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
第一章 人力资源规划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1.下列属于长期人力资源规划的是( )。[2013年11月四级真题]
A.二年计划
B.三年计划
C.四年计划
D.五年计划
【答案】D
【解析】从规划的期限上看,人力资源规划可分为长期规划(五年及以上的计划)和短期计划(一年及以内的计划),介于两者之间的为中期计划。
2.( )是对企业人工成本和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2015年11月四级真题]
A.人员规划
B.成本规划
C.费用计划
D.战略规划
【答案】C
【解析】费用计划是对企业人工成本和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费用预算、核算、审核、结算,以及人力资源费用控制等内容。
3.企业组织信息采集的步骤如下:①非正式调研、②正式调研、③初步情况分析、④确定调研目标。排序正确的是( )。[2011年5月四级真题]
A.③①②④
B.③①④②
C.①③④②
D.③④①②
【答案】B
【解析】企业组织信息采集的程序分为调研准备阶段和正式调研阶段,其中,调研准备阶段的程序为:①初步情况分析;②非正式调研;③确定调研目标。正式调研阶段的程序为:①相关信息的来源;②选择抽样方法,设计调查问卷;③实地调查。
4.( )是指对假设的调研主题展开调查,发现新问题,淘汰旧问题,探求真正的问题所在。[2012年11月四级真题]
A.初步情况分析
B.非正式调研
C.确定调研方法
D.确定调研目标
【答案】B
【解析】非正式调研是指对假设的调研主题展开调查,发现新问题,淘汰旧问题,探求真正的问题所在。调研人员可以调查访问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关人员和个别用户,听取他们的一般性意见,进一步明确该调查项目的具体目的和要求,做到有的放矢。
5.组织信息的分析不包括( )。[2015年11月四级真题]
A.统计报表分析
B.可靠性分析
C.综合比较分析
D.数理统计分析
【答案】A
【解析】组织信息的分析主要包括:①可靠性分析,是指根据信息的可能准确度和信息源可靠性,对所搜集的信息进行评级的过程。②数理统计分析,是指应用经济数学和统计学的工具和方法,根据具体管理任务的要求,对组织机构信息进行分类、排序、计算、比较和选择,使其成为符合一定管理决策要求所必需的信息的过程。③综合比较分析。最常用的方法是SWOT分析法。
6.撰写企业组织信息调研报告时,无须坚持( )。[2011年5月四级真题]
A.真实原则
B.及时原则
C.完整原则
D.客观原则
【答案】B
【解析】调研报告是指根据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的情况写出的供企业决策者使用的书面报告。撰写调研报告必须坚持真实、完整、客观和适用的原则,具体应当注意以下几点:①必须明确说明调研资料的来源,以示资料的可靠性;②必须说明对资料进行分析统计的方法,以示资料的科学性;③必须说明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以示资料的可信性;④必须对企业组织信息进行分类。
7.劳动定额的对象是劳动者的( )。[2013年11月四级真题]
A.劳动生产率
B.劳动量
C.实际工作量
D.计划工作量
【答案】B
【解析】劳动定额的对象是劳动者的劳动量,即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脑力和体力的支出。马克思将这种劳动力即人力消耗称为“活劳动”消耗。因此,劳动定额是对劳动者在生产或工作过程中活劳动消耗量所规定的限额。
8.( )是指为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劳动时间消耗的限额。[2012年11月四级真题]
A.产量定额
B.时间定额
C.企业定额
D.工作定额
【答案】B
【解析】时间定额又称工时定额,是指为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劳动时间消耗的限额。A项,产量定额,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合格产品的数量或规定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量的限额;C项,企业定额,是企业根据自己的具体生产、技术、组织条件,参照统一劳动定额,由企业组织制定的劳动定额,经有关领导批准后,在本企业范围内执行;D项,工作定额,是指采用多种指标和方法,对各类人员完成技术性、管理性、公务性劳动所规定的限额。
9.采用统计分析法制定出的劳动定额称为( )。[2012年11月四级真题]
A.实耗定额
B.加法劳动实际定额
C.经验定额
D.统计定额
【答案】D
【解析】按制定方法不同,劳动定额可分为:①经验估工定额。即采用经验估工法制定的定额。②统计定额。运用统计资料,经过必要的统计整理和分析制定出的劳动定额。③技术定额。运用实地观测或技术分析计算方法制定出的劳动定额。④类推比较定额。采用类推比较法制定的劳动定额。
10.( )是指以一次平均数为基础,采用多种计算方法,将一次平均值与若干先进或落后的数值相加之后,求出的二次平均数。[2016年5月四级真题]
A.平均先进值
B.简单算术平均
C.先进平均值
D.加权算术平均
【答案】A
