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海崎《心理与教育测量》(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3.3 考研真题与强化习题详解

一、选择题

1.在经典测量的真分数模型下,公式中的是(  )。[统考2013研]

A.测量误差的变异数

B.观察分数的变异数

C.与测量目的有关的变异数

D.稳定的但出自无关来源的变异数

【答案】D

【解析】根据经典测量理论的真分数模型中各变量的含义,是总变异数,是稳定的但出自无关来源的变异数,是与测验目的有关的变异数,S2E是测量误差的变异数。

2.测量过程中由不可控制的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称为(  )。[北京大学2011研]

A.系统误差

B.恒定误差

C.测量误差

D.随机误差

【答案】D

【解析】随机误差是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偶然因素引起而又不易控制的误差,它使多次测量产生了不一致的结果,这种误差的方向和大小的变化完全是随机的,无规律可循。

3.下列关于随机误差对测验的影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北京大学2011研]

A.影响测验的信度,但不影响效度

B.影响测验的效度,但不影响信度

C.影响测验的信度,也影响其效度

D.对测验的信度、效度均无影响

【答案】C

【解析】随机误差是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偶然因素引起而又不易控制的误差,它使多次测量产生了不一致的结果,这种误差的方向和大小的变化完全是随机的,无规律可循。系统误差是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异引起的一种恒定而又规律的效应,稳定地存在于每一个测量中,此时测值虽然一致,但不正确。系统误差只与效度有关;而随机误差与效度、信度都有关。

4.在经典测量理论模型X=T+E中,关于E的表述,错误的是(  )。[统考2010研]

A.真分数和误差分数(E)之间的相关为零

B.各平行测验上的误差分数(E)之间相关为零

C.误差分数(E)是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之和

D.误差分数(E)是一个服从均值为零的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

【答案】C

【解析】真分数理论有三个基本假设作为整个理论的支柱:误差分数的平均数是零,即E是个服从均值为零的正态分布;误差分数与真分数相互独立,相关为零;两次平行测验测量的误差分数之间的相关为零。第条说明E是个随机误差,没有包含系统误差在内。

5.下列关于测量结果受测量误差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统考2008研]

A.系统误差影响稳定性,不影响准确性

B.系统误差影响准确性,也影响稳定性

C.随机误差影响稳定性,不影响准确性

D.随机误差影响稳定性,也影响准确性

【答案】D

【解析】测量误差是指在测量过程中,由那些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化因素所引起的一种不准确或不一致的测量效应。测量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类。随机误差是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偶然因素引起的、而又不易控制的误差,随机误差既影响稳定性(信度),也影响准确性(效度);系统误差是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量引起的一种恒定而有规律的效应,系统误差只影响准确性(效度),而不影响稳定性(信度)。

二、多项选择题

1.在心理学科学的调查研究中,通常不可避免的误差有(  )。[统考2014研]

A.系统误差

B.随机误差

C.组间误差

D.抽样误差

【答案】ABD

【解析】误差一般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系统误差影响效度,不能避免,但可以通过精巧的实验设计、改进实验仪器等减小;随机误差大小方向不固定,影响信度,但是可以通过多次反复测量改进减小;抽样误差是指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绝对误差。在进行抽样检查时不可避免会产生抽样误差,因为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样本,其结构不可能和总体完全一致。组间误差与前三个不同,是由于实验处理引起的变异,通过合理设置可以避免。

2.下列属于系统误差的有(  )。

A.被试在做题时突感身体不适

B.在某些问卷上,少数几个项目的题干表述印刷不清

C.测验评分结束后,发现制定的标准答案出现错误

D.读卡机的选择题程序少编入了一道题目

【答案】CD

【解析】系统误差是由与测验目的无关的因子所引起的恒定的、系统的、有规律的变化。CD两项属于稳定的误差,对于多次测验的影响是一致的,属于系统误差。A项被试身体不舒服和B项某些问卷印刷不清,都属于偶然因素引起的,因此属于随机误差。

3.经典测量理论的基本思想是把任何一个测验成绩都看成是(  )的和。

A.真分数和系统误差

B.真分数和随机误差

C.真分数、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

D.有效变异数、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答案】BD

【解析】测验分数等于真分数与随机误差之和(X=T+E)。真分数还可以分成两部分:系统误差和有效变异数,即T=V+I。故测验分数又可等于随机误差、系统误差和有效变异数之和(X=V+I+E)。

三、名词解释

1.系统误差[首都师范大学2013研]

答:系统误差又称作规律误差。它是在一定的测量条件下,对同一个被测尺寸进行多次重复测量时,误差值的大小和符号(正值或负值)保持不变;或者在条件变化时,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

2.测量误差

答:测量误差是指实测值与真值之差。实测值是实际测量某种事物或现象时所获得的测定值,也称实测分数X。真值是被测量的事物或现象的真实规模的取值,也称真分数T。两者之差即称为测量误差或误差分数E。测量误差可分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两类。前者受各种偶然因素影响,使多种测量结果不一致,它对测量的信度、效度都有影响;后者又称恒定误差,由稳定因素引起的方向和大小有规律可循的误差,只影响测量的效度,不影响信度。

