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语 音
2.1 复习笔记
语音具有生理属性、物理属性和社会属性。每种语言中的声音可划分出不同音位。音位可以通过比较分析成更小的区别特征。音位在语流中互相影响,产生种种变化。
一、语音的物理属性和生理基础
(一)语音的物理属性
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包括发音、传递、感知几个阶段。
1声波
(1)声波
振动的物体对包围着它的空气粒子产生压力,受到压力的空气粒子就会做往复运动,使振动的物体周围的空气忽稀忽密,形成一种疏密波,即声波。包括振幅、周期、频率三个物理量。
(2)振幅
振幅即振动的幅度,指的是空气粒子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振幅的大小决定于空气粒子受到的作用力的大小,空气粒子受到的作用力大,振幅就大,反之就小。
(3)周期
周期即振动的周期,指的是空气粒子完成一个往返振动所需要的时间。声波振动的周期长,波长也就长,反之,波长就短。
(4)频率
频率,即声波每秒振动的周期的次数。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简称“赫”。例如声波每秒钟振动100个周期,它的频率就是100赫兹;声波每秒钟振动1000个周期,它的频率就是1000赫兹。
(5)纯音与复音
音叉发出的声音是非常单调的,这样的声音只有一种单纯的频率,这种声音叫作纯音。自然界里各种各样的声音大多是由许多纯音组成的复音,复音的波形复杂,称作复音。
(6)基音与陪音
组成复音的各个纯音的振幅和频率都不相同,其中频率最低的纯音叫基音,其他的纯音都叫陪音(泛音)。
(7)基频
基音的频率叫作基频。陪音的频率都是基音的整数倍,振幅也比基音要小,通常说某个声波的频率是多少,指的就是基音的频率。
(8)共振
任何物体都有它固有的振动频率,一个静止的物体,受到一个频率与它相同或相近声音的影响,也会随之振动而发出声音,这种现象叫作声音的共振。
(9)共鸣器
①定义
受到声音影响而被动发出声音的物体叫共鸣器。
②作用
声波经过共鸣器时,共鸣器和声波产生共振,因共振作用而改变了波形,形成了不同的声音。如对着粗细两种不同的瓶口吹,粗口瓶子发出的声音低,细口瓶发出的声音高,是由于两个瓶子共鸣器形状不同。
2语音四要素
语音四要素即音高、音长、音重、音质。
(1)音高
①定义
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频率——每秒钟振动次数的多少。长、大、粗、厚的物体振动慢,发出的声音低,短、小、细、薄的物体振动快,发出的声音高。
②声调
声调是某些语言中音节所固有的区别意义的音高变化。发音的时候声腔的形状不变而只改变音高就形成不同的声调,例如汉语的“妈”“麻”“马”“骂”四个词声音的差别就在声调上。
(2)音长
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取决于发音体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有的语言有长短元音,发长元音时声带振动的时间长,发短元音时声带振动的时间短,例如英语的beat[bi:t]与bit[bit]。
(3)音重
音重就是声音的轻重,取决于振幅的大小。发音时用力大振幅就大,反之,振幅就小。
有的语言词有重音,重音就是音重增加,发音时用力。例如,英语present[′preznt](礼物)前一个音节有重音,present[pri′zent](赠送)后一个音节有重音。
(4)音质
①定义
音质就是一个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个性、特点。用钢琴和黑管演奏同一个曲谱,音高和音重都相同,但是人们能够区分钢琴和黑管,是因为其音质不同。
