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教学系统设计
1试谈谈你对教学系统设计含义的理解。
答:目前教学系统设计的定义,主要还是强调教学系统设计是一种“过程”或“程序”,教学系统设计是在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系统方法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的设计。教学系统设计是设计活动的一个子集合,是一种在教育活动中普遍存在的后理性认识活动,是理论的应用活动。它与一般设计不同之处在于教学情境的复杂性和教学对象的丰富的个体差异性。应用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与实践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创造性地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
关于教学系统设计含义的几种不同观点:
(1)“计划”说——把教学系统设计界定为用系统的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研究解决问题途径、评价教学结果的系统规划或计划的过程。这种论点的代表当推美国学者肯普。
(2)“技术”说——“教学系统设计是一种用以开发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技术,这些经验和环境应该促进学生获得特定的知识和技能”
(3)“方法”说——把教学系统设计看做是一种“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
(4)“过程”说——“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资料、教学活动、信息资源和评价的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或教学目的)、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
2查阅近几年我国有关教学系统设计的文章和书籍,分析我国教学系统设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试提出解决该问题的设想。
答:教学设计作为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应用性学科,首先于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发展起来。它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很重要的实践领域,因此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并且作为知识形态要素的核心成分在教育技术学科体系中占据着核心地位。
(1)我国教学系统设计的现状
在我国,由于教育改革的深入对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的紧密协同发展,理性和创造性的有机结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此之外,近二十年来,由于我国的教学设计总体上处于引介的状态。
(2)我国教学系统设计存在的问题
①从教学设计者的角度看,程序化的操作性模式只提供了教学设计流程,但针对具体的教学问题却缺乏更具体的教学策略。
②站在教学设计者的立场上,教学设计构筑的理论框架,简化了目标、方法和条件之间的关系,不利于教学设计者创造性的发挥设计讲究创造。
③教学设计过程要求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设计活动又包含很多繁杂的、复杂性的工作,这对于普通教师个人是很难完成的有些研究者通过对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进行反思,认为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完成许多任务。
④从受教育者——学生的角度出发,目前我国的教学设计大多基于教学系统本身的改进,很少将教学系统与外部环境相联系,没有真正和素质教育相结合目前我们正在进行教育改革,倡导“素质教育”,这对我国教育的目的提出了新的要求。
⑤从经济承受能力上看,我国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上的误区给学校、教育机构、甚至社会提出了过高的要求。
综上所述,我们分别站在教师、学生、学校、社会的立场,从反思的角度对我国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剖析。除此之外,我国的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中还存在着诸如过分强调教学设计的“处方性”和“应用性”,而大大忽视了基础学科的研究和教学,忽视了学习和学习理论原则的有效应用,出现了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现象等一系列问题。在大中小学普遍实践的教学(系统)设计仍处于以“教”为主教学(系统)设计,且尚未能跟踪此类设计理论的最新发展,引入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种种有益成分,基本上还是处于沿用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强化”理论。
(3)解决上面问题的设想
针对上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五个转变”,主要内容如下:
①由“设计过程”为中心的教学系统设计向“教学问题”为中心的教学系统设计转变。
②由以“联结-认知”为基础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系统设计向以“建构主义”为基础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系统设计转变。
③由“分布式”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向“协作式”教学设计过程模式转变。
④由“传统”的教学设计向“教学设计自动化”的转变。
⑤教学设计观念由“媒体论”向“方法论”转变。
由此可见,要对目前的教学系统设计现状有所突破,关键在于普及理论研究的成果,扩大实践范围,可以通过以下的方式:加强师资培训,利用现有的培训体系、制度,加强学院、岗前、在职等各类培训;在全社会的关注下改进我们的教学观念,适度引入人本主义,这是走向将学生视为认知主体的哲学基础;论研究及实践范围要逐步普及。
3试比较分析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各自的优点及局限性。
答: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即系统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的学习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学习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是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将上述两类教学系统设计进行比较,各自的优缺点如下:
(1)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的优缺点
①优点: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便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因而有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并能充分考虑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②缺点:以“教”为主教学系统设计中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的成长。
(2)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的优缺点
①优点: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由于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而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即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②缺点:以“学”为主教学系统设计,在相应的教学设计过程中往往忽视教师的主导或指导作用的发挥,忽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另外,由于忽视教师指导作用,当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过大时,还容易偏离教学目标。
4假如你是教师,你对“教育技术学”课程的教学如何进行设计?
