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河北省教师招聘考试《幼儿园教育综合知识》专用教材(备考指南+考点精讲+典型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幼儿园环境创设

7.1 考点精讲

 

一、幼儿园环境概述

1.幼儿园环境的含义

(1)幼儿园环境的概念

广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它包括幼儿园内部小环境,又包括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文化等大环境。

狭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在幼儿园中,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物质与精神要素的总和。

(2)幼儿园环境的分类

幼儿园按其性质可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大类。

物质环境

a.广义的物质环境:指对幼儿园教育产生影响的一切天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中物的要素的总和。包括自然风光、城市建筑、社区绿化,家庭物质条件、居室空间安排、室内装潢设计等。

b.狭义的物质环境:指幼儿园内对幼儿发展有影响作用的各种物质要素的总和。包括园舍建筑、园内装饰、场所布置、设备条件、物理空间的设计与利用及各种材料的选择与搭配等。

精神环境

a.广义的精神环境:泛指对幼儿园教育产生影响的整个社会的精神因素的总和。主要包括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道德、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

b.狭义的精神环境:指幼儿园内对幼儿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精神因素的总和。主要包括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幼儿园人际关系、幼儿园文化氛围等。

2.幼儿园环境的特点

(1)环境的教育性

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其环境创设与其它非教育机构有显著区别,它是根据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及幼儿的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精心创设的。环境创设是美化的需要,更是教育者实现教育意图的重要中介。因此,幼儿园的环境具有教育功能,是为实现教育目标服务的。

(2)环境的可控性

幼儿园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相比具有可控性,即幼儿园内环境的构成处于教育者的控制之下。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社会上的精神、文化产品,各种儿童用品等在进入幼儿园时,必须经过精心地筛选甄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有利于幼儿发展为选择标准。

另一方面,教师根据教育的要求及幼儿的特点,有效地调控环境中的各种要素,维护环境的动态平衡,使之始终保持在最适合幼儿发展的状态。

3.影响幼儿园内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

(1)物质因素

物质环境是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幼儿园教育的关系十分密切,会对幼儿园环境质量产生重要影响。教师应结合幼儿园的各级教育目标,科学合理地选择材料与安排空间,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

(2)精神因素

人的要素

在人的要素中,幼儿教师是幼儿园中对幼儿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教师的观念和行为是影响幼儿园环境质量的决定因素。主要表现在:

a.教师的思想、态度、情感和行为本身就是构成幼儿园环境的要素之一。教师的观念和行为决定着他们对幼儿的教养方式,决定着幼儿与教师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决定着幼儿园和家庭和社区的关系;

b.幼儿园的各种环境都是教师根据教育的要求及幼儿的特点精心创设与控制的,教师具有正确的观念与行为,可以敏锐地发现幼儿的各种需要,协调各方面的因素,创设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园文化

幼儿园文化对于幼儿园整体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它影响着幼儿园的精神风貌,对全园的成人和幼儿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幼儿园文化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价值取向、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等。

二、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

1.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原则

(1)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原则是指环境的创设要体现环境的教育性。即环境设计的目标要符合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一致;

(2)幼儿园环境必须强调目标意识,要有利于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创设环境时,目标是依据,应把教育目标落实到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及其每一个具体的活动中。同时,对于一切干扰环境教育性的外来因素如商业化倾向、不良文化产品等要予以坚决地抵制,以保证环境的教育性。

2.发展适宜性原则

(1)发展适宜性原则是指幼儿园环境创设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

(2)从一般年龄特征来看,小班、中班、大班幼儿在身心发展特点上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其身心发展所需要的环境也不尽相同。

(3)教师在设计环境时,既要考虑幼儿年龄特征,也不能忽视幼儿间的个体差异。此外,发展适宜性原则还要求幼儿园的精神环境是宽松、自由、和谐的,物质环境是安全、多样的。

3.幼儿参与性原则

(1)幼儿参与性原则是指环境的创设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合作、共同参与的过程;

(2)环境的创设过程是一个积极的教育过程,环境创设过程本身的教育意义体现在:

培养幼儿的主体精神,发展幼儿的主体意识;

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能切实地体验到自己做的事对集体的影响;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3)树立正确的观念是贯彻这一原则的根本保证。

幼儿的参与是权利,不是“帮忙”;

幼儿在参与中发展,克服“幼儿无能的思想”。

4.开放性原则

(1)开放性原则是指创设幼儿园环境时应把大、小环境有机结合,形成开放的幼儿教育系统。

(2)面对社会环境的复杂影响,应主动地与外界结合,选择、组织、利用其中富有教育价值的积极因素,努力控制与削弱消极因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过大小环境的配合,主要是与家庭、社区的合作,互相取长补短,同心协力,在一个开放的系统中,去培养适合新时代要求的幼儿。

5.经济性原则

(1)经济性原则是指创设幼儿园环境应考虑不同地区、不同条件园所的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因陋就简。

(2)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还很不发达,如果在创设幼儿园环境中一味追求高档化、贵族化,把良好的教育环境理解为良好的物质环境的话,势必会使幼儿教育误入歧途。

(3)贯彻经济性原则具体要做到少花钱多办事。有的经济条件很好的城市园仍坚持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玩教具,利用自然材料布置教室。另外,还应把钱花在有利于幼儿的发展上,不能不顾本地区、本园的实际情况,盲目攀比,追求形式。

三、教师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作用

1.准备环境

(1)让环境蕴含目标

教师必须带着明确的目标来准备环境,将周围的人际因素和物质条件精心地加以组织,让环境中的一切负载教育的信息,让环境去告诉幼儿该做什么。

(2)让幼儿感兴趣,更使其增加兴趣

环境要体现教育目标,必须符合幼儿的需要和兴趣,但幼儿现存的兴趣无论广度和深度都有限,他们对自己的需要也往往不能意识到。因此,只要是幼儿发展所必需的东西,应当将其纳入环境中,并引导和发展幼儿的兴趣。

(3)尽可能让幼儿感到环境是由自己而不是教师决定的

环境是用来供幼儿活动的,因此贯彻前述的幼儿参与原则是教师准备环境时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教师发挥作用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教师应当尽可能地提供机会,让幼儿能发表意见,动脑动手;教师预想的各种计划、打算、设计等,只要是幼儿能够理解和参与的,应当尽可能地将之巧妙地变成幼儿的“决定”。

2.控制环境

教师控制环境的作用是指教师能利用环境来激发和保持幼儿的活动积极性,能帮助幼儿利用环境的条件来发展自己。

(1)诱导幼儿进入活动

教师要善于对幼儿进行观察;

教师用言语或行动亲自或通过幼儿、他人来诱导。

(2)帮助幼儿展开活动

观察;

针对性地指导,因人施教,方式各异;

积极的应答式、启发式交谈;

提供辅助玩具、图书资料等,间接地丰富所开展的活动。

(3)帮助幼儿解决困难、纷争或情绪问题

(4)帮助幼儿结束活动

3.调整环境

(1)环境不是凝固的、僵化的、一成不变的,它必须随着幼儿的兴趣、需要、能力的变化,以及教育目标、客观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2)经常调整环境,使它保持适合幼儿发展的最佳状态,是教师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