②音质差别形成原因
a.音质差别形成的根源,是陪音的频率和基音的频率之间的倍数关系。
b.从声音的产生来说,音质的差别是由以下三个原因造成的。
第一,发音体不同,发出的声音就不同。例如,敲鼓的声音和敲锣的声音不同,因为鼓的发音体是牛皮,而锣的发音体是铜。
第二,发音方法不同,发出的声音也不相同。例如,鼓掌的声音与搓掌的声音不同就是因为这种原因。
第三,共鸣器的形状不同,即使发音体和发音方法相同,发出的声音也不相同。例如,同样的弦,在二胡、京胡和板胡上拉,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因为琴筒是共鸣器,这三种胡琴的琴筒的形状是不同的。
c.语音音质差别原因分析
第一,发音体不同。声带是很重要的发音体,元音的发音体都是声带,辅音的发音体则是口腔中阻碍气流的部位,这些不同的发音体造成了元音和辅音之间以及不同辅音之间的区别。
第二,发音方法不同。发音方法主要是指从声门出来的气流用受何种程度阻碍。不同的发音方法都会造成不同的声音。
第三,共鸣器的形状不同。这个因素只影响元音的发音,同样是声带振动产生的声音,经过不同形状的口腔时,就会变成不同的声音。
(二)语音的生理基础
语音是发音器官在大脑神经支配下进行一系列活动的结果。人类的发音器官由声门下系统、喉系统和声门上系统三部分构成。
1声门下系统
(1)构成部分
包括气管、支气管、肺、胸廓、呼气肌群、吸气肌群和膈肌。
(2)作用
声门下系统是发音的动力器官。发音的动力是呼吸时肺产生的气流,呼吸量的大小与语音的强弱密切相关,不过语音的其他性质与肺的活动没有直接的关系。
2喉系统
喉上与喉咽相通,下由气管和支气管与肺相连,它有呼吸和发声两种功能。发声的时候,喉内的声带受到肺中呼出气流的冲击而有规律地开合,产生原始的声带音。
3声门上系统
(1)构成部分
声门上系统又叫喉上器官、共鸣腔、声腔、声道,由咽腔、口腔和鼻腔组成。
①咽腔
a.定义
咽腔是声带和小舌之间的空腔,咽喉壁的肌肉富有弹性,咽腔的形状和大小随咽壁的收缩和扩展、舌头活动和喉头的升降而发生变化。
b.作用
第一,咽腔形状的变化,影响进入腔后的声带音的共振,产生种种不同的声音。
第二,由于咽壁的肌肉可以收缩,还可以发出喉塞音。
②口腔
a.地位
口腔是发音器官中最重要的部分。
b.构成部分
第一,上腭的有上唇、上齿、齿龈、硬腭、软腭和小舌。上齿龈是上腭前端凸出的部分,硬腭是上齿龈之后口腔上壁坚硬的部分,硬腭又可以分为前硬腭和后硬腭。软腭与硬腭相连,是口腔上壁柔软的部分,同样,软腭也分前后两部分。软腭和小舌可以上下自由升降。
第二,下腭由下唇、下齿和齿龈构成,下腭的开合就造成口腔的开合。
第三,舌头是口腔中最灵活的发音器官,它可以上升或下降,也可以前伸或后缩,舌头的活动可以使口腔的形状发生种种变化,因而产生种种不同的声音。舌头可以分为舌尖、舌叶、舌面和舌根。舌头的尖端叫舌尖。
c.作用
第一,改变口腔的形状、大小和气流的通道,因而对原始的声带音进行不同的调节,使之产生不同的共振,从而形成不同音质的元音和鼻音。
第二,口腔的活动部分可以和固定的部位接触,构成种种不同的阻碍,使气流受阻,发出不同音质的辅音。
③鼻腔
a.位置
鼻腔在口腔上面,以上腭与口腔相隔。
b.口音、鼻音和口鼻音
第一,口音
软腭和小舌是活动的发音器官,说话的时候,软腭和小舌上升,抵住咽壁,挡住鼻腔的通路,气流只能从口腔出去,这样发出的声音是口音。
第二,鼻音
软腭和小舌下降,咽腔通往口腔和鼻腔的通路都打开,同时口腔中某个部位闭塞,挡住气流,气流只能从鼻腔出去,这样发出的声音是鼻音。
第三,口鼻音
如果口腔和鼻腔的通路都打开,气流可以同时从这两条通路出去,这样发出的声音就是鼻化音,也叫口鼻音。
④其他共振器官
除了咽腔、口腔和鼻腔以外,胸腔、前额和两颧也有共振作用。低音歌唱家在唱低音的时候,胸腔也在共振;高音歌唱家在唱高音的时候,前额和两颧也在共振。
(2)作用