【解析】简单算术平均法是根据实耗工时的统计数据,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数的基本计算公式,先求出一次平均数,然后再求出二次平均数,经过认真地对比分析和调整后再制定出新的定额,包括平均先进值的计算和先进平均值的计算。平均先进值的几种计算方法,都把一次平均数与完成最好的数值,甚至还将落后的数值作为计算二次平均数的基础。而先进平均值是指在一次平均数之外,所有先进数值的二次平均数。
11.( )主要强调的是员工应该承担工作的内容和要求,而不是工作任务的地点和时空条件。[2015年11月四级真题]
A.职务
B.职责
C.职位
D.岗位
【答案】A
【解析】职务即岗位名称,是对某一工作岗位(职位)特定的指称。它是以简洁的专业名词对工作岗位的性质和特征所作出的概括。职务主要强调的是规定员工应该承担工作的内容和要求,而不是工作任务的地点和时空条件。它反映了员工所承担的工作性质,是对其所承担的任务内容和特点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12.( )是岗位的职务、任务与责任的简称。[2016年5月四级真题]
A.职权
B.职责
C.权限
D.全责
【答案】B
【解析】职责即职责范围,职责是岗位的职务、任务与责任的简称。职责是根据岗位的性质和特点,对岗位员工全部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责任从时间、空间上所作出的界定。
13.( )是根据岗位特性和特点,对岗位员工全部工作任务和工作责任从时间、空间上做出的界定。[2013年11月四级真题]
A.责任
B.任务
C.职责
D.职权
【答案】C
【解析】职责即职责范围,是岗位的职务、任务与责任的简称。职责是根据岗位的性质和特点,对岗位员工全部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责任从时间、空间上所做出的界定。A项,责任即岗位责任,是指根据劳动分工与协作的要求,规定员工在本岗位范围内对事、对物或对人所承担的各种义务;B项,任务是为达到一定的工作目标而进行的一项劳动活动;D项,职权是指职务范围以内所应具有的权力。它是依法赋予员工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各种权力,一定的职责要赋予一定的相对应职权。
14.( )是由一组相似、相近的任务所组成的劳动活动,是构成岗位的前提和基础。[2012年5月四级真题]
A.职业
B.工作
C.职位
D.岗位
【答案】B
【解析】工作有三种含义:①泛指体力和脑力劳动活动;②专指职业;③狭义上的“工作”特指若干项专门任务。在岗位研究中,工作是由一组相近、相似的任务所组成的劳动活动,是构成岗位的前提和基础。
15.工作岗位调查通过( )不仅可以掌握现场观察或书面调查所不能获得的情报和资料。还能进一步证明现有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2012年11月四级真题]
A.面谈
B.岗位
C.员工行为
D.员工工作表现
【答案】A
【解析】面谈是工作岗位调查方式之一。面谈是指为了获得岗位的相关信息,调查者直接与员工见面,调查其所在岗位的情况的方法。通过面谈不仅可以掌握现场观察或书面调查所不能获得的情报和资料,还能进一步证明现有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16.岗位写实的种类不包括( )。[2016年5月四级真题]
A.个人岗位写实
B.自我岗位写实
C.工组岗位写实
D.岗位分段写实
【答案】D
【解析】根据岗位调查对象的不同,岗位写实可分为以下几种:①个人岗位写实,即由调查人员对一名员工在一个工作日内全部工作的情况进行全面观察、记录和分析的写实方法;②工组岗位写实,即由调查人员对一个工作日内一组员工在一个或几个工作地点上共同劳作的全部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的写实方法;③多机台看管写实,即由调查人员对一个工作日内一名员工或一组员工实行多机台看管进行作业的全部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的写实方法;④特殊岗位写实,即为了满足某种特殊需要而专门组织的岗位写实;⑤自我岗位写实,即在员工从事本岗位生产或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对自己在整个工作日内的工作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的写实方法。
17.关于岗位写实与作业测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2011年5月四级真题]
A.作业测时可确定先进的劳动定额
B.作业测时为岗位分析与设计提供依据
C.岗位写实是为了掌握与岗位有关的数据
D.作业测时的目的是为了改进工序作业活动
【答案】B
【解析】B项,岗位写实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掌握与岗位工作活动有关的主客观多方面的数据和资料,为岗位分析与岗位设计提供依据;而作业测时主要是为了改进工序作业活动的内容,使操作方法合理化,节约工时消耗,确定先进的劳动定额。
18.( )是统计抽样法在工作岗位调查中的具体运用。[2013年11月四级真题]
A.岗位写实
B.作业测试
C.岗位抽样
D.观测法
【答案】C
【解析】岗位抽样是统计抽样法在工作岗位调查中的具体运用,它是根据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原理,对工作岗位随机地进行抽样调查,利用抽样调查得到的数据资料对总体状况做出推断的一种方法。
