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历年真题及详解
2015年上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及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儿童少年时期超负荷训练,容易使骨骼发生的变化是( )。
A.脆性增加
B.韧性增加
C.生长加快
D.骨化过早
【答案】D
【解析】超负荷原则是指在进行体育锻炼时身体或特定的肌肉所受到的刺激强于不锻炼时。骨化是指形成或转化成骨。超负荷的训练会导致儿童骨化过早,妨碍正常的骨骼发育。
2.踝关节外侧副韧带容易在距骨内翻位受伤主要由于( )。
A.外踝高于内踝
B.距骨滑车前宽后窄,韧带外侧强内侧弱
C.韧带外侧强内侧弱
D.距骨滑车前窄后宽,韧带外侧弱内侧强
【答案】B
【解析】由于滑车关节面(距骨)前宽后窄,在跖屈时,滑车较窄的后部进入窝内,踝关节松动且能作侧方运动,此时踝关节容易发生内翻扭伤;此外,外踝低于内踝,韧带外侧强内侧弱,所以内翻韧带容易拉伤。
3.蹲踞式起跑时,股四头肌的收缩形式是( )。
A.先拉长,后缩短
B.先缩短,后拉长
C.只缩短
D.只拉长
【答案】A
【解析】蹲踞式起跑时能够使臀肌、大腿前面的股四头肌和小腿后的三头肌被拉长,使这些肌肉群处于收缩前的“紧绷”状态。因此,蹲踞式起跑时,股四头肌先拉长后缩短。
4.人体最基本的心血管中枢与呼吸中枢位于( )。
A.大脑
B.延髓
C.小脑
D.骨髓
【答案】B
【解析】延髓也称延脑,居于脑的最下部,与脊髓相连,上接脑桥,其主要功能为控制基本生命活动,如控制呼吸、心跳、消化等。人体最基本的心血管中枢与呼吸中枢就位于延髓中。
5.人体安静和睡眠状态下,起主导作用的神经是( )。
A.前庭蜗神经
B.三叉神经
C.副交感神经
D.交感神经
【答案】C
【解析】副交感神经是植物性神经(自主神经)的一部分,分为脑部和骶部,主要维持身体在安静状态下的生理平衡。
6.递增负荷运动中,人体血乳酸浓度出现拐点时,其摄氧量约为最大摄氧量的( )。
A.20%~40%
B.60%~80%
C.90%~95%
D.100%
【答案】B
【解析】最大摄氧量是指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群参加的长时间剧烈运动中,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的极限水平量。递增负荷运动中,人体乳酸浓度出现拐点时,其摄氧量为最大摄氧量的60%~80%。
7.运动员与普通人相比较,下列指标值基本相同的是( )。
A.最大摄氧量
B.最大心率
C.最大通气量
D.最大心输出量
【答案】B
【解析】最大心率是指进行运动负荷时,随着运动量的增加,耗氧量和心率也增加,在最大负荷强度时,耗氧量和心率不能继续增加时心率达到的最高水平。最大心率计算公式之一为:最大心率=220-实际年龄。由此可见,最大心率与人的实际年龄有关,与是否为运动员无关。
8.肌糖原储量增多时,更有利于提高( )项目的运动成绩。
A.跳远
B.中长跑
C.举重
D.推铅球
【答案】B
【解析】肌糖原是肌肉中糖的储存形式。人体骨骼肌中肌糖原的储量受到肌肉部位、肌纤维类型、运动训练水平和饮食的影响。其中,长时间的耐力训练,可使肌糖原储量增加一倍,中长跑即是耐力训练。
9.有氧供能是消耗相同氧气。下列物质释放的能量最多的是( )。
A.脂肪
B.蛋白质
C.磷酸肌酸
D.糖
【答案】D
【解析】糖,脂肪,蛋白质的呼吸商分别大致是1,0.1,0.8,,即产生相同摩尔的二氧化碳,消耗的氧气的量,即脂肪>蛋白质>糖。因为脂肪中氢的比例高于糖类,所以耗氧量更多。产生相同能量的情况下,耗氧量最少的是糖。
10.与慢肌纤维相比,快肌纤维的生理特征是( )。
A.收缩力量大,速度慢
B.收缩力量小,速度慢
C.收缩力量小,速度快
D.收缩力量大,速度快
【答案】D
【解析】快肌纤维,又称白肌纤维,属于运动性运动神经单位。与慢肌纤维相比,快肌纤维具有直径较粗,肌浆少,肌质网发达,对钙离子的摄取速度快,从而反应速度快,收缩力量大等特点。
11.有效的准备活动应达到的生理效应是( )。
A.体温适度升高
B.血压显著升高
C.通气量显著增加
D.收缩量速度快
【答案】A
【解析】准备活动,是运动前进行的活动。准备活动应根据项目特点、个人习惯、训练水平和季节气候等因素适当加以调整,通常以体温适度升高(微微出汗)及自我感觉以活动开为宜。
12.维持身体姿态的最基本反射是( )。
A.状态反射
B.牵张反射
C.肌紧张
D.膝反射
【答案】C
【解析】肌紧张是缓慢持续牵拉肌肉(肌腱)时,所引起的牵张反射,表现为受牵拉的肌肉处于持续的轻度收缩状态,但不表现为明显的动作。它是维持身体姿势最基本的反射活动。