声门上系统在发音中的功能是对从声门出来的气流进行调节,使之成为不同的音素。声带是主要的发音体,口腔中阻碍气流的部位也可以起发音体作用,口腔还是重要的共鸣腔,咽腔和鼻腔都只起共鸣作用。发每个声音都需要几个发音器官协同作用。
二、音素
(一)音素
1音节
音节是一般人自然感觉到的最小语音片断,即使是没有任何语言学知识的人,甚至不识字的人,也能感觉到音节,也能把一串音流分成音节。
2音素
在语言学上,把从音质上切分出来的最小语音片段叫作音素,它是语音研究的最小单位。
(二)国际音标
1记音符号的选择
(1)汉字是意音文字,不能表示音素,因此不可以作为记音的符号。
(2)拼音文字,也不能作为记音的符号。
①任何一套拼音文字都是为一种语言而设计的,都只能记录一种语言的声音,而人类语言音素的数量要比任何一种多得多。
②语言是不断地发展变化的,而文字是保守的,因而使得文字与语言的实际发音不一致。所以,需要有一套完备的、可以准确地记录世界上各种语言的音素的音标。
2国际音标
(1)定义
国际音标是1888年国际语音协会公布的记音符号,后来进行过多次修订和增补。
(2)制定原则
国际音标的制订原则是“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因此,音素和音标一一对应,不存在含混或两可的现象。
(3)书写形式
①国际音标的符号采用很多民族通用的拉丁字母的小写形式。
②由于拉丁字母只有二十多个,小写形式不够用,就采用字母的合体形式(如[æ]、[œ]、[ts]、[dz]、[pf])、小写尺寸的大写字母(如[E]、[Y]、[A]、[c]、[R]、[w])、倒写形式、变形形式、希腊字母(如[θ]、[Φ]、[β])。
③国际音标中还有一些附加符号。
a.送气符号:在音标右上方加小号h,如[ph]。
b.圆唇符号:在音标右上方或下方加小写的w,如[Sw]、[θw]。
c.鼻化符号:在音标上方加~。
d.腭化符号:在音标右下方加小写的j,如[tj]、[kj]。
此外,还有表示清音化、浊音化、挤喉音、圆唇化、齿化、舌位的高低前后等的附加符号,用这些附加符号就可以准确地记录各种语言的音素。
④国际音标使用时一般要加上方括号[ ],以区别于字母。
(4)标音方法
国际音标有严式标音和宽式标音两种用法:
①严式标音是把语言的实际发音,包括细微的发音特点都记录下来。
②宽式标音只把语言中能区别意义的声音记录下来。
(三)元音和辅音
音素可以分成元音和辅音两类。元音和辅音的区别如下:
1发元音的时候,声带振动,气流经过咽腔、口腔、鼻腔时不受阻碍。发辅音时,气流在通过发音器官的某个部位时受到阻碍。
2发元音的时候,由于气流在声门以上的声腔中不受阻碍,所以,除声带以外,发音器官的各个部分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发辅音的时候,由于气流在声门以上的声腔中一定受阻碍,所以,只有形成阻碍的那个部位特别紧张,其他的部位不紧张。
3发元音的时候,呼出的气流比较弱。发辅音的时候,气流要冲破声门以上某个部位的阻碍,因而呼出的气流比较强。
(四)元音的分类
1舌面元音
舌面元音是舌面向上腭抬起发出的声音。
(1)根据舌位的前后,分为前元音、后元音、央元音。
①前元音
前元音是舌头隆起的最高点在舌面前部的元音,如[i]、[e]、[ε]、[a]、[y](鱼)[æ](英语back[bæk])等。
②后元音
后元音是舌头隆起的最高点在舌面后部的元音,如[u]、[o]、[ɔ]、[a]。
③央元音
舌头隆起的最高点不前不后的叫央元音,如[ə](助词“的”[tə])、[ᴀ](花[xuᴀ])。
(2)根据舌位的高低或口腔的开闭可以把舌面元音分成高元音和低元音。
①高元音
舌头隆起的最高点在口腔中最高位置的是高元音,如[i]、[y]、[u]等。
②低元音
舌头隆起的最高点在口腔中最低位置的是低元音,如[a]、[ᴀ](鸭[iᴀ])、[a]。
③还有半高元音、半低元音等。
(3)根据唇形的圆展可以把元音分成圆唇元音和不圆唇元音。
①圆唇元音
双唇前伸撮圆发出的元音是圆唇元音,如[y]、[u]、[o]、[ɔ]等。