19.( )是指一定时期内对整个企业或某个部门的在职员工按照一定标志进行的构成统计。[2016年5月四级真题]
A.企业平均人数统计
B.企业员工人数统计
C.企业员工结构统计
D.企业员工素质统计
【答案】C
【解析】企业员工统计包括:①企业员工人数统计又称平均人数统计,是指一定时期内对整个企业或某个部门每天在职员工总人数的统计;②企业员工结构统计,是指一定时期内对整个企业或某个部门的在职员工按照一定标志,如年龄、性别等,所进行的构成统计。
20.关于月平均人数的统计,说法不正确的是( )。[2011年5月四级真题]
A.月平均人数是指月内平均每天拥有的人数
B.公休日和节假日的人数按前一天的人数计算
C.新建不满全月的企业,不必计算月平均人数
D.对人员增减较小的企业,其平均人数可按月初加月末之和除以2求得
【答案】C
【解析】月平均人数是指计算月内平均每天拥有的人数。是以计算月内每天实际人数相加之和除以计算月内的日历日数求得。对人员增减变动很小的企业(单位),其月平均人数也可以用月初人数与月末人数之和除以2求得。在计算月平均人数时应注意:①公休日与节假日的人数按前一天的人数计算;②对新建立不满全月的单位(月中或月末建立),在计算该月平均人数时,应以其建立后各天实际人数之和除以报告期日历日数求得,而不能除以该单位建立的天数。
21.( )是员工工作时间的自然极限,是整个时间资源的总量。[2013年11月四级真题]
A.全部实际工作时间
B.制度工作时间
C.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
D.日历时间
【答案】D
【解析】日历时间是整个时间资源的总量,是员工工作时间的自然极限;A项,全部实际工作时间是指员工在规定工作以内和以外,实际从事生产作业活动的时间总和。B项,制度工作时间是指法定工作时间。它反映出最大可能利用的工作时间,是考核企业工作时间利用程度充分与否的标准;C项,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是指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内,员工出勤后实际从事生产作业活动的时间,它是工作时间的核心部分。
22.日历时间包括( )。[2012年5月四级真题]
A.制度工作时间和出勤时间
B.非生产时间和制度工作时间
C.制度公休时间和出勤时间
D.制度工作时间和制度公休时间
【答案】D
【解析】日历时间=制度工作时间+制度公休时间。
23.制度工作时间包括( )。[2011年5月四级真题]
A.出勤时间和缺勤时间
B.加班时间和出勤时间
C.加班时间和停工时间
D.停工利用时间和停工损失时间
【答案】A
【解析】制度工作时间是指法定工作时间,它反映出最大可能利用的工作时间,是考核企业工作时间利用程度充分与否的标准。具体包括出勤时间和缺勤时间(或包括制度内从事本职劳动时间、停工时间和非生产时间)。
24.( )反映在制度规定的工作时间内实际用于生产作业的程度。[2011年11月四级真题]
A.制度工时利用率
B.制度工作时间
C.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
D.非生产时间和制度工作时间
【答案】A
【解析】制度工时利用率反映在制度规定的工作时间内实际用于生产作业的程度。由于制度工作时间是制度规定的最大可能被利用的工作时间,实际工作时间越接近制度工作时间,说明工作时间利用得越充分。
25.某企业某员工在五月份的工作时间构成如下:加班时间为t1,制度内从事劳动时间为t2,停工被利用时间为t3,缺勤时间为t4,那么该员工的加班指标I为( )。[2016年5月四级真题]
A.I=100·t1/(t1+t2+t3)
B.I=100·t1/(t2+t3)
C.I=100·t1/(t2+t3+t4)
D.I=100·t1/(t1+t3-t4)
【答案】B
【解析】加班强度指标是计算期加班工时与计算期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的比率。其公式为:加班强度指标=×100。其中,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制度内从事本职工作时间+停工被利用时间。因此,加班指标I=100•加班时间/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100·t1/(t2+t3)。
26.人力资源管理费用是指企业在( )内,人力资源部门的全部管理活动的费用支出。[2012年11月四级真题]
A.人工成本
B.在一个生产经营周期
C.企业招聘前后
D.劳动争议处理
【答案】B
【解析】企业人力资源费用包括人工成本和人力资源管理费用。其中,人力资源管理费用是指企业在一个生产经营周期(一般为一年)内,人力资源部门的全部管理活动的费用支出,它是计划期内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得以正常运行的资金保证
27.人力资源管理费用不包括( )。[2013年11月四级真题]
A.招聘费用
B.培训费用
C.员工教育经费
D.劳动争议处理费用
【答案】C
【解析】人力资源管理费用是指企业在一个生产经营周期(一般为一年)内,人力资源部门的全部管理活动的费用支出,它是计划期内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得以正常运行的资金保证,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①招聘费用;②培训费用;③劳动争议处理费用。
