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成人高考专科起点升本科《教育理论》真题及详解
教育学
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题号的信息点上。
1.在教育学理论发展中,提出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与教学关系理论的教育家是( )。
A.赞可夫
B.皮亚杰
C.布鲁纳
D.瓦·根舍因
【答案】B
【解析】皮亚杰是瑞士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他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经历从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到形式运算四个主要阶段,不同阶段各有其认知发展方面的主要特点,所有儿童的认知发展都是按照这样的发展顺序发展起来的。这一理论对教学上的启示主要有二:一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特征制约教学,教学要适应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特征,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充分体现这些特点;二是教学要努力促进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过渡,提高儿童认知发展的水平。
2.20世纪以后产生的资产阶级“儿童学”的理论基础之一是( )。
A.实验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C.实用主义教育学
D.批判教育学
【答案】A
【解析】“实验教育学”的名称是1901年由德国教育理论家梅伊曼首先提出的。梅伊曼批评从前的教育学概念化,认为教师用以指导工作的理论,往往与实际相抵触。为防止仅仅根据理论和偶然经验下结论,他提出必须借助生理学、解剖学、精神病学,以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与方法对儿童生活及学习活动进行实验。他把教育学分为研究教育目的的普通教育学和研究儿童身心发展及教育方法的实验教育学。“实验教育学”成为20世纪以后产生的资产阶级“儿童学”的理论基础之一。
3.凯洛夫《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体系更侧重于哪一教育流派?( )
A.形式教育派
B.实质教育派
C.传统教育派
D.现代教育派
【答案】C
【解析】凯洛夫《教育学》的理论体系是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开始形成的,其思想渊源包括以下三个部分:①作为科学一般方法论基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以及马克思、恩格斯、斯大林关于文化和教育的学说;②经过批判地改造过了的教育学的历史遗产,学校及其他教育机关的工作与发展的历史经验,特别是苏联进步的教育学对于科学的贡献;③苏联学校及其他教育机关的现代工作经验以及家庭教育的经验。可以说多是对传统教育经验批判性的借鉴,更侧重于传统教育派。
4.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 )。
A.起决定作用
B.不起决定作用
C.只起加速作用
D.只起延缓作用
【答案】B
【解析】教育的发生发展受到社会其他因素的制约,特别是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社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文化背景、文化传统的影响,并对这些因素的变化发展产生反作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良好的教育为政治经济培养所需人才,促进政治民主,并以舆论的力量影响政治经济的发展;扭曲的教育则会影响政治经济的健康发展。即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教育又对政治经济制度有不可忽视的反作用。
5.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将美育列入教育方针,并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教育家是( )。
A.王国维
B.蔡元培
C.杨贤江
D.陶行知
【答案】B
【解析】以美育代宗教说是我国现代教育思想、现代学制的奠基者之一—蔡元培提出来的。美育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侧重美育陶养情操,提高道德素养方面的作用。美育是宗教中情感层面的精华,蔡元培认为它理所应当作为宗教中美好情感的另一种形式的延续。
6.一个国家为实现其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称为( )。
A.国民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领导制度
D.教育管理制度
【答案】A
【解析】国民教育制度也称“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根据本国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建立起来的相互联系的各种教育机构的体系和有关教育的法规、政策措施的总和。
7.在教育史上,存在着不同身份和地位的人享有不同的受教育机会和权利的现象。这说明学制具有( )。
A.永恒性
B.继承性
C.阶级性
D.相对独立性
【答案】C
【解析】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教育的政治性就成了教育的社会性的核心。教育的政治性是反映和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哪个阶级在社会上占据统治地位,教育就必然要反应和维护该阶级的政治要求和阶级利益,具体表现在不同身份和地位的人享有不同的受教育机会和权利,即说明教育具有阶级性。
8.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 )。
A.尊师爱生、团结互助、双边互动
B.师生合作、长善救失、教学相长
C.尊师爱生、长善救失、双边合作
D.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
【答案】D
【解析】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①尊师爱生;②民主平等;③教学相长。
9.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绑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称为( )。
A.课程标准
B.课程纲要
C.课程要素
D.课程规范
【答案】A
