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心理咨询中的咨访关系
3.1 复习笔记
一、咨访关系概述
咨访关系是指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围绕改变来访者所表现的心理行为问题或者症状而形成的一种特殊关系。它是心理咨询的基础。
(一)咨访关系的本质
良好的咨访关系应该是咨询双方相互信任、理解、接纳、卷入的关系。只有在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形成这样一种理想的咨访关系,才能达到咨询目标。不同理论对此有不同的理解:
1.行为主义
认为咨访关系是控制与执行的关系。华生、斯金纳、沃尔普认为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起指导作用,来访者是一个被动服从的、对咨询师的各种操纵机械执行的人。行为理论取向的心理咨询师倾向于认为咨询是对人类外在行为的矫正、调试,咨询师在咨访关系中处于指导者、命令者、控制者的地位。
2.人本主义
罗杰斯认为咨访关系应是一种协助关系,强调来访者自我成长的动机、能力和选择的自由。咨询师应当是非指导性的,在咨询中应使来访者和自己更有能力去发挥个人潜能,从而促进自我完善,达到咨询目的。
3.精神分析
阻抗和移情是精神分析对咨访关系进行描述的两大支柱。精神分析的咨访关系强调咨询师隐匿的角色,以使来访者能将他们的情感投射到咨询师身上,双方要相互信任,又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保持咨询所必需的客观性,避免来访者产生某种形式的抗拒。
4.综合评价
存在人本主义对咨访关系的描述是美好的,实现起来却有困难;行为主义者的做法也许会违背良心和道德,但也可能会受到来访者的支持。咨访关系在形式上应是多元化的因此不应把咨访关系看做是静止的、固定的模式。
(二)咨访关系的特征
1.特殊的关系
帕特森(Patterson)指出:
(1)咨访关系是因为来访者需要解决自己或者其他人际关系不能解决的问题而形成和持续的;
(2)咨访关系比较正式,有特殊的时间安排;
(3)咨访关系只存在于咨询时;
(4)咨访关系是一种更亲密、更深入的关系。
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影响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同时咨访关系受多重专业的限制,常见的限制包括职责的限度与时间的限制。
2.保密性的关系
保密性是咨访双方产生信任关系的前提。保密既是职业道德要求,也是咨询工作的需要。保密性保证了来访者自我暴露和自我探索的进行,否则关系就会复杂化。
3.以求助动机为前提
咨访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是以来访者的求助动机为前提的。咨询的根本目标是助人自助,自助的前提是来访者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积极寻求帮助。没有求助动机,就没有咨询效果。
4.动态的关系
咨访关系是咨询师与来访者的互动关系,它是根据咨询需要而不断变化的,是动态的、非固定的。
(三)咨访关系的作用机制
1.来访者中心理论
罗杰斯认为咨访关系的作用主要在于它促进了来访者的自我探索,进而促进了来访者的一致性。心理咨询的基本目标是促进来访者由不一致向一致的转化。罗杰斯认为良好的咨访关系是促进来访者一致性的唯一途径,是有效心理咨询的充分必要条件。
2.社会影响理论
从社会影响观点出发,社会影响理论把心理咨询看成一个说服和态度改变的过程,关注咨询过程中导致态度改变的因素,咨访关系是其中之一。Strong提出的两阶段咨询模型:
(1)第一阶段
咨询师要设法使自己在来访者心中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动因,即显得富有专业技能、有个人魅力等。
(2)第二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咨询师利用自己作为一个有力的影响源,造成来访者态度、信念和行为的改变。
3.依恋理论
(1)咨访关系角度
①角度一
把来访者的依恋模式与咨询双方的移情关系联系起来。婴儿跟母亲或照料者之间早期的互动经验会演变为一种工作模型,这种无意识的工作模型包含着孩子对自己和他人,以及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知觉方式和反应倾向。移情关系可以看作来访者早期依恋关系的投射。
②角度二