28.企业在生产安全方面。表现为事故多发、事故造成生产或服务停止或损失、医疗费和赔偿费用高,属于( )。[2012年11月四级真题]
A.人力资源运转问题
B.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支出
C.人力资源管理不善
D.人力资源生产安全教育
【答案】B
【解析】人力资源管理行为不当所导致的成本支出有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其中,直接成本有:①在纪律和监控方面,表现为人员缺勤率高、离职率高、消极怠工现象、申诉频繁、停工乃至罢工事件等;②在工作绩效方面,表现为生产或服务质量达不到预定的标准;③设备、仪器、用具等的超损耗,原料超用等;④在生产安全方面,表现为事故多发、事故造成生产或服务停止或损失、医疗费和赔偿费用高等。
29.人力资源管理不当所导致的直接成本的一般表现不包括( )。[2011年11月四级真题]
A.离职率高
B.员工缺乏工作主动性
C.罢工事件
D.生产达不到额定标准
【答案】B
【解析】人力资源管理不当所导致的直接成本的一般表现包括:①在纪律和监控方面,表现为人员缺勤率高、离职率高、消极怠工现象、申诉频繁、停工乃至罢工事件等。②在工作绩效方面,表现为生产或服务质量达不到预定的标准。③设备、仪器、用具等的超损耗,原料超用等。④在生产安全方面,表现为事故多发、事故造成生产或服务停止或损失、医疗费和赔偿费用高等。B项属于导致间接成本的表现。
30.以下人力资源管理费用具体项目的核算办法错误的是( )。[2012年5月四级真题]
A.招聘和选拔的成本应按实际录用人数分摊
B.招聘的费用是间接成本
C.在某些直接成本项目中也包括间接成本
D.某些成本项目部分交叉
【答案】B
【解析】人力资源管理费用具体项目的核算需注意以下几点:①人员招募与人员选拔的成本应按实际录用人数分摊。②在某些直接成本项目中也包括间接成本。例如,在录用安置项目中,不仅包括为员工上岗所直接付出的经费,而且还包括各种相关的行政费用以及管理人员为员工上岗提供必需的物质条件而付出的时间等。③某些成本项目部分交叉。例如,职业生涯管理成本与教育培训成本会有部分交叉。在核算时,要注意鉴别成本交叉部分,避免重复核算。
31.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指( )。
A.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B.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计划
C.企业人力资源供需预测
D.企业人力资源制度规划
【答案】C
【解析】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指为了实现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和生产经营的总目标,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并制定正确的政策,采取相应的措施,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从而实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过程。
32.从规划的期限上看,( )年称为中期计划。
A.3~5
B.1~5
C.1~3
D.2~5
【答案】B
【解析】从规划的期限上看,人力资源规划可区分为长期规划(五年及以上的计划)和短期计划(一年及以内的计划),介于两者之间的为中期计划。
33.( )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计划。
A.制度规划
B.组织规划
C.费用规划
D.战略规划
【答案】D
【解析】战略规划是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目标,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大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计划。
34.要全面系统地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就必须不断进行信息的积累和更新,这是由企业组织信息的( )特点决定的。
A.流动性
B.不规则性
C.连续性
D.替代性
【答案】C
【解析】企业组织信息的连续性是指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发展变化,企业信息始终处于连续的运动变化之中。因此,要全面系统地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就必须不断进行信息的积累和更新。
35.设计调查表格和抽样方法属于企业组织信息收集的( )。
A.准备阶段
B.正式调研阶段
C.结果处理阶段
D.汇总报告阶段
【答案】B
【解析】在正式调研阶段,调研人员应确定获取相关信息的手段与方法,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调查表格,并按预定的计划和设想到现场展开调查。设计调查表格和抽样方法属于企业信息收集的正式调研阶段。
36.企业组织信息采集的方法不包括( )。
A.调查研究法
B.档案记录法
C.日记调查法
D.媒体采访法
【答案】D
【解析】企业组织信息采集的方法包括:①档案记录法;②调查研究法。其中,调查研究法又包括询问法和观察法,日记调查法属于调查研究法中的询问法。
