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营养师(基础知识)过关必做习题集(含历年真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节 食物消化吸收

一、名词解释

1.消化

答:消化是指食物在物理或化学因素作用下,由大分子逐渐分解为小分子的过程。根据作用方式不同,消化可分为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2.机械性消化

答:机械性消化是指通过机械作用,把食物由大块变成小块的过程,也称物理性消化。

3.化学性消化

答:化学性消化是指在消化酶的作用下,把大分子变成小分子的过程。

4.吸收

答:吸收是指消化后的小分子被胃肠道吸收到体内为机体利用的过程。

5.被动扩散

答:被动扩散是指不借助载体,不消耗能量,物质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透过的过程。

6.易化扩散

答:易化扩散指非脂溶性物质或亲水物质,如Na+、K+、葡萄糖和氨基酸等,不能透过细胞膜的双层脂类,需在细胞膜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或转运的过程。与易化扩散有关的膜内转运系统和它们所转运的物质之间,具有高度的结构特异性,即每一种蛋白质只能转运具有某种特定化学结构的物质;易化扩散的另一个特点是所谓的饱和现象,即扩散通量一般与浓度梯度的大小成正比,当浓度梯度增加到一定限度时,扩散通量就不再增加。

7.渗透

答:渗透可看作是特殊情况下的扩散,当膜两侧的渗透压不相等时,水从渗透压低的一侧流向渗透压高的一侧的现象。

8.主动转运

答:主动转运指细胞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借助载体将某种物质的分子或离子由膜的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的过程。主动转运的特点是:载体在转运营养物质时,需有酶的催化和提供能量,能量来自三磷酸腺苷的分解;这一转运系统可以饱和,且最大转运量可被抑制;载体系统有特异性,即细胞膜上存在着几种不同的载体系统,每一系统只运载某些特定的营养物质。

二、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是正确的,请将其代号填在括号内)

1.对于肠道吸收的维生素A、D和胡萝卜素来说,下列哪种物质是必需的?(  )[湖北省2016年5月二级真题]

A.盐酸

B.胆盐

C.脂肪酶

D.胆固醇

【答案】B

【考点】食物的消化

【解析】维生素A、D和胡萝卜素均为脂溶性维生素,进入小肠后,需与胆盐混合后才能进入到血液中。所以,胆盐是必需的。

2.胃酸的作用是(  )。[湖北省2016年5月三级真题]

A.乳化脂肪

B.分解脂肪

C.分解蛋白质

D.分解淀粉

【答案】C

【考点】胃酸的作用

【解析】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主要作用是:能激活胃蛋白酶原,并提供胃蛋白酶发挥作用所需的酸性环境,以分解蛋白质;可抑制和杀死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盐酸进入小肠后能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盐酸所造成的酸性环境,有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

3.大肠内存在细菌,这些细菌(  )。[江苏省2011年11月四级真题]

A.对人体有害

B.对人体无害

C.能合成某些维生素

D.能合成某些矿物质

【答案】C

【考点】大肠

【解析】大肠内有许多细菌,这些细菌主要来自食物和大肠内的繁殖。细菌中含有分解食物残渣的酶,其分解产物有单糖、乙酸、乳酸、二氧化碳、沼气、氢气等。对蛋白质的分解称为腐败作用,其分解产物,除肽、氨基酸、氨等外,还有多种具有毒性的物质。大肠细菌能利用大肠的内容物合成人体必需的某些维生素,如硫胺素、核黄素及叶酸等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

4.麦芽糖在小肠粘膜上皮细胞表面上水解为(  )。[河北省2008年5月三级真题]

A.葡萄糖

B.果糖

C.半乳糖

D.甘露糖

【答案】A

【考点】小肠内消化和吸收

5.能消化脂肪的是(  )。[辽宁省2009年11月三级真题]

A.胰液

B.唾液

C.小肠液

D.胃液

【答案】A

【考点】食物消化吸收基础知识

【解析】胰液由胰腺的外分泌部分泌,由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有机物主要是消化三种营养物质的消化酶,即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原和糜蛋白酶原,其中胰脂肪酶可分解甘油三酯为脂肪酸、甘油一酯和甘油。

