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下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014年下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精选

注:本试题部分题目不全,我们正在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完整版试题,如有更新,学员可通过自动升级获取最新内容。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仁者爱人”“美德即知识”分别是古代东西方两位思想家的主张,他们是(   )。

A.老子、泰勒斯

B.孔子、苏格拉底

C.孟子、普罗泰格拉

D.墨子、亚里士多德

【答案】B

【解析】“仁者爱人”是孔子的思想主张,“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的主张。孔子,鲁国人,名丘,字仲尼,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仁”,包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爱人”等内容。苏格拉底,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古希腊三贤之一,他从“美德即知识”的观点出发,提出了“德行可教”的主张。他认为,通过传授知识、发展智慧,就可以培养有道德的人。

2.商鞅向秦孝公提出“困末作而利本事”的建议,“本事”指(  )。

A.军事

B.刑法

C.商业

D.农业

【答案】

【解析】“困末作而立本事”即重农抑商政策。商鞅规定,凡努力于耕织而生产粟帛多的人,可以免除本身徭役;凡经营商业、图谋末利和因懒惰而贫穷的人,将连同妻子儿女没入官府为奴婢。因此,“本事”指的是农业。

3.汉文帝时,大臣贾谊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指的是(  )。

A.把诸侯国分成许多小国

B.推行“分封制”,削弱诸侯

C.推行“削藩制”

D.推行“推恩令”

【答案】B

【解析】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王国势力日渐膨胀,对中央政府构成了威胁。汉文帝时,贾谊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建议,其具体办法是:令诸侯王各分为若干国,使诸侯王的子孙以次分享封土,地尽而止;封土广大而子孙少者,则虚建国号,待其子孙生后分封,即把一些举足轻重的大诸侯国析分为几个小国,以图削弱诸侯王的势力。

4.“水激轮转,众筒兜水,以地下倾于岸上……以溉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工具是(  )。

A.先秦时的辕轳

B.东汉时的水排

C.三国时的翻车

D.唐代时的筒车

【答案】D

【解析】筒车,亦称“水转筒车”,是唐代出现的一种提水工具。筒车以水流为动力来取水灌田,其原理为:在水流很急的岸旁打下两个硬桩,制一大轮,将大轮的轴搁在桩叉上。大轮上半部高出堤岸,下半部浸在水里,可自由转动。

5.元代戏剧叫做(  )。

A.杂剧

B.京剧

C.昆曲

D.傩戏

【答案】A

【解析】元代戏剧被称为杂剧,是在宋杂剧、南戏以及金院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综合了表演、说、唱、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包括末、旦、净、杂四类角色。元杂剧是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一个高峰,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已经发展成熟。

6.明太祖朱元璋称:“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督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其中的“五府”是(  )。

A.监察机构

B.军事机构

C.司法机构

D.行政机构

【答案】B

【解析】明初,朱元璋在废掉中书省的同时,撤销大都督府,设前、后、左、中、右五军都督府,分领军卫。五军都督府承担军事组织管理职能,所以,五府为军事机构。

7.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规定,“凡直隶、山东、江南、浙江等省民人,情愿在海上贸易捕鱼者,许令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 “外国贡船以内者,其所携货物予以免税,西洋商船船钞较东洋船钞减十分之二”。对此解释正确的是,康熙年间(  )。

A.一度开放对外贸易

B.废除海禁政策

C.对洋货征税一视同仁

D.取消了沿海外贸限制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当时政府允许对外贸易,且对洋货征税有所不同。BD两项,康熙年间废除海禁政策、取消沿海外贸限制的说法不符合史实。

8.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自然经济逐步瓦解,正确的解释是(   )。

A.国内商业活动持续萎缩

B.农业成为资本主义市场的组成部分

C.外国资本控制中国市场

D.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分离出来并日益商品化

【答案】D

【解析】自然经济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经济。鸦片战争后,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入侵,中国家庭手工业纷纷破产,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开始分离。在这个基础上,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9.同盟会宣言中提到“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民国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这与孙中山哪一主张相符合?(  )。

A.民主

B.民族

C.民权

D.扶助农工

【答案】C

【解析】同盟会宣言之三“建立民国”的具体内容为:“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权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而“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与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即“实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民主政治,而防止欧美现行制度之流弊,人民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权(政权)以管理政府,政府则有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治权)以治理国家”的主张相符合。

10.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提出的著名论断是(   )。

A.枪杆子里出政权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兵民是胜利之本

D.一切反动派都市纸老虎

【答案】C

【解析】“兵民是胜利之本”出自1938年5月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属于抗日战争时期。A项,“枪杆子里出政权”是毛泽东在1927年“八七会议”上提出来的,属于土地革命时期;B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在1930年土地革命时期提出来的;D项,“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是毛泽东在1946年解放战争时期提出来的。

11.1945年国共两党进行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但未能达成协议的是(  )。