37.( )是指向企业的档案管理部门或档案管理人员了解组织过去的建设、运行状况以及关于重大事件或决策的档案记录的方法。
A.调查研究法
B.当面调查法
C.行为记录法
D.档案记录法
【答案】D
【解析】档案记录法是指向企业的档案管理部门或档案管理人员了解组织过去的建设、运行状况以及关于重大事件或决策的档案记录的方法。这种方法可用于采集组织过去的决策机构的效率、决策效率、决策效果、执行效率、文件审批效率和文件传递效率。
38.( )是指针对具体的问题,对企业内部员工进行个人访谈或问卷调查,以了解组织运行的情况及相关信息的方法。
A.问卷调查法
B.调查研究法
C.直接观察法
D.档案记录法
【答案】B
【解析】调查研究法是指针对具体的问题,对企业内部员工进行个人访谈或问卷调查,以了解组织运行的情况及相关信息的方法。这种方法可用于采集组织过去和现在的决策机构的效率、决策效率和效果、执行效率、文件审批效率、文件传递效率、各横向机构之间的协调程度、各组织内部信息传递的畅通程度,以及信息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传递的速度和质量等。
39.下列各项不属于观察法缺点的是( )。
A.调查者往往只能观察到被调查者的表面行为,难以把握其心理变化
B.为取得理想的结果,需要长时间观察
C.有时被调查者会觉察,引起误解
D.被调查者易受他人影响
【答案】D
【解析】观察法是指调查者通过到现场观察被调查者的言语和行为采集相关信息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缺点是:①调查者往往只能观察到被调查者的表面行为,难以把握其心理变化,了解其思想,因此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才能得到理想的结果;②时间延长,费用也会随之增加;③调查面窄;④有时会被调查者觉察,引起误解。
40.SWOT分析法是对企业组织信息进行( )最常用的方法。
A.财务报表分析
B.可靠性分析
C.综合比较分析
D.数理统计分折
【答案】C
【解析】SWOT分析法是对企业组织信息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的最常用的方法。SWOT分析法从各个角度对组织现状进行分析,有利于明确组织面临的机会是什么,主要的威胁又是什么,组织自身拥有哪些优势和劣势。通过对组织信息多维度的比较分析,从而为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41.关于劳动定额,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劳动定额是在一定条件下制定的,不能脱离具体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
B.劳动定额受到各种客观物质条件的制约,但不受各种主观因素的影响
C.在具体规定劳动定额时,应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工作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
D.劳动定额限定的对象是有效的劳动,不是无效的劳动
【答案】B
【解析】劳动定额是指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活劳动消耗量所预先规定的限额。劳动定额不仅受到各种客观物质条件的制约,还受到各种主观因素的影响,如生产者的文化水平,生产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劳动态度及主动性、积极性,管理者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劳动关系等。
42.酒店服务员负责看管清扫房间的数量为每人5间,这种定额为( )。
A.时间定额
B.产量定额
C.服务定额
D.看管定额
【答案】C
【解析】服务定额是指按一定的质量要求,对服务人员在制度时间内提供某种服务所规定的限额。
43.用来安排生产作业计划,确定和考核工人的任务量的劳动定额种类是( )。
A.现行定额
B.计划定额
C.不变定额
D.设计定额
【答案】A
【解析】现行定额是在日常生产和管理中具体实行的劳动定额,主要用于衡量工人的生产成绩,核算和平衡企业的生产能力,安排生产作业计划,计算计件工资和奖金,核算产品成本等。
44.( )是设计工厂规模时使用的,根据产品技术资料、年产量,采用时间定额标准或参考同类产品的设计定额,通过分析比较估算出来的。
A.现行定额
B.计划定额
C.不变定额
D.设计定额
【答案】D
【解析】设计定额是设计或计划部门根据产品工艺资料和初步设计的年产量,参照技术定额标准,或者通过与同类型产品的现行定额进行对比分析计算出来的定额。设计定额主要用于初步设计工厂的规模,组织专业化协作,核算各种设备、占地面积及劳动力的需要量。也可以作为新产品投入后企业逐步降低工时消耗的努力方向。
45.某企业上个季度的工时定额下降20个百分点,那么相应的产量定额提高率为( )。
A.15%
B.20%
C.25%
D.30%
【答案】C
【解析】工时定额和产量定额是劳动定额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它们在数值上互成倒数关系。工时定额越低,产量定额也就越高;反之亦然。则当企业上季度的工时定额Q下降20个百分点时,相应的产量定额T=1/Q=1/0.8=1.25,所以提高率为:125%-100%=25%。