【解析】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得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10.教师借助由字母、单词、数字等组成的“纲要信号”图标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把握知识的整体及其内在联系的教学法是( )。
A.导学式教学法
B.“掌握学习”教学法
C.情境教学法
D.沙塔洛夫教学法
【答案】D
【解析】沙塔洛夫教学法是由前苏联教育学家沙塔洛夫创立的一种教学方法,此法的核心是“纲要信号”。此法的运用过程是:①由教师按教材内容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对新的教学内容有一个全面完整的认识,获得有关知识的整体印象;②出示“纲要信号”图表进行第二次讲解,突出重点,分析难点,指出各部分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并加以概括;③把小型“纲要信号”图表分发给每一个学生进行消化,并要求将图表贴在各自专门的手册上,以便复习之用,同时把课上使用的大型图表贴在教室墙上、以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相互提问、复习巩固。学生回家后要按教科书和“纲要信号”图表进行复习;④在第二次课上让学生根据记忆,在各自练习本上画出前节课的“纲要信号”图表,并按图表回答问题。
11.某小学创造了“希望树”,让孩子把自己进步的希望以“果子”的形式贴到“希望树”上,一旦目标达到了,“果子”就成熟了,可以自己去摘下来,再策划下一个“希望”。这种德育方法属于( )。
A.榜样示范法
B.实际锻炼法
C.指导自我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答案】C
【解析】指导自我教育法,是指在教育者指导下,受教育者在自我意识基础上产生积极的进取心,为形成良好思想品德而向自己提出任务,进行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方法。创“希望树”种“希望果子”所采用的德育方法即属于指导自我教育法。
12.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 )。
A.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B.配合学校,实现目标
C.帮助校长,当好助手
D.联系家长,转变差生
【答案】A
【解析】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在学校校长的领导下,按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认真地创造性地开展班级工作,培养良好的班集体,全面关心教育和管理学生,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长大能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即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二、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将其写在答题卡相应题号后。
13.在我国,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具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答:错误。理由如下:
理由:此说混淆了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概念。教育目的是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的是相同的,即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壮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这一教育目的的规定下,各级各类学校可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化。
14.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管理方面的改革目标是进一步加强国家对课程的统一管理。
答:错误。理由如下:
理由: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方而的改革目标是改革过于集中的课程管理政策,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三、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5.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答: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主要原因是:
(1)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遗传、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在这三大因素中,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不仅能够制约人的遗传素质对其身心发展的影响,而且可以能动地调整和选择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教育还能对人的身心发展的方向、速度和水平施加系统的影响。
(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具有目的性、系统性、选择性、专门性和基础性,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且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而教师受过专业训练,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
16.我国《教育法》中对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学生应履行的基本义务做了哪些专门规定?
答:我国《教育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受教育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1)遵守法律、法规;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师敬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17.简述“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这一德育原则的基本涵义和贯彻要求?
