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版)配套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课程代码:03706】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部分 历年真题

2015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真题及详解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03706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由于成长环境和性格等方面的不同,人们会形成不同的理想信念;即使同一个人,也会形成关于社会生活不同方面的许多理想信念。这说明,理想信念具有(  )。

A.时代性

B.自发性

C.共同性

D.多样性

【答案】D

【解析】理想信念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是人们心灵世界的核心,由于成长环境和性格等方面的不同,人们会形成不同的理想信念,从而使理想信念具有多样性。即使是同一个人,也会形成关于社会生活不同方面的许多理想信念。

2.人们的理想信念遍及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呈现出许多不同的类型。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领域的理想信念的是(  )。

A.追求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B.建立社会主义制度,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C.希望选择一种理想的职业,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

D.使自己成为一个为社会所需要、为他人所喜欢的人

【答案】B

【解析】社会领域的理想信念是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方面所持的基本理念和对于理想的社会制度的向往和追求。A项属于生活领域的理想信念。C项属于职业领域的理想信念。D项属于道德领域的理想信念。

3.古今中外无数英雄豪杰之所以能在充满困难的条件下最终成就伟业,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胸怀崇高的理想信念,具有锲而不舍、披荆斩棘的精神。与此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就有可能浑浑噩噩,庸庸碌碌,虚度一生,甚或腐化堕落,走上邪路。这说明,理想信念是(  )。

A.人们的主观意志

B.人们的丰富想象

C.人生的现实境遇

D.人生的前进动力

【答案】D

【解析】理想信念对于人生至关重要,它在人生实践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向导,是人生的精神动力,对人的精神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题中体现了崇高的理想信念对于人生发展的重要导向作用,能够为人生提供强大的前进动力支持。

4.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凝聚一体的精神动力。当今世界,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和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更需要(  )。

A.拒绝外国的一切思想和文化

B.大力颂扬和恢复传统文化

C.树立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D.经济政治文化全面与西方接轨

【答案】C

【解析】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和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我们依然需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树立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妄自尊大、故步自封,不妄自菲薄、崇洋媚外。

5.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上,激励中华儿女自强不息、拼搏进取,启迪和指引历代优秀人物壮丽人生的一个共同思想因素是(  )。

A.功利主义

B.自由主义

C.爱国主义

D.社会主义

【答案】C

【解析】爱国主义是维护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爱国主义最基本的内容是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它能激励中华儿女自强不息、拼搏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力拼搏。

6.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中(   )。

A.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精神

B.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精神

C.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的精神

D.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的精神

【答案】D

【解析】爱国主义是维护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爱国主义在当代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题中体现了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的精神。

7.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称为(  )。

A.民族精神

B.时代精神

C.历史传统

D.风俗习惯

【答案】A

【解析】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在一定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独特方式。

8.尽管在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涌现过的人生目的五花八门、形形色色,但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值得终身践行的科学而高尚的人生目的是(  )。

A.享乐主义的人生目的

B.拜金主义的人生目的

C.个人主义的人生目的

D.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

【答案】D

【解析】人生目的是指人生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尽管在历史上和现实中涌现出来的人生目的各有不同,但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才是高尚的人生目的,才值得当代中国大学生终生尊奉、矢志践行。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党和人民对大学生的要求和期待。

9.马克思说:“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成为著名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疵的伟大人物。”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  )。

A.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矛盾的、对立的

B.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C.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基础

D.自觉提高自我的主体素质和能力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答案】C

【解析】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人生的自我价值和人生的社会价值两方面的内容。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互相区别,又密切联系,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而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基础。

10.一个充满希望的中国,必然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中国。为了让我们每一个人拥有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河流、茂密的森林,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  )。

A.消极地依赖自然生活

B.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C.继续扩大人类干涉自然的范围和程度

D.走先污染后治理、先开发后保护的道路

【答案】B

【解析】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需要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念和理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统筹人与自然的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和生态中国。

11.中华民族历来有一种为了国家、民族的整体利益而不惜牺牲自己的奉献精神,有一种对于国家、民族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忧患意识。下列古训中体现了这种精神和意识的是(  )。

A.欲当大任,须是笃实

B.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C.苟利社稷,不顾其身

D.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答案】C

【解析】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我们这个民族发展壮大的珍宝之一,每一个中华儿女历来以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任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C项,“苟利社稷,不顾其身”就是这种爱国主义精神的杰出代表。

1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要求在道德建设中,用以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是(   )。