46.一个工人在一个工作班(8小时工作时)内应完成40件产品(40件/工日),假定班产量定额提高到60件/工日,则产品单件工时定额减少到( )工分/件。
A.6
B.8
C.12
D.24
【答案】B
【解析】个人的班产量定额和单件工时定额的关系是:QB=480(分钟)/TA或TA=480(分钟)/QB。式中,QB表示班产量定额,TA表示单件工时定额。则产品单件工时定额为:TA=480÷60=8(工分/件)。
47.制定典型定额标准是( )的需要。
A.经验估工法
B.统计分析法
C.类推比较法
D.技术定额法
【答案】C
【解析】类推比较法是指以现有同类型产品、零件或工序的定额为依据,经过分析比较推算出另一种产品、零件或工序定额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制定定额简便易行,工作量小,便于保持定额水平的平衡,也有利于提高定额的准确性。但采用这种方法需要制定一套典型定额标准,工作量比较大。
48.( )是通过对生产技术条件的分析,在挖掘生产潜力以及操作合理化的基础上,采用分析计算或实地测定来制定定额的方法。
A.经验估工法
B.统计分析法
C.类推比较法
D.技术定额法
【答案】D
【解析】技术定额法是通过对生产技术条件的分析,在挖掘生产潜力以及操作合理化的基础上,采用分析计算或实地测定来制定定额的方法,是一种比较先进和科学的方法。
49.( )是指在一次平均数之外,所有先进数值的二次平均数。
A.平均日产量
B.简单平均值
C.先进平均工时
D.加权平均值
【答案】C
【解析】先进平均工时(先进平均值)是指在一次平均数之外,所有先进数值的二次平均数。其计算方法是:先求一次平均数,再求出先进数值的平均数。
50.工时消耗的分类是将员工整个工作班内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按照它们的( )所作出的区分。
A.长度和区域
B.类型和范围
C.特征和种类
D.性质和特点
【答案】D
【解析】工时消耗是指企业员工在各项生产作业活动中的时间耗费。工时消耗的分类是将员工整个工作班内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按照它们的性质和特点所作出的区分。
51.定额时间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 )。
A.作业时间
B.作业宽放时间
C.个人需要与休息宽放时间
D.准备与结束时间
【答案】A
【解析】作业时间是指直接用于完成生产作业或零件加工所消耗的时间。它是定额时间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52.( )一般是在工作轮班的开始和结束所消耗的准备或结束工作所消耗的时间。
A.机动的基本时间
B.组织性的作业宽放时间
C.技术性的作业宽放时间
D.交叉的辅助时间
【答案】B
【解析】组织性的作业宽放时间是指工作现场组织管理需要所发生的工时消耗。它一般是在工作轮班的开始和结束所消耗的准备或结束工作所消耗的时间。其特点是随轮班而重复出现。
53.关于非定额时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非定额时间是指在工作时间内所发生的无效劳动和损失的时间
B.停工时间是指在工作时间内,由于组织管理不善或因操作者个人原因而损失的时间
C.非生产工作时间是指在工作时间内员工做了本职以外工作或不必要的工作所损失的时间
D.抽调员工做本职外工作属于个人造成的非生产时间
【答案】D
【解析】D项,抽调员工做本职外工作属于非个人造成的非生产时间。
54.在单件生产条件下,工时定额的计算公式为:Td=Tz×(1+Kzk+Kgxk)+Tzj。其字母含义错误的是( )。
A.Tz表示作业时间
B.Kzk表示作业宽放时间与作业时间的百分比(%)
C.Kgxk表示个人需要与休息宽放时间与作业时间的百分比(%)
D.Tzj表示单件核算用工时定额
【答案】D
【解析】D项,Tzj表示准备与结束时间。
55.工作岗位研究的对象是( )。
A.企业单位中的监督岗位
B.企业单位中的工作岗位
C.政府部门中的工作岗位
D.政府部门中的监督岗位
【答案】B
【解析】工作岗位研究的对象是企业单位中的工作岗位,即在一定时间和空间(生产、技术、组织条件)条件下,需要由劳动者承担,应严格按照预定标准,保质保量完成的工作任务的总和。
56.职务与职位的主要区别不包括( )。
A.职务主要强调的是规定员工应该承担工作的内容和要求
B.职位主要强调的是工作任务的地点和时空条件
C.职位是对其所承担的任务内容和特点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D.职务反映了员工所承担的工作性质
【答案】C
【解析】职务与职位的区别在于:①职务主要强调的是规定员工应该承担工作的内容和要求,而不是工作任务的地点和时空条件;②职务反映了员工所承担的工作性质,是对其所承担的任务内容和特点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57.( )是依照企事业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为了保证员工尽职尽责地完成本岗位各项工作任务,对其岗位职责内可行使的权力范围和内容所作的界定。
A.职权
B.权限
C.职责
D.职位
【答案】B
【解析】权限是对职权范围的具体规定,是对职权的具体细分细化。岗位权限是在完成岗位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任务时,可在一定限度内自主行使的各种权力。更确切地说,它是依照企事业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为了保证本岗位员工尽职尽责地完成本岗位各项工作任务,对其岗位职责内可行使的权力范围和内容所作的界定。