答:(1)基本含义
“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这一德育原则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限制和克制消极因素,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使学生思想品德不断进步。
(2)贯彻要求
①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了解学生和研究学生,从中找出积极的和消极的思想因素;
②要善于创造使积极因素健康成长的环境和条件,并逐步使积极因素成为学生思想因素的主导力量;
③要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启发他们的积极性,自觉开展内部品德矛盾斗争,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四、论述题:18小题,15分。
18.论述接受学习与研究性学习在教育目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组织形式等方面各自的特点。
答:(1)在教育目的上:接受学习是培养懂知识、会操作的一般型人才以适应现实生活的需要,而研究性学习是造就学识广博、应变能力强,能适应未来生活变化的创新型人才。
(2)在学习内容上:接受学习局限于国家规定好的、固定的教科书内容,即通过系统的传授,让学习者接受人类已经有的知识。研究性学习突破预先规定的知识体系,增添了大量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新学科、新成果等新的学习内容,并通过学生亲身的实践,让学习者体验到应用知识的乐趣,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3)在学习形式上:接受学习是一种老师将书本知识内化后传授给学生的学习方式,这是一种灌输-记忆式的机械性学习,学生自身非常被动,其学习以老师为中心,学习的内容和场所局限于课本和课堂,接受的知识有限。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自然和社会中选择有意义的主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探究性活动。它是一个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的动态生成、发展过程,呈现出学习者与学习内容相互推进的鲜明特色。这种学习既能拓展学生知识范围,又能使学生能力得到发展。
(4)在学习组织形式上:接受学习主要采取班级授课制,其模式是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研究性学习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等多种组织形式,它既体现出综合性、合作性、开放性与多元性的特点,其模式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依靠教材走向未知世界。
心理学
五、选择题:19~30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题号的信息点上。
19.心理学研究应以正常健康人为对象,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并蕴藏着巨大的潜能。持这种观点的心理学理论流派是( )。
A.行为主义
B.精神分析
C.认知心理学
D.人本主义
【答案】D
【解析】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由马斯洛创立,以罗杰斯为代表,被称为除行为学派和精神分析以外,心理学上的“第三势力”。 人本主义和其它学派最大的不同是特别强调人的正面本质和价值。关于人的价值问题,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大都同意柏拉图和卢梭的理想主义观点,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恶是环境影响下的派生现象,因而人是可以通过教育提高的,理想社会是可能的。
20.知觉与感觉的主要区别在于,知觉是( )。
A.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B.对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C.对事物概括间接地反映
D.对客观事物主观的反映
【答案】B
【解析】感觉和知觉是不同的心理过程,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属性,即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感觉仅依赖个别感觉器官的活动,而知觉依赖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
21.一张白纸,不管它置于白天或晚上,人们都会把它知觉为白色,这种知觉特征是( )。
A.恒常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选择性
【答案】A
【解析】知觉恒常性,是指在一定范围内改变知觉条件的情况下,人们对物体或品质的知觉保持恒定的一种心理倾向。即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距离,不同明暗度的情境之下,观察某一熟知物体时,虽然该物体的物理特征(大小、形状、亮度、颜色等),因受环境影响而有所改变,但我们对物体特征所获得的知觉经验,却倾向于保持其原样不变的心理作用。
22.驾驶员一边开车,一遍观察路面状况。这种现象反映的注意品质是( )。
A.注意广度
B.注意稳定性
C.注意分配
D.注意转移
【答案】C
【解析】注意品质包括注意广度、注意稳定性、注意分配和注意转移。其中,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如教师需要一边讲课,一边注意学生的课堂反应;司机需要一边驾车,一边观察路况。事实证明,注意的分配是可行的,人们在生活中可以做到“一心二用”,甚至“一心多用”。
23.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使用红笔容易引起学生的( )。
A.随意后注意
B.随意注意
C.有意注意
D.无意注意
【答案】D