A.以人为本

B.实用主义

C.集体主义

D.为人民服务

【答案】C

【解析】集体主义原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主导原则,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A项,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B项不属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范畴。D项,为人民服务是核心。

13.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是(  )。

A.荣辱观

B.人生观

C.价值观

D.道德观

【答案】A

【解析】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是一定社会思想道德原则和规范的重要体现,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荣辱观是道德观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14.重视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强调一个人在独处、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也能做到严于律己、保持操守。这种道德修养的方法叫作(  )。

A.慎独自律

B.学思并重

C.积善成德

D.择善而从

【答案】A

【解析】慎独自律是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要求在个人独处、无人监督时,也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对自己的言行小心谨慎,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

15.职工小周在家里也热爱劳动、不辞辛苦、不懒惰,且合理支出、不浪费。这一行为体现了他具有(  )。

A.尊老爱幼的美德

B.男女平等的美德

C.夫妻和谐的美德

D.勤俭持家的美德

【答案】D

【解析】勤俭持家是家庭重要美德之一,勤俭持家要求在家庭生活中勤奋劳作,节约俭朴,合理持家。勤俭持家的生活方式,是兴家之本,富家之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A项,尊老爱幼要求在家庭生活中尊敬、照顾和赡养老人,抚养、热爱和教育子女。B项,男女平等要求在家庭生活中男女享有平等的地位、权利和尊严。C项,夫妻和睦要求在家庭生活中夫妻互敬、互爱、互助、互信、互谅。

16.人们在乘车、登机、坐船时主动购票、自觉排队;出行时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游览观光、购物、提款时按先后顺序,不插队等。这是社会公德中(  )。

A.文明礼貌的要求

B.爱护公物的要求

C.助人为乐的要求

D.保护环境的要求

【答案】A

【解析】社会公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题中的良好行为是文明礼貌的表现。

17.当今社会,人们的行为应受到多重规范的制约。在民主政治建设领域,规范人们行为的标准首先应该是(  )。

A.法律

B.道德

C.纪律

D.政策

【答案】A

【解析】法律是人们在生活中的最重要的尺寸和必须遵循的规范,在民主政治建设领域,规范人们行为的标准首先应该是法律,法律为人们的政治建设和政治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法律保障。

18.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公平正义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在司法实践中,经常被称为“看得见的正义”的是(  )。

A.分配正义

B.结果正义

C.程序正义

D.实体正义

【答案】C

【解析】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在司法实践中,实体公正和程序正义是法治体系的两大重要内容,其中程序正义被称为“看得见的正义”,它是实实在在的公平手段和方法,具有可操作性。

19.在当前形势下,应当确立全新的国家安全观。全新的国家安全观包含着广泛的内容,其中粮食安全属于(  )。

A.政治安全

B.经济安全

C.生态安全

D.社会公共安全

【答案】B

【解析】全新的国家安全内容包括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等。题中的粮食安全属于经济安全的内容。

20.法律的产生有多种方式。其中,国家机关通过一定的程序赋予既存社会规范或习惯以法律效力,将之上升为法律的做法是(  )。

A.法律制定

B.法律认可

C.法律继承

D.法律移植

【答案】B

【解析】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制定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通过立法活动产生新的规范;认可是指国家对既存的行为规范予以承认,赋予其法律效力。题中,国家机关通过一定的程序赋予既存社会规范或习惯以法律效力,将之上升为法律的做法是法律认可。

21.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有道德规范、宗教规范、纪律规范和法律规范等。法律规范与其他社会规范的不同之处在于(  )。

A.阶级意志性

B.国家强制性

C.意识形态性

D.物质决定性

【答案】B

【解析】马克思主义法律观认为,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体系。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和纪律规范不同,法律的实施是以国家强制力来保证的。

22.法的规范作用可以做不同划分。其中,通过法律的实施对准备采取同类行为的人或一般人所发生的积极影响,是法的(  )。

A.教育作用

B.评价作用

C.预测作用

D.制裁作用

【答案】A

【解析】法的教育作用是指通过法的实施而对一般人或准备采取同类行为的人所发生的积极影响。法的教育作用既包括对违法行为人实施法律制裁后所产生的教育作用,也包括人们的合法行为及其法律后果所产生的示范作用。B项,法的评价作用是指法作为一种社会规范所具有的帮助人们判断、衡量他人行为是否合法或有效的作用。C项,法的预测作用是指人们通过了解法律可以预知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后果。D项,法的制裁作用是对违法者(或违约者)依其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而实施的强制惩罚措施。