A.召开政协会议

B.承认解放区政权合法地位

C.保证人民权益

D.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

【答案】B

【解析】《双十协定》列入关于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政治民主化、国民大会、人民自由、党派合法化、特务机关、释放政治犯、地方自治、军队国家化、解放区地方政府、奸伪、受降等12个问题。这12个问题中仅少数几条达成协议,在军队、解放区政权两个根本问题上没有达成协议,即并没有承认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

12.邓小平曾说“今年就要下定决心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学生,不要再搞群众推荐”。文中“今年”指(  )。

A.1976年

B.1977年

C.1978年

D.1979年

【答案】B

【解析】1977年8月8日邓小平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发表《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的讲话,指出:“今年就要下决心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学生,不要再搞群众推荐。”在这次会议中,邓小平做出恢复中断11年之久的高考制度的决定。

13.下列自治区中最早建立的是(   )。

A.西藏

B.内蒙古

C.宁夏

D.新疆

【答案】B

【解析】自治区是一种行政区划名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行使主权的地方行政区域。目前中国共计有5个自治区,分别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5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于1955年10月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于1958年3月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于1958年10月25日;西藏自治区,成立于1965年9月1日。其中,内蒙古自治区是建立最早的自治区。

15.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法律是(  )。

A.《十二铜表法》

B.《民法大全》

C.《民法典》

D.《汉谟拉比法典》

【答案】A

【解析】罗马共和国时期颁布的《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B项,《民法大全》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编纂的一部汇编式法典,又称查士丁尼法典或国法大典,是罗马帝国时期的法律;C项,《民法典》是由法国拿破仑制定并实施的;D项,《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时期的法典。

16.13世纪末到15世纪,控制东西方航道的是(  )。

A.波斯帝国

B.神圣罗马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答案】D

【解析】1299年,奥斯曼趁塞尔柱罗姆苏丹国分裂,正式宣布独立,奠定了奥斯曼国家的雏形,后迁至小亚细亚,日渐兴盛,极盛时势力达欧、亚、非三大洲。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地处东西文明交汇处,掌握东西文明之陆上交流达6世纪之久。16世纪苏莱曼大帝在位之时,国势达到鼎盛,19世纪初趋于没落。

17~25题略。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6.简述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答:甲午中日战争的给中国带来了重大的影响,既包括灾难性的影响,又包括革命性的影响,同时也给日本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具体如下:

(1)给中国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

《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面临巨额赔款,清政府则加紧搜刮人民,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

中国将辽东半岛、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进一步加深。

列强加紧对华资本输出,使中国经济进一步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

(2)给中国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

经济上:资本主义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创创造了某些条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发展实业,救亡图存。

政治上:甲午战争直接导致了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革命运动高涨,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农民阶级掀起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义和团运动。

(3)对日本的影响

日本获得巨额赔款和台湾等战略要地,不仅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便利了日本对远东地区的进一步侵略扩张,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唯一的新兴资本主义强国。

27.简述历史课堂教学中板书设计的基本要求。

答:历史课堂教学中板书设计的基本要求有:

(1)板书的内容要精要恰当,具有高度概括性,应以简驭繁,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复杂的历史内容。

(2)板书既要有周密的计划性,又要有一定的灵活性。

(3)板书的形式要灵活多样,有清晰的条理。

(4)板书的内容要能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有一定的启发性。

28.简述历史教科书中插图的主要功能。

答:教科书中的插图是再现生动历史画面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具有生动性、形象性、直观性和启发性的特点,在历史教科书中具有文字所不能取代的作用,其功能主要有:

(1)有助于传递历史信息,深化课文内容,可以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接触到更多的信息。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3)有助于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6分,共48分)

29.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们没有人拥有铁,也不熟悉,而且没有能力使用它们……在所有这些高岭上,习惯和语言有一些不同,但是他们都能相互理解,这样的情况非常适合实现让这些人皈依基督教神圣信仰的目标,我想,这是我们最尊贵的国王非常希望的。

——哥伦布《致桑切斯特勋爵的信》

材料二:这些经济落后的伊比利亚国家能率先从事海外扩张,仅仅是因为他们幸运地兼备有利地形的地理位置、航海技术和宗教动力……他们缺乏从事帝国贸易所必须的航运业以及能向西属美洲殖民地提供所需的制成品的工业……控制航运业并拥有殖民地所需制成品的正是外国人。

——斯诺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问题:

(1)材料一中的“他们”是指什么人?(2分)哥伦布认为征服他们的理由是什么?(4分)

(2)材料二的“伊比利亚国家”是指哪些国家?(4分)这些国家的海外扩张的地位是怎么样被“外国人”取代的?(6分)

