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北京市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育综合知识》专用教材(备考指南+考点精讲+典型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章 言 语

8.1 考点精讲

考点1  言语概述

一、语言与言语

1.语言

语言是以词为基本结构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的符号系统。它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音义统一的人类交际工具。

2.言语

言语是人们在交际中对语言的运用。它是在个体身上进行的活动,即个体借助语言这种交际工具来传递信息的过程,也就是理解语言和用语言来表达思想的过程,它必须遵从这种语言的规范。

3.言语与语言的联系

(1)言语离不开语言,个体只有遵循语言中的词汇和语法结构规则,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语言也离不开言语。任何一种语言都必须通过人们的言语活动才能发挥它的交际工具的作用。语言的发展、完善、更新,都离不开人们的言语活动。如果某种语言不再被人们用来进行交际,它就会逐渐从社会中消失。因此,人们的言语活动及其产物是语言客观存在的基础。

二、言语

1.言语的功能

(1)交际功能

言语交际是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的过程,是言语活动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功能。言语交际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言语交际

a.人的内向交流,即内心的“主我”与“客我”的交流;

b.人际交际,即个人间的交际;

c.群体交际,即群体内成员之间及群体之间的交际;

d.大众传播,即借助印刷媒体(书刊)和电子媒体(广播、电视、网络)进行信息交流。

狭义的言语交际,是指个人之间直接进行的交际。

言语交际的功能

a.传达信息、沟通思想、交流情感、满足心理需求;

b.对人际关系与心理活动起重要作用。

(2)思维功能

人的思维活动表现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思维活动中的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判断与推理都离不开言语这个工具。同时,思维活动的结果,也是用言语来表达和记录的。因此,离开了言语,失去了凭借,思维活动是无法进行的。

(3)调节功能

言语的调节功能指言语对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调节作用。包括:

言语的自我调节功能,即个体通过内部言语调节自身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

言语的个体调节功能,即通过人际间的交谈调节自身及他人的心理和行为。

(4)创造功能

言语活动具有非常生动和多样化的创造功能。在言语活动中,人们使用有限数量的语词和语法规则,但能产生或理解无限数量的语句,而这些语句都是他们以前未曾说过或听到过的。言语活动的创造功能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2.言语活动的特点

(1)目的性

盲目的言语活动是没有意义的,人们使用语言,正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满足某种交际的需要。

(2)开放性

人们在交际中使用的句子种类繁多,而每个句子都是由声音和单词构成,因此,言语活动中就有无限扩展语言信息的特点。

(3)规则性

言语活动受语言规则制约,这是因为人们在说话、写作时,要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才能正常顺利地进行交流。

(4)离散性

说话时所运用的语词,实质上是由一系列离散的数种有限的单元所构成。

(5)社会性和个体性

语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具有较大的稳定性。而言语则是个体运用语言而进行的交际活动的过程。因此,言语是一种心理现象,具有个体差异性和多变性。不仅每个人有自己的言语风格,而且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其言语表达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三、言语的种类

言语活动可以分为两大类: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外部言语中包括口头言语(对话及独白言语两种)和书面言语。

1.对话言语

对话言语包括聊天、座谈、辩论、质疑等谈话方式,是由两个或几个人直接进行交际的言语活动,这是一种最基本的言语形式。对话言语有以下四个特点:

(1)合作性

对话的双方必须能相互理解,同时,相互支持,做出相应的反应,对话言语才能顺利地进行。

(2)情境性

对话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情境对于对话有很大的影响。

(3)简略性

对话中,往往用简单句,甚至单词句即可达到表达自己思想的目的,而对方也能意会。这时,对话的情境、动作、表情等对其起了重要的配合作用。

(4)反应性

对话言语中,话题往往缺乏预计性,无法加以事先控制、安排,往往由具体的情境气氛而引发。

2.独白言语

独白言语包括讲演、授课、作报告等谈话方式,是由个人独自进行的言语活动。独白言语的特点:

(1)独白言语要求连贯,前后呼应,语法结构要严谨、完整、具有逻辑性。

(2)独自言语主要是说话者自己吐露词句,谈论自己说话的主题,而没有交谈者的应答来支持。

(3)独白言语要求事先有一定的准备和计划。

3.书面言语

书面言语是一个人用文字来表达思想、情感的言语。书面言语的特点包括:

(1)展开性

书面言语无法借助于表情和动作来加强其表现力,因此,作者除了借助言语本身,还以充分展开的形式和适当的修辞表达,读者则根据上下文结构来体验作者的情感。

(2)随意性

人们写作时,允许字斟句酌,阅读时,又可以反复琢磨和推敲,因此,作者或读者都可以随意控制调节感知书面言语的速度,随意地使用书面言语。

(3)计划性

书面言语的展开性、随意性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其计划性。常表现为提纲,腹稿等形式。

4.内部言语

内部言语是一种自问自答以及自己思考时的言语活动,是言语的一种特殊形式,与外部言语不同,它是一种不出声的默语。内部言语有两大特点:

(1)隐蔽性

通过记录内部言语活动时发音器官的运动发现,内部言语具有言语发音隐蔽性的特点。实验证明,内部言语所执行着的信号功能类似于出声言语,两者性质是相同的。

(2)简略性

内部言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往往可以简略或压缩至一个词或一个短语词组来代替一系列完整的句子。

考点2  言语活动的生理机制

一、言语的发音机制

1.呼吸器官

呼吸器官包括喉头以下的气管、支气管和肺。语音一般在呼气时产生,而仅有少数言语的某些语音是吸气产生的。

2.喉头和声带

喉头下连气管,上接咽部,是由几块软骨构成的一个精巧的小室,小室中间就是声带,声带是主要的发音体,由附在喉头上的两片黏膜形成。声带是主要的发音体,声带松紧不同就可以产生音高的变化。

3.口腔、鼻腔和咽腔

这些器官都包括有腔室,能起共鸣器的作用。

二、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

1.布洛卡区(言语运动中枢)

(1)布洛卡区损伤引起的失语症通常称为运动性失语症或表达性失语症。

(2)患有布洛卡失语症病人的特点:阅读、理解能力相对保留,但言语的生成不流畅;布洛卡失语症病人的言语呈电报式,无法将几个短语成分协调地构建成一个句子;患者的复述能力总是受损,命名出现言语重复现象;布洛卡失语症患者朗读困难,书写也有明显障碍;布洛卡失语症患者几乎总是伴有右侧轻偏瘫和右侧同侧偏盲。

2.威尔尼克区(言语听觉中枢)

(1)威尔尼克区损伤引起的失语症,称为接受性失语症或听觉性失语症、威尔尼克失语症。

(2)患有威尔尼克失语症病人的特点:听觉器官正常,但音素听觉失调,不能分辨语音,即“言语的声音不识症”或“感觉性失语症”;对词的音素组成相对保留,但对它的意义的认知却受到严重的损害;威尔尼克失语症患者可能表现为言语过多(多语症),此现象也称为言语压迫;患者没有其他神经症,但偶见右侧视野缺损。

3.角回(言语视觉中枢)

当角回损伤时,病人能说话,对口语也能理解;病人能看到字形,却不能理解字词的意义,从而产生阅读障碍,称为视觉性失语症。

5.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与言语活动

(1)大脑两半球功能不对称性,也称大脑半球功能专化、功能单侧化或优势半球,是指大脑功能趋向一侧化,即某些功能偏向左半球或右半球。

(2)两半球可能具有不同的功能。言语功能主要定位在左半球,该半球主要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而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等则定位于右半球。

考点3  言语的感知和理解

一、口头言语的感知

1.言语语音的分析

(1)从发音器机制看语音作用

语音由人的运动分析器发出,自然有其生理学规律。

从声学上讲,语音是复合音,可用音高、音长、响度和音色等要素来衡量。

(2)利用语图研究语音

语音是复合音,借助语图仪,可以将组成语音的基础和附加的单纯音——陪音区分开来,而获得语音的音图(即可见言语),这其中包括不同声音频率与振幅范围。

(3)分析语音在言语中的意义

人工分析语音时,常用到“音位”的概念。音位是指在语言中具有区别语义属性的最小语音单位。音位是从语音学角度来寻找辨词的指标,各种语言都有一套自己的音位系统。

2.影响口语知觉(即言语知觉)的各种因素

(1)语音类似性

要能听清口语中心字词,就要能分清语音,而分辨不同音位的区别性特征,是十分重要的。

(2)语音强度

在一定范围内,言语辨别的正确率随响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超过一定范围则没有一定的影响。