3.经典测验理论

答:经典测验理论亦称“真分数理论”,是与“现代测量理论”相对的一种测量理论。20世纪初发端,20世纪50年代前后臻于成熟。以真分数和平行复本为基本概念。基本假设是,观测分数X由真分数T和随机测量误差E组成,即X=T+E;误差E的平均数等于零;误差E与真分数T间的相关为零。在这一基本理论框架基础上,建立起测验题目的计量学指标,如测验的信度、效度,题目的难度和区分度等,并以此方法来筛选题目,建立题库,构制测验等。完善了测验的标准化程序,使整个测验过程建立在较为客观的基础上。其假设易被大多数测验数据所满足,其统计分析方法较为简单,应用极其广泛。但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出的题目难度和区分度等数量指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被试样本。

四、简答题

1.简述心理测量的误差来源。[苏州大学2013研]

答:心理测量误差指在测量过程中由那些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化因素所产生的一种不准确或不一致的测量效应。测量误差是由那些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因所致。测量误差表现为不准确或不一致两种方式。心理测量有两种误差,即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系统误差只影响测量的准确性、不影响稳定性。而随机误差既影响稳定性又影响准确性。心理测量的误差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即:

(1)测量工具方面,心理测量与物理测量有所不同。心理测量工具通常是一套以测验(问卷)为核心的刺激反应系统(通常称作量表)。心理测量量表是否稳定、是否真正测到了所要测的东西是测量工具造成误差的两种主要原因。

(2)测量对象方面,造成测量误差的主要原因是受测者真正水平是否得到正常发挥。一般地,受测者的某种心理特质水平是相对稳定的,但是他在接受测量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会影响其水平的正常发挥。

(3)施测过程方面,产生测量误差的原因主要是一些偶然因素,如测试环境的亮度、噪音控制等。

2.简述测量误差的含义、类别及控制测量误差的方法。[统考2009研]

答:(1)测量误差的含义

测量误差指与测量目标无关的变量所引起的不准确和不一致的效应,是指实测值与真值之差。实测值是实际测量某种事物或现象时所获得的测定值;真值是被测量的事物或现象的真实规模的取值。

(2)测量误差的类别

测量误差一般分为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两类。

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偶然因素引起的变化无规律的误差,使得多次的测量结果不一致,这种误差的大小和方向是随机的,称为随机误差。

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因素引起的恒定的有规律的误差,它稳定地存在于每一次测量中,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3)控制测量误差的方法

要想控制误差,就必须使测验标准化,即测验的编制、施测、评分及对分数的解释都必须标准化。

提高编制测验的科学性。标准化的首要前提,是对所有受测者施测相同的或等值的题目。其次,在测验的编制方面,不仅要注意所搜集的材料的丰富性和普遍性,同时还要注意:

a.测验项目的取样应当对欲测心理品质具有代表性;

b.测验项目的取材范围要同编题计划所列项目相一致;

c.测验项目的难度应有一定的分布范围;

d.编写测验项目的用语要力求精练简短,浅显明了;

e.初编题目的数量要多于最终所需要的数量,以便筛选或编制复本;

f.测验项目的说明必须简明。

施测过程的标准化。所有受测者必须在相同的条件下接受测试。包括:相同的测验情境;相同的指导语;相同的测验时限。

评分与计分的科学性与标准化。评分的客观性也是测验标准化的一个重要条件。评分的客观性意味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评分者对同一份测验试卷的评定是一致的。只有当评分是客观的时候才能够将分数的差异归于受测者本身的差异。

对测验结果解释的标准化。如果对同一施测过程可做出不同的解释,那么测验便失去了客观性。因此,需要建立一定的参照标准,使测验分数可以同参照标准进行比较,从而显现其分数所代表的意义。

主试与被试的配合及操作规范等。主试与被试之间的配合程度对实验的结果有很大的影响,主试在实测的过程中,其操作要规范,符合标准化的操作程序。

3.简述真分数理论的基本假设。[首都师范大学2003研]

答:在无数次测验中所得分数的期望值称作真分数。由于测量误差在测验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因此,真分数只是理论上的概念。根据真分数理论,我们可以将学生个体的测验实际得分X表示成真分数T与随机误差分数E的和,即X=T+E。

真分数理论存在着三个假设:一是真分数与误差分数相互独立,即真分数与误差分数的相关系数为零;二是由于随机误差是无规律的,不会倾向于任何一个方面,所以当测量次数n足够大时,随机误差的总和为零;三是两次测量的误差分数之间的相关为零。误差是随机出现的,每次测量所产生的误差是独立的,没有必然的联系,即不存在统计上的相关。

五、论述题

1.举例说明心理测量误差的类型、来源及提高测验效度的方法。[首都师范大学2015研]

答:测量误差是指在测量过程中由那些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化因素所产生的一种不准确或不一致的测量效应。

