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艺术起源问题上坚持“劳动说”的学者是( )。[2014年真题]
A.普列汉诺夫
B.克罗齐
C.弗雷泽
D.亚里士多德
【答案】A
【解析】认为艺术起源于劳动的代表人物有毕歇尔、希尔恩、马克思德索、普列汉诺夫。其中普列汉诺夫在《没有地址的信》中提出艺术只能起源于“劳动”。
2.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在艺术起源问题上主张( )。[2013年真题]
A.劳动说
B.表现说
C.游戏说
D.模仿说
【答案】B
【解析】最早系统提出“艺术起源于‘表现’”这种观点的是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克罗齐认为艺术的本质是直觉,直觉的来源是情感,直觉即表现,因而,艺术归根结底是情感的表现,尤其是抒情的表现。
3.主张“以美育代宗教”的中国教育家是( )。[2012年真题]
A.王国维
B.陈寅恪
C.蔡元培
D.梁启超
【答案】C
【解析】人类对美的追求,往往超过了对真和善的追求。曾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著有《以美育代宗教》,主张“以美育代宗教”,强调美育是一种重要的世界观教育。
4.马克思主义美学家普列汉诺夫所主张的艺术起源学说是( )。[2009年真题]
A.模仿说
B.游戏说
C.表现说
D.劳动说
【答案】D
【解析】普列汉诺夫是俄国和国际工人运动著名活动家,他是最早在俄国和欧洲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家,他主张艺术起源于劳动。
5.最早明确提出“寓教于乐”的美学家是(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贺拉斯
D.普洛丁
【答案】C
【解析】“寓教于乐”是古罗马文艺理论家贺拉斯提出的著名观点。他认为“诗人的愿望应该是给人益处和乐趣,他的东西应该给人以快感,同时对生活有帮助。”作为一种文艺创作原则,“寓教于乐”要求文学艺术既要以善的内容给人以潜移默化的教育,使人情感净化,心灵升华;又要以美的形式给人以审美的愉悦,使人获得精神的满足,美的享受。
6.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之间存在着不平衡关系,是由( )提出的著名论断。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毛泽东
【答案】A
【解析】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导言》中曾提出“物质生产的发展例如同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的重要论断,恩格斯也在一些书信中对此作过多次论述,这就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不平衡的理论。
7.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 )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孟子
【答案】B
【解析】《论语·阳货》中,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意思是:孔子说:“同学们怎么不学《诗经》呢?《诗经》可以激抒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与自然,可以结交朋友,可以讽谏怨刺不平之事。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还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草木的名称。”强调了艺术作品的重要功用。
二、简答题
1.简述艺术发展的根本因素。
答:艺术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最根本的因素就是经济基础。
(1)艺术的发展要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和影响。以生产劳动为中心的人们的经济活动是推动艺术发展的根本原因。艺术的发展根源于经济基础的发展,但经济基础不是直接地对艺术产生制约与影响作用,而是需要通过各种复杂的中介因素和环节制约与影响艺术的发展,其中包括政治的、社会的、制度的等各方面的因素,正是借助了这些中介,才使得作为时代精神生活重要方面的艺术接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与影响,同时也借助这些中介,艺术又对经济基础施加影响。
(2)艺术与经济的发展有时会有不平衡性,艺术的发展虽然受制于经济基础及物质生产的发展,但影响艺术生产和发展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除了经济的因素之外,还会与社会各个方面的因素有关,它与社会的一般发展和物质生并不是机械的比例关系,也就是说,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之间存在着不平衡的关系。
2.简述艺术教育与美育的关系。
答:艺术教育与美育的关系是:
(1)美育即审美教育,是指适用审美的方式实施教育,旨在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以促进其人格的完善及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则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2)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艺术具有审美认知、审美教育、审美娱乐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具有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等特点,使得艺术教育成为审美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式。艺术教育主要通过指导人们进行艺术创造、艺术鉴赏等活动,实现美育的最终目标。狭义的艺术教育指培养专业艺术创造者的特定教育。
3.试述艺术起源的“多元说”理论。
答:(1)“多元说”认为: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原始人类模仿自然的本能(“模仿说”)、表现情感的需要(“表现说”)、游戏的冲动(“游戏说”)也渗透其中,尤其是对于原始人来说更为重要的原始巫术(“巫术说”)与原始生产劳动(“劳动说”),更是在其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2)艺术的起源应当是多因的而并非单因的,归根结底,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必然产物。虽然物质生产劳动是艺术起源的最根本原因,但是,艺术的产生却不能简单地完全归结为劳动。从劳动到艺术的诞生,经过了巫术礼仪、图腾歌舞等中介,并且是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阶段,最后才诞生了纯粹审美意义上的艺术。
三、论述题
1.为什么艺术作品能积极能动地反映生活?