58.“职位”与“岗位”两个概念的共同特征不包括( )。
A.强调了客观存在的工作即“事”和“物”与劳动者的统一性
B.存在于某一组织中,具有相应的时间、空间范围,以及具体的工作位置和地点
C.设置数目的多少取决于组织结构的规模和工作任务的总量
D.多见于国家机关及其相关单位的人事管理
【答案】D
【解析】“职位”与“岗位”两个概念的共同特征在于:①强调了客观存在的工作即“事”和“物”与劳动者的统一性,是劳动(工作)对象、劳动(工作)资料与劳动者相互结合的产物;②存在于某一组织中,具有相应的时间、空间范围,以及具体的工作位置和地点;③设置数目的多少取决于组织结构的规模和工作任务的总量。
59.组织机构中各个岗位功能的等级被称为( )。
A.能级
B.等级
C.层级
D.级别
【答案】A
【解析】能级是指组织机构中各个岗位功能的等级,即岗位在组织机构这个“管理场”中所具有的能量等级。
60.工作岗位研究应遵循的原则不包括( )。
A.系统原则
B.客观性原则
C.能级原则
D.标准化原则
【答案】B
【解析】工作岗位研究的原则有四个:①系统的原则;②能级的原则;③标准化原则;④最优化原则。其中,系统原则中系统的四个特征分别为:整体性、目的性、相关性和环境适应性。
61.( )是在一定约束条件下,使系统的目标函数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的原则。
A.系统的原则
B.标准化原则
C.能级的原则
D.最优化原则
【答案】D
【解析】最优化原则是指在一定约束条件下,使系统的目标函数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最优化的原则不但体现在工作岗位研究的各项环节上,还反映在岗位研究的具体方法和步骤上。
62.( )是以工作岗位为对象,采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收集各种与岗位相关的信息和资料的过程。
A.工作岗位调查
B.工作岗位研究
C.工作岗位写实
D.工作岗位评价
【答案】A
【解析】工作岗位调查是以工作岗位为对象,采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收集各种与岗位相关的信息和资料的过程。深入进行工作岗位调查,是实现工作岗位研究的各项任务,提高岗位分析、评价与分类质量的首要环节和重要保证。
63.一般来说,( )应与其他调查方式结合起来使用,才能保证岗位调查资料的完整性和全面性。
A.书面调查
B.现场观测
C.面谈
D.背景调查
【答案】A
【解析】书面调查是指利用调查表进行岗位调查的方法。调查表由专业人员在调查之前设计编制。被调查人接到调查表后,应按调查项目逐一认真填写。一般来说,书面调查应与其他调查方式结合起来使用,才能保证岗位调查资料的完整性和全面性。
64.若企业规模较大,岗位设置繁杂,进行岗位调查时应采用( )。
A.现场观测法
B.面谈法
C.书面调查法
D.综合采用上述方法
【答案】D
【解析】进行岗位调查时,采用何种方式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在岗位数目较少的企业进行调查时,可采用面谈或现场观测的调查方式。在规模较大、岗位设置繁杂的企业进行调查时,可综合采用上述三种调查方式,如对重要岗位采用面谈、现场观测的调查方式,对一般岗位采用书面调查的方式,对一般岗位的个别不清楚的调查项目采用面谈或现场观测的方式加以复查、更正和补充。
65.在填写调查表时应注意的问题不包括( )。
A.按时间先后顺序,对每一事项详细加以说明
B.说明并指出完成各项工作责任的大小、完成各项工作事项所需要的时间以及是否有监督、指挥、领导的责任
C.指出本岗位与其他岗位的关系
D.避免使用精确的词句
【答案】D
【解析】填写调查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按时间先后顺序,先月初后月末,将本岗位的全部工作任务,无论是主要的还是次要的,经常性的还是临时性的,均应一一列出;②在此基础上对每一事项加以详细说明;③尽量避免使用含混不清的词句;④指出完成各项工作责任的大小;⑤指出完成各项工作事项所需要的时间,或完成各事项占总工作时间的百分比;⑥指出最困难、最重要的工作,并说明原因;⑦指出是否有监督、指挥、领导的责任;⑧指出本岗位与其他岗位的关系(工作关系、人际关系以及文件资料的收发传阅关系)。
66.( )是按照时间消耗的顺序,对某一岗位的员工在整个工作日内的工作活动情况进行观察、记录与分析的一种方法。
A.岗位写实
B.日志法
C.作业测时
D.岗位抽样
【答案】A
【解析】岗位写实是按时间消耗的顺序,对某一岗位的员工在整个工作日内的工作活动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方法。全面了解被调查对象在一个工作日内工作活动的情况,掌握其具体的工作内容、程序、步骤和方法是岗位写实的基本功能。
67.( )是由调查人员对一个工作日内一组员工在一个或几个工作地点上共同劳作的全部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的写实方法。
A.个人岗位写实
B.工组岗位写实
C.自我岗位写实
D.多机台看管写实
【答案】B
【解析】工组岗位写实,即由调查人员对一个工作日内一组员工在一个或几个工作地点上共同劳作的全部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的写实方法。工组员工的作业可以是相互关联的协同作业,也可以是没有联系的独立作业。