6.引起促胰液素释放的最强物质是(  )。[辽宁省2009年11月三级真题]

A.蛋白质分解产物

B.盐酸

C.脂肪分解产物

D.葡萄糖

【答案】B

【考点】胰液的分泌

【解析】促胰液素是十二指肠分泌的一种二十七肽激素,能调节肠、胰、肝、胆管的水盐代谢,促进胃酸分泌、促胃液素释放和胃肠运动。pH值低于4.5~5.0的酸性食糜进入小肠后能刺激促胰液素的分泌和活化。盐酸是促进促胰液素释放的最强物质。

7.协助食物消化吸收的胆汁由以下哪种组织细胞分泌(  )。[辽宁省2007年11月四级真题]

A.胆总管

B.十二指肠道

C.肝细胞

D.胆囊

【答案】C

【考点】胆汁的分泌

8.在人体内食物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辽宁省2007年11月四级真题]

A.口腔

B.胃

C.胰腺

D.小肠

【答案】D

【考点】人体食物吸收的主要部位

9.胃分泌的内因子不足时,则(  )吸收不良,影响红细胞的生成,造成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A.维生素B1

B.维生素A

C.维生素B2

D.维生素B12

【答案】D

【考点】内因子的作用

【解析】内因子是由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内因子与食入的维生素B12结合,形成一种复合物,可保护维生素B12不被小肠内水解酶破坏。当复合物移行至回肠,与回肠黏膜的特殊受体结合,从而促进回肠上皮吸收维生素B12。若机体缺乏内因子,则维生素B12吸收不良,影响红细胞的生成,造成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10.下列有关胰液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胰液能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

B.胰液是弱酸性液体

C.胰液是由胰腺的外分泌部分泌的

D.胰液提供小肠内多种消化酶的最适pH值

【答案】B

【考点】胰液的特点

【解析】胰液是由胰腺的外分泌部分泌,pH值为7.8~8.4,日分泌量为1~2L。胰液主要作用是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使肠黏膜免受胃酸的侵蚀,并为小肠内多种消化酶的活动提供最适宜的pH环境(pH7~8)。

三、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5个选项中,至少有2个是正确的,请将其代号填在括号内)

1.食物在小肠的吸收主要有被动转运与主动转运两种形式,被动转运包括(  )。[辽宁省2009年11月三级真题]

A.渗透

B.滤过作用

C.易化扩散

D.被动扩散

E.单一扩散

【答案】ABCD

【考点】小肠的吸收功能

【解析】小肠细胞膜的吸收作用主要依靠被动转运与主动转运两种形式来完成,被动转运形式主要包括被动扩散、易化扩散、滤过、渗透等作用。

2.下列关于胃酸的描述正确的为(  )。

A.胃酸由盐酸构成,由胃黏膜的壁细胞分泌

B.维持胃内pH值,使钙、铁等处于游离状态

C.促使胃蛋白酶原形成胃蛋白酶

D.杀死随同食物进入胃内的微生物

E.可促进胰液、小肠液的分泌

【答案】ABCDE

【考点】盐酸的作用

【解析】胃酸由盐酸构成,由胃黏膜的壁细胞分泌;盐酸的作用包括:能激活胃蛋白酶原,并提供胃蛋白酶发挥作用所需的酸性环境;可抑制和杀死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盐酸进入小肠后能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盐酸所造成的酸性环境,有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

3.影响胃排空的因素包括(  )。

A.胃张力的缺乏

B.弥漫性神经肌肉性疾病

C.迷走神经切除

D.突发性胃轻瘫

E.幽门功能障碍和十二指肠运动障碍

【答案】ABCDE

【考点】影响胃排空的因素

4.小肠作为吸收的主要场所的有利条件包括(  )。

A.糖类、蛋白质、脂类已消化为可吸收的物质

B.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较长

C.小肠有特殊的绒毛结构

D.小肠的吸收面积大

E.节律性分节运动

【答案】ABCD

【考点】小肠吸收的有利条件

5.下列关于蛋白质、脂肪和糖的吸收形式正确的是(  )。

A.蛋白质以氨基酸的形式被人体吸收

B.蛋白质以小肽的形式被人体吸收

C.糖以单糖的形式被人体吸收

D.脂肪以脂肪酸的形式被人体吸收

E.脂肪以甘油的形式被人体吸收

【答案】ABCDE

【考点】蛋白质、脂肪和糖的吸收形式

【解析】蛋白质以氨基酸和小肽的形式被人体吸收;糖以单糖的形式被人体吸收;脂肪以脂肪酸和甘油的形式被人体吸收。

四、判断题(下列判断正确的请打“√”,错误的打“×”)