是从依恋理论来看咨访关系,把咨访关系看成是来访者依恋需要的满足。来访者把咨询师看成一个提供心理上的安全保障的依恋对象,把咨访关系看成是一种特殊的依恋关系。
(2)咨访关系作用
①作用一
使来访者早期的依恋情况及来访者的内部工作模型在咨询中显现,从而为咨询提供依据并指示方向。
②作用二
咨访关系中的依恋成分为来访者提供安全感的体验,可以增进对咨询师的信赖,并由此引起或促进不同方面的改变。
4.小结
(1)来访者中心观点
该理论认为咨访关系的作用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温暖的氛围,并借以降低来访者的防卫。咨询师的同感理解还有助于来访者对威胁性经验的意识。
(2)社会影响观点
该理论认为咨访关系的作用在于增强咨询师在来访者心中的可信性,进而来访者的态度被咨询师所给出的说服性信息所改变。咨访关系本身不具有治疗效力,它是其他改变因素的载体。
(3)心理动力学观点
心理动力学理论把移情关系看成一个媒介,一个投射的银幕。认为咨访关系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它为分析治疗提供依据并指示方向,咨询师的洞察力和分析技能是至关重要的。
二、良好咨访关系的建立
(一)如何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
良好咨访关系的确立有赖于咨询双方的努力。咨询师的态度、品格和技术应当起着主导作用,咨询师的态度是建立良好咨访关系的关键。
1.具备良好的咨询态度
对来访者的态度直接影响到来访者对咨询师的信任。热情友好的态度可以给人亲切感,能拉近双方距离,降低来访者的焦虑。如真诚、尊重、积极关注和共情。咨询师还应具备关注、倾听等相应的咨询技能。
2.注意初次会谈的技巧
初次会谈时可向来访者做简单介绍,之后可允许短暂沉默。在初次会谈时,咨询师可以就咨询的性质、限度、角色、目标以及特殊关系等向对方做出解释,减少其困惑,调整他对咨询效果的期望,同时说明保密性原则;并对其隐私等问题作出保密承诺。
3.保持与来访者之间的界线
如何创造和保持咨询双方的界线是开始建立咨访关系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心理咨询情境下,可以根据不同维度的关系来确定界线,如时间、物理空间、社会角色等。界限可以是严格固定的,也可以是有渗透性的。
4.自我觉察
心理咨询师需要具备正确和敏锐的自我觉察能力。包括:
(1)对来访者的觉察
自我觉察可以帮助心理咨询师更好地从来访者的角度进行思考,能够更真实地体验来访者的内心世界,把来访者现在的应对方式和早年的创伤经历连接起来,揭示其心理动力,从而能够更好的帮助来访者解决困扰他们的问题。
(2)对咨询师自身的觉察
心理咨询师应敏锐地对自身出现的想法、冲动和感受有所觉察,并探究其与自身内在心理结构及过往经历之间的关系,探究其来源。只有这样认清自己,才能更好地把握来访者的内心世界。
(3)对咨访关系的觉察
咨询师需要觉察咨访关系内在的心理动力模式,这一模式是咨询双方过去生活的重现
5.理解咨询过程
咨询师需要建立一个理解自己的所作所为的理论框架。作为一名咨询师,关键之处在于使用一致的、有意义的和有助于与来访者进行沟通的概念和观点。作为咨询师自身需要具有能够掌控现实的安全感。
6.实践经验
实践经验有三种类型:
(1)第一种
与他人共享自己的个人经验和聆听他人的经验;
(2)第二种
与学习同伴一起练习咨询和助人技巧;
(3)第三种
扮演真正的咨询角色,面对带着问题前来寻求帮助的人。
7.接受督导与自我成长
作为咨询师,需要在接受专业训练和开展助人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寻求机会,进行自我反省,接受专业督导,促进自我成长。
(二)咨访关系的影响因素
1.来访者因素
来访者的认知动机性因素、人际关系的好与坏影响了咨访关系的建立以及咨访关系水平的高低,在治疗中积极主动的来访者更容易与咨询师建立牢固的咨访关系。咨访关系与来访者愿意承担的责任有关。
2.咨询师因素
这是咨访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咨询师在咨访关系中起主导作用。其专业水平、值得信赖感、吸引力以及咨询师与来访者组合的融洽与咨访关系有中等程度的正相关。咨询师的温暖、理解、胜任感和对来访者的尊重会提高咨访关系的水平。
(三)良好咨访关系的意义
心理咨询中的相互关系比心理咨询技术更为重要,在来访者眼中,心理咨询过程中他们与咨询师之间的相互关系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咨访关系是当代心理咨询理论与实践的重要主题
咨访关系是影响咨询效果的重要因素。这是因为心理咨询是一个人帮助人、人影响人的活动,来访者是否接受咨询师的影响与帮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咨访关系决定的。