【解析】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来自刺激物的特点和人的内部状态两个方面。刺激物的特点包括:①刺激物的强度;②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③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④刺激物的新异性。人的内部状态包括:①需要和兴趣;②情绪状态;③知识经验。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使用红笔,与白纸黑字对照,使得刺激物的对比非常明显,容易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24.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学习动机水平与学习效率之间呈( )。
A.“U”型曲线关系
B.倒“U”型曲线关系
C.线性关系
D.对数关系
【答案】B
【解析】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又称“倒U曲线”,是指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
25.智力技能形成的阶段包括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和( )。
A.原型分化
B.原型强化
C.原型内化
D.原型泛化
【答案】C
【解析】智力技能的形成大体上经历三个阶段:①原型定向,是指了解心智活动的“原样”,了解原型的动作结构,即动作构成要素及动作次序,这是智力技能的准备阶段;②原型操作,即依据智力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应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执行;③原型内化,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原型)向头脑内部转化,这是智力技能的完成阶段。
26.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是( )。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快慢交替
D.匀速进行
【答案】A
【解析】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并且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的发展随年龄增长而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是先快后慢。
27.“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说明下列哪种因素对人际吸引的影响?( )。
A.外貌
B.相似
C.靠近
D.互补
【答案】B
【解析】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包括:①熟悉与近邻;②相似性;③互补;④外貌;⑤才能;⑥人格品质。“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是指人们往往喜欢跟和自己相似的人在一起,体现了相似性对人际吸引的影响。
28.人与人之间在感情方面互相喜欢与亲和的现象是( )。
A.人际吸引
B.人际交往
C.人际关系
D.人际互动
【答案】A
【解析】人际吸引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按吸引的程度,人际吸引可分为亲合、喜欢和爱情。亲合是较低层次的人际吸引,喜欢是中等程度的吸引,爱情是最强烈的人际吸引形式。
29.“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反映的人格特点是( )。
A.功能性
B.稳定性
C.整体性
D.独特性
【答案】D
【解析】人格的特点具体体现在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和社会性四个方面。其中,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和行为是各不相同的,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个性。“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反映的即是人格的独特性特点。
30.运用心理学原理与方法,给来访者帮助、启发并改变其人之情感和态度以促进社会适应能力的过程是( )。
A.心理诊断
B.心理治疗
C.心理咨询
D.心理矫正
【答案】C
【解析】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求询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需要解决问题并前来寻求帮助者称为来访者或者咨客,提供帮助的咨询专家称为咨询者。来访者就自身存在的心理不适或心理障碍,通过语言文字等交流媒介,向咨询者进行述说、询问与商讨,在其支持和帮助下,通过共同的讨论找出引起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问题的症结,进而寻求摆脱困境解决问题的条件和对策,以便恢复心理平衡、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进身心健康。
六、辨析题:31~3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将其写在答题卡和相应题号后。
31.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安全需要相对满足后即出现尊重的需要。
答:错误。理由如下:
根据马洛斯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分为由低到高的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类的基本需要互相联系、彼此重叠,当低层次的需要相对得到满足后,才会出现高一层次的需要。因此,安全需要基本满足后出现的应该是归属与爱的需要。
32.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智力水平高。
答:错误。理由如下:
学习成绩相同的学生,智力水平不一定相同。一般而言,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智力水平可能高,但学习成绩好由多种因素造成。除了可能存在的智力水平因素外,还包括学习的兴趣、学习态度、努力程度等主观因素,还包括家庭条件、教育条件、运气等客观因素。所以,学习成绩好与智力水平高没有必然的联系。智力水平一般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提高学习成绩。
七,简答题:33~35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3.有效组织复习的方法有哪些?