13.根据少年儿童氧运输系统的特点,体育教学与训练时宜采用( )。
A.长时间耐力性练习
B.力量性练习
C.短时间速度性练习
D.静力性练习
【答案】C
【解析】少年儿童的心肺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全,在进行剧烈运动时,少年儿童氧运输系统的功能不如成人,他们的最大通气量和最大摄氧量的绝对值比成人低,但其相对值却并不低于成人,甚至还略高于成人水平。根据这些特点,体育活动应以短时间速度性训练为主,不宜采用过多的耐力性、力量性和静力性训练。
14.对心脏暂停者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按压的部位应置于( )。
A.胸骨中上1/3交界处
B.心前区
C.胸骨中下1/3交界处
D.胸骨角
【答案】C
【解析】胸外心脏按压的部位是胸骨中下1/3交界处的正中线上或剑突上2.5cm~5cm处,按压停歇时间不超过10秒。
15.体重指数(BMI)的计算指数为( )。
A.体重(kg)/身高(m)
B.体重(kg)/身高(m)2
C.体重(kg)2/身高(m)2
D.身高(m)2/体重(kg)
【答案】B
【解析】BMI指数,即身体质量指数,简称体质指数,又称体重,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标准。BMI指数=体重(kg)/身高(m)2。
16.能有效促进创伤组织愈合的营养素是( )。
A.蛋白质、维生素
B.葡萄糖、维生素E和铁
C.蛋白质、维生素A和碘
D.葡萄糖、维生素D和钙
【答案】A
【解析】伤口愈合是一个必须有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碳水化物,维生素A、C,微量元素铁、铜、锌等营养素的补充才能完成的复杂过程。
17.对昏迷伤者进行急救时,手指掐点或针刺常用的穴位是( )。
A.百合
B.曲池
C.十宫
D.人中
【答案】D
【解析】发现有人晕厥昏迷后,应让病人平卧,足部略高抬,头部放低,松解衣领,注意保暖,用热毛巾擦脸,自小腿向大腿作重推拿和用手揉捏。重者,可针刺或手指掐点人中穴(鼻与唇之间沟的中间),或给其氨水闻嗅。
18.运动中大量出汗造成体内电解质失调,易发生肌肉( )。
A.僵硬
B.痉挛
C.酸痛
D.颤抖
【答案】B
【解析】电解质失调是指身体里的离子(如钠、钾等)或高或低,不在正常范围值内的情况,常见症状为肌肉抽筋、肌肉痉挛、虚弱、恶心、眩晕、昏厥、易怒、呕吐等。
19.对休闲体育的描述,最适宜的选项( )。
A.促进个人和集体取得优异运动成绩而进行的实践活动
B.满足人们身心健康和娱乐需要而产生的文化活动
C.养成体育锻炼意识,提高劳动者身体素质的活动
D.丰富人们精神生活,达到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动
【答案】B
【解析】休闲体育指人们在闲暇时间以增进身心健康,丰富和创造生活情趣,完善自我为目的的身体锻炼活动。特点是具有自由性、文化性、非功利性和主动性等。A项,属于竞技体育;C项,是一般的体育活动,没有突出休闲体育的特征;D项,休闲体育并不是教育活动,而是文化活动。
20.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将体育摆在德育、智育、美育前面的教育思想是( )。
A.改革教育,兼容并包
B.自我教育,自我发展
C.完全人格,首在体育
D.增强体质,尚武求强
【答案】C
【解析】蔡元培主持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的校务后,把体育排在德育、智育、美育的前面,提出“完全人格,首在体育”的教育思想。
21.在足球比赛中,防守队员因铲球造成的攻击性行为,该行为属于( )。
A.敌意性攻击
B.情景性攻击
C.竞争性攻击
D.工具性攻击
【答案】D
【解析】工具性攻击是指为了争夺物体、领土或权力而发生的身体上的冲突且使他人在此过程中受伤的行为。足球比赛中,防守队员因铲球而造成的攻击性行为属于工具性攻击。
22.学生有意识探究或参与某一运动项目所表现出的心理倾向,在体育心理学中称为( )。
A.运动兴趣
B.目标定向
C.运动习惯
D.体育态度
【答案】A
【解析】运动兴趣是指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运动兴趣能促使人主动关注体育运动信息,并积极参与体育运动。
23.体育教学中,学生习得体育知识的主导者是( )。
A.班主任
B.课代表
C.体育教师
D.体育骨干
【答案】C