答:(1)“他们”是指印第安人。

哥伦布认为征服他们的理由:

a.他们的生产能力低下,不具有反抗的实力。

b.传播基督教的需要。

c.国王的支持。

(2)“伊比利亚国家”是指西班牙、葡萄牙。

西班牙、葡萄牙海外殖民扩张的能力不断下降,并逐渐被后起的“外国人”所取代,这些“外国人”取代他们的主要方式为:

a.在工商业经济发展方面,荷兰等“外国人”在工业方面发展迅速,能够为殖民地提供所需的制成品;

b.在航海业方面,“外国人”的航海事业发展迅速,新航道的开辟逐渐使其拥有的殖民地的面积急剧扩张,而伊比利亚国家的殖民地扩张速度较慢;

c.在海上争夺战中,英法等国的崛起,使得伊比利亚国家在海战中先后失利,实力大损,从而失去了海上霸主的地位。

30.下面是某教师对《光耀千古的诗坛》一课所设计的导入: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步骤一(3分钟)回顾所学,前后联系:回顾唐朝建立、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开元盛世的相关史实。

步骤二(3分钟)互动猜图,画中有诗:展示图片,猜图中所反映的诗歌主题:王维《相思》、李白《静夜思》、杜甫《兵车行》、张继《枫桥夜泊》。

步骤三(4分钟)观看视频:唐诗的发展,代表诗人及其诗歌特点。

提出问题“为什么说唐朝是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导入新课。

问题:

(1)上述课堂导入的设计存在哪些问题?(8分)

(2)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时要考虑哪些因素?(8分)

答:(1)上述课堂导入设计的问题

好的课堂导入能够起到凝神、点睛的作用,该老师在导入环节注意到知识的前后联系,也考虑到采取图片等教学资源来吸引学生兴趣,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导入环节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导入环节只是对新课的导入,课堂教学的重点仍在于新课内容的教学,所以导语不宜过长,一般三分钟以内必须转入正题。该老师导入时间用了10分钟,占到整个课堂的1/4,导入环节喧宾夺主,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步骤二没有体现有效性原则,导入的事件必须要和主体或者重点相联系,不要只和课本沾边。导入应该为教学服务,并有利于教学,不能与教学相隔甚远甚至做无关的导入。该老师在猜图游戏结束后并没有适时地向同学提问,使导入环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脱离。

(2)设计课堂导入时要考虑的因素

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学导入的功能,历史教师要考虑导入设置和使用的原则:

趣味性原则

教师应该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教学艺术,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热情,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就一堂历史教学课来说,导语的趣味性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

衔接性原则

a.导语应使学生将已知的历史和新知之间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

b.导语要解决学生在学习历史新知前所出现的认知结构上的不协调,以及由新旧知识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心理上的不协调的问题。

启发性原则

富于启发性的导语不仅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现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促进他们更好地理解新教材,还能启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扩大其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

有效性原则

导入必须要根据教材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设计,导入的事例必须要和主体或者重点相联系,不要只和课文沾边。导入应该为教学服务,并有利于教学,与教学相隔甚远甚至无关的导入,是无效的导入。

简约性原则

导语不宜过长,一般三分钟以内必须转入正题,时间过长会喧宾夺主,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和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完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课后,两位教师分别对学生进行了学习评价。

教师甲要求学生完成5道选择题加“为什么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的论述题,然后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了批阅与评分。

教师乙要求学生课后分组收集计划经济时代的购物票证,如布票、粮票、油票、副食票等。然后教师组织成果汇报会,并使用相关活动量表对学生进行评价。

问题:

(1)上述教师分别采用了什么评价方法?(2分)有人认为,教师乙采用的方法会占用学生过多的时间,没有什么价值,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说法?请说明理由。(6分)

(2)中学历史的学业评价应遵循哪些原则?(请写出三条原则)(8分)

答:(1)上述老师采用的评价方法

a.甲老师:终结性评价的笔纸测试的评价方法。

b.乙老师:表现性评价的评价表的评价方法。

不同意这样的说法,原因如下:

教师乙采用的方法虽然会占用学生较多的时间,但是能让学生将课本知识与实际联系,更好地内化知识。《义务阶段课程标准》提倡“运用科学,可行和多样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价值判断。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表现性评价正好能够通过活动,了解学生对历史的直观认识,考察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

(2)中学历史的学业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评价须以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依据,注重目标、教学和评价的一致性,运用科学、可行和多样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价值判断;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

学习评价应坚持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相结合,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评价既要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业成就,还要考虑学习的其他变化,如对所学内容的情感倾向、对学习方式的效果领悟等。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共22分)

32.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断。

材料一:《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知道明治维新的主要政策,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9世纪中期的日本是一个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幕府的统治岌岌可危。一部分中下级武士开始接受西方先进技术和思想,主张以武力推翻幕府统治,并取得了成功。

推翻幕府统治后建立起来的明治天皇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主要内容有: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政府集权。经济方面,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设备和管理方法,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大力发展教育。军事方面,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的常备军。由于这些改革是在明治年间进行的,因此史称“明治维新”。

明治时期的小学课堂

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增强了国力,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厄运,成为近代亚洲唯一能够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日本在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过程中,也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并迅速地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材料二:课文摘录

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