答:“教育技术学”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如果我是教师,我对“教育技术学”课程的进行如下的教学设计:
(1)了解一系列前提条件,在什么环境下(分析教学环境能提供哪些教学上的便利)、学习者是谁(学习者的总体特征分析)、为了什么目标(以确定不同的学习层次);
(2)依据“教育技术学”学科的内容及结构,界定并分解教学目标,以确定本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次序。
(3)分析学习者的具体特征,确定学习者的基础知识、认知能力和认知结构变量等(具体的分析),从而决定教学的起点。
(4)根据各章节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认知结构变量,以及环境所能提供的设备、设施、信息资源确定采用传递—接受式的还是发现式的教学。分别提供不同教学系统设计模式,当然,这两种教学系统设计也可以相互借鉴,互为补充。
(5)在传递接受式的教学中,按先行组织者理论,确定先行组织者,根据组织者与学习主题的要求选择与设计教学媒体,并进而设计教学内容的组织策略,进行形成性评价的设计,辅之以大量的案例教学,最后通过实际操作(让学员在具体而真实的教学设计活动中使用所学的知识)帮助学员达成知识的迁移,将整个过程记录下,以备下一次调整教学设计。
(6)在发现式教学中,通过情境创设、信息资源的提供、自主学习策略设计、协作学习策略设计、学习效果评价等完成教学,同样,发现式教学中,(正反两方面的)案例教学是可以大量使用的,而帮助学员在实际操作中完成知识的迁移也是必要的
5试依据所学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对你所熟悉的某学科的一个单元内容进行设计,提出设计方案。
答:“学教并重”的教学系统设计过程分析,以地理课的《日食和月食》为例:
(1)分析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教学顺序或学习的主题,确定教学目标为让学生掌握日食和月食形成的原因,能够分辨日食和月食。
(2)分析学习者特征,确定学习者的基础知识、认知能力和认知结构变量。学习者大多数没看到过日食或月食,不明白地球和月球的自转。
(3)确定教学的起点,决定采用“传递—接受”教学分支,确定“先行组织者”,选择与设计教学媒体,选择影像资料,幻灯片为教学媒体,让学生通过影像资料观看日食与月食,然后通过幻灯片讲解日食与月食的形成原因,
(4)通过形成性评价测量学习效果,通过提问的形式确定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若大多数学习者仍不能明白日食与月食形成的原因,则重新组织教学内容,重新选择教学媒体进行进一步细致讲解,若效果良好则转入促进知识迁移阶段
(5)促进知识迁移阶段,重复强调日食月食的形成原因,通过同学之间相互讨论及布置课后作业加深印象,使此知识点被学生掌握。
6请查阅相关资料,对绩效技术和教学系统设计进行比较。
答:绩效技术主要起源于程序教学和教学系统设计。绩效技术实质上是一种用于改进人的绩效水平的多学科的技术方法,按照一定的原则运用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的系统方法,来解决生产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达到最优化的效果的目的的一种方法和技术。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的“过程”或“程序”,而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对绩效技术和教学系统设计进行比较,可以得到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
①两者的理论基础不同。绩效技术的理论基础比较广泛,除了与教学、培训相关的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之外,还包括控制论、组织学、管理学、工程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主要是学习理论,系统方法,科学技术和传播理论和教学理论。绩效技术将教学设计ISD作为其理论基础之一,故ISD自身的理论基础(系统理论、传播理论、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等)都将对绩效技术产生影响。另外,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涉及的学科不如绩效技术广泛。
②应用领域不同。绩效技术的目标是在工作和经营需要、成果之间建立起联系。绩效技术所关心的是绩效,即去解决企业或商务中的问题而不是员工如何学习,它的内容和应用更实际,解决问题的策略更灵活。而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用于科学的组织教学,它的目标是学习和达到教学目标,或者提高教学效果。它的应用主要在教育领域。
(2)联系
绩效技术和教学系统设计两者的核心都是系统方法,其目的是通过绩效分析、设计,改进管理和加强培训,解决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改善个体和企业的行为,达到最终提高个人或企业的绩效水平的目的。它们之间的联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①绩效技术起源于教学设计;②绩效技术和教学设计相互补充;③绩效技术是教学设计的一个发展方向。
7请你谈谈对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与实践发展变化的认识。
答:20世纪90年代以后,教学系统设计无论在理论框架方面、模式构建方面还是实践应用领域方面都有了新的进展,这些新的研究成果为教学系统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指出新的研究方向,使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和实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教学设计的新理论框架——活动理论
活动理论是一个交叉学科的理论,是研究在特定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下人的行为活动的理论。20世纪90年代末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利用活动理论作为教学系统设计的全新的理论框架,以活动理论为基础的教学设计将教学传递设计、自主学习策略设计、学习环境设计、与学习活动的设计整合在了一起,为教学系统设计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新的理论框架。
(2)教学系统设计模式的进展——“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模式
我国的何克抗教授在分析了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的优缺点基础上,提出了“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模式。这个教学模式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情况灵活的选择“发现式”或“传递—接受”教学分支;在“传递一接受”教学过程中基本采用“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同时也可采用其他的“传递—接受”策略作为补充,以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在“发现式”教学过程中也可充分吸收“传递一接受”教学的长处;这个教学模式还便于考虑情感因素的影响。
(3)教学系统设计的新思路——教学系统设计自动化
教学设计自动化是指能够有效地发挥计算机技术的优势为教学设计人员和其他教学产品开发人员在教学设计过程和教学开发过程中提供辅助、指导、咨询、帮助或决策的过程。教学设计自动化开辟了教学设计研究与应用的新思路,改变了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知识的传播过程。教学设计自动化是一种新的设计理念,要依靠教学设计自动化工具才能体现其作用和特点,而且,对于不同的教学设计自动化工具,其理论基础、技术基础、实现思想等都不尽相同。
(4)教学系统设计应用领域的拓展——由课堂教学领域扩展到企业培训
企业培训十分重视成本/效益比,这和教学设计的思想是不谋而合。教学设计注重需求分析,强调通过分析、鉴别问题的主要原因,然后选择最合适的方法,达到最好的效果。国外企业培训中的许多重要的理论与做法都源于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为企业培训与开发提供了科学理论与具体做法,为企业的发展增添了巨大力量。教学设计向企业发展是必然的趋势。教学设计开始同绩效技术紧密结合,并通过绩效技术得以实现,这成为教学设计在企业培训中应用的一个重要特征。
(5)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和方法的深化——向具体学科深入
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向各个学科深入也是教学系统设计发展的总体趋势之一。在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应注重学科教学设计的研究。
(6)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新走向——宏观设计论
美国著名的教育技术专家巴纳斯提出了“宏观设计”的概念,他认为应对传统的教育体制进行彻底改革,引入了宏观设计思想,认为超越、展望和重塑是宏观教学系统设计的三个主要策略。宏观教学设计立足于大的系统的需求与环境,用系统与环境模型、结构与功能模型、过程与行动模型对未来教育系统进行综合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