【解析】主体性体育教学强调“以体育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要求体育教师通过自己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习得体育知识和技能。
24.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实物和教具,让学生获得运动技能的感性材料,这种教学方法称之为( )。
A.语言法
B.演示法
C.练习法
D.示范法
【答案】B
【解析】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实物、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
25.体育教学中,学生习得体育知识的主体性包括( )等几个方面。
A.自主、操作、变化和主观性
B.个体、意向、多维和发展性
C.实践、需求、规定和客观性
D.选择、自主、能动和创造性
【答案】D
【解析】主体性体育学习是指要在体育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有选择性地、自主自觉地习得体育经验,引起与体育相关的生理、行为、心理倾向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26.足球裁判员吹出( )哨声表示比赛开始。
A.两短一长
B.长音响亮
C.短促有力
D.一长一短
【答案】B
【解析】哨声是裁判员领导一场比赛的主要信号。足球比赛开始的哨声是一声哨,哨声稍长;比赛时间终了是二至三声短促哨,接一声长哨;判某队胜一球是一声长哨;执行罚球点球是一声哨,哨声稍长。
27.篮球比赛中,裁判“带球走”的关键是确定和观察( )。
A.持球队员的中枢脚
B.持球队员的身体姿势
C.持球队员的球手关系
D.持球队员的移动方向
【答案】A
【解析】“带球走”是指当队员在场上持着一个活球,其一脚或双脚超出本规则所述的限制向任一方向的非法移动。确定和观察“带球走”的关键是确立场上接住活球的队员的中枢脚。
28.关于“排球正面上手发球”技术动作要领,正确的描述的是( )。
A.面对球网站立,利用收腹转体带动手臂在头部前上方用全手掌击球过网
B.侧对球网站立,利用转体带动手臂挥摆使球旋转而飘晃进入对方场区
C.侧对球网站立,用一只手或手臂任何部分将球击入对方场区
D.面对球网站立,手臂由后下方的前挥摆击球过网
【答案】A
【解析】“正面上手发球”的动作要领是:①面对发球方向,双脚前后站立;②左手将球抛稳;③右臂由后向前直臂摆动,用全手掌、掌根或拳击球的后中部;④击球后身体重心前移。
29.体操中的支撑跳跃,其关键的技术环节是( )。
A.踏跳和推手
B.第二腾空和落地
C.助跑和落地
D.第一腾空和第二腾空
【答案】A
【解析】支撑跳跃是通过助跑、踏跳、支撑推手并以特定姿态腾越器械的一种身体练习,其基本的技术环节包括:助跑、上板、踏跳、第一腾空、推手、第二腾空和落地七个部分,以踏跳和推手最为关键。
30.田径技术教学中,教学的难点在于( )。
A.助跑速度
B.助跑与起跳的衔接
C.空中动作
D.落地动作
【答案】B
【解析】田径技术运动是为了获得最大加速度的运动,其最终目的是使人获得最大离地初速度,其技术关键是表现出加速节奏,助跑与起跳的衔接直接影响加速的节奏,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31.四指并拢伸直,拇指弯曲紧扣于虎口处,这一手形在武术是指( )。
A.柳叶掌
B.八卦掌
C.太极拳
D.八字掌
【答案】A
【解析】柳叶掌是指四指并拢伸直,拇指弯曲紧扣于虎口处的手形。BC两项,八卦掌和太极拳均属于汉族传统拳术而不是指具体手形;D项,八字掌的手形是五指微曲,拇指外展,其余四指自然靠拢,虎口要圆,形如八字。
32.体育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是( )。
A.教学目的与教学条件
B.教学顺序与教学节奏
C.教学条件与教学结果
D.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
【答案】A
【解析】体育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条件,对某个过程(如学段、学年、学期、单元和学时)的教学所进行的各方面的最优化研究工作和计划工作。
33.体育教学评价的实质是( )。
A.价值判断和内容考核
B.过程考核和量评考核
C.内容考核和量评考核
D.价值判断和量评工作
【答案】D
【解析】体育教学评价是指,依据体育教学目标和体育教学原则,对体育的“教”与“学”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的价值判断和量评工作。