1.消化只发生在胃中。(  )[江苏省2011年11月四级真题]

【答案】×

【考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解析】消化是指食物在物理或化学因素作用下,由大分子逐渐分解为小分子的过程,包括口腔中的消化、胃中的消化和小肠中的消化。

2.胃可以吸收部分营养素。(  )[江苏省2011年11月四级真题]

【答案】

【考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解析】胃的吸收功能很弱,正常情况下仅吸收少量的水分和酒精。

3.胃还有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原的作用,胃酸可以刺激胃蛋白酶原使之活化成为蛋白酶,具备消化蛋白质和脂肪的作用。(  )[江苏省2011年11月四级真题]

【答案】×

【考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解析】胃酸可以刺激胃蛋白酶原使之活化成为蛋白酶,能够水解蛋白质,主要产物是多肽和氨基酸。但无消化脂肪的作用。

4.消化是指食物在物理或化学因素下,由大分子分解为小分子的过程。(  )

【答案】

【考点】消化的定义

【解析】消化是指人体摄入的食物在物理或化学因素的作用下,由大分子逐渐分解成小分子的过程

5.在消化酶的作用下,把大分子变成小分子,称为化学性消化。(  )

【答案】

【考点】化学性消化的定义

6.淀粉的化学性消化是指淀粉经过唾液淀粉酶、胰淀粉酶、α-糊精酶、糖淀粉酶等的水解,由大分子变成小分子的过程。(  )

【答案】

【考点】淀粉的化学性消化

7.蛋白质的化学性消化是指蛋白质在胃蛋白酶及由胰液和小肠黏膜细胞分泌的多种蛋白酶及肽酶的共同作用下,水解为氨基酸的过程。(  )

【答案】

【考点】蛋白质的化学性消化

8.胃对食物进行的是化学性消化。(  )

【答案】×

【考点】胃的消化方式

【解析】胃对食物进行的是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9.胃液的主要成分为胃酸、胃蛋白酶和内因子。(  )

【答案】×

【考点】胃液的组成

【解析】胃液的主要成分为胃酸、胃蛋白酶原、粘液和内因子。其中胃蛋白酶原是由主细胞(胃酶细胞)分泌;盐酸和内因子(一种与维生素B12吸收有关的物质)是由壁细胞(盐酸细胞)分泌;黏液是由颈黏液细胞分泌。

10.胃是重要吸收器官,吸收能力很强。(  )

【答案】×

【考点】胃的吸收特点

【解析】胃的吸收能力较弱,在正常情况下仅吸收少量的水分和酒精。

11.进入小肠的消化液有胰液、胆汁和肠液。(  )

【答案】

【考点】进入小肠的消化液

12.大肠没有重要的消化活动,其功能主要是吸收水分和盐类。(  )

【答案】

【考点】大肠的作用

【解析】大肠是消化管的末段。人类的大肠内没有重要的消化活动,主要是吸收水分和盐类。

13.蛋白质的主要消化部位是口腔和小肠。(  )

【答案】×

【考点】蛋白质的消化部位

【解析】蛋白质的主要消化部位是胃和小肠。

五、简答题

1.简述唾液的作用。

答:人的口腔内有三对大的唾液腺:腮腺、舌下腺、颌下腺,还有无数散在的小唾液腺,唾液就是由这些唾液腺分泌的混合液。唾液为无色、无味近于中性的低渗液体。唾液中的水分约占99.5%,有机物主要为黏蛋白,还有唾液淀粉酶、溶菌酶等,无机物主要有钠、钾、钙、硫、氯等。

唾液的作用包括:

(1)唾液可湿润与溶解食物,以引起味觉。

(2)唾液可清洁和保护口腔。

(3)唾液中的细胞蛋白可使食物细胞合成团,便于吞咽。

(4)唾液中的淀粉酶可对淀粉进行简单的分解,但这一作用很弱,且唾液淀粉酶仅在口腔中起作用,当进入胃后,pH值下降,此酶迅速失去活性。食物在口腔内主要进行的是机械性消化,伴随少量的化学性消化,且能反射性地引起胃、肠、胰、肝、胆囊等器官的活动,为以后的消化做准备。

2.简述胃液的组成和功能。

答:纯净的胃液是一种无色透明的酸性液体,pH值为0.9~1.5。正常成人每日胃液分泌量1.5~2.5L。胃液所含的固体物中的重要成分有盐酸、胃蛋白酶原、黏液和内因子。盐酸一种为游离酸;另一种为结合酸,即与蛋白质结合的盐酸蛋白质。二者的浓度合称为总酸度,其中游离酸占绝大部分。

(1)胃酸:由盐酸构成,主要功能为:

激活胃蛋白酶原,并提供胃蛋白酶发挥作用所需的酸性环境;

可抑制和杀死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

盐酸进入小肠后能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

维持胃内的酸性环境,为消化酶提供最合适的pH值,并使钙、铁等元素处于游离状态,利于吸收。

(2)胃蛋白酶:由胃黏膜的主细胞以不具活性的胃蛋白酶原的形式所分泌的,在胃酸作用下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可对食物中的蛋白质进行简单分解,进入肠道以后失活。

(3)黏液:主要成分是糖蛋白。

覆盖在胃黏膜表面,形成凝胶层,具润滑作用,使食物易于通过,不受机械损伤;

降低盐酸酸度,减弱胃蛋白酶活性,防止其对胃黏膜的消化作用。

(4)内因子:由壁细胞分泌。可以和维生素B12结合成复合体,有促进回肠上皮细胞吸收维生素B12的作用。

3.简述胰液的主要成分和作用。

答:胰液由胰腺的外分泌部分泌,pH值为7.8~8.4,日分泌量为1~2L。胰液由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

胰液中的无机成分中最重要的是碳酸氢盐。有机物主要是消化三种营养物质的消化酶,即胰淀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原和糜蛋白酶原。

胰液的作用包括:

(1)碳酸氢盐: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使肠黏膜免受胃酸的侵蚀,并为小肠内多种消化酶的活动提供最适宜的pH环境(pH7~8)。

(2)胰淀粉酶:水解淀粉为麦芽糖和葡萄糖,对生熟淀粉都能水解,效率高、速度快。

(3)胰脂肪酶:消化脂肪的主要消化酶,可分解甘油三酯为脂肪酸、甘油一酯和甘油。必须在胰腺分泌的辅脂酶协同作用下才能发挥作用,胆盐抑制其活性。

(4)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胰蛋白酶原和糜蛋白酶原均不具活性,只有当胰液进入十二指肠后,胰蛋白酶原被肠液中的肠致活酶激活成为具有活性的胰蛋白酶,而糜蛋白酶原则由胰蛋白酶激活为糜蛋白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都能分解蛋白质,二者共同作用时,可使蛋白质分解为更小分子的多肽和氨基酸。

4.简述胆汁在食物消化中的作用。

答:胆汁是由肝细胞不断生成的具有苦味的有色液汁。肝胆汁呈弱碱性(pH7.4),胆囊胆汁因碳酸氢盐被吸收而呈弱酸性(pH6~8)。胆汁除水分外,还有胆色素、胆盐、胆固醇、卵磷脂、脂肪酸、无机盐等成分。胆汁中没有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具有重要作用。胆汁中的胆盐为肝脏所分泌的胆汁酸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的钠盐或钾盐。胆汁的作用主要是胆盐的作用。