答:艺术作品是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媒介和艺术语言,通过艺术构思和艺术创作,将头脑中形成的主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物态化,创造出来的审美鉴赏的对象。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能积极能动的反映生活,原因在于:
(1)艺术创作来源于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
艺术家的创作动因,来源于对生活的实际感受和体验。艺术反映生活的能动性,往往与艺术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关。
(2)艺术家在创作中有选择地反映生活
艺术反映生活的能动性、积极性,还表现在艺术家创作时,经常会按照自己的愿望、理想去剪裁、重组自然和社会的样态、秩序,使之成为较之生活本身更有情趣、更有意蕴的艺术画面。艺术家有选择地反映社会生活,使得艺术作品只反映生活的一角,却寄寓着艺术家深刻、丰厚的社会理想。
(3)不同艺术家对同一对象的理解和创作存在差异
艺术家用独特的加工改造的手段去反映社会生活,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一切都是经过艺术家加工改造过的生活。不同的艺术家可以根据同一客观对象创造出不同的艺术作品,这源自于不同的艺术家有不同的生活道路和生活经验,有不同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手法。
(4)艺术作品对生活产生能动的反作用
艺术反作用于社会生活是艺术能动性的突出表现。社会生活对艺术的作用是决定性,艺术对社会生活的作用是第二位的。艺术的反作用取决于社会生活的状况,主要有:①当社会生活处于平稳发展阶段,艺术的反作用不那么清晰可见;②当社会处在激烈动荡阶段,艺术的反作用就显而易见了。
2.试论述艺术的基本特征。
答:艺术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
(1)形象与理性的统一
形象是艺术活动特有的存在方式。艺术作品作为人的精神产品,依存于一定的物质载体,它必须是直观的、具体的能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的感性存在。每个艺术形象都是以个别具体的感性形式出现的,它把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外部形态和内在特征真实表现出来,有血有肉、有声有色,使人产生一种活灵活现的真实感。
但形象创造又不能离开理性,理性在分析时代氛围、遴选素材和题材及构思主题和情节、选择表现形式等方面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艺术形象必然含有艺术家的主观情感和思想倾向,而这些正是艺术家长期理性思考的结果。所以透过艺术形象的表层,我们往往可以感受到艺术家对社会、人生深邃的洞察力。
(2)情感与认识的统一
艺术中的情感即审美情感,是一种无功利的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情感。情感在艺术活动的生成、创造与接受过程中均是重要的心理因素之一,同时又是艺术创作的基本元素。
艺术家的情感往往通过艺术形象得到充分的展现。艺术家反映生活、描绘艺术形象,艺术活动凝聚着他的思想情感、爱憎褒贬,渗透着他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但是艺术活动也包含认识因素,认识在艺术活动中意味着客观的、理智的反映。在审美情感的深层往往隐含着理性的认识,只是这种理性的认识有时潜伏在艺术家心灵深处,属于不自觉的流露而已。
(3)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统一
审美性是艺术区别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以及意识形态活动的根本标志。审美性是指艺术作品所具有的美学品质和审美价值。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审美理想的结晶,是美的创造的结果。它不仅以情动人,更以美感人,使人得到一种精神上的美感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