②不圆唇元音
双唇展平发出的是不圆唇元音,如[i]、[a]、[e]、[ɛ]、[ɑ]。
2舌尖元音
(1)定义
舌尖元音是舌尖向上腭抬起发出的,这样的元音叫舌尖元音。
(2)分类
①舌尖前元音
发音时舌尖靠近齿龈,汉语普通话的“资”的韵母就是舌尖前元音。
②舌尖后元音
发音时舌尖靠近硬腭,汉语普通话的“知”“诗”的韵母就是舌尖后元音。
3卷舌元音
发舌面元音时舌尖同时向硬腭翘起,就发出了卷舌元音。卷舌元音的表示法是在元音的后面加[r],如[ar]、[ur]等。
4口元音与鼻化元音
元音还有口元音和鼻化元音的分别。
(1)口元音
发音时软腭、小舌上升,堵住鼻腔的通路,让气流从口腔流出,这样的元音就是口元音,上面讲的元音都是口元音。
(2)鼻化元音
发音时软腭、小舌下垂,打开鼻腔通路,让气流同时从口腔和鼻腔流出,这样的元音就是鼻化元音。鼻化元音的表示法是在元音的上方加一道波浪线“~”。汉语的很多方言都有鼻化元音,如济南话的“般”、西安话的“天”、绍兴话的“三”,法语、藏语都有鼻化元音。
(五)辅音的分类
辅音是气流在声腔中受到阻碍时发出的声音。根据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对辅音进行分类。
1发音部位
(1)发音器官
①主动的发音器官
口腔中的发音器官有些是能够活动的,如唇、舌、软腭、小舌,称为主动的发音器官。
②被动的发音器官
口腔中有些发音器官是不能活动的,如牙齿、齿龈、硬腭,称为被动的发音器官。
③阻碍点、收紧点
主动的发音器官与被动的发音器官接触或靠近的位置称为阻碍点、收紧点。
(2)分类
①舌尖—硬腭音
又称舌尖后音、卷舌音,舌尖向上翘起,和硬腭前部形成阻碍发出的音。
②舌叶—齿龈音
舌叶和齿龈形成阻碍发出的音,发音时舌面前部向硬腭抬起,除舌叶和齿龈接触外,舌面的边缘也和上臼齿接触。
③前舌面—前硬腭音
又称舌面前音,舌面前部和硬腭前部形成阻碍发出的音。
④中舌面—后硬腭音
又称舌面中音,舌面中部和硬腭后部形成阻碍发出的音。
⑤后舌面—软腭音
又称舌面后音、舌根音,舌面后部和软腭形成阻碍发出的音。
⑥舌根前—小舌音
舌根的前部和小舌形成阻碍发出的音。
⑦喉音
舌根—喉壁音,简称喉音,舌根和喉壁形成阻碍发出的音。
⑧喉塞音
喉下部靠近声门的地方紧缩,然后突然放开,可发出喉塞音。
2发音方法
(1)辅音发音三阶段
辅音发音包括成阻、持阻、除阻三个阶段。
①成阻阶段,活动的部分接触或靠近固定的部分以阻碍气流。
②持阻阶段,形成阻碍的肌肉保持一定时间的紧张状态,使阻碍持续。
③除阻阶段,活动的部分离开固定的部分,肌肉放松,解除阻碍。
(2)分类
①气流成阻与除阻方式
a.塞音
塞音又叫闭塞音,在成阻阶段,发音器官的某两个部位完全闭塞,堵住气流,经过短暂的持阻,然后突然解除阻碍,气流骤然冲出而发出声音。也叫爆破音、爆发音、破裂音。各种语言中最常见的塞音是在双唇、舌尖和舌根三个部位发出的,其他的部位也可以发出塞音。
b.擦音
擦音又叫摩擦音,在成阻和除阻阶段,发音器官的某两个部位不完全闭塞,而是给气流留出缝隙,让气流摩擦而出发出声音。
c.塞擦音
塞擦音在成阻和除阻阶段,发音器官的某两个部位完全闭塞,堵住气流;进入持阻阶段,阻挡气流的部位不是全部放开,而是略微放开一道窄缝,让气流摩擦而出发出声音。
d.鼻音
鼻音在成阻阶段,口腔中的某处完全闭塞,阻挡气流,同时软腭、小舌下降,打开鼻腔通路;在持阻阶段,气流从鼻腔流出而发出声音。
e.颤音
舌尖、小舌连续颤动发出的声音。
f.闪音
舌尖、小舌快速地、轻轻地颤动一次发出的声音。
g.半元音
半元音在持阻阶段,口腔的通路接近于开放,气流通过时稍微带有摩擦。
②发辅音时声带振动与否
a.清音
清音是声带不颤动的辅音。
b.浊音
浊音是声带颤动的辅音。一般的鼻音、边音等都是浊音。所以,只有塞音、擦音、塞擦音才有浊和清的分别。
③除阻时送出气流的强弱
a.送气音
送气音是除阻时气流较强的辅音。
b.不送气音
不送气音是除阻时气流较弱的辅音。
三、音位