23.一个国家的全部法律规范可以按照一定标准分类组合为不同的门类,在此基础上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称为(  )。

A.法律部门

B.法律体系

C.法律渊源

D.法律关系

【答案】B

【解析】法律体系是指由一个国家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我国全部现行法律规范依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并由这些法律部门所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

24.司法权是国家主权的象征和组成部分,是司法机关的专有权力,其他任何国家机关、团体和个人都不得行使。在我国享有司法权的机关是人民法院和(  )。

A.公安局

B.检察院

C.纪检委

D.政法委

【答案】B

【解析】在我国,司法机关主要包括检察机关和法院以及司法行政机关(司法系统行政机关),享有司法权的机关是人民法院和检察院。

25.在承担法律责任的问题上,根据是否要求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可以分为不同的归责原则。因产品质量不合格导致人身伤害的案件,当事人承担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是(  )。

A.过错责任原则

B.过错推定原则

C.公平责任原则

D.无过错责任原则

【答案】D

【解析】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法承担侵权责任。我国侵权责任归责原则主要包括:无过错责任原则,即行为人损害他人民事权益,不论其主观上有无过错,根据法律规定均应承担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过错责任原则,即行为人的过错是侵权责任的必备条件的归责原则。题中,因产品质量不合格导致人身伤害的案件,当事人应承担无过错责任。

26.宪法的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宪法的有效修改应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的(  )。

A.1/5以上的多数通过

B.1/2以上的多数通过

C.2/3以上的多数通过

D.3/4以上的多数通过

【答案】C

【解析】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而普通法律的修改需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27.民事主体在做出民事行为时,自主决定民事行为的形式和内容,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非法干预、强迫或胁迫。这体现了我国民法基本原则中。(  )。

A.平等原则的要求

B.自愿原则的要求

C.公平原则的要求

D.诚信原则的要求

【答案】B

【解析】A项,平等原则是指民事主体享有独立、平等的法律人格,在具体民事法律关系中互不隶属,能自主表达自己意愿,其合法权益平等地受法律保护。C项,公平原则是指民事活动中的当事人在确立双方的权利义务时要兼顾各方的利益,维持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均衡。D项,诚实信用原则是指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要诚实、讲信誉,恪守约定,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履行自己的民事义务。

28.危害行为、危害结果以及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属于犯罪构成中的(  )。

A.犯罪主体

B.犯罪客体

C.犯罪主观方面

D.犯罪客观方面

【答案】D

【解析】犯罪构成包括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四个要素。其中,犯罪客观方面是刑法规定的构成犯罪在客观上需要具备的各种要件的总称,一般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以及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等。

29.人民法院根据一方当事人的申请或依职权采取法定措施,强制不履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履行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及其他法律文书。这是民事诉讼程序中的(  )。

A.普通程序

B.简易程序

C.上诉程序

D.执行程序

【答案】D

【解析】执行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书,在义务人逾期拒不履行时,依法采取强制措施,从而使生效法律文书的内容得以实现的活动。行政诉讼执行程序的启动,可以由申请人的申请提起,也可以由执行机关依职权决定。

30.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丰富和提高自己,将自己学到的知识真正奉献给祖国和人民,这是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中(  )。

A.有文化的要求

B.有道德的要求

C.有理想的要求

D.有纪律的要求

【答案】A

【解析】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中的“四有”是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其中,有文化是指要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作为首要任务,努力掌握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真才实学,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将自己学到的知识真正奉献给祖国和人民。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共同的理想信念。确立和践行这一理想信念,需要(  )。

A.坚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信仰

B.坚定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任

C.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D.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答案】BCD

【解析】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它的基本内容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因此,要实现和践行这一理想信念,需要我们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坚定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32.理想信念最终是在实际生活中形成的,它既离不开人的生活体验,也离不开人的实际行动。一个人在确立自己的理想信念时,应该(  )。

A.全面否定当下的现实

B.把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结合起来

C.学会对不同的理想信念进行辨别和选择

D.把个人的理想信念与社会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

【答案】BCD

【解析】A项,理想与现实是辩证统一的,全面否定当下的现实是一种误区。理想信念对我们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作用,但只有付诸实践,理想才能变成现实。一个人在确立自己的理想信念时要学会对不同的理想信念进行辨别和选择,学会把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结合起来,学会把个人的理想信念与社会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

3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提出和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要表现在(  )。

A.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有利于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