(1)胆盐可激活胰脂肪酶,使后者催化脂肪分解作用加速。

(2)胆汁中的胆盐、胆固醇和磷脂酰胆碱(卵磷脂)等都可作为口服乳化剂,使脂肪乳化呈细小的微粒,增加了胰脂肪酶的作用面积,使其对脂肪的分解作用加大。

(3)胆盐与脂肪的分解产物如游离脂肪酸、单酰甘油(甘油一酯)等结合成水溶性复合物,促进了脂肪的吸收。

(4)通过促进脂肪的吸收,间接帮助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K)的吸收。

(5)是体内胆固醇、胆色素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的主要途径。

5.简述小肠液作用。

答:小肠液是由小肠黏膜中的小肠腺所分泌,呈弱碱性,pH值约为7.6。小肠液的作用包括:

(1)中和胃酸,保护十二指肠黏膜。

(2)稀释肠腔内容物,利于吸收。

(3)肠激酶能激活胰蛋白酶原转变为胰蛋白酶。

(4)肠淀粉酶能水解淀粉成为麦芽糖。

(5)多种消化酶进一步消化水解食糜。

6.简述小肠的吸收功能。

答: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绝大部分营养成分在小肠内已吸收完毕。食物经过在小肠内的消化作用,已被分解成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较长,一般是3~8h,为充分吸收提供了充裕的时间。小肠细胞膜的吸收作用主要依靠被动转运与主动转运两种形式来完成。

(1)被动转运

被动转运形式主要包括被动扩散、易化扩散、滤过、渗透等作用。

被动扩散。被动扩散是指不借助载体,不消耗能量,物质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透过的过程。由于细胞膜的基质是类脂双分子层,脂溶性物质更易进入细胞。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决定于它在脂质中的溶解度和分子大小,溶解度越大,透过越快;如在脂质中的溶解度相等,则较小的分子透过较快。

易化扩散。易化扩散指非脂溶性物质或亲水物质,如Na、K、葡萄糖和氨基酸等,不能透过细胞膜的双层脂质,需在细胞膜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或转运的过程。与易化扩散有关的膜内转运系统和它们所转运的物质之间,具有高度的结构特异性,即每一种蛋白质只能转运具有某种特定化学结构的物质;易化扩散的另一个特点是所谓的饱和现象,即扩散通量一般与浓度梯度的大小成正比,当浓度梯度增加到一定限度时,扩散通量就不再增加。

滤过作用。胃肠细胞膜的上皮细胞可以看做是滤过器,如果胃肠腔内的压力超过毛细血管时,水分和其他物质就可以滤入血液。

渗透。渗透可看作是特殊情况下的扩散。当膜两侧产生不相等的渗透压时,渗透压较高的一侧将从另一侧吸引一部分水过来,以求达到渗透压的平衡。

(2)主动转运

主动转运指细胞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借助载体将某种物质的分子或离子由膜的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的过程。营养物质的主动转运需要有细胞上载体的协助。所谓载体,是一种运输营养物质进出细胞膜的脂蛋白。营养物质转运时,先在细胞膜同载体结合成复合物,复合物通过细胞膜转运入上皮细胞时,营养物质与载体分离而释放入细胞中,而载体又转回到细胞膜的外表面。

主动转运的特点是:载体在转运营养物质时,需有酶的催化和提供能量,能量来自三磷酸腺苷的分解;这一转运系统可以饱和,且最大转运量可被抑制;载体系统有特异性,即细胞膜上存在着几种不同的载体系统,每一系统只运载某些特定的营养物质。

7.简述大肠内细菌活动的作用。

答:大肠是消化管的末段。人类的大肠内没有重要的消化活动,主要是吸收水分和盐类。大肠黏膜的上皮和大肠腺均含有许多分泌黏液的杯状细胞,分泌的大肠液富含黏液,起到保护肠黏膜和润滑粪便作用。

大肠内有许多细菌,这些细菌主要来自食物和大肠内的繁殖。其主要作用有:

(1)细菌中含有分解食物残渣的酶,能分解未被消化吸收的蛋白质、糖类和脂类。

(2)大肠细菌能利用大肠的内容物合成人体必需的某些维生素,如硫胺素、核黄素及叶酸等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

(3)大肠细菌能将胆红素转化为尿胆素原,初级胆汁酸转化为次级胆汁酸,分解胆固醇、药物和某些食品添加剂。

(4)使某些氨基酸转化为胺或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