那些能够起区别意义作用的音素,被说话人看作独立的语音单位,这个语音单位就是音系的基本单位,即音位。
(一)对立和互补
对立和互补是音素之间的两种关系。
1对立
两个或几个音素可以在相同的语音位置上出现且可以区别词的意义,这样的音素之间的关系就是对立的。
2互补
两个或几个音素不可以在相同的语音位置上出现,它们各有自己出现的语音位置,这样的音素之间的关系就是互补的。
(二)音位
1音位与音素的区别
(1)音位是具有区别意义功能的最小语音单位。音素是根据音质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两个声音的音质不同就是不同的音素。两个音素必须能够区别意义才能成为独立的音位,不具有区别意义的功能不能成为独立的音位。
(2)音素写在方括号[]内,音位写在两道斜线//之间。
2音位的确立
(1)对立
凡是有对立关系的音素都是可以区别意义的,都应该是独立的音位。判断两个音素是不是对立的,要找一个语音位置,然后把这两个音素填入这个位置,看是否可以产生两个不同的词,如果可以产生不同的词,那么这两个音素就是对立的。
(2)互补
有互补关系的音素由于不可以在同样的语音位置上出现,不能造成最小对比关系,就不能区别词的意义,这些音素是否要归并为一个音位,要看这些音素是否在语音上相似。
(3)语音相似
①如果几个音素互补且语音相似,这几个音素就可以归并为一个音位,否则也不能归并为一个音位。
②有互补关系的音素如果语音上的差别太大,也不宜归并为一个音位。例如,汉语普通话的[ŋ]与除[n]以外的其他辅音互补,但除了与[m]语音相似外与其他的辅音的音感差别都很大,不能把[ŋ]与任何一个辅音归入一个音位。
(三)音位变体
1定义
两个或几个有互补关系且语音相似的音素、两个互相替换后不区别词的意义的音素都可以归入一个音位,这两个或几个音素就是一个音位的变体。音位变体是属于同一个音位的各个音素。
2分类
音位变体有自由变体和条件变体两种。
(1)自由变体
能在同样的语音环境中互相替换而不区别意义的音素叫音位的自由变体。
(2)条件变体
具有互补关系的音位变体叫音位的条件变体。
3音位与音位变体的关系
(1)音位变体是音位的具体发音,是音位的具体表现形式,而音位则是从这些具体的音素中抽象出来的功能单位。
(2)无论是自由变体,还是条件变体,说话人都把它们看作同一个语音单位,感觉不到变体之间的差别,“音位”的概念反映了说话人的语感。
(3)音位和音位变体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通过个别来体现,任何个别都是一般的一种表现形式。
(四)非音质音位
1音质音位
由归并音素而得到的音位叫音质音位。
2非音质音位
在音质音位相同的条件下,音高、音长、音重也可能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这种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音长、音重就叫作非音质音位。
(1)调位
①定义
有些语言利用音节的音高变化来区别意义,这些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就是声凋,由声调充当的非音质音位叫调位。汉语的各个方言都有声调,汉语普通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个声调。
②调位变体
调位也可以有变体,例如汉语普通话的上声调位就有以下三个变体:
[35],在上声音节前,例如“海水”“管理”。
[21],在阴平、阳平、去声音节前,例如“美金”“美元”“美丽”。
[214],在其他位置上,例如“黑马”“白马”“卖马”。
(2)重音
①定义
重音是相连的音节中某个音节发音突出的现象。
②分类
重音有句重音和词重音两类。
a.句重音是句子中的某个词被重读,说话时要强调哪个词哪个词就可以读得响亮。