34.下列既是中小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又是组织手段的一项是( )
A.广播体操
B.队列队形
C.课堂常规
D.眼保健操
【答案】B
【解析】中小学体育课,既可以把队列队形作为教学内容,同时,又可以将其作为一种组织手段,用于课堂组织管理和体育活动等。
35.以运动能力的标准进行分层教学的分组方式是( )。
A.异质分组
B.同质分组
C.随机分组
D.友情分组
【答案】A
【解析】体育中的异质分组,是指把在体能和运动技能方面均存在差异的学生分为一组。它是一种以运动能力的标准进行分层教学的分组方式。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36.简述儿童少年运动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并说明在体育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答:(1)儿童少年运动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①儿童少年骨骼弹性和韧性好,但坚固性较差,因为儿童少年的骨组织水分和有机物较多,无机盐较少,二者比例约为5:5,而20~25岁的成年人完成骨化后,骨内有机物加水与无机盐的成分之比大致为3:7。因此,儿童少年虽不易骨折,但易受强外力作用而发生变形。
②肌肉的收缩蛋白和无机盐含量较少,肌肉收缩能力较弱,耐力差,但疲劳易恢复。15岁之后肌肉开始迅速增长。
(2)体育教学注意事项
①依照儿童少年运动系统的特点,在体育教学训练中要培养他们站、立、跑、跳的正确姿势,注意矫正其错误姿势。
②尽可能选择能够全面发展肢体各部位的运动项目,以避免肢体发育的不均衡。
37.简述体育教学中提高运动认知和传承运动文化原则的基本要求。
答:(1)要重视体育学习中的“认知”因素,完成“学懂”的目标;
(2)要重视培养运动表象和再造想像;
(3)要重视“发现式学习”和“问题解决式教学法”;
(4)要开发有利于学生认知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38.简述体育教学评价的要素。
答:(1)体育教学评价的目的,即“为什么评”;
(2)体育教学评价的主体,即“谁来评”;
(3)体育教学评价的内容,即“评什么”。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9.案例:
为了提高初三年级学生立定的成绩,李老师在教学安排了一次力量练习课(40分钟),力量练习方案的部分内容如表1:
表1 立定跳远专项力量练习
问题:
(1)表1中的力量训练内容顺序安排是否合理?(2分)为什么?(7分)
(2)指出练习负荷安排中的问题,并说明原因。(6分)
答:(1)①不合理。
②原因
教师应该遵循运动负荷递增、肌群练习由大到小,先有训练量再有训练强度等原则来组织训练。因此合理的训练顺序为:跳深运动、快速仰卧起坐、团身跳、蛙跳和负重提踵。具体来说有以下两点:
a.不按照负荷量的递增原则来进行安排本节课的力量训练的顺序,容易导致学生的身体疲劳,从而达不到想要的训练结果。
b.大肌群比小肌群耐疲劳,因此应该将大肌群练习放在前部分进行练习;同一肌群在练习过程中,不能相继出现;团身跳和蛙跳的前后顺序是根据在力量训练的过程中,遵循的先有训练量再有训练强度的原则;最后安排负重提踵,也是大肌肉群运动到小肌肉群的运动原则。
(2)①存在的问题
运动负荷偏大,不适合初三年级学生的练习。
②原因
a.违背了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阶段性”原则。运动负荷是指人体在运动时身体所承受的生理负荷。它包括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两个方面。量是指完成练习的数量、次数、组数、时间、距离和重量等;强度是指完成练习所用力量的大小和机体的紧张程度。它包括动作的速度、练习的密度、间歇时间的长短、负重的重量、投掷的距离、跳高的高度等。量和强度是决定运动负荷效果的主要因素。
b.本次课程中,教师安排蛙跳练习,动用的是全身的大肌群,是一个强度过大的运动项目。练习次数过多,使运动负荷的量与强度过大,超过了机体适应能力,会使效果适得其反;严重时并会对身体健康不利,甚至陷入伤病的危险状态。身体锻炼负荷的确定要从锻炼者的身心状况出发,逐步提高要求。
40.案例:初一(2)班体育课中练习前滚翻,李同学每次练习时总是偏向一侧,体育委员对他说:“你两手臂用力要一致”。李同学按要求练习了几遍,但还是朝一侧偏,引起一些同学嘲笑。李同学找到体育老师问:“张老师,我做前滚翻时为什么总朝一侧偏呢?应该怎么办啊?”张老师说:“你做一遍我看看”,张老师看后说:“你在两手臂用力均匀的同时,一定要把头放正”,然后在张老师保护与帮助下李同学又做了一遍,身体不再偏了,李同学非常高兴。