2.良好咨访关系是心理咨询有效性的前提条件和基础
良好咨访关系是心理咨询过程的第一步,是心理咨询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Bob Bertolino在《问题青少年的咨询》一书中,提出了咨询要取得效果必须具备四个要素:
(1)认识来访者的长处(40%的作用);
(2)良好的咨访关系(30%的作用)
(3)咨询技巧(5%的作用)
(4)对咨询的期望(5%的作用)
3.良好咨访关系能够减少来访者的防御
良好的咨访关系可以解除来访者的防御心理,主动寻求帮助,并提供真实、全面的信息,咨询师才能作出准确的评价,咨询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4.良好咨访关系是来访者发生改变的催化剂
只有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来访者才能获得安全感、信任与支持,以接纳的态度对待咨询师,相信咨询师并且愿意积极配合,找出问题原因,学习和尝试新的行为方式,使改变成为可能。
三、咨询师的基本态度
(一)共情
1.共情概述
(1)概念
共情又称为同理心、神入、同感、感情移入、共感,是指从来访者角度,而不是咨询师自己的参考框架去理解来访者的能力。以共情的方式对来访者作出反应,尝试与来访者一起思考,而不是代替其思考。
(2)意义
共情是心理咨询中影响咨访关系建立和发展的首要因素,是心理咨询的基本特质。其重要意义在于:
①咨询师能设身处地地理解来访者,从而能更准确地掌握有关信息;
②来访者会感到自已被悦纳、被理解,从而会感到愉快、满足,这对咨访关系会有积极的影响;
③促进了来访者的自我表达、自我探索,从而达到更多的自我了解和咨询双方更深入的交流;
④对于那些迫切需要获得理解、关怀和情感倾诉的来访者,共情更有明显的咨询效果。
(3)共情的步骤
①咨询师从来访者内心的参照体系出发,设身处地地体验来访者的内心世界;
②以言语准确地表达对来访者内心体验的理解;
③引导来访者对其感受作进一步的思考。
2.共情的水平
共情有不同的层次水平,代表了不同的共情质量,国外学者对此有不同的分类。
(1)卡库夫
将共情的层次水平分为五类:
①毫无共情反应
完全忽视来访者的感受和行为;
②片面而不准确的共情反应
理解来访者的经验及行为而完全忽略其感受;
③基本的共情反应
理解来访者的经验、行为及感受,但忽视其感受程度;
④较高的共情反应
理解来访者的经验、行为及感受,并把握其隐藏于内心的感受和意义;
⑤最准确的共情
既准确把握来访者言语传达的表层含义,又把握其隐藏的深层含义及其程度。
(2)艾维
将共情细分为七种不同水平:从对会谈起着明显的破坏作用到共情的最高水平,咨询师在任何方面都能与来访者进行直接的成熟的交流。
(3)伊根
把共情分为两种类型:
①初级共情
其含义接近于罗杰斯提出的共情定义,它主要运用倾听技术,注重对来访者内心体验的理解并能进行反馈;
②高级的准确的共情
这对咨询师有更高的要求,需要运用咨询中的影响技术来直接影响来访者,咨询师在运用这种类型的共感时自身更为积极主动,不仅要使用倾听技术,还可以结合使用一些影响性技术。
3.正确使用共情
(1)穆歌特伊德
他列举了提高共情的具体方法:
①与其他人一起练习对对方谈话内容的反应,试着把他们所说的话的意思讲明白;
②试着去想象在各种各样的情景下,你所要帮助的那些人对你讲述他们的事情,试着把他们的经历用准确的图像在你脑海中显示出来;
③如果你不能用视觉的思维,那么就想象运用你正在读的一本小说中的关键词来代替;
④努力使你自己有关情绪方面的词汇变得更为丰富。
(2)S.Cormier和 B-Cormier
提出了运用言语传递共情的几种具体手段:
①表示内心的理解;
②讨论来访者认为重要的事情;
③运用语言反映出来访者的情感,这个方法有时被称作交换或基本共情;
④使用言语连接或补充来访者表达不明确的信息。
(3)马建青
提出了正确使用共情的五个要点:
①咨询师应走出自己的参考框架而进入来访者的参考框架,把自己放在来访者的位置和处境上来尝试感受对方的情绪;
②咨询师可使用尝试性、探索性的口气来表达,请来访者检验并作出修订;
③共情的表达要适当,要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宜;
④共情的表达还有非语言行为,咨询中应注意言语与非言语的有机结合;
⑤要注重角色把握,咨询师对于角色的切换要灵活,恰到好处。
4.如何正确共情
①转变角度,换位思考
咨询师要站在来访者角度,设身处地去思考其行为与心理,尽可能排除自己的一些影响,客观地去接触对方的内心世界,以至到达最大的共感。
②善于观察,投入倾听
