和晋西北根据地,新华社的分支机构陆续建立,一个以延安总社为中心的新华通讯社网络逐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