b.词重音是词的某个音节重读,是词的语音结构的一部分。“词重音”可以分为“固定重音”和“自由重音”。
第一,“固定重音”
有的语言的词重音总是固定在某个音节上,这样的词重音叫“固定重音”。例如捷克语、拉脱维亚语、芬兰语、匈牙利语、蒙古语的词重音在词的第一个音节上,法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的词重音在词的最后一个音节上,波兰语、马来语的词重音在词的倒数第二个音节上。
第二,“自由重音”
有的语言的词重音虽然在词里的位置是固定的,但就整个语言来说,重音并不固定在词的某个音节上,比如英语、俄语就是这样的语言,这样的词重音叫“自由重音”。
(3)时位
音素都有一定的音长,比如英语的sit(坐)和see(看见)中都有[s]这个音素,但前一个短后一个长。有些语言用音长的不同来区别意义。这些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长叫作时位。法语、德语、藏语、蒙古语、壮语、达斡尔语、独龙语等语言都有长短音的对立。
(五)区别特征
1定义
音位之间能够形成对立并区别意义,一定是音位在语音特征上有差别。能够把音位区别开来的语音特征就叫作区别特征。
2区别特征的辨别
(1)一个音位的区别特征是什么,或者说有几个区别特征,要在音系中把该音位与其他音位进行对比。
(2)考察音位的区别特征必须在具体语言的音系中进行。某个语音特征在一种语言中是区别特征,而在另一种语言中却不一定是。比如,送气与不送气在汉语中是音位的区别特征,而在英语、俄语、法语中却不是;清与浊在英语、俄语、法语中是音位的区别特征,而在汉语普通话中却不是。
3作用
(1)音位的区别特征不仅可以使音位之间构成对立,还可以使音位联系在一起,形成聚合群。
(2)音位既可以只在一个区别特征上与其他音位形成聚合群,也可以在多个区别特征上与其他音位构成聚合群。
四、音位的组合
(一)音节
1定义
音节是听感上最容易感觉到的最小语音片段,也是音位组合的最小结构单位。一般人都可以感觉到音节之间的界限,能把语流切分成音节,判断音节是否表达意义,表达什么意义。在汉语中,一个汉字通常代表一个音节,如“花”“买”“做”等。一个音节可以由一个音质音位构成,如汉语普通活的“一”/i/,也可以由若干个音质音位构成。
2音节与语素的关系
(1)音节和语素不在语言的同一个层面上,二者之间不存在对应关系。比如,英语的一个语素既可以是单音节的,如dog(狗)、ball(球),也可以是双音节的,如student(学生)、pencil(铅笔),也可以是多音节的,如envelop(信封)、history(历史)。
(2)在汉语中,多数情况下一个音节就是一个语素,如“大”、“走”、“家”等。
3“肌肉紧张说”
关于音节的定义,比较通行的是“肌肉紧张说”。每发一个音节,发音器官的肌肉(主要是喉头的肌肉)就紧张一次,先增强后减弱,发音器官肌肉的紧张从增强到减弱的一个过程就是一个音节。
①音峰
肌肉紧张的顶点叫音峰。
②音谷
紧张逐渐减弱的最低点叫音谷。这是一次紧张结束然后开始下一次紧张的地方。
4音节内部划分
(1)音节内部三部分
①领音
处在音峰位置的音叫领音。领音一般由元音来充当,有时鼻音、边音、擦音也可以充当领音。能充当领音的辅音叫成音节辅音,国际音标的表示法是在成音节辅音下方或上方加小短竖表示。
②起音
领音之前的叫起音,
③收音
领音之后的叫收音。
一个音节必有领音,起音和收音可有可无。
(2)音节结构
①领音 “一”[i]、“五”[u]、“鱼”[y]
②起音+领音 “压”[iᴀ]、“大”[tᴀ]
③领音+收音 “哀”[ai]、“恩”[en]、“阴”[in]
④起音+领音+收音 “烟”[iεn]、“帮”[pɑŋ]
(3)开音节与闭音节
①定义
以辅音收尾的音节叫闭音节,以元音收尾的音节叫开音节。
②开音节与闭音节的判断
判断音节属于开音节还是闭音节应以音节的实际发音为准,而不应以收音的字母为准,因为字母常常与实际的发音不一致。
5汉语音节划分
汉语的音节分声、韵、调三部分。