B.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高度概括了对公民的道德要求

C.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

D.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集中反映了公民家庭生活领域的道德规范

【答案】ABC

【解析】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提出和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对公民道德要求的高度概括;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有利于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

34.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并为社会经济基础服务。社会主义道德是当代社会最先进的道德。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  )。

A.与一切传统道德相决裂

B.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C.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D.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答案】BCD

【解析】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我们要确立良好的社会要求,一般而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要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要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35.社会公德是公民在社会交往和社会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社会公德的特点有(  )。

A.基础性

B.全民性

C.国家强制性

D.相对稳定性

【答案】ABD

【解析】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秩序、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社会公德具有基础性、全民性和相对稳定性三个特征。

36.良好的个人品德对自己对社会都有积极意义。个人通过道德修养可以使自己的品德高尚、人格完善。现代社会进行道德修养、锤炼个人品德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  )。

A.严格要求,完善道德品质

B.认真学习,提高道德认识

C.自我封闭,不与他人交往

D.勤于实践,加强道德行为训练

【答案】ABD

【解析】良好的个人品德对自己、对社会都有积极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认真培养自己良好的个人品德。现代社会进行道德修养、锤炼个人品德的途径和方法主要可以概括为:认真学习,提高道德认识;勤于实践,加强道德行为训练;严格要求,完善道德品质。

37.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反映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功能、目标方向、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和精髓,具有丰富的内涵。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基本内涵的有(  )。

A.罪刑法定

B.依法治国

C.公平正义

D.党的领导

【答案】BCD

【解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法治理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本质要求、价值追求、重要使命、根本保证等基本问题的集中概括和系统认识。它的基本内涵可以集中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内容。A项,罪刑法定原则属于刑法的基本原则。

38.法律公布以后,还涉及法律完善的问题。在下列法律完善的形式中,具有法律效力的有(  )。

A.司法解释

B.学理解释

C.法律汇编

D.法律编纂

【答案】AD

【解析】法律文件的完善,主要包括法的修改、废止,法律解释,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清理,法律汇编和法律编纂等。A项,法律解释可以分为正式解释和非正式解释,其中正式解释具有严格的法律效力,正式法律解释包括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D项,法律编纂也具有法律效力。

39.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反映,是广大人民意志的表现,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制度保障,它具有(  )。

A.人民性

B.先进性

C.科学性

D.阶级性

【答案】ABCD

【解析】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人类历史上新型的法律制度,有着与以往剥削阶级类型法律制度不同的经济基础和阶级本质,它充分体现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意志和利益,它是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也是先进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40.担保物权是为了担保债的履行,在债务人或第三人的特定财产上设定的物权,主要包括(  )。

A.质权

B.债权

C.留置权

D.抵押权

【答案】ACD

【解析】担保物权是为了担保债的履行,在债务人或第三人的特定财产上设定的物权,主要有:抵押权,即对于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占有而供担保的不动产或其他财产,债权人得优先清偿其债权的权利。质权,即为担保债权的履行,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动产或者权利移交债权人占有,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就其占有的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留置权,即债权人按照合同约定占有债务人的财产,在债务人逾期不履行债务时,有留置该财产以迫使债务人履行债务,并在债务人仍不履行债务时就该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如何正确认识理想实现的过程?

答: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需要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在理想和信念方面的认识上的误区和态度上的偏颇,会左右人们追求理想的行动,从而影响理想的实现。因此,充分认识理想实现过程的复杂性,以正确的认识和态度来追求理想是非常必要的。

(1)理想的实现具有长期性。理想变为现实是一个过程。一般来说,一个理想目标越小越低,它的实现所需要的时间和努力就越少;而理想越是高远,它的实现就越需要更长的时间、更多的奋斗。

(2)理想的实现具有曲折性。通向理想的道路不是笔直的,而是充满了曲折,正由于曲折,追求理想的道路才更加漫长。

(3)理想的实现具有艰巨性。尽管不同的理想实现的困难程度有所不同,但是总的来说,任何一种理想的实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因为理想的超越性决定了它不是现实状态的简单延伸,而是要对自我和现实做出较大的改变才能实现。

42.简述道德的起源。

答: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起源,认为道德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道德的起源有多方面的条件:

(1)劳动是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劳动创造了道德产生的主客观条件,也形成了道德产生的主客观统一的重要条件,提供了道德产生和发展的动力。劳动使人和动物区别开来,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创造了人类的社会关系,创造了人类的自我意识。

(2)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只有形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才会产生了道德。