68.( )主要是为了改进工序作业活动的内容,使操作方法合理化,节约工时消耗,确定先进的劳动定额。
A.工作岗位写实
B.工作岗位调查
C.作业测时
D.岗位分析
【答案】C
【解析】作业测时是以工序或某一作业为对象,按照操作顺序进行实地观察记录,研究作业活动的一种方法。作业测时主要是为了改进工序作业活动的内容,使操作方法合理化,节约工时消耗,确定先进的劳动定额。
69.关于工作岗位分析方法,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设计信息法有助于掌握现有人—机总体系统的性质和特征
B.活动记录法是采用现代数字工具记录岗位相关信息的方法
C.档案资料法采集的信息真实可靠,但投入费用很高
D.关键事件法有助于鉴别出岗位工作的中心内容和重要项目
【答案】C
【解析】活动记录法采集的信息真实可靠,但投入费用很高。档案资料法是指查阅现存的各种与岗位活动有关的档案资料,采集相关信息的方法。
70.岗位抽样的作用不包括( )。
A.掌握各类工时消耗的情况
B.研究机械设备运转情况
C.改进工作程序和操作方法
D.提高员工工作的满意度
【答案】D
【解析】岗位抽样的作用包括:①用于调查各类员工在工作班内的工作活动情况,掌握其内容、程序、步骤等各种相关数据和资料;②掌握岗位各类工时消耗的情况,为制定修订劳动定员定额标准,衡量评价定员定额水平提供依据;③用于研究机械设备的运转情况,调查设备的利用率、故障率;④用于改进工作程序和操作方法。
71.关于采用日志法进行工作岗位调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日志”有固定的格式
B.工作活动涉及的人员、物品属于“日志”的登记范围
C.日志法是由观察者进行记录的
D.日志的登记可以在第二天以后再补记
【答案】B
【解析】日志法是指由操作者对其一天或连续几天内工作活动的情况进行登记记录的信息采集方法。操作者所使用的“日志”没有固定的格式,但一般应包括:本岗位各种具体活动的事项,每项活动所耗费的时间,涉及的人员、物品、器件等。日志的登记必须当日完成,不能在第二天以后再补记。
72.采用( ),有助于鉴别出本岗位工作的中心内容和重要项目。
A.工作实践法
B.工作日志法
C.结构调查表
D.关键事件法
【答案】D
【解析】关键事件法,即由岗位调查者对承担本岗位工作的操作者的劳动行为进行观察,将其“最好”和“最差”(或者“有效”和“无效”)的行为进行登记记录的方法。采用本方法可以延续一段时间,通过反复比较,以掌握本岗位的关键信息。采用关键事件法,有助于鉴别出本岗位工作的中心内容和重要项目。
73.我国制度公休时间为( )天。
A.100
B.104
C.105
D.115
【答案】D
【解析】制度公休时间是指法定的公休日和节假日。我国的法定休息日,全年共有104天,全民的节假日11天,我国制度公休时间为115天。
74.( )是反映员工在出勤时间内实际工作工时及其被利用情况的指标。
A.出勤时间利用率
B.出勤率
C.工作日利用率
D.工作效率
【答案】A
【解析】出勤时间利用率又称作业率,是反映员工在出勤时间内实际工作工时及其被利用情况的指标。其计算公式表示为:出勤时间利用率=实际工作工时÷出勤工作工时×100%。
75.工作日利用率的计算公式为( )。
A.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制度工作工时×100%
B.出勤率×出勤时间利用率
C.制度工作日实际长度÷制度工作日长度×100%
D.制度工作月实际长度÷制度工作月规定长度×100%
【答案】C
【解析】工作日利用率说明在计算期内平均一个员工一个工作日实际从事生产作业活动的程度。其计算公式表示为:工作日利用率=制度工作日实际长度÷制度工作日长度×100%。
76.下列( )不属于人工成本中的工资项目。
A.计时工资
B.计件工资
C.职务工资
D.员工住房基金
【答案】D
【解析】人工成本是指企业在一个生产经营周期(一般为一年)内,支付给员工的全部费用,主要包括工资项目、保险福利项目和其他项目三方面内容。D项属于保险福利项目的内容。
77.处理劳动争议的过程中发生的费用统称为( )。
A.劳动争议处理费用
B.劳动争议诉讼费用
C.劳动争议咨询费用
D.劳动争议赔偿费用
【答案】A
【解析】劳动争议处理费用是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是指处理劳动争议的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如法律咨询费。
78.在工资调整过程中,应对比最低工资标准和消费者物价指数,取( )作为调整工资的标准。
A.两者的平均数
B.增长幅度较低的指数
C.增长幅度较高的指数
D.最低工资标准
【答案】C
【解析】在工资调整过程中,应对比最低工资标准和消费者物价指数,取增长幅度较高的指数作为调整工资的标准,以此保证公司合法经营,又不降低员工生活水平。
79.人力资源管理不当所导致的间接成本一般不表现为( )。
A.员工缺乏工作主动性
B.离职率高
C.员工不愿意和管理人员交流
D.工作上不配合
【答案】B
【解析】由人力资源管理行为失误或不当所导致的间接成本具体表现为:①在工作态度方面,表现为员工工作热情不高,缺乏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过且过,不满情绪积累等;②在交流方面,表现为员工不愿与管理人员交流,不愿提供真实的反馈而导致管理者决策失误;③在工作关系方面,表现为员工与管理人员缺乏相互信任和尊重,工作上不配合、互相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