(1)声母是音节开头的辅音(没有声母的音节被认为以零声母开头)。
(2)韵母是声母以后的部分。韵母又分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韵腹是音节中必有的部分,而韵头、韵尾则可有可无。
(3)声调覆盖在整个音节之上,是音节必有的部分。
(二)音位组合的限制
1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音位组合方式
在英语、法语、俄语中,辅音在音节的开头和结尾两个位置都可以出现;在汉语的各个方言中,绝大多数辅音只能出现在音节开头,能出现在音节末尾的限于少数的几个辅音。
2在音节内,音位的组合要受到种种限制
在英语、汉语、羌语、景颇语、缅语等语言中,元音和元音可以直接组合,而在俄语、法语、日语中元音不可以组合。
3各种语言都有自己的音位组合规则
在汉语普通话中j/q/x只与齐齿呼、摄口呼韵母组合,不能与开口呼、合口呼韵母组合,而g/k/h组辅音则恰好相反,只与开口呼、合口呼韵母组合,不能与齐齿呼、撮口呼韵母组合,而/n/和/l/则与这四呼韵母都可以组合。
4音位数目有限,但音位组合的可能性非常大
汉语普通话约有30个音位,可形成了1300多个音节。音节的数目虽然不大,但是,它和意义结合以后,就可以构成几千个语素,语素自相组合就可以构成上万个甚至几万个词,词自相组合就可构成无限的句子,以满足人们的交际需要。
(三)复元音和复辅音
1复元音
(1)定义
在一个音节内部元音和元音组合起来就构成复元音。
(2)特点
①复元音不是几个元音相连,几个单元音相连是几个不同的音节,如汉语普通话的“阿姨”[a55i35]、“义务”[i51U1]都是两个音节。
②复元音是从一个点开始向另一个点滑动的一段音,如果它中间没有拐点,就是二合元音;中间有拐点,就是三合元音。
③复元音是滑动的,音质是逐渐变化的,元音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汉语普通话既有二合元音,也有三合元音;英语有二合元音,没有三合元音;法语、俄语、日语、彝语没有复元音。
2复辅音
(1)定义
复辅音是同一音节内同处在起音或收音位置上的辅音的组合。复辅音在印欧语系的语言里很常见,绝大多数是由两个或三个辅音组成的。
(2)特点
复辅音是几个辅音的组合,各个辅音都有自己的发音过程,音质的变化有明显的界限。为了和复元音相区别,有的学者又把复辅音称为“辅音丛”或“辅音群”。
(四)语流音变
1定义
我们说出的每一句话都是一串语流,音位在语流中发生的临时性变化叫做语流音变。语流音变的起因或者是音位之间的相互影响,或者是音位处于不重要的位置(如在词的末尾、作助词等)而发音变轻,或者是快速的说话。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等。
2分类
(1)同化
两个不同或不相近的音位在语流中一个影响另一个,使之变得与自己相同或相近。后面的音同化前面的音的同化现象叫作“逆同化”,例如汉语普通话:
面[mian]+貌[mao]→面貌[miammao]
慢[man]+板[pan]→慢板[mampan]
(2)异化
两个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在语流中一个影响另一个,使之变得与自己不同或不相近。与同化现象相比,异化要少见一些。例如在俄语中,同一个词中出现两个相连的塞音时,前一个塞音要变成同部位的擦音。
(3)弱化
有些音在语流中的发音变弱。发音时清辅音变成浊辅音,塞音变成擦音,复元音变成单元音,高元音、低元音、前元音、后元音向央元音靠拢或变成央元音,这些变化都是弱化。例如,汉语普通话:
(4)脱落
有些音在语流中消失。在弱化的音节中,很容易出现音的脱落。英语中很多省音现象都是一种脱落。例如北京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