(1)心理测量误差的类型

随机误差

随机误差是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偶然因素引起的而又不易控制的误差。它使多次测量产生了不一致的结果,其方向和大小的变化完全是随机的,只符合某种统计规律。例如,在进行手枪射击时,新手往往很难控制手臂的轻微摆动,结果多次射击的成绩很不一致,造成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因引起的一种恒定而有规律的误差。这种误差稳定地存在于每一次测量之中,此时,尽管多次测量的结果非常一致,但实测结果仍与真实数值有所差异,是不正确的。例如,在射击过程中,尽管射击手非常优秀,每次结果都很一致,但若是枪的准心有问题,则其射击结果将会有稳定的偏差。

系统误差只影响测量的准确性,不影响稳定性;随机误差既影响稳定性又影响准确性。

(2)心理测量误差的来源

测量工具方面

心理测量工具通常是一套以测验(问卷)为核心的刺激反应系统(通常称作量表)。当量表在测查人的某种心理特质时,若项目所测的东西与欲测的目的之间出现偏差(如项目取样太少或太偏),则测量会出现误差。心理测量量表是否稳定、是否真正测到了所要测的东西是测量工具造成误差的两种主要原因。例如,当语文考试出现偏题时,押中题的人就会得到好成绩,没押中题的人则得不到好成绩,无法反应每个人的真实水平。又如,数学测验的好坏若取决于文字理解能力的高低,则该测量也会出现误差。

测量对象方面

a.主要原因是受测者真正水平是否得到正常发挥。一般而言,受测者的某种心理特质水平是相对稳定的,但是个体在接受测量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会影响其水平的正常发挥。比如,当受测者过分疲劳,或突然生病,或过分焦虑、紧张时,其测量成绩会低于其真实水平。

b.如果个体在进行测量的技能技巧方面经验不足,会出现测量误差。

c.受测者应试动机的强弱、受训时间的长短、受训内容的多少、答题反应的快慢等等会产生测量误差。

施测过程方面

在施测过程方面产生测量误差的原因主要是一些偶然因素。

a.在物理环境方面,施测现场的温度、光线、声音、桌面好坏、空间大小等等会造成误差。

b.在主试者方面,主试者的年龄、性别、外表及其施测时的言谈举止、表情动作、是否按规定实施测验等等也都会造成误差。

c.评分记分环节也容易出现差错。

d.意外干扰,考场突然停电、有人作弊、计时表停了、试卷印刷或装订出错等会让考生分心或造成考场混乱,导致测量误差。

2.详述测验误差的来源。

答:测量误差是指测量中与目的无关的变因所产生的不准确、不一致效应。它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要使测量准确可靠,必须减少误差;要控制误差,必须了解误差的来源。常见的误差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测验自身、施测过程、被试。

(1)测验自身引起的误差

测验自身的误差主要来源于测验的编制过程,其中项目取样影响最大。当测验的项目较少而取样缺乏代表性时,被试的反应很难代表真实水平。对于有些类型的项目,例如是非题、选择题,被试可能凭猜测做答,从而降低分数的可靠性。此外,题目用词模棱两可,或对要求叙述不清等,也都会带来误差。

(2)施测过程引起的误差

在测验的实施过程中可能引起误差的因素很多,如测试环境、时间、主试者、意外干扰、评分记分等。

测试环境的干扰。施测现场的温度、光线、桌面高低好坏等对被试都有影响。

测试时间的影响。如果时间安排不当或时限不统一,必然会引起测验结果的改变。

主试因素。主试的年龄、性别、外表、言谈举止、表情动作、对测验过程的熟悉程度等都能影响测验的结果。如果不按照规定施测,如给予暗示、制造紧张气氛等都会带来很大的误差。

意外干扰。在测试环境复杂,特别是当被试人数较多时,可能发生意外情况。

评分记分。评分不客观和记分出现错误也是较常见的误差。一般客观题的评分较为准确客观,而主观题的评分标准较难掌握,再加上阅卷者的风格、情绪以及其他心理因素的干扰,因而很难保证分数的一致性。

(3)被试引起的误差

在测量工作中,最复杂的和最难控制的是由被试本身引起的各种误差。

应试动机。被试对测验的动机不同,会影响其做答态度、注意力、持久性及反应速度等,从而影响测验的结果。

测验焦虑。研究表明,能力与测验焦虑呈负相关,抱负水平与焦虑成正相关,缺乏自信、情绪不稳定的人焦虑较低等。

测试经验。被试对测验的经验也会影响测验的成绩,任何一种新的项目形式,由于被试比较陌生,就可能使测验成绩受影响。但是如果提供足够的演示和练习,测验成绩就会提高。

练习效应。任何一个测验在重复使用时,由于被试对测验的内容和程序已经相当熟悉,因此会使成绩提高。

反应倾向。独立于测验内容的反应倾向,也会使得本来能力相同的被试获得不同的成绩。对于速度测验,由于测验时间有限,而题量又较大,求快与求准两种不同倾向会对测验成绩产生影响;对于是非题,某些人有偏好选“是”或选“非”的倾向。这些都会给测验成绩带来误差,为此在编制时一定要注意控制这些倾向的影响。

生理变因。生病、疲劳、失眠等生理因素,以及在智力、情绪、体力等方面的生物节律也会影响测验成绩而带来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