咨询师在同来访者进行交流时,既要注意其言语与非言语行为所传递的情感信息,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投入的倾听来增进咨询中的共感。
③充分理解,准确传达
这体现在咨询师不但能正确反映出来访者说话的内容,还能反映其言语中所隐含的情感和内心的矛盾冲突。咨询师需要通过语言表达出对来访者的充分理解。
5.常见的共情障碍
(1)以自己为参考标准,难以做到设身处地;
(2)共情过度或不足;
(3)单纯依靠言语共情,忽视非言语共情的运用;
(4)忘记自己的职业角色,丧失客观、中立的立场;
(5)忽视来访者的差异性,特别是文化背景的差异;
(6)其他类型的共情不当:
①直接的、空泛的指导或引导;
②简单地判断、评价或贴标签;
③轻率地作出大而空的保证。
6.咨询师影响共情的因素
咨询师本身应具有共情所需的个性品质。如咨询师的人格力量和个性品质,以及丰富的人生经验和阅历,这对共情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共情水平的提高及获得需要咨询师在个人原有素质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实践。
(二)尊重
1.尊重的概念
尊重是一种态度和对人生的看法、一种用行为表达出来的态度。它包括了对来访者的尊重,尊重他是一个个体,尊重他的人格、他的潜能。
2.接纳的含义
尊重的前提是接纳,泰勒认为接纳包括两层含义:
(1)我们承认每个个体在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同的;
(2)认识到每个个体的人生过程都是一个复杂的奋斗、思考和感受的过程。
(三)积极关注
1.积极关注的概念
积极关注是一种共情的态度,是指咨询师以积极的态度看待来访者,注意强调他们的长处。它意味着把来访者看作是一个有价值和尊严的人,而予以赞扬和尊重。
2.无条件积极关注
伊根分析出构成无条件积极关注的四个部分:
(1)承诺
意味着咨询师一旦与病人建立了咨访关系,就必须严格承担作为咨询师的责任。承诺可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如准时赴约、保密等。缺乏时间、缺乏关心是表达承诺的两个障碍。
(2)理解
意味着积极的聆听和准确的共情,咨询师通过有效的聆听和共情把理解传达给来访者,让来访者感受到“咨询师是在努力的理解我”。
(3)非批判的态度
是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推迟评判来访者的行为和动机,避免谴责或宽恕来访者的想法、情感和行为,从而给来访者提供一个安全的治疗环境,让其无拘无束地表达自我的各种感受。
(4)能力与关怀
咨询师给予来访者积极关注和尊重,自身也要接受督导、咨询。当咨询师感到自己无能为力时,要采用符合伦理道德的转介过程。
(四)真诚
1.真诚的含义
真诚是指咨询师应坦诚地面对来访者,开诚布公、直截了当地与来访者交流自己的态度和意见,不掩饰和伪装自己,表里如一。
2.真诚在咨询中的意义
(1)真诚能导致信任感、安全感和更开放的交流
真诚会为双方营造一个安全、自由的交谈氛围,来访者可以坦白表露自己的软弱、失败或过错而无需顾忌。
(2)真诚提供的榜样作用能产生咨询效果
真诚的咨访关系能让来访者获得切实的感受和体验,并可能去模仿和内化,从而起到促进其改变的积极效果。
3.真诚的实施技术
真诚至少有五个组成部分:
(1)支持性的非言语行为
传递真诚的非言语行为包括微笑、目光接触和有效倾听。
(2)角色行为
真诚的咨询师是一个让人感觉到舒适的人,而不过分强调自己的角色、权威和地位。
(3)一致性
这意味着咨询师的言行和情感相辅相成,保持一致。
(4)自发性
在没有刻意或做作的情况下自然地表达自己的能力,但以来访者的成长为限度。罗杰斯建议,只有当不利的情况持续不断,或他们干扰了咨询师传递共情和积极关注时,咨询师才可以表明自己的负面情感。
(5)开放性
通过咨询师的自我示范来帮助来访者暴露自己的问题,给来访者带来问题解决的希望,从不同的视角进行自我探索。如
①自我表露
指咨询师自愿、适度地讲述自己的真实感受、经历、观念等与来访者分享。咨询师的自我表露有两种形式:
a.表明自己当时对来访者言行的体验;
b.告诉来访者自己过去与他相似的一些经历。
②言行协调技术
是指调动和运用非言语技术来传递真诚,并使言语传递与非言语传递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咨询师需要经常留意和控制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尤其是那些下意识的动作和习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