问题:
(1)试从运动生理学角度分析“头不正时会出现滚翻偏向一侧”这种现象的原因。(9分)
(2)指出张老师可能采用的保护与帮助方法。(6分)
答:(1)原因
李同学头位不正会出现身体偏向一侧的主要原因是:涉及到翻正反射的原理。翻正反射原理指当人和动物处于不正常体位时,通过一系列协调运动将体位恢复常态的反射活动。翻正反射比状态反射复杂,有赖于中脑的协调。李同学由于头部位位置不正,视觉感受器与前庭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兴奋,传入冲动反射性地引起头部位置率先复正;由于头部复正引起颈部扭曲,刺激颈部肌肉与关节中的本体感受器,继而导致躯干翻转。
(2)保护与帮助方法
张老师单腿跪立于练习者的前侧方,当学生前滚时,一手托其颈部,随后换托其背,另一手托其大腿后部。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1题,共20分)
41.初三(1)班,人数45人,教学内容:跨越式跳高(见图1)。教学条件:跳高架6副,横竿6支,橡皮筋6条,垫子6块。
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步骤,并设计两种克服“起跳过杆”恐惧心理的练习方法。
图1
答:关于跨越式跳高的教学设计
(一)课题:跨越式跳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跨越式跳高的基本知识,并能说出跨越式跳高的技术要领和安全练习的方法,通过学习,85%的学生能掌握跨越式跳高技术。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和学生自主探究、体验以及对同伴练习的观察与讨论,能进一步掌握跨越式跳高技术;
②通过游戏,争取掌握跨越式跳高技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运动兴趣;
②增强协作精神和安全地进行体育运动的意识,增强自信心,体验学会技能时的喜悦。
(三)教学重点:确定起跳腿和摆动腿,双腿依次过杆。
(四)教学难点:助跑与起跳的集合。
(五)教学过程
1.开始部分
主要指课堂常规,包括:
(1)体委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
(3)教师宣布本节课的内容,同时说明教学要达到的目标以及课堂的纪律问题;
(4)检査着装;
(5)安排见习生,把其他学生分成四列横队。
2.准备部分
(1)趣味游戏热身:“小鸭快跳”
游戏规则: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在制定的圆圈内跳动(直径5米),一人蒙眼在圈中间,用胶皮杆在地面划圈平扫,由慢到快,灵活扫动,扫到哪里,学生必须采用单脚跳躲的方式躲闪。
(2)热身操:(2×8拍)
①头部运动;②扩胸运动;③振臂运动;④体转运动;⑤腹背运动;⑥弓步压腿;⑦弓步侧压腿;⑧膝关节运动;⑨手腕踝关节运动。(组织:成体操队形散开)。
3.基本部分
(1)导入
同学们!刚刚我们逬行了“小鸭快跳”的游戏,老师看到有些同学双脚起过橡皮扞,有些同学是单脚起跳的,还有些同学用了简单的跨越姿势跳过障碍。请同学们思考—下老师刚刚讲的三种方式哪种能更好的跳过障碍呢?是的!跨越姿势。那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跨越式跳高,你们准备好了吗?
(2)具体教学
①首先,请同学们轮流传阅看一下跨越式跳高的动作分解图,教师讲解示范动作,请同学们思考老师在哪个方向助跑的,腾空过杆时老师的空中动作是怎样的;
②进行跨越式跳高的辅助性练习,教师示范并提出要求,介绍辅助练习的方法;
③学习过杆动作。教师示范并引导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巩固提高
游戏“鲤鱼跃龙门”
用“鲤鱼跃龙门”的故事发起尝试跳高练习。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基础,自主分组、尝试跨越横杆,起跳高度自定,部分同学可用橡皮筋代替杆或过斜杆来完成游戏。
4.结束部分
(1)放松练习。以《让我们荡起双浆》歌曲为背景音乐,让同学们跟着老师做一些节奏轻快,难度小的动作放松肌肉,恢复体力;
(2)教师集合学生,回收器材,对今天的教学进行总结,并对学生加以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