(3)噪声掩蔽

由于噪音,语音强度必须加强才能被感知,这即是噪音对语音的掩蔽,这种掩蔽效果与信噪比(信号与噪声的比率)有关。

(4)上下文作用

日常生活中,有强噪声干扰掩蔽时,尽管语音低于噪声强度,但人却仍可听懂语音。这与上下文或语境对语音感知的作用大有关系。

(5)句法、语义的作用

米勒(G.Miller)等人经过实验研究,证明了句法、语义信息对语言感知的影响,这种影响作用与上下文因素的影响相类似。

二、书面言语的感知

书面言语的感知是指人们通过视觉系统接受文字材料提供的信息,对字词做出正确判断与分辨。书面言语的感知主要包括单词再认、阅读和言语的理解。

1.单词再认

(1)单词字形辨认服从于整体知觉性原则,单词再认是由直接的感觉信息和各种非感觉信息相互作用的结果,并不仅仅依赖于单词的物理特征。

(2)实验研究表明,对单词再认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是:单词的使用频率、单词的部位信息、单词的笔画数量与字形结构、单词的语音和上下文共五类影响因素。

2.阅读

(1)阅读是指人对句子及段落意义所含信息的接收。通常取阅读速度及阅读正确率作为语言文字感知的指标,多数情况下,取控制其阅读正确率的阅读速度作为语言文字感知的指标。

(2)实验研究表明,影响阅读速度的有视知觉广度、知识经验以及阅读技能形成等多方面的原因。

3.言语的理解

言语的理解是指在感知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与字形)的基础上,通过一个人的过去经验,而对语义加以理解的过程。语义是言语的内容、内容表征、概念及命题的形式。

(1)言语理解的三个阶段:知觉阶段,分析阶段和应用阶段。

(2)影响因素:言语的理解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表现在材料的形式、语言环境以及个体状态等方面。人们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人的知识经验、言语材料的组织结构及语境对言语的理解有显著关系。

考点4  儿童的言语发展

1.牙牙学语阶段

婴儿学会说话前,能发出很多声音:哭、笑、叫等等。但在5~6个月左右,婴儿所发出的牙牙语类似于成人语言中所使用的声音,并能将辅音和元音相结合而连续发出。在牙牙学语阶段,婴儿常发出这种声音,有时,没有别人在场,也是如此。

2.单词句阶段

儿童在1周岁左右,开始能说出有意义的单词,对经常接触的人或物,能在不同情况下正确称呼,表现出了一定的分化和概括能力。但讲字吐词十分缓慢,最初说出的单词只是作为事物或动作的一般标志,随后不久开始出现单词句。单词句指儿童用一个单词来表达比该词更为丰富的意思。

3.双词或三词组合阶段

从1岁半到2岁开始,儿童出现了由双词或三词组合在一起的语句,如“妈妈鞋鞋”等,这种句子虽比单词句表达的意思要明确一些,但其形式是断续、简明和不完整的。儿童双词句的发展起先比较缓慢,以后的发展则急剧增加,在比较短的时期内逐渐出现了词的大量组合,并开始能适当地用单词或两个词组合起来粗略地表达语义关系。

4.完整句阶段

很多儿童在2岁前说出的话还不是真正的句子。到2~3岁间,他们学会了说出有主语和谓语的句子,这些句子基本上都是完整句。尽管在此阶段,儿童言语的发展速度都很快,但每个儿童的言语发展速度间则有很大差异。儿童的言语发展到3~5岁时,变得异常复杂化了。大约到5岁时,儿童开始使用具有成人语句特点的两种句子“修饰句”及“反义疑问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