(3)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道德是一种调节关系的方式,以人的意识发生为前提。正是有了自觉的意识,人才会有意识地建立关系并改变和调整关系,才会产生道德。

43.简述职业道德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答:(1)职业道德的含义

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特殊领域。职业道德具有规范性和专业性、可操作性与准强制性、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等基本特点。

(2)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爱岗敬业。爱岗敬业要求从业人员,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益求精,尽职尽责。

诚实守信。诚实守信要求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诚实劳动、表里如一、信守诺言、讲求信誉、遵守职业纪律。

办事公道。办事公道要求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秉公办事、平等待人、清正廉洁,不谋私利、不滥用职权、不损人利己、不假公济私。

服务群众。服务群众要求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尽力设法满足服务对象的要求,处处为他们的实际需要着想,尊重他们的利益,取得他们的信任和信赖。

奉献社会。奉献社会要求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树立为社会、为他人作奉献的职业精神。每一项职业都有其特殊的社会职能。这种特殊的社会职能就是社会对该项职业所提出的要求,也就是从业人员从事职业劳动的社会意义。

44.简述“法治”与“人治”的区别。

答:(1)法治的含义

法治是指一种正式的、相对稳定的、制度化的社会规范。它强调把社会关系纳入法律的轨道,用带有权威性、强制性的法律来规范社会。

(2)人治的含义

人治是指国家以一套严格的道德制度去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从而产生社会秩序。要使道德高度变为德治,必须以权利的不平等和权力的不制衡为前提。常见于我国的封建社会,用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利去进行国家的统治,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

(3)法治与人治的区别

法治与人治的分野并不在于是否承认法律运行中人的因素,而在于当法律与当权者的个人意志发生冲突时,是法律高于个人意志,还是个人意志凌驾于法律之上。

从主体上看,法治是众人之治(民主政治);人治是一人(或几人)之治(君主专制或贵族政治)。

法治与人治则是相对立的两种法律文化,前者的核心是强调社会治理规则(主要是法律形式的规则)的普适性、稳定性和权威性;后者的核心是强调社会治理主体的自觉性、能动性和权变性。

45.什么是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宪法居于一国法律体系的核心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它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是通过科学民主程序形成的根本法。

(1)宪法的基本原则的内涵

宪法的基本原则是宪法内容所包含或表现的特定社会的基本价值和观念,以及宪法所要达到的基本社会目的。

(2)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有:人民主权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原则。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爱国传统。爱国的理念已经融入五千年文明的长河里,渗入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脉中。论述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及其在新时期的基本特征。

答:(1)爱国主义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热爱、忠诚和报效自己祖国的一种感情、思想和行为。它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的统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具体包括:

热爱故土山河是爱国主义的首要表现。祖国从来不是一个抽象、空洞的概念,她首先是我们脚下这块世代生息繁衍的辽阔大地,首先源于对这片土地的最朴素、最真挚的爱。

热爱骨肉同胞是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我们的祖国之所以可爱,不仅因为她拥有辽阔的土地、壮丽的河山、丰富的物产,更因为她拥有世世代代生息在这片土地上的勤劳、勇敢、善良、智慧的亿万人民。

热爱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们的精神家园。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热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祖国的大好河山、自己的骨肉同胞、民族的灿烂文化,都是值得我们热爱的,但她们在任何时代都不是抽象的,而是同具体的国家联系在一起的。

(2)爱国主义在新时期的基本特征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必须坚持的立场和态度。

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统一,不仅是对生活在中国大陆的中国公民的要求,而且是对包括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侨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基本要求。

爱国主义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统一。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应注意防止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妄自尊大、故步自封的狭隘民族主义。二是妄自菲薄、崇洋媚外的民族虚无主义。

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的统一。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爱国主义始终发挥着民族精神核心的作用。

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的统一。代精神是在继承民族精神的基础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紧密相连。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

47.论述如何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的顺境和逆境。

答:(1)人生态度的内涵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着一个人生活的基调,影响着一个人人生目的的实现和人生价值的创造。人们对待人生境遇的态度归纳起来有两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消极无为的人生态度。只有培养起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才能正确应对人生旅程中的顺境和逆境,稳健地走好人生道路。

(2)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的顺境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待顺境,不是麻痹大意、得意忘形,而是居安思危、自制自励,使自己始终保持强烈的进取心和顽强的意志,在顺境中不断奋进和成长。

(3)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的逆境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待逆境,不是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是大胆正视、积极应对,努力创造条件,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待时机成熟,因势利导,使之成为人生旅途上的一个闪光点。