答:有效组织复习的方法包括:
(1)及时复习
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因此复习必须及时。遗忘往往是在识记后不久就很快大量发生,及时复习可以阻止学习后立即发生的急速遗忘,使学习的内容条理化、系统化,通过及时复习可以把它们纳入认知结构中并长久保存。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正确分配复习时间是复习获得良好效果的条件,它可以连续进行,即集中复习,也可以按一定时间间隔进行,即分散复习。一般来说,识记有意义材料时,最初识记时间应该相对集中些,以后间隔时间可逐渐延长;机械识记的材料和技能学习,分散练习优越性比较明显;对感兴趣的学习材料,应该集中学习,相反在学习材料难、缺乏兴趣以及容易疲劳的情况下,则以分散为宜。
(3)试图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
复习时单纯重复阅读效果并不佳,应该在识记材料还没有完全记住前就积极地试图回忆,当回忆不起来时再阅读,这样容易记住,保持的时间长,错误也少。
(4)动员多种感官进行多样化的复习
动员多种感官进行多样化的复习可使人感到新颖,容易激起进行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使复习材料与原有知识之间建立多种联系,以便牢固地保持。
(5)活动有助于记忆
使识记对象成为人的活动对象或活动结果时,可以激发起人活动的积极性,记忆效果会明显提高。
34.简述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答:创造性思维是指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通过这种思维不仅能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部联系,而且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独创的、有社会意义的思维成果。创造性思维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1)新颖性
创造性思维不同于一般的思维活动,它要求打破惯常解决问题的方法,将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改组或重建,创造出个体前所未知的或社会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新颖性是创造性思维最本质的特征。
(2)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相结合的产物
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两种活动相结合的产物。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固然要求进行发散性思维,尽可能地多联想,提出多种假设或更多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案。然而,创造性思维还必须根据一定的标准,从众多的选择中找出一种最合适的答案,或经过检验采纳某一种假设,这就必须经过聚合思维。
(3)创造性想象的积极参与
创造性想象的积极参与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因为创造性想象提供的是事物的新形象,并使创造性思维成果具体化。所以文艺作品中新形象的创造,科学研究中新假说的提出,新机器的发明等都离不开创造性想象。
(4)灵感状态
灵感状态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又一典型特征。灵感,是指人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某种新形象、新概念和新思想突然产生的心理状态。它是人在以全部精力集中去解决思考中的问题时,由于偶然因素的触发而突然出现的顿悟现象。任何创造性思维,都离不开灵感。
35.简述气质类型及其主要特征。
答:气质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胆汁质
胆汁质的人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强,反应的不随意性占优势,外向性明显,情绪兴奋性高,抑制能力差,反应速度快而不灵活。
(2)多血质
多血质的人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强,具有外向性和可塑性,情绪兴奋性高而且外部表现明显,反应速度快而灵活。
(3)粘液质
粘液质的人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的反应性和情绪兴奋性均低,明显内向,外部表现少,反应速度慢而具有稳定性。
(4)抑郁质
抑郁质的人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不随意的反应性低,严重内向,情绪兴奋性高并且体验深,反应速度慢,具有刻板性和不灵活性。
八、论述题:36小题,15分。
36.结合教育实践,论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答:培养良好意志品质的方法包括:
(1)胸怀大志
坚强意志的前提是有志,学生只有树立远大的志向,才能激发火一般的热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冲破层层阻力和障碍,为实现自己的志向而奋斗。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明确自己的志向,并努力地去一步步实现,最终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和抱负。
(2)加强目标性教育,确立科学的世界观
加强目标性教育,用科学的世界观武装青少年是培养良好意志品质的基本条件。
(3)从小事做起,在困难中磨炼意志
坚强的意志不可能形成于一朝一夕,而是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应当帮助学生把远大的志向与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联系起来,从小事做起,把完成每一项学习、一项工作任务都视为向远大目标迈进了一步,把克服生活中的每一个小困难都当成“千锤百炼”磨炼意志的考验。
(4)根据意志品质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由于意志品质是意志在不同人身上的具体表现,具有个别差异,因此,对意志品质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例如:对于行动中常表现出盲目性和独立性的学生,应加强自觉性教育;对于行动中优柔寡断、行动草率的学生,要培养他们果断性的品质;对于见异思迁、虎头蛇尾、缺乏毅力的学生,要培养他们的坚韧品质,;对于任性、怯懦的学生,要培养他们的自制力。
(5)严格制度纪律
①引导学生练习遵守生活制度,因为只有经过不断练习,才能养成遵守生活制度的技能和习惯。
②对学生要实行必要的监督,对其行为进行督促、鼓励、提醒与检查,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执行生活制度的自觉性和自信心,并形成自我督促、自我检查的能力。
③教师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做到。如:要求保证教室清洁,上课时偶尔断的粉笔头掉在地上,及时弯腰将其拾起,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需要各科教师做长期细致的工作